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蘭奇女傳 第十四回 占營運李靖識奇人 餞軍儀青蓮談敵國

關燈
陽山中躲藏,以存伍氏一脈。

    ”夫人道:“相公,勸你俱逃,枉食君祿;勸你起兵,料寡不能敵衆。

    此君國大事,不必與妾商議,宜與諸将商之。

    ”伍雲召點頭出衙,召諸将商議。

    夫人即引十二歲公子,帶一個老仆伍瓊,出後衙向襄陽山中去了。

    後來夫人病故,公子流落幽州,投在蘇定方帳下為将,卻随主将投順唐朝。

    人見他是個少年英雄,而且面如瓜子,眉清目秀,都稱他為伍娘子。

    太宗登位,又升為總兵之職,鎮守紫荊關。

    當日接了元帥将令,命他為開路先行,心中大喜道:“我平生武藝未立奇功,今帥爺命我為先行,是知我也。

    ”星夜趕到潼關,參見元帥。

    元帥道:“本帥奉诏出征,令爾為先鋒,務要逢山開路,遇水搭橋。

    遇山寇當道,即行追捉,遇北番敵軍,切不可擅自開兵,須候本帥大軍。

    ”即命鄰永州一支人馬,限三日起程。

    伍登得令,整頓人馬去了。

     再說太宗見了尉遲恭、李靖往潼關閱兵,心中不安。

    一日,朝谒已畢,往軍機所議政。

    太宗道:“朕賴卿等之千辛萬苦,奄有天下。

    方期幹戈甯靜,與卿等共樂升平,前日見尉、李二卿辭朕北征,心甚不安。

    卿等俱有遠見,大約李、尉二卿,幾時方可凱旋?”右相長孫無忌奏曰:“陛下少日出兵,親冒矢石,請将争功,故能戰無不克。

    今太平已久,請将皆富貴顯榮,比不得少日,乃草莽之士。

    況北地兵強将勇,又非昔日反王烏合之衆可比。

    二公回期,難以預定。

    ”大學士-遂良曰:“亂世交戰,為将領兵,是将在前,而兵在後,治世出征,為将督兵,是兵在前,而将在後。

    今日大軍北向,必番将領兵而南,我将督兵而北。

    主客之勢相形,利于客不利于主也。

    ”左相房玄齡曰:“我軍遠出,利在速戰,倘敵國以逸待勞,靜以觀動,以伺天時之變,則我軍雖衆,亦無所用力矣。

    ”太宗曰:“何為天時之變?”玄齡曰:“久旱久雨,即為天時之變。

    彼或出奇兵,我或軍糧盡,雖李靖多謀,亦未如之何也。

    ”太傅李敬業曰:“諸君饒舌,亦無益于事。

    各書一字于掌中,如能相合,便是所見皆同。

    ”太宗道:“如此甚妙。

    ”遂各書一字于手中,出而視之,皆是一個“和”字。

    太宗大喜。

     次日,接得尉遲本章,内言某日甲子,當以丙寅時大軍起程。

    太宗聞奏,即命備駕親來餞軍。

    到了潼關,尉遲恭、李靖伏道而迎。

    接入中軍帳,三呼已畢,太宗道:“卿等遠征戎機萬裡,關山飛越,朔氣寒光,照爾鐵甲。

    二卿此去,馬到成功。

    朕特來滋,揚觞稱餞。

    ”尉遲恭曰:“臣等仗聖上龍威,戰無不克,招無不降。

    願陛下内親大臣,外恤民隐,臣雖肝腦塗地,不足以報陛下。

    ”太宗問李靖道:“衆卿皆通時達務,而卿為長者。

    今率兵北向,當以何時為回期?”李靖奏曰:“臣今北去,大約一紀可回。

    ”太宗曰:“何若是之難也?”李靖道:“北方風氣強悍,民樂戰鬥。

    高帝登極之是,就不服中原,屢責我主負約,其怒已深。

    況他遠祖世為北番之主,豈能輕易搖動。

    今大軍往征,他必有準備。

    且彼國多賢,突厥必用康和阿、颉和主掌兵權。

    向日王世充、單雄信諸人,其才不能及也。

    ”太宗道:“知己知彼,百戰百勝。

    二卿此去,當以何策為先?可各書于掌中,看相合否?”二人領命,各書數字于手中,開掌相對,皆是“先戰後和”四字。

    太宗大喜道:“二卿所見皆同,寡人無憂矣。

    ”是夜,太宗宿于帳中,次日餞了軍容,駕回長安。

    尉遲恭命放炮起程,十二萬人馬浩浩蕩蕩,向北而行。

    要知後事,下文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