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蘭奇女傳 第五回 彈寶铗紅絹說奇人 畫三策李靖獻良馬

關燈
備裁取可也。

    西席之位,則予豈敢當哉!”公子曰:“吾觀先生,偉丈夫也。

    先生自度與古代名賢,堪與誰為伍!”靖曰:“靖學淺志下,求無愧于今人足矣,焉敢與古人為伍哉!然靖雖不才,亦願聞公子之志。

    ”公子但笑而不答,李靖亦點首會意。

    又談論些閑話,公子辭李靖而去。

    紅絹出帷,迎謂靖曰:“此真命主也。

    他日鞭笞藩鎮諸侯,其惟斯人乎?”次日,三公子又來相訪。

    自此,李靖與世民交遊甚厚,逐日往來,卻無一言及于天下大事。

     一日,世民招李靖,飲于北城栖霞樓上。

    世民乘醉顧李靖而言曰:“大丈夫當縱橫宇宙,為一世不可少之人,作千萬世推重之主,必何道而可?”李靖對曰:“夫所謂大丈夫者,審成敗之勢,定進退之局。

    因民之利而利之,因人之惡而惡之。

    故不勞而澤加于民,不戰而威行于世。

    譬之順風而呼,背日而視,其聲加疾而明知遠者,勢使之然也。

    然後牧民以文,衛民以武,以遺萬世之安。

    ”世民乃執李靖手入密室中,跪而請曰:“某不才,願受教于先生!”靖曰:“公子自料太原可成王業否?隋氏之氣運隆替否?天下諸侯可以力制否?”公子曰:“方今海内一家,禮樂征伐皆自天子出,隋氏不為不隆。

    太原屬在西陲,守則可矣,未可以戰。

    天下諸侯皆英勇之士,事之且恐力不繼,焉能受制于不才乎?”靖曰:“不然。

    方今文帝老邁,任用讒臣,又頻年饑馑,四夷屢叛。

    再者,皇太子柔弱有餘,皇次子剛勇過甚,他日必有争立之變,國運可謂衰矣。

    天下諸侯,譬如群狗,據關而吠,勇士尚避其威,曳尾而郊行。

    雖三尺之童,皆可以持杖而逐之,何懼哉!太原風俗儉約,易教之以禮;地沃民勤,易使之以富,然後靜以觀天下之變也。

    乘變極思治之時,則義師一舉,天下皆引領而望之矣。

    ”公子大悅,再拜而謝。

    自此李靖佐公子理農桑,治兵甲,交結賓客。

    天下豪傑,無有不知世民之賢者,皆李靖之教也。

    如此三年,公子志不少懈。

     又一日,李靖謂公子曰:“吾為公子畫三策,可運天下于掌上。

    ”公子正立,拱手受教。

    李靖曰:“第一策,公子當與匈奴主厥突,結為唇齒。

    他日舉兵南向,庶無内顧之憂。

    第二策,長安,人文廣集之地,吾當再谒越王,招天下賢士來自太原。

    第三策,紫薇垣中,帝星搖搖,時有白氣蒙蔽。

    客星居于帝座之右,光芒四射,其兆甚兇。

    吾去見機行事,以成三策。

    三策成就,大事濟矣。

    ”公子乃頓首謝曰:“先生真王佐之才也。

    ”二人名雖朋友,心實君臣。

     世民也素知番王厥突重利娛色,乃選美女十名,黃金千镒,彩緞千匹,交納番王。

    厥突大悅,亦以厚禮酬答。

    自此兩國往來不絕。

    李靖乃謂公子曰:“越王所最愛者,良馬也。

    乞借公子黃龍駒,往長安一行。

    ”公子慨然與之。

    公子問幾時起程,李靖曰:“明日乃黃道吉日,可以起程。

    ”公子贈黃金五百兩,李靖少之,曰:“吾此行勝起十萬精兵,求公子益予黃金千兩,可以濟用。

    ”公子遂如其數。

    李靖恐越下防己之詐,帶紅絹同行,公子盡一日之程相送。

    紅絹宿于驿亭内室,公子與李靖抵足而卧,談叙一夜。

    次日臨别,靖囑曰:“欲上人者,必以身下人,方能收賢士之心,公子牢記。

    ”進與紅絹策馬,望長安大道而來。

     不上數日,到了梅林鎮。

    靖謂絹曰:“向年同馮冀萍水相逢,結為兄妹,相居三月餘,不覺今已五年矣。

    ”二人在馬上感歎了一回。

    又行數日,已到長安。

    牽着寶馬,佩了開唐寶劍,同紅絹望越府而來。

    左右将李靖名帖,并陳情表文傳進。

    越王細看,其表文内雲: 罪臣靖自與紅絹去後,感大王不追不殺之恩,遂男女有室有家之願。

    雖大王寬仁,視婢妾若薨薨之蟲,而義士銘心,願銜環以報生生之德。

    今獻黃龍駒一匹,德力兼優,興王劍一柄,金玉可。

    臣願附骥尾,垂千載之令名,永随鞭蹬,作侯門之清客。

    心出至誠,伏祈照鑒,謹表以聞。

     越王看畢,喜形于色,命左右取寶劍帶馬進來。

    越王一見此馬,遍體黃毛,果然是五爪龍駒;那口寶劍,光芒射目,寒氣襲人。

    顧謂左右曰:“吾料李靖,必有以報予者。

    ”命請李靖與紅絹入見。

    李靖、紅絹伏地請罪,越王曰:“先生休矣!”命左右扶李靖起,分賓主而坐。

    越王曰:“先生盜我萬人俊,卻還我千裡駒。

    ”李靖曰:“大王以明珠投人,臣敢不以寶劍相贈。

    ”時紅絹依于靖後,越王曰:“不見子已五年矣,已非複昔日之紅絹也。

    ”紅絹斂襟而答曰:“大王威儀如故,惟須發加白矣。

    ”越王命左右擇一靜室,居李靖、紅絹于内。

    李靖厚賂越王之左右,無不稱李靖之賢,越王亦誇其得人。

    凡有接見賓客,常使李靖在座,因此天下豪傑,無有不知李靖者。

    靖居越府,直至炀帝下揚州之日,方回太原。

    此是後話不表,細看下文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