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蘭奇女傳 第二回 窦忠怒擊虎頭牌 朱盈夢會痘神女

關燈
日先生屈駕,不知何以教我?”曹瞻道:“弟在京都,蒙令兄大人不棄,頗稱莫逆。

    因弟年邁思鄉,才就黃州幕館。

    今春喘症屢發,欲回漢陽故土,暫寓關王廟養病。

    今日聞王公得罪了貴縣楊老夫子,并諸位孝廉公,小弟已勸王公趕回詳文,請楊老夫子并諸位孝廉公到府中,彩觞謝過。

    署中幕友都知小弟與令兄大人平日相善,故勸王公委弟來寓,邀個人情。

    弟素知楊老夫子居心忠厚,度量寬宏,料諸位孝廉公亦是大才,必不小見。

    若說到上司處分辯,縱然置王公于重治,三老爺咆哮公堂,辱罵官長,也有多少不穩便之處,并陷楊老夫子一個取人不當的條款。

    ”曹瞻口中說話,手内揮扇,那扇上寫的一行晉字,是臨的右軍書法。

    窦忠見了,借來一看,款寫彬齋愚弟窦建文題,果然是親兄筆迹,遂不敢怠慢。

    曹師又說道:“弟在京都,聞令兄大人屢稱賢弟高才,居家謹慎,免旅人内顧之憂;盡日讴吟,期聖主旁求之诏。

    弟每神馳足下,以室遠為恨,賢弟若不棄,瞻願拜下風,使瞻久而不聞其香,則生平之願足矣。

    ”這一片言語,說得窦忠毛骨豁然,好不快活也。

    說道:“末弟素性遇懦,仁兄過獎,使弟名實不稱。

    愧甚,愧甚!”曹瞻遂起身向楊知縣作一長揖,又向窦忠也作一長揖,說道:“我等蔔期再會,蘭集賦詩,表末弟忱意。

    隻是今日之事,要看我的薄面,恕過了罷。

    明日我等好去開懷暢飲。

    ”楊知縣道:“憑曹先生分付了就是。

    ”曹瞻道:“王公說過了的,明日彩觞陪罪。

    ”窦忠道:“我們也不吃他的酒,也不進他的衙門,就到先生寓所來,侯先生罷。

    ”曹瞻道:“最妙,最妙。

    ”起身拱手稱謝,欲回王知府口信。

    楊知縣同八個孝廉送出公館門外。

    曹瞻上了轎子,擡進府堂,故作辛苦勞倦之态。

    王知府接着,忙問事情如何?曹師道如此如此,這般這般,知府聽了大喜,忙排酒酬勞。

    曹師略略飲了數杯,辭知府而去。

    次日,與知縣歡呼飲酒不表。

     過了二日,知府傳楊縣令進衙,慰以好言,就發八角伸薦文書,又每人贈儀程銀子五十兩。

    八位幸廉方進府叩謝,王知府設酒餞行,催促八人作速進京,以副聖意。

    于是楊知縣率八人回西陵而去。

     再說朱若虛回到家中,就有許多親友臨門相賀,李福、劉東俨然一宦家官長。

    朱若虛擇了吉日,拜别祖先,囑咐妻兒好些言語,隻帶李福作伴,馬上插一面黃旗,上書:“奉旨吏部候選”,望京都進發。

    正是岸花飛送客,樯燕語留人,漸于骨肉遠,轉與童仆親。

    後人有詩曰: 新起茅檐壁未幹,馬蹄催我上長安。

     兒童隻道為官好,老去方知行路難。

     千裡關山千裡念,一番風雨一番寒。

     何如靜坐短窗下,翠竹蒼松盡日閑。

     主仆二人在路上行了五六日,看過數縣風景古迹。

    有時高興吟詩,有時憑今吊古。

    這長安大道,生随風卷,驢屎馬溺之氣襲人口鼻。

    回思在家之時,何等清閑,未免有些傷感。

    又想起男子志在四方,恨不得插翅騰空,霎時便到長安。

    家人李福巴不得趕着八人,一路同行。

    朱着虛見窦忠一派富貴氣象,李逢吉等十分巴結,所以訪親問友,故意遲延在後。

     一日,行至南陽地界,詢及土人,離城隻有五十餘裡。

    若虛思進城歇息,策馬加鞭,大約行了三十餘裡,看看紅日西沉,望見一個老人,跨着青驢,綸巾羽扇,飄飄若仙。

    後面跟着兩個青衣童子,一個肩挑竹杖,挂着青蔑小籃,内盛木蘭花,香氣撲鼻,心腑俱涼;一個手提酒瓶,風送香醪,舌下生津。

    若虛欲上前問路,數次加鞭,趕之不上。

    轉過幾處楊林,忽然不見。

    若虛舉目四下一望,卻不是官塘大路,到了一個鄉僻所在。

    遙望竹苞松茂,一族寒煙。

    有個居戶人家,不得已上前問訊。

    過了月池,見八字門樓,上書“痘母詞”三字。

    李福将門一扣,内中犬吠不休。

    須臾,走出一個中年尼僧,問道:“客官何來?”若虛不等李福開口,便答曰:“我們有事要進南陽城,偶然失路,煩大士指引。

    ”尼僧道:“官人要進城,如何從小路到這裡來?此地進城還有四十裡。

    ”若虛道:“大士有幾位令徒?”尼僧道:“就是小尼一人。

    ”若虛道:“卑人欲在寶庵中借宿一宵,明日早行,可容納否?”尼憎道:“出家人慈悲方便,歇息盡可,款待卻無。

    ”若虛道:“卑人來得造次,不見喝叱足矣。

    ”命李福帶馬進廟,先拜了聖神,次向尼僧施禮。

    舉目各處觀看,見神像如生,心生敬畏,當面供着香花水果,十分精潔。

    兩廊之下,盡是朱漆欄杆,小池内金魚對對,花台上蛱蝶雙雙。

    太湖石畔,-竹猗猗,夾道槐陰,白鳥鹄鹄。

    兩廊外另有一座小小客堂,橫書“小洞天”三大字,壁上字迹淋淋。

    近前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