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蘭奇女傳 第二十六回 靖松封書謝故人 太宗賜爵酬将士

關燈
而易直,其象如夏;儉而節制,其象如秋;讓而謙遜,其象如冬。

    恭則莊而嚴,敬而信,其象如天地。

    非孔子之德不足以當此,非子貢之才不足以言此。

    然恭字以處己言為體,溫、良、儉、讓以應物言為用。

    恭而安,成己也。

    笃恭而天下平,成物也。

    恭之為用大矣哉!”木蘭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曾子獨不言恭字,何也?”大杲曰:“恭者,公也。

    恭則不欺,公則無私。

    恭近于誠,公近于仁。

    忠恕之道,即恭字所發揮。

    恭字理微,忠恕字明而顯。

    ”木蘭曰:“夫子一貫之道,究竟所指何為?”吳大杲曰:“汝善思善問,易與我往問吾兄?”木蘭曰:“太夫子令兄在何處?”大杲曰:“吾學兄也,姓陳名含蒉,号介-,莊後一裡之地便是。

    ” 于是,三人同望莊後而來。

    見松柏交蔭,雲封煙鎖,藹然仙居。

    及至莊前,見朱門丹戶,壯麗非常。

    戶外牛羊成群,車馬羅列;戶内花木繁植,清香傳外。

    有三四個莊客,見了客來,拱手而迎。

    大杲問曰:“老員外可在家中否?”莊客答曰:“在池邊觀魚。

    ”三人步進院中,大杲叫曰:“兄知遊魚之樂乎?”陳介-曰:“汝知予觀遊魚之樂乎?”吳大杲曰:“魚遊而樂,子觀魚遊亦樂也。

    吾觀汝觀魚遊亦樂。

    所樂者不同,而所以樂其樂者,則無不同也。

    ”四人大笑,齊至中堂相見。

    禮畢,俱通名姓。

    介-曰:“遠客至此,有失迎迓,祈将軍恕罪。

    ”木蘭曰:“晚生恐尊翁見叱,故借光而來。

    少聆清誨,以慰生平。

    祈尊翁不以武夫見棄,即為萬幸。

    ”吳大杲曰:“适與朱将軍談及《論語》一貫之旨,愚弟對答不出。

    老兄素明儒術,祈不吝斯道,發一言以示未悟。

    ”陳介-曰:“吾與爾皆妄人也。

    吾非夫子,汝三人非子輿,何得言一貫之道?豈不愧死!”吳大杲曰:“聖學備于《六經》,有德者必有言,人能潛心體會,亦可深知其奧。

    但有言者,未必有德。

    老兄精通《六經》,試言之,何害于義?” 陳介-曰:“一貫之道,予不能知,但其理可測。

    堯、舜授受以中,孔門授受以一,曾子又教人止于至善。

    子思承列聖之旨,又教人以中庸。

    孟子則又道性善,其立言不同,所指則一。

    一者,理也,貫者,通也。

    一者,誠也,貫者,明也。

    一者,明也,貫者,照也。

    一者,太極也,貫者,四象八封也。

    所謂一者,無有乎弗具,無有乎弗明。

    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甯,人得一以靈,侯王得一以為天下貞。

    故正心誠意,格物緻知,中人以上之學問。

    修身正心,中人以下之學問。

    治國平天下,為至命之事業。

    一貫之理,大約不越乎是。

    ”木蘭又問曰:“正心誠意,切要之處在何處?”介-曰:“畏人知而不為,謂人不知而為之,二者皆羞惡之心也。

    由此而推極之,自然慎獨謹微。

    位天地,贊化育,皆從慎獨謹微做出來。

    然則羞惡之心非他,天地來複之心也。

    君子敬以存之,小人肆以失之。

    故曰羞惡開仁義之源,敬肆為人禽之判。

    切要之處,可不言而喻矣。

    ”陳介-恐木蘭不悟性命同出于一源,視齊家、治國為二軌,取筆畫一圖于紙,以示木蘭:介-指而教之曰:“此圖雖小,可以悟大。

    圈中一點,庶士指為身中之心,中士指為心中之性,上士指為性中之命。

    《易》曰:仁者謂之仁,智者謂之智,百姓日用而不知。

    ”木蘭聽罷,側身下拜。

    介-命家人排出酒席,四人共坐暢飲。

     靖松歌曰: 月映波心萬派清,水天一色共圓明。

     靜虛識得本來體,自覺蟾光到處生。

     吳大杲曰: 心作權衡萬事平,中多雜亂失真明。

     鏡空隻為無私照,養得心源似水清。

     陳介-吟雲: 念從熟處性從偏,一段靈明被物牽。

     喚醒主翁頻照察,防閑克治最為先。

     朱木蘭題曰: 人禽相判應須知,站立關頭莫自疑。

     全受全歸為肖子,休教真種入污泥。

     四人題罷,彼此相賞,歇了一夜。

    次日天明,用了早膳,相揖而别。

     木蘭騎上翼孝明駝,趕着元帥大軍,繳令而行。

    行了三十多裡,天使捧聖旨迎路升官,元帥率文武官将俯伏聽诏。

    雲: 奉天承運大皇帝诏曰:咨爾趙國公李靖、鄂國公尉遲恭,統率将士,遠征北番,辛勤十餘年。

    雖突厥悔悟自新,實卿等以德服力。

    據卿奏請,按籍加封。

     敕封: 趙國公李太傅兼吏部尚書事加錫 鄂國公尉遲太保兼兵部尚書事加錫 鄂國侯寶林領湖廣全省節度使 護國侯秦懷玉領陝西全省節度使 魯國侯程鐵牛領山東全省節度使 武昭侯朱木蘭領禁衛兼兵部左侍郎 鎮北侯伍登領雁門關将軍 文德侯焦領玉門關将軍 武德侯焦領金牛關将軍 英德伯朱明領界牌關将軍 左将軍李懷書 右将軍李英玉 诏書宣罷,衆将謝恩。

    再行月餘,到了長安。

    太宗率文武出都而迎。

    君臣相見,虎嘯龍吟,自不必說。

    下文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