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蘭奇女傳 第三回 入龍宮凡夫行雨 酬茶恩義士封屍

關燈
解衣伏地。

    左右武士動起手來,打得皮開血濺,聲吟之聲令人鼻酸。

    龍母在一旁痛哭。

    室中六個女娘、十數個家丁,見主人要受杖,皆掩面流涕,吓得李靖戰栗不已。

    須臾,左右收了刑,衆仆扶主人入内室去了。

    金甲神謂龍姥曰:“若非汝有功于社稷,二子難免劍下之誅矣。

    以後行雲布雨,切不可怠玩,吾去也。

    ”李靖站在一旁,形如木偶。

     龍母送了天使,慰李靖曰:“先生休驚,若非先生效勞,則誤期之罪,更甚于誤雨。

    隻是老身不該使二子俱出,以羅此咎。

    ”李靖亦無言可答。

    二女娘請靖入書房用飯,李靖好不過意,龍母指二女謂靖曰:“此二女自幼侍予,頗适予意。

    今欲遣二女使奉先生箕帚,惟先生所擇。

    ”靖曰:“靖乃庸夫下士,如何敢上幹仙體?此事斷然不敢從命!”母曰:“先生雖居塵俗,品若上界真仙,使二女得此佳婿,亦願足矣!先生幸勿辭焉。

    ”靖曰:“靖貧無賴,采薪度日。

    茅檐之下,無立錐之土,甕室之中,無隔宿之糧。

    即仙姬不棄,靖将何以自立?”二女聞之,皆目視李靖,微微而笑。

    姥曰:“天之困厄,每甚于豪傑之士。

    豈不聞人生于世,所患者在寡德,不患寡财?今觀二女之意,均非無意于君者。

    予别無所贈,出夜光珠三顆,開唐寶劍一匣。

    ”謂二女曰:“此珠價值連城,汝二人收為妝資,與先生下山永成百年之好。

    ”二女向龍母下拜,李靖不好推辭,隻得也拜謝龍母。

    母曰:“他二人年長者名春蘭,年少者名秋菊,先生宜善教之。

    ”又謂二女曰:“以順為政者,妾婦之道也。

    汝二人宜善事先生。

    吾二子受杖過傷,不能送客,先生海涵。

    ”于是春蘭背着行李,秋菊佩了寶劍,随李靖下山。

    龍母送出大門之外,揮淚而别。

     李靖謂二女曰:“柳家店一村男女,皆沒于水,吾為之災也。

    予欲售一珠,覓屍封葬,以釋予愆。

    ”二女曰:“惟君所命。

    ”不上半日,到了柳家店,果然被水淹成大坑。

    李靖觸目傷心,欷-再四,覓居近人家,寄居二女,單往洛陽探親。

    那親長見李靖衣服褴褛,卻不十分理會。

    李靖私去當鋪中當珠一顆,得銀子五千兩,仍回柳家店。

    收買白布一千餘匹,又買棺木五百五十三付,不論遠近,送一死屍來者,謝銀五兩。

    不上四五日,計斂死屍共有五百五十二頭。

    命居近之人遍視群屍,單不見有龐母。

    李靖出帖,曉谕鄉人,有能覓獲龐母屍者,謝銀一百兩。

    又過了三日,絕無影響。

    李靖無可奈何,隻得束草為人,上書“龐母真魂”四字,入棺安葬,以了心願。

    又于各屍封葬之所,燒紙焚帛,虔誠緻奠。

     次日,收拾行李,欲辭鄉人而回。

    鄉人老老少少皆來款留,李靖惟心領而已。

    将欲起程,客來報曰:“龐母至矣!”靖曰:“龐母安在?”果然龐母策枝而來。

    李靖曰:“為不見老母,險些尋殺小人。

    ”龐母曰:“适聞鄉人語先生過用其情,老婦在世尚且感激不盡,況死于地下者!”說罷,向李靖下拜。

    李靖連忙扶起,曰:“媽媽出此大難,真乃吉人天相,不知媽媽何以預知而逃?”龐母曰:“自先生去後,老婦即發寒疾,隻得往舅家暫住。

    剛病了半月,舅母亦寡貧而衰。

    昨日聞知先生如此用情,故特地趕來,以酬先生之意。

    ”衆人曰:“龐母至此,先生可少留數日,使我等各盡其情。

    ”李靖即取出三百〔兩〕銀子與龐母,另造房屋。

    又将百兩銀子,以作龐母養生之資。

    盤桓三日,拜别龐母,辭了衆人,望西而行。

    鄉人盡皆灑淚,依依不舍,李靖也切切而去。

    正是: 點水須當湧泉報,千金一擲不知貧。

     要知後事如何,且看下文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