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蘭奇女傳 第十二回 香元參禅難喪吾 太宗降诏讨突厥

關燈
舍,神為利子。

    至性中間一點靈光,非舍利子而何?故雲舍利子是諸法空相。

    未生天地以前,先有一點金光,居混沌之中,為太極之根。

    惟我佛祖如來、道祖元始、大成至聖三大聖人,其道足以配之,非值配天配地而已也。

    ” 香元又問道:“佛教行于西域,聖道行于東魯,觀音菩薩顯于南海,真武祖師行道于北天,老子興道于中土,是何故?”喪吾曰:“西方之氣,殺氣也。

    我佛順其氣之自然而立教。

    絕人事,割恩愛,戒妄想,除嗔怒,息邪滢,習靜定,空色相,其道寂滅。

    東方之氣,生氣也。

    孔子順其氣之自然而立教。

    施仁義,親五輪,齊國家,平天下,其道文明。

    中土之氣濕而平直,故老子之教,善下而勝上,善柔而勝剛,善後而勝前,故無為而不争。

    其德配戊己,其道尚清虛。

    真武祖師鎮治北天,掌握雷霆,号令瘟火,善惡報應,禍福攸分。

    其象為坎,故稱玄天上帝。

    觀音大士居南海之中,普陀崖下。

    其象為離,如人之有心,關一身之痛癢;如無之有日,照萬國之世界。

    所以這個菩薩,感應最速,慈悲最大,呼之即應,求之即來。

    故有觀世音救苦救難之稱。

    ” 香元問道:“聖人能知鬼神之情狀,弟子敢問鬼神情狀,究竟是如何樣?”喪吾答曰:“鬼神者,聰明正直而一者也。

    太上曰:聖人抱一為天下式。

    佛教曰:不二法門。

    孔子雲:吾道一以貫之。

    一字就是鬼神情狀。

    ” 香元道:“求大和尚把這個一字情形,刻畫出來,不枉今日說法一場。

    ”喪吾答雲:“聖王之心一于民,惟恐其弗安。

    忠臣之心一于君,惟恐其弗正。

    孝子之心一于親,惟恐其弗悅。

    烈女之心一于夫,惟恐其弗順。

    慈母之心一于赤子,惟恐其弗調。

    君子之心一于性,惟恐其弗盡。

    小人之心一于利,惟恐其弗得。

    《大學》曰:在止于至善,于至善而止之。

    一之情狀,鬼神之情狀,豈有他哉!” 香元問道:“究竟心何以能明?性何以能見?”喪吾答曰:“天之生人,理以成性,氣以成形。

    理之循環靡盡,善之默寓無窮。

    心為欲蔽,則昧理愧天,應物不當,故心不明,性不見。

    莊子曰:嗜欲深者天機淺,是也。

    心明則性見,非先明了心,然後再去見性。

    心暫明,則性暫見,心常明,則性常見。

    聖人教人克己複禮,是一氣工夫。

    道家喻言火候,進陽火,退陰符,亦不可作兩樣看。

    ” 喪吾道罷,香元和尚不敢再求,隻得叩頭道:“弟子願皈依我師門下,備灑掃之役。

    ”忽然天鼓大鳴,金花墜地,彩雲繞殿,異香遍座。

    喪吾忙下法座,同大衆望天再拜。

    叩畢,尉遲恭請喪吾并八位賢士,退入方丈歇息去了。

    盤桓數日,尉遲恭又請八賢齊上大悟山,遊覽十日,遺書于寶林,叫他教應朱天錫、天祿、楊琰三人,與八賢珍重而别,卻悄悄的上京去了。

     卻說太宗皇帝一日早朝,黃門官奏道:“鄂國公尉遲恭自湖廣回京,在午門候旨。

    ”太宗聽奏,遂大喜道:“宣他上殿。

    ”尉遲恭三呼禮畢,太宗道:“卿往湖廣,不覺五年,使開國老臣不遑安處,朕過也。

    明日當設宴于淩煙閣,與卿為勞。

    ”尉遲恭奏曰:“臣身在湖廣,心在京都,神馳陛下左右矣。

    願陛下遠酒色,親大臣,治益求治,安益求安。

    臣雖殺身,不足以報陛下,何勞之有?”太宗道:“卿昭不信節,冥不堕行,朕所素知。

    目今天下雖治,仍有未治者存焉;宇内雖安,尚有未安者在焉。

    ”尉遲恭道:“臣居湖廣,無日不看京報。

    未治未安之處,臣實不知,願陛下一言,以發臣之愚昧。

    ”太宗道:“卿方涉遠而來,明日再說罷。

    ”尉遲恭道:“君憂亦憂,君喜亦喜。

    萬歲今日不言,臣今日夢寐不安矣。

    ”太宗見尉遲恭忠心現于顔色,不得已方說道:“北番突厥不朝不貢,到也罷了,每年遣使臣責朕忘恩負約,索取冀州地方,此事當如之何?”尉遲恭奏曰:“突厥不朝不貢,抗逆天命,其罪一也。

    索中國土地,貪利忘份,其罪二也。

    自恃勇悍,欺我國老臣無用,其罪三也。

    主公若不發兵究治,恐國威挫損。

    四夷背叛,悔無及矣!”太宗道:“須待開春發兵,卿家回府養息罷。

    ”傳旨退朝。

     過了數月,正是新春時候,太宗命尉遲恭當殿挂帥,賜上方劍一口,斬殺自由。

    又賜敕書一道,禦筆親題十二字,書雲:“公卿以外文武等官,任爾調用。

    ”太宗又命趙國公李靖為軍師,一同北征,各賜禦酒三杯。

    尉遲恭與李靖謝了聖恩,退回帥府,文武官員都來參見。

    次日,尉遲恭上殿奏曰:“十三省兵馬,都是向日與主上平十八路反王,掃六十四處煙塵,今日太平,令其休息,不失主上子庶民之道。

    惟有湖廣之兵,未經報效,今日北征,應該用之,不知聖心如何?”太宗道:“卿既為帥,何必問朕?自裁可也。

    ”尉遲恭謝恩而去。

    回至帥府,發軍書十二卷,往調湖廣德安、安陸、鄖陽、嶽州、黃州、漢陽、常德、永州、衡州、桂陽、辰州、襄陽十二郡軍馬,克日在潼關取齊。

    留荊州、武昌、長沙數郡不動。

    又命尉遲寶林,也來北征,加升雙龍鎮千戶。

    朱天祿為提調軍馬總管之職。

    其餘随征将士,不必細述。

    要知後事,下文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