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回 衛石碏大義滅親鄭莊公假命伐宋
關燈
小
中
大
兩全,甘心殺子報君冤。
世人溺一愛一偏多味,安得芳名壽萬年! 隴西居士又有詩,言石碏不先殺石厚,正為今日并殺州籲之地。
詩曰: 明知造逆有根株,何不先将逆子除! 自是老臣懷遠慮,故留子厚誤州籲。
再說右宰醜同獳羊肩同造陳都,先谒見陳桓公,謝其除亂之恩,然後分頭幹事。
右宰醜至濮,将州籲押赴市曹。
州籲見醜,大呼曰:“汝吾臣也,何敢犯吾?”右宰醜曰:“衛先有臣弑君者,吾效之耳!”州籲俛①首受刑。
獳羊肩往陳都,莅殺石厚。
石厚曰:“死吾分内。
願上囚車,一見父親之面,然後就死。
”獳羊肩曰:“吾奉汝父之命,來誅逆子。
汝如念父,當攜汝頭相見也!”遂拔劍斬之。
公子晉自刑歸衛,以誅籲告于武官,重為桓公發喪;即侯位,是為宣公。
尊石碏為國老,世世為卿。
從此陳、衛益相親睦。
卻說鄭莊公見五國兵解,正欲遣人打探長葛消息。
忽報公子馮自長葛逃回,在朝門外候見。
莊公召而問之。
公子馮訴言:“長葛已被宋兵打破,占據了城池。
逃命到此,乞求覆護!”言罷痛哭不已。
莊公撫一慰一番,仍令馮住居館舍,厚其廪饩②。
不一日,聞州籲被殺于濮,衛已立新君。
莊公乃曰:“州籲之事,與新君無幹。
但主兵伐鄭者,宋也。
寡人當先伐之。
”乃大集群臣,問以伐宋之策,祭足進曰:“前者五國連兵伐鄭,今我若伐宋,四國必懼,合兵救宋,非勝算也。
為今之計,先使人請成③于陳,再以利結魯。
若魯、陳結好,則宋勢孤矣。
”莊公從之,遂遣使如陳請成。
陳侯不許,公子佗谏曰:“親仁善鄰,國之寶也。
鄭來講好,不可違之。
”陳侯曰:“鄭伯狡詐不測,豈可輕信?不然,宋、衛皆大國,不聞講和,何乃先及我國?此乃離間之計也。
況我曾從宋伐鄭,今與鄭成,宋國必怒。
得鄭失宋,有何利焉?”遂卻鄭使不見。
莊公見陳不許成,怒曰:“陳所恃者,宋衛耳。
衛亂初定,自顧不暇,豈能為人?俟我結好魯國,當合齊、魯之衆,先報宋仇,次及于陳。
此破竹之勢也。
”祭足奏曰:“不然,鄭強陳弱,請成自我,陳必疑離間之計,所以不從。
若命邊人乘其不備,侵入其境,必當大獲。
因使舌辨之士,還其俘獲,以明不欺,彼必聽從。
平陳之後,徐議伐宋為當。
”莊公曰:“善。
”乃使兩鄙宰率徒兵五千,假裝出獵,潛入陳界,大掠男一女辎重,約百餘車。
陳疆吏申報桓公。
桓公大驚,正集群臣商議,忽報:“有鄭使颍考叔在朝門外,赍本國書求見,納還俘獲。
”陳桓公問公子佗曰:“鄭使此來如何?”公子佗曰:“通使美意,不可再卻。
”桓公乃召颍考叔進見。
考叔再拜,将國書呈上。
桓公啟而觀之,略曰: 寤生再拜奉書陳賢侯殿下:君方膺①王一寵一,寡人亦忝②為王臣,理宜相好,共效屏藩。
近者請成不獲,邊吏遂妄疑吾二國有隙,擅行侵掠。
寡人聞之,卧不安枕。
今将所俘人口辎重,盡數納還,遣下臣颍考叔謝罪。
寡人願與君結兄弟之好。
惟君許焉。
陳侯看畢,方知鄭之修好,出于至誠。
遂優禮颍考叔,遣公子佗報聘。
自是陳、鄭和好。
鄭莊公謂祭足曰:“陳已平矣,伐宋奈何?”祭足奏曰:“宋爵尊國大,王朝且待以賓禮,不可輕伐。
主公向欲朝觐,隻因齊侯約會石門,又遇州籲兵至,耽擱至今。
今日宜先入周,朝見周王。
然後假稱王命,号召齊魯,合兵加宋。
兵至有名,萬無不勝矣。
”鄭莊公大喜曰:“卿之謀事,可謂萬全。
”時周桓王即位已三年矣。
莊公命世子忽監國①,自與祭足如周,朝見周王。
正值冬十一月朔,乃賀正之期。
周公黑肩勸王加禮于鄭,以勸列國。
桓王素不喜鄭,又想起侵奪麥禾之事,怒氣勃勃。
謂莊公曰:“卿國今歲收成何如?”莊公對曰:“托賴吾王如天之福,水旱不侵。
”桓王曰:“幸而有年,溫之麥,成周之禾,朕可留以自食矣。
”莊公見桓王言語相侵,閉口無言,當下辭退。
桓王也不設宴,也不贈賄,使人以忝米十車遺之曰:“卿以為備荒之資。
”莊公甚悔此來,謂祭足曰:“大夫勸寡人入朝,今周王如此怠慢,口出怨言,以忝禾見讪。
寡人欲卻而不受,當用何辭?”祭足對曰:“諸侯所以重鄭者,以世為卿士,在王左右也。
王者所賜,不論厚薄,總曰天一寵一。
主公若辭而不受,分明與周為隙。
鄭既失周,何以取重于諸侯乎?”正議論間,忽報周公黑肩相訪,私以彩缯二車為贈。
言語之際,備極款曲②。
良久辭去。
莊公問祭足曰:“周公此來何意?”祭足對曰:“周王有二子,長曰沱,次曰克。
周王一寵一愛一次子,屬③周公使輔翼之,将來必有奪嫡之謀。
故周公今日先結好我國,以為外援。
主公受其彩缯,正有用處。
”莊公曰:“何用?”祭足曰:“鄭之朝王,鄰國莫不知之。
今将周公所贈彩帛,分布于十車之上,外用錦袱覆蓋,出都之日,
世人溺一愛一偏多味,安得芳名壽萬年! 隴西居士又有詩,言石碏不先殺石厚,正為今日并殺州籲之地。
詩曰: 明知造逆有根株,何不先将逆子除! 自是老臣懷遠慮,故留子厚誤州籲。
再說右宰醜同獳羊肩同造陳都,先谒見陳桓公,謝其除亂之恩,然後分頭幹事。
右宰醜至濮,将州籲押赴市曹。
州籲見醜,大呼曰:“汝吾臣也,何敢犯吾?”右宰醜曰:“衛先有臣弑君者,吾效之耳!”州籲俛①首受刑。
獳羊肩往陳都,莅殺石厚。
石厚曰:“死吾分内。
願上囚車,一見父親之面,然後就死。
”獳羊肩曰:“吾奉汝父之命,來誅逆子。
汝如念父,當攜汝頭相見也!”遂拔劍斬之。
公子晉自刑歸衛,以誅籲告于武官,重為桓公發喪;即侯位,是為宣公。
尊石碏為國老,世世為卿。
從此陳、衛益相親睦。
卻說鄭莊公見五國兵解,正欲遣人打探長葛消息。
忽報公子馮自長葛逃回,在朝門外候見。
莊公召而問之。
公子馮訴言:“長葛已被宋兵打破,占據了城池。
逃命到此,乞求覆護!”言罷痛哭不已。
莊公撫一慰一番,仍令馮住居館舍,厚其廪饩②。
不一日,聞州籲被殺于濮,衛已立新君。
莊公乃曰:“州籲之事,與新君無幹。
但主兵伐鄭者,宋也。
寡人當先伐之。
”乃大集群臣,問以伐宋之策,祭足進曰:“前者五國連兵伐鄭,今我若伐宋,四國必懼,合兵救宋,非勝算也。
為今之計,先使人請成③于陳,再以利結魯。
若魯、陳結好,則宋勢孤矣。
”莊公從之,遂遣使如陳請成。
陳侯不許,公子佗谏曰:“親仁善鄰,國之寶也。
鄭來講好,不可違之。
”陳侯曰:“鄭伯狡詐不測,豈可輕信?不然,宋、衛皆大國,不聞講和,何乃先及我國?此乃離間之計也。
況我曾從宋伐鄭,今與鄭成,宋國必怒。
得鄭失宋,有何利焉?”遂卻鄭使不見。
莊公見陳不許成,怒曰:“陳所恃者,宋衛耳。
衛亂初定,自顧不暇,豈能為人?俟我結好魯國,當合齊、魯之衆,先報宋仇,次及于陳。
此破竹之勢也。
”祭足奏曰:“不然,鄭強陳弱,請成自我,陳必疑離間之計,所以不從。
若命邊人乘其不備,侵入其境,必當大獲。
因使舌辨之士,還其俘獲,以明不欺,彼必聽從。
平陳之後,徐議伐宋為當。
”莊公曰:“善。
”乃使兩鄙宰率徒兵五千,假裝出獵,潛入陳界,大掠男一女辎重,約百餘車。
陳疆吏申報桓公。
桓公大驚,正集群臣商議,忽報:“有鄭使颍考叔在朝門外,赍本國書求見,納還俘獲。
”陳桓公問公子佗曰:“鄭使此來如何?”公子佗曰:“通使美意,不可再卻。
”桓公乃召颍考叔進見。
考叔再拜,将國書呈上。
桓公啟而觀之,略曰: 寤生再拜奉書陳賢侯殿下:君方膺①王一寵一,寡人亦忝②為王臣,理宜相好,共效屏藩。
近者請成不獲,邊吏遂妄疑吾二國有隙,擅行侵掠。
寡人聞之,卧不安枕。
今将所俘人口辎重,盡數納還,遣下臣颍考叔謝罪。
寡人願與君結兄弟之好。
惟君許焉。
陳侯看畢,方知鄭之修好,出于至誠。
遂優禮颍考叔,遣公子佗報聘。
自是陳、鄭和好。
鄭莊公謂祭足曰:“陳已平矣,伐宋奈何?”祭足奏曰:“宋爵尊國大,王朝且待以賓禮,不可輕伐。
主公向欲朝觐,隻因齊侯約會石門,又遇州籲兵至,耽擱至今。
今日宜先入周,朝見周王。
然後假稱王命,号召齊魯,合兵加宋。
兵至有名,萬無不勝矣。
”鄭莊公大喜曰:“卿之謀事,可謂萬全。
”時周桓王即位已三年矣。
莊公命世子忽監國①,自與祭足如周,朝見周王。
正值冬十一月朔,乃賀正之期。
周公黑肩勸王加禮于鄭,以勸列國。
桓王素不喜鄭,又想起侵奪麥禾之事,怒氣勃勃。
謂莊公曰:“卿國今歲收成何如?”莊公對曰:“托賴吾王如天之福,水旱不侵。
”桓王曰:“幸而有年,溫之麥,成周之禾,朕可留以自食矣。
”莊公見桓王言語相侵,閉口無言,當下辭退。
桓王也不設宴,也不贈賄,使人以忝米十車遺之曰:“卿以為備荒之資。
”莊公甚悔此來,謂祭足曰:“大夫勸寡人入朝,今周王如此怠慢,口出怨言,以忝禾見讪。
寡人欲卻而不受,當用何辭?”祭足對曰:“諸侯所以重鄭者,以世為卿士,在王左右也。
王者所賜,不論厚薄,總曰天一寵一。
主公若辭而不受,分明與周為隙。
鄭既失周,何以取重于諸侯乎?”正議論間,忽報周公黑肩相訪,私以彩缯二車為贈。
言語之際,備極款曲②。
良久辭去。
莊公問祭足曰:“周公此來何意?”祭足對曰:“周王有二子,長曰沱,次曰克。
周王一寵一愛一次子,屬③周公使輔翼之,将來必有奪嫡之謀。
故周公今日先結好我國,以為外援。
主公受其彩缯,正有用處。
”莊公曰:“何用?”祭足曰:“鄭之朝王,鄰國莫不知之。
今将周公所贈彩帛,分布于十車之上,外用錦袱覆蓋,出都之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