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蘭奇女傳 第十六回 界牌關額保告急 五狼關颉和被擒
關燈
小
中
大
盤曲。
孛臣早日起兵,離鎮十餘裡安營,令哨馬哨探,回報道:“林中伏兵甚多。
”孛臣令軍士乘風放火,以燒伏兵。
唐兵敗走,孛臣追殺一陣,忽想起軍師之言,收兵而回。
次日前來讨戰,木蘭出馬,大罵道:“本藩擒爾不殺,逃脫性命,尚敢領兵前來!”孛臣也罵道:“前日誤中詭計,今番定要擒你獻功,以洩前日之恨!”孛臣說罷,沖殺過來,與木蘭大戰二十餘合。
木蘭敗走,孛臣不追。
木蘭回馬又戰十餘合,兩下一齊收兵。
次日,孛臣又來讨戰,木蘭乘駝而出,兩下大戰二十餘合,木蘭又敗走,孛臣又不追來。
木蘭連放十幾箭,皆被孛臣撥落。
木蘭大怒,催駝來戰,又戰十餘合,兩下收兵。
次日,孛臣料颉和人馬必到,又來讨戰。
木蘭出馬,戰了十餘合,不分勝負。
木蘭喝住道:“我有一将,要與将軍比試,隻怕你死在他手,本藩心中不忍,所以不許他出馬。
”孛臣道:“既有勇将,放他出來受死。
”木蘭道:“隻恐将軍死在他手内。
”即撥馬回陣,陣内馬上綁着赤條條的二将,牽至陣前,卻是元帥颉和、軍師之子康利。
孛臣見了,大叫一聲:“氣殺我也!”口吐鮮血,跌下馬來。
唐兵大喊,蜂擁而來,綁了孛臣,殺散番兵。
原來朱木蘭料番兵必來夾攻,預定一計,擒了颉和、康利。
隻因颉和領兵暗攻五狼,行了五十餘裡,到了哈耳壩。
地勢平坦,兵士報道:“有一木陣當道。
”颉和周圍看了一遍,顧謂諸将曰:“此八卦陣也。
按休、生、傷、杜、景、死、驚、開八門而排。
昔日諸葛武侯以此陣阻住陸遜,乃虛虛實實之計。
”即從生門而入,隻見陣内遍插五色小旗,到處有門有戶,卻望坤地死門而來。
誰知出了死門,又有死門,走來走去,不辨東西南北,心中大驚道:“吾中豎子之計也。
”諸将曰:“量一木陣,有何難哉!我等拆開一條路,即可出矣。
”颉和曰:“拆陣而出,豈不被木蘭恥笑?”又引衆将旋轉數處,到一個所在,插五色黃旗。
颉和心中大悟道:“此中宮五黃之地,木蘭賣弄手段,故插五色黃旗在此,必是内按九宮而排。
”遂望西北白旗而走,再走赤旗,又向白旗,順着一路紅旗而出。
如此自一而九,陣内共有九九八十一個門戶,果然出了陣來。
颉和謂諸将道:“我既出陣,拆之有名矣。
”傳令軍士将此木陣拆毀。
颉和又道:“陸遜遇此陣而退兵,本帥遇了此陣偏要進兵。
陸遜迷在陣中,是黃承彥救出,本帥卻是自己出來。
吾雖不及孔明,卻勝于陸遜也。
”遂催兵大進。
行至北屏山下,颉和見勢不高,樹木又少,不以為意。
行過北屏山,軍士報曰:“前面林中白旗招展,必有伏兵。
”颉和大笑道:“此疑兵也,焉有伏兵?用白旗以張耳目哉!林中縱有伏兵,何懼哉!”驅兵前進。
不料唐兵放起火來,番兵大潰,四散而逃。
颉和無法,隻得退走北屏山。
不料北屏山後,沖出一支人馬,攔住去路。
此時天色已晚,番将俱皆膽落,各各逃命。
朱明領了木蘭之命,帶一千弓弩手,隻射馬上将,不殺馬下兵。
颉和與康利見前後受敵,卻望正西而走。
朱明放走番兵,率人馬來追。
唐兵趕上,将二将四面圍住。
原來北屏山下,有一道溪河阻住去路。
颉和同康利且戰且走,不得脫身。
敗至河口,颉和與康利策馬渡水,朱明連發二箭,二将落水。
令軍士撈起,二人已是半活半死。
解赴五狼鎮,木蘭押至陣前,孛臣看見,氣死在地,也被木蘭擒來。
當日木蘭将颉和、康利押往元帥營中請功,卻勸孛臣投降。
孛臣不伏,木蘭憐他忠義,不忍加誅,又不可再放,即将孛臣雙目柔瞎,令他有勇無用,回明元帥,放回本國去了。
隻說尉遲元帥接了木蘭喜報,令将颉和、康利帶上帳來。
尉遲恭謂二将曰:“本帥奉旨北征,非争爾國地土,隻要爾主入貢來朝,仍不失番邦之主。
本帥放你二人回去,勸爾主速降。
如執迷不悟,再被擒來,定然不赦!”颉和無言可對,康利曰:“唐主背德忘恩,我主不服,所以不朝不貢。
元帥能勸唐主将冀州一帶地方,交割我主,末将亦必勸我主來中國朝谒。
今日之敗,不過誤中詭計。
元帥放我等旋國,整頓人馬,再來決戰。
如不能勝,願勸我主來降。
”尉遲即令将二将放回,颉和得放,逃回本國,表奏突厥,願将帥印讓于康和阿執掌,康和阿亦欣然領受。
李靖聞之不悅,傳令木蘭,要知後事,下文分解。
孛臣早日起兵,離鎮十餘裡安營,令哨馬哨探,回報道:“林中伏兵甚多。
”孛臣令軍士乘風放火,以燒伏兵。
唐兵敗走,孛臣追殺一陣,忽想起軍師之言,收兵而回。
次日前來讨戰,木蘭出馬,大罵道:“本藩擒爾不殺,逃脫性命,尚敢領兵前來!”孛臣也罵道:“前日誤中詭計,今番定要擒你獻功,以洩前日之恨!”孛臣說罷,沖殺過來,與木蘭大戰二十餘合。
木蘭敗走,孛臣不追。
木蘭回馬又戰十餘合,兩下一齊收兵。
次日,孛臣又來讨戰,木蘭乘駝而出,兩下大戰二十餘合,木蘭又敗走,孛臣又不追來。
木蘭連放十幾箭,皆被孛臣撥落。
木蘭大怒,催駝來戰,又戰十餘合,兩下收兵。
次日,孛臣料颉和人馬必到,又來讨戰。
木蘭出馬,戰了十餘合,不分勝負。
木蘭喝住道:“我有一将,要與将軍比試,隻怕你死在他手,本藩心中不忍,所以不許他出馬。
”孛臣道:“既有勇将,放他出來受死。
”木蘭道:“隻恐将軍死在他手内。
”即撥馬回陣,陣内馬上綁着赤條條的二将,牽至陣前,卻是元帥颉和、軍師之子康利。
孛臣見了,大叫一聲:“氣殺我也!”口吐鮮血,跌下馬來。
唐兵大喊,蜂擁而來,綁了孛臣,殺散番兵。
原來朱木蘭料番兵必來夾攻,預定一計,擒了颉和、康利。
隻因颉和領兵暗攻五狼,行了五十餘裡,到了哈耳壩。
地勢平坦,兵士報道:“有一木陣當道。
”颉和周圍看了一遍,顧謂諸将曰:“此八卦陣也。
按休、生、傷、杜、景、死、驚、開八門而排。
昔日諸葛武侯以此陣阻住陸遜,乃虛虛實實之計。
”即從生門而入,隻見陣内遍插五色小旗,到處有門有戶,卻望坤地死門而來。
誰知出了死門,又有死門,走來走去,不辨東西南北,心中大驚道:“吾中豎子之計也。
”諸将曰:“量一木陣,有何難哉!我等拆開一條路,即可出矣。
”颉和曰:“拆陣而出,豈不被木蘭恥笑?”又引衆将旋轉數處,到一個所在,插五色黃旗。
颉和心中大悟道:“此中宮五黃之地,木蘭賣弄手段,故插五色黃旗在此,必是内按九宮而排。
”遂望西北白旗而走,再走赤旗,又向白旗,順着一路紅旗而出。
如此自一而九,陣内共有九九八十一個門戶,果然出了陣來。
颉和謂諸将道:“我既出陣,拆之有名矣。
”傳令軍士将此木陣拆毀。
颉和又道:“陸遜遇此陣而退兵,本帥遇了此陣偏要進兵。
陸遜迷在陣中,是黃承彥救出,本帥卻是自己出來。
吾雖不及孔明,卻勝于陸遜也。
”遂催兵大進。
行至北屏山下,颉和見勢不高,樹木又少,不以為意。
行過北屏山,軍士報曰:“前面林中白旗招展,必有伏兵。
”颉和大笑道:“此疑兵也,焉有伏兵?用白旗以張耳目哉!林中縱有伏兵,何懼哉!”驅兵前進。
不料唐兵放起火來,番兵大潰,四散而逃。
颉和無法,隻得退走北屏山。
不料北屏山後,沖出一支人馬,攔住去路。
此時天色已晚,番将俱皆膽落,各各逃命。
朱明領了木蘭之命,帶一千弓弩手,隻射馬上将,不殺馬下兵。
颉和與康利見前後受敵,卻望正西而走。
朱明放走番兵,率人馬來追。
唐兵趕上,将二将四面圍住。
原來北屏山下,有一道溪河阻住去路。
颉和同康利且戰且走,不得脫身。
敗至河口,颉和與康利策馬渡水,朱明連發二箭,二将落水。
令軍士撈起,二人已是半活半死。
解赴五狼鎮,木蘭押至陣前,孛臣看見,氣死在地,也被木蘭擒來。
當日木蘭将颉和、康利押往元帥營中請功,卻勸孛臣投降。
孛臣不伏,木蘭憐他忠義,不忍加誅,又不可再放,即将孛臣雙目柔瞎,令他有勇無用,回明元帥,放回本國去了。
隻說尉遲元帥接了木蘭喜報,令将颉和、康利帶上帳來。
尉遲恭謂二将曰:“本帥奉旨北征,非争爾國地土,隻要爾主入貢來朝,仍不失番邦之主。
本帥放你二人回去,勸爾主速降。
如執迷不悟,再被擒來,定然不赦!”颉和無言可對,康利曰:“唐主背德忘恩,我主不服,所以不朝不貢。
元帥能勸唐主将冀州一帶地方,交割我主,末将亦必勸我主來中國朝谒。
今日之敗,不過誤中詭計。
元帥放我等旋國,整頓人馬,再來決戰。
如不能勝,願勸我主來降。
”尉遲即令将二将放回,颉和得放,逃回本國,表奏突厥,願将帥印讓于康和阿執掌,康和阿亦欣然領受。
李靖聞之不悅,傳令木蘭,要知後事,下文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