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回 傳精功以殺制殺

關燈
退時,立時全身加力,向前推去,人熊胸腹相觸,壓力逐漸的增強。

     方兆南後背,手肘,都已被那黑熊逼的貼在了石壁之上。

     方兆南忙運真氣相抗,人與熊互較力量,初時,還可抗拒,但這等生死相拼,全憑天賦,武功。

    巧勁卻已失去了作用。

     時間一久,便覺不敵,隻感到壓力漸強,全身都被那黑熊逼的貼到了石壁上面。

     也不知過了多少時間,忽覺身上壓力突減,長長呼一口氣,睜開眼睛,左顧右盼了一陣,忽的向地上栽去。

     原來他已用盡了全身所有氣力,憑借一種求生本能,進發的精神力量,支持着身體,和那巨熊相拒。

     當他睜開眼看時,已不見那黑熊,那支持他身體的精神力量,突然消失,暈倒在地上。

     當他再度醒來之時,天色已然入夜。

     身子仰卧在石地上,旁側燃燒着一堆火光,肉香撲鼻,引得饞涎欲滴,挺身坐起,伸手向火堆旁的一塊散着香氣的肉上抓去。

     這時,他隻覺饑腸難耐,也不顧細察此肉來曆,大口吃了起來。

     咽了三四口後,饑火稍減,神智也清醒了甚多,才覺手中之物,從未吃過,和一般動物之肉不大相同,借着火光,仔細看去。

     隻見一塊形如豆腐之物,中間挾着甚多紫紅色的斑點,不知是何物作成,且有一股淡淡的腥氣,撲入鼻中。

     瞧了瞧手中之物,揚起手來,準備把它投入火中。

     忽聽一側暗影中傳過來一個蒼老清勁的聲音,道:“孩子,不要丢掉,快把它吃下去,那是老衲親手為你采取那巨熊身上膽掌精華,為你調制的食用之物。

     大山絕壑之中缺少調味之物,食用起來,也許甚感難吃,隻怕還有一種淡淡的腥味,但食用之後,對你身體,卻是大有補益隻聽他長長歎一聲,又道:“你已經熟睡了二十四個時辰,老衲借你熟睡的機會,已替你打通了身上幾處穴脈,前竅後關,都已開通。

     唉!老衲數十年未傷過一對蟲蟻,但卻為了你破了殺戒,生剝活熊,快些把手中食用之物吃完,老衲還有事和你相商。

    ” 這聲音清勁如聞天籁,方兆南一聽之下,立時辨出是那白發老僧的聲音。

     他微微沉吟一陣,閉上雙目,一口氣把手中的那塊微帶腥味之物吃完,長長呼了一口氣,挺身坐了起來。

     那清勁的聲音重又響起,道:“孩子,這是一個天然的絕壁突岩,你到裡面來吧!老衲有幾句話要和你商量。

    ” 方兆南邊:“老前輩有何指教,隻管吩咐就是,這商量二字,晚輩如何能當受得起?” 說完,站起來,緩步向裡面走去。

     這座天然突岩,異常廣闊,深入了兩丈多遠,才到盡處。

     隻見那緊靠山壁之處,盤膝坐着那白須白發的老人,那秃頂老人,似已由待垂死邊緣中,争回了性命,斜斜依在石壁上,閉目養神。

     方兆南自覺精神已經好轉甚多,腹中饑餓也已消去,當下曲膝拜倒地上,道:“多謝老前輩兩番救命之恩。

    ” 那老人一揮手,道:“你和佛門無緣,不用拜我,有話坐起來說吧!” 方兆南道:“晚輩……” 那老人固執的搖搖頭,道:“佛門之中,隻有師徒之分,對外人不論齒長年高,你坐着說吧……何況老衲和你相談之事,乃是天下武林大局,已超出我佛戒條之外。

    ” 方兆南暗道:“他久坐禅,對浮生人事,大千世界,早有獨卓之見,和這等高人相論天下武林大事,倒不可拘泥于俗凡禮教。

    ” 當下微微一笑道:“晚輩恭敬不如從命,老前輩有何教言,但請賜示。

    ” 那老人淡淡一笑道:“我不是和你談佛論道,隻是和你商讨一件事情,也許老衲尚沒有你知道的清楚,是即為是,不是亦當說明。

    ” 方兆南道:“晚輩出道時日不久,所知有限,但有所知,自當盡言。

    ” 那老人緩緩點頭說道:“你年紀不大,但一身藝業,卻是不凡,可惜根基不穩,學走旁門,奇功難足驚世,但究非上乘武功,你覺着老衲這幾句話,對是不對?” 方兆南心中一凜,暗道:“他從來未見過我和人動手,不知何以知我武功。

    ” 當下正容說道:“晚輩确有一番奇遇,短短數日工夫,學了甚多武功,是否旁門之學,晚輩不敢妄自論斷,但已覺到所學武功,似是詭奇博雜。

    ” 那老人微微一笑,隐隐似有嘉許之意。

     手撚白須,沉吟了一陣,道:“武學一道,淵遠流長,一時之間,也說它不盡,大緻說來,可分正宗,偏激兩大主源,正宗以根基漸進,學成甚慢,但功力愈進,則成就愈大,以養身立命為主,是謂大乘……” 他輕輕歎息一聲,又道:“所謂偏激武學,則走的奇詭路子,以講求克敵制勢為主,縱有保身養命之術,也一樣流入左道,例如采補陰陽,借人助我,不過這等武學,有一個好處……” 話到此處,倏而住口。

     方兆南道:“什麼好處?” 那白發者人低聲贊道:“問的好,問的好。

    ” 方兆南奇道:“怎麼,晚輩可有什麼失言的地方,尚望老前輩不吝賜正。

    ” 那老人淡然一笑道:“你如是本門弟子,或是生性忠厚之人,縱然心中急欲要聽下去,也不敢向老衲追問。

    ” 方兆南道:“在老前輩眼中看晚輩,是一個浮誇不實的人嗎?” 白發者人道:“論你骨格,确是上乘之才,但機智有餘,忠厚不足,所幸尚能保有正俠之心,靈性不昧。

    ” 方兆南道:“老前輩字字金玉,針針見血,晚輩聽來,更有不少親切之感。

    ” 白發老人突然拂須笑道:“就目下江湖而論,倒是極需要你這樣一個放得開手,以機變應付機變的人才,出主大局,大刀闊斧,以殺制殺,才能把數百年來集聚的一股邪惡之氣,掃蕩淨盡,澄清武林。

    ” 方兆南道:“晚輩愚碌之質,老前輩太過誇獎了。

    ” 白發者人也說道:“老衲言出衷誠,對你幷無褒貶之意。

    ” 方兆南道:“晚輩一進失言,老前輩千萬勿怪。

    ” 那老人道:“剛才你曾問那旁門偏激武學,有什麼好處,不知現在你想到沒有?” 方兆南道:“既屬偏激,那當是别走快捷方式。

    損人借物,不擇手段,準此而論,當可收速成之效,一得之愚,還望老前輩多多教正。

    ” 那白發者人突然一睜雙目,神光暴射而出,凝在方兆南臉上,默然不語。

     方兆南但覺那炯炯逼人的眼神,有如霜刃利劍,直似要穿胸而過,看透自己的五腑六藏,忽然生出一種惶惶不安之感。

     隻聽那老人微微一歎,道:“你說的不錯,果有過人聰明,唉!浩浩殺劫天數已定,我佛慈悲,恐也無法挽救沉淪世道,如任其邪惡漫延,倒不如以殺制殺,也好早日澄清邪氣,造福蒼生。

    ” 那白發白須老人的清勁聲音,重又傳入耳際,道:“旁門左學,雖然早有流傳,但羅玄挾千古絕才,聚集大成,一時間江湖震駭,行蹤所至,武林轟動,被譽為一代天驕,大有掩遮天下各大門派之勢……” 話至此處,似是感慨甚多,又輕輕的歎息一聲,接道:“老衲在未坐禅之前,對羅玄的一切,也甚茫然,對他的神秘,為人,甚至十分敬仰,所以,才不惜山水跋涉之苦,到處找他。

     那時,我一來是因為對他敬慕,渴于一見,二則也是想和他讨論一下江湖情勢,以他的聲望,武功,如果肯和我們少林派攜手合作,不難使江湖上妖氛淨除,百年内大勢可望無紛争發生了。

     那知他自視過高,竟主張人與天争,老衲數年相訪,他竟然不肯和我會上一面,到後來終落個自食其果……” 方兆南歎道:“老前輩怎知其事呢?” 那白發老人默然歎息一聲,道:“老衲那次雖未會得羅玄,但卻搜集到他甚多事迹,綜合所得,研究分析,羅玄雖然傷于門人手中,但幷未死去。

     其間恩怨情仇,複雜異常,數十年前縱橫江湖的一對年輕男女,已被老衲查出,确是羅玄弟子,兩人出道江湖之時,已有了殺師大逆之罪,不知羅玄果有先知之能呢,還是故弄玄虛,事先繪制了一幅“血池圖”,遺流江湖。

     據說那“血池圖”中,所示的地方,收藏着羅玄親手抄錄的生平絕學,誰要能得到那“血池圖”,誰就可能繼承羅玄的衣缽,不過老衲對此一事,始終存疑。

     方兆南道:“老前輩可是對那“血池圖”的傳說,不信任嗎?” 那老人說道:“老衲雖聽過“血池圖”的傳說,但始終沒見過此物,“血池圖”,可能是有,但老衲對那圖中所示之地,藏有羅玄手着武功秘錄一事,卻難相信!” 方兆南道:“不知老前輩,何以有這等大背江湖傳聞的高見?” 那老人低沉的歎息一聲,道:“你簡直在盤問老衲了……”。

     他微微一頓之後,接道:“依據常情判斷,羅玄似不可能先把一身武功記錄在一本手冊之上,藏入血池,何況隻聽那“血池”二字,也不像一個藏寶之地,但羅玄一代絕才,也不緻放無的之矢,其間定然另有玄妙。

    ” 方兆南道:“不過晚輩,确已見過那‘血池圖’。

    ” 那老人望了方兆南一眼,道:“此圖現在何處?” 方兆南道:“在我一位師妹身上,可惜她已失陷在冥嶽之中,生死下落不明。

    ” 那老人道:“你是否還記得那圖上畫的什麼?” 方兆南道:“那畫圖上滿是血紅之色,看去十分恐怖,其間線紋交錯,極難看懂,既無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