第11章 執政府與戰後重建
關燈
小
中
大
一直處于教權停止的狀态。
羅馬教廷的公開不滿加劇了教會的混亂,成為國家教會虛弱的真正根源,喚起了數百萬法蘭西人的良知。
在這種情況下,在與當前支持他的天主教最高法院進行了長期談判後,第一執政取得了所謂的《羅馬協定》。
《羅馬協定》一定程度上調解了法蘭西第一共和國的教會和公民權力,解決了教會的許多問題,并将教會與新秩序直接聯系起來,令教會接受政府控制。
通過這個著名的和解協議,所有教派的自由得到了絕對的保證,主教轄區數量大幅減少,轄區教衆與所有的神職人員的薪資由國家發放,國家統治者對教會事務擁有絕對權威。
但同時,等級森嚴的天主教被宣布為國教,其組織得到了法律的支持。
如果教會最終失去了原先的地位,并與革命國家聯系在一起,那它就會得到支持與幫助,從而令它的内部狀況相對安全。
而且不管曾經經曆了什麼,教會内部沖突也會因教士們得到了平等對待而大大減輕。
拿破侖親自出席了慶祝法蘭西教會重建和重歸地方的宗教儀式。
于是,這個時代出現了精彩的一幕。
幾年前,&ldquo理性女神&rdquo在巴黎聖母院的走廊上與革命崇拜者們極盡放縱;現在,在這位革命士兵的命令下,基督教信仰最神秘的慶祝儀式在這裡重現。
當《羅馬協定》使教會和所有的精神事務順從世俗管理時,有關它最終是否能在法蘭西第一共和國推行宗教信仰的疑慮出現了。
但《羅馬協定》傾向于恢複秩序,消除不和,促進和平。
如果《羅馬協定》擴大了新統治者的影響力,那麼這位統治者肯定還有别的動機。
繼《羅馬協定》之後,公共教育體系的改革也開始了,教育改革同樣實行國家壟斷政策,從而把政府的權力擴大到全國。
其實,第一執政的目标絕不僅限于此。
我們隻是大體描述了這些措施。
有些改革,特别是地方政府回歸中央集權的改革,盡管已經顯現出了一些惡果,但它們确實從整體上極大地改善了事務管理模式,維護了社會穩定,為國家的福祉做出了貢獻。
盡管專制主義色彩越來越濃烈,但這些改革一直持續到今天,而且滿足了法蘭西人民的需要。
不過,我們必須注意到,第一執政還采取了其他手段來鞏固自身統治。
他要鞏固權威,就離不開那些曾助他取得權力的手段。
他不僅改善了軍隊的紀律和組織形式,還在很大程度上改變了軍隊精神,消除了将領之間的猜忌,并将軍隊民族的、革命的本能轉變成了對他本人熾熱的忠誠。
如同所有士兵出身的、有才華的政治統治者一樣,第一執政将刀劍那無所不能的力量隐藏在了國家治理中,并努力争取國民對政府的支持,還把這些支持和他所創造的或依賴他而存在的大量利益緊密聯系起來。
為了這個目的,第一執政雖然在法律上規定法蘭西人生而平等,但也逐漸建立了一個官僚階級,并将這一官僚階級擴大為一個新型的貴族階層。
他盡其所能地把這個新型貴族階層和在大革命中殘留下來的貴族融合在一起。
為了達到這個目的,他再次啟用了社會生活中最引人注目的等級區分制度,也就是榮譽軍團勳章制度,并冒險重新啟用頭銜。
通過這些手段,那些通過革命而增加了自身影響力的法蘭西人形成了新貴族階層,并越來越強烈地依賴第一執政。
但事實再次證明,這個新貴族階層是個可悲的産物,是不穩定、不可靠的,根本不會受到尊重。
不久之後,第一執政又将自己的十年執政任期變成了終生執政。
這表明了當時法蘭西第一共和國的發展态勢。
由第一執政指派的新元老院的權威立即增強了,并更多地依賴于第一執政的意志。
盡管西哀士對民衆聲音的限制從名義上減輕了,但曾多次表示反對獨裁者的護民官仍然被仔細地清理了,實際上都被并入了毫無發言權的立法機構。
盡管這次《共和八年憲法》的改革像之前一樣,是由絕大多數法蘭西人民普選産生的,但這一改革卻更完美地體現了恺撒式的專制主義。
巴黎聖母院裡的&ldquo理性女神&rdquo 至此,拿破侖政府基本上成了由一人統治的政府,秩序井然,其權力遍布全國,聚集了國家的所有力量,塑造和控制着民族生活,獲得了有力的支持,具有相當強大的影響力。
盡管國家新出台的制度中有相當一部分與制憲議會試圖摧毀的古代制度存在着共同之處,但拿破侖的統治在很多方面仍與波旁君主制大不相同。
新制度盡管相對更專制而且有時更具壓迫性,但也更民族化、更公正了。
而新制度的緻命弊端就是一切權力與事務都基于某個人的意志,從而完全違背了自由理念。
這樣一來,即使這一制度存在明顯的優勢,也仍會或多或少地削弱國家的意志。
總之,無論它如何耀眼奪目,都終究會帶來贻害無窮的專制主義。
第一執政的獨裁政權注定會以可怕的不幸為結局,但的确也有它的好處。
它為法蘭西建立了各種各樣
羅馬教廷的公開不滿加劇了教會的混亂,成為國家教會虛弱的真正根源,喚起了數百萬法蘭西人的良知。
在這種情況下,在與當前支持他的天主教最高法院進行了長期談判後,第一執政取得了所謂的《羅馬協定》。
《羅馬協定》一定程度上調解了法蘭西第一共和國的教會和公民權力,解決了教會的許多問題,并将教會與新秩序直接聯系起來,令教會接受政府控制。
通過這個著名的和解協議,所有教派的自由得到了絕對的保證,主教轄區數量大幅減少,轄區教衆與所有的神職人員的薪資由國家發放,國家統治者對教會事務擁有絕對權威。
但同時,等級森嚴的天主教被宣布為國教,其組織得到了法律的支持。
如果教會最終失去了原先的地位,并與革命國家聯系在一起,那它就會得到支持與幫助,從而令它的内部狀況相對安全。
而且不管曾經經曆了什麼,教會内部沖突也會因教士們得到了平等對待而大大減輕。
拿破侖親自出席了慶祝法蘭西教會重建和重歸地方的宗教儀式。
于是,這個時代出現了精彩的一幕。
幾年前,&ldquo理性女神&rdquo在巴黎聖母院的走廊上與革命崇拜者們極盡放縱;現在,在這位革命士兵的命令下,基督教信仰最神秘的慶祝儀式在這裡重現。
當《羅馬協定》使教會和所有的精神事務順從世俗管理時,有關它最終是否能在法蘭西第一共和國推行宗教信仰的疑慮出現了。
但《羅馬協定》傾向于恢複秩序,消除不和,促進和平。
如果《羅馬協定》擴大了新統治者的影響力,那麼這位統治者肯定還有别的動機。
繼《羅馬協定》之後,公共教育體系的改革也開始了,教育改革同樣實行國家壟斷政策,從而把政府的權力擴大到全國。
其實,第一執政的目标絕不僅限于此。
我們隻是大體描述了這些措施。
有些改革,特别是地方政府回歸中央集權的改革,盡管已經顯現出了一些惡果,但它們确實從整體上極大地改善了事務管理模式,維護了社會穩定,為國家的福祉做出了貢獻。
盡管專制主義色彩越來越濃烈,但這些改革一直持續到今天,而且滿足了法蘭西人民的需要。
不過,我們必須注意到,第一執政還采取了其他手段來鞏固自身統治。
他要鞏固權威,就離不開那些曾助他取得權力的手段。
他不僅改善了軍隊的紀律和組織形式,還在很大程度上改變了軍隊精神,消除了将領之間的猜忌,并将軍隊民族的、革命的本能轉變成了對他本人熾熱的忠誠。
如同所有士兵出身的、有才華的政治統治者一樣,第一執政将刀劍那無所不能的力量隐藏在了國家治理中,并努力争取國民對政府的支持,還把這些支持和他所創造的或依賴他而存在的大量利益緊密聯系起來。
為了這個目的,第一執政雖然在法律上規定法蘭西人生而平等,但也逐漸建立了一個官僚階級,并将這一官僚階級擴大為一個新型的貴族階層。
他盡其所能地把這個新型貴族階層和在大革命中殘留下來的貴族融合在一起。
為了達到這個目的,他再次啟用了社會生活中最引人注目的等級區分制度,也就是榮譽軍團勳章制度,并冒險重新啟用頭銜。
通過這些手段,那些通過革命而增加了自身影響力的法蘭西人形成了新貴族階層,并越來越強烈地依賴第一執政。
但事實再次證明,這個新貴族階層是個可悲的産物,是不穩定、不可靠的,根本不會受到尊重。
不久之後,第一執政又将自己的十年執政任期變成了終生執政。
這表明了當時法蘭西第一共和國的發展态勢。
由第一執政指派的新元老院的權威立即增強了,并更多地依賴于第一執政的意志。
盡管西哀士對民衆聲音的限制從名義上減輕了,但曾多次表示反對獨裁者的護民官仍然被仔細地清理了,實際上都被并入了毫無發言權的立法機構。
盡管這次《共和八年憲法》的改革像之前一樣,是由絕大多數法蘭西人民普選産生的,但這一改革卻更完美地體現了恺撒式的專制主義。
巴黎聖母院裡的&ldquo理性女神&rdquo 至此,拿破侖政府基本上成了由一人統治的政府,秩序井然,其權力遍布全國,聚集了國家的所有力量,塑造和控制着民族生活,獲得了有力的支持,具有相當強大的影響力。
盡管國家新出台的制度中有相當一部分與制憲議會試圖摧毀的古代制度存在着共同之處,但拿破侖的統治在很多方面仍與波旁君主制大不相同。
新制度盡管相對更專制而且有時更具壓迫性,但也更民族化、更公正了。
而新制度的緻命弊端就是一切權力與事務都基于某個人的意志,從而完全違背了自由理念。
這樣一來,即使這一制度存在明顯的優勢,也仍會或多或少地削弱國家的意志。
總之,無論它如何耀眼奪目,都終究會帶來贻害無窮的專制主義。
第一執政的獨裁政權注定會以可怕的不幸為結局,但的确也有它的好處。
它為法蘭西建立了各種各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