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回 遭疑猜途中較量
關燈
小
中
大
一次試驗之後,已知對方武功,比自己高出甚多,敬服之念,油然而生。
幾人這一陣折騰,雖隻片刻工夫,但已引得路人駐足。
這條路上行人,大都是趕赴泰山大會之約的武林高手,個個都是行家。
葛氏兄弟和方兆南動手相搏兩招經過,雖如電光石火一般,但已有不少人瞧到眼中,幾十道目光,一齊向方兆南投注過去。
顯然,他們都為這英俊少年出手兩招的奇奧手法所震駭,每人臉上的神色,都微帶驚異之狀。
忽聞蹄聲得得,三匹健馬,風馳電掣一般,急急奔來。
方兆南一瞧馬上之人,不禁心頭吃了一驚,暗自忖道:“今日之局,隻怕難以就此善罷!。
” 原來那三騎快馬之上,除天南雙雁二人之外,還有一位長衫白髯的老者,正是在抱犢崗朝陽坪袖手樵隐之處,所遇見的那位老人。
葛大鵬見天南雙雁去而重返,而且還多帶一個人來,臉上微泛怒意,冷哼一聲,自言自語說道:“倒是想不到天南雙雁竟然真的帶人來找麻煩了,他這兩句話,雖是自言自語,但卻無疑示意給天風道長和羅昆聽。
羅昆還未及答話,那三匹急奔而來的快馬,已奔到幾人停身之處。
當先那長衫白髯老者,一收馬缰,隐住那快馬急奔之勢,抱拳笑道:“數十年不見葛兄,風采依然當年,不知是否記得兄弟?” 葛大鵬細看來人,竟是名滿大江南北的追鳳雕伍宗義,心中甚感好奇,暗道:“怎麼堂堂大名的追風雕伍宗義,竟然和天南雙雁走在一起了?” 他生性孤傲,很少看得起人,但因追風雕伍宗義在江湖之上名頭不小,數十年來,兩人又有過一番相交之情。
葛大鵬當下抱拳說道:“伍兄别來無恙?” 伍宗義微微一笑,把目光投注在方兆南身上,說道:“此人和葛兄相識多久了?” 此言問的單刀直入,葛大鵬拂然不悅,冷冷答道:“伍兄和這位方兄可有什麼過節嗎?”'伍宗義聽他出口之言,對方兆南偏護甚殷,不禁微微一皺眉頭,沉吟半晌,才微笑答道:“兄弟個人和他隻不過有着一面之識,自是談不上恩怨二字。
” 葛大鵬道:“那是最好不過,這位方兄,對兄弟犬子有過救命之恩,伍兄縱然有什麼不滿這位方兄之處,也望瞧在兄弟份上,不要再事追究。
” 他先發制人,開口先把伍宗義的嘴巴封住,要他無法提出心中所想之事。
伍宗義沉吟了一陣,道:“看在葛兄份上,兄弟心中縱有對這位方兄誤會之處,也不願再多追究。
” 一抖馬缰,疾向前面奔去。
方兆南本人聰明,一瞧伍宗義奔走的行色,已知他并非真的不究此事,這一走,隻怕将有更厲害的方法,對付自己。
但此事,甚難對人出口,隻有暗中提高警覺。
哪知沿途之上,竟未再遇到意外,不禁暗叫一聲:“慚愧!” 這日中午時分,到了泰山腳下。
各地受邀參與泰山大會的武林高手,亦大都陸續趕到,但見老老少少接艟而至,絡繹不絕,盡都是各地極負盛名的武林高手。
這般人中,有很多早已息隐江湖,平日甚難一見,但卻趕來參加這次英雄大會。
神刀羅昆老興勃發,一拂長髯對葛天鵬等說道:“這次盛會,雖不能說天下高手無一不與,但就我們一路見聞所得,已該是千百年來武林道上,從未有過的盛事。
想來這次英雄大會之盛,兄弟雖不感斷言絕後,但确屬空前,哈哈!想不到我這行将就木之人,還能目睹這次英雄大會,隻此一樁縱然埋骨東嶽中亦無抱憾之感了!” 葛天鵬雖覺得此次大會之盛,确是大出人意料之外,就算少林方丈威名遠震也難有此等号召之力,心中甚覺奇怪-------。
但他乃持重之人,不盡了解之事,從不肯随口輕言,微微一笑,未置可否。
方兆南雖然在江湖上走過一些時日但他見聞不多,聽羅昆之言,心中暗自喜道:“此次不但可大開一番眼界,而且可借重天下英雄之力,以報師門之仇。
” 他想到高興之處,不覺面上浮現出微笑之意。
葛天鵬回顧天風道長等一眼,笑道:我曾數度來此遊曆,對此山徑甚熟,我要走前一步,替各位帶路了。
”當先向前奔去。
泰山世稱東嶽,屬我國陰山山系。
起于山東省膠州灣西南,盡于運河東岸,群峰羅列,以丈人峰為高,風景秀絕,以東、西、南三天門及東、西、中三溪,最為著名。
其中峰巒溪洞,不可勝數。
少林寺主持方丈,為挽救武林浩劫,移駕東嶽,傳柬天下,邀請武林高手,集會明月峰,共謀對敵之策。
使武林中掀起一場前所未有的盛會。
要知少林派在武林各大門戶之中,早有領袖群倫之譽。
中嶽嵩山的少林寺,隐隐被武林中視為武學集粹的标識,傳言中少林寺有七十二種絕技,無一不是礦絕武林的奇奧手法。
這傳言,千百年來一直影響武林人心,再者少林寺清規森嚴,門下弟子非有大成,不許在江湖之上走動。
是以,少林一派,最受武林之中推崇,除非武林間有了重大變故,少林寺很少被卷入門戶紛争之中。
一則因其威名盛著,黑白兩道中人,都對少林門下謙讓幾分,二則寺中僧侶在江湖行走的機會不多,綠林道中人一得到少林僧侶路過之訊,大都暫避其鋒。
這等沿習之情,更增加了少林寺在江湖上的威望。
且說葛大鵬帶着天風道長等一行,直奔明月峰去。
三月天氣,嫩草萌芽,綠茵處處,松鳳拂面,頓使塵氣一消,葛大鵬輕車熟路,帶着幾人超越捷徑而行。
翻越過幾座山嶺之後,山勢陡然一變,擡頭危峰刺天,立壁如刃,絕峰危棱之間,雲氣朦胧。
所幸幾人武功都非泛泛之流,輕身功夫,都已登堂入室,奔行在危崖峭壁之上,仍然如履平地。
大約有一個時辰之久,葛天鵬突然停下腳步,遙指着前面一座山峰,說道:“前面那座山峰,就是明月峰了,峰上松柏環繞,風景甚是清幽。
當年老朽曾和一位好友,在峰頂上賞月,通宵長談,縱論江湖,唉!想到二十餘年之後,我仍能舊地重遊。
可是我那位好友,卻早已墓木高拱,青山依舊,世事全非,觸景傷情,不無人生若夢之感。
” 神刀羅昆拂發一笑,道:“葛兄觸景懷人,憑吊故舊,倒叫羅某也憶起一段往事來了……” 他擡頭望望無際蒼穹,豪氣忽發,長嘯一聲說道:“昔年江南武林同道,為掃蕩玉骨妖姬俞罂花的穴巢,傳柬相邀,聚集了武林高手四五十位之多。
記得那時葛兄還是二十歲之人,莢俠之氣,溢于言表,使同行不少高手,為之心折,那次大會,曾被譽為武林中難得一見的盛事。
想不到數十年後,天下高手又群集東嶽之舉,這次不但由一向不插手江湖是非的少林寺方丈大師主持其事,而且參與高手之多,可算得千百年來武林空前創舉,老朽得以參加旁觀,一睹天下高人,實為生平最大幸事。
” 說完,仍然大笑不絕,顯然他心中确有着無比的高興。
方兆南聽他提出玉骨妖姬之名,心中突然一動,接口問道: “老前輩剛才提到的玉骨妖姬,不知是否還活在人世之上?” 羅昆道:“此乃四十年前之事,那玉骨妖姬隻怕早已死骨成灰了。
” 忽想到方兆南不過是二十歲上下之人,何以曾知此事,回頭問道:“那玉骨妖姬縱橫江湖事,早已成為過去,二十年來,已很少有人在江湖間傳說此事,不知你何以得知?” 方兆南本想把朝陽坪山腹中,相遇玉骨妖姬俞罂花之事。
告訴衆人,但一轉念,想到自己人微言輕,縱然說将出來,别人也是難于相信這等近于玄奇之事。
當下微一搖頭笑道: “晚輩曾聽一位長輩,談過玉骨妖姬其人,剛聽得老前輩重又提起,不自覺的插口問了一聲。
” 羅昆笑道:“這就是了,數十年前玉骨妖姬
幾人這一陣折騰,雖隻片刻工夫,但已引得路人駐足。
這條路上行人,大都是趕赴泰山大會之約的武林高手,個個都是行家。
葛氏兄弟和方兆南動手相搏兩招經過,雖如電光石火一般,但已有不少人瞧到眼中,幾十道目光,一齊向方兆南投注過去。
顯然,他們都為這英俊少年出手兩招的奇奧手法所震駭,每人臉上的神色,都微帶驚異之狀。
忽聞蹄聲得得,三匹健馬,風馳電掣一般,急急奔來。
方兆南一瞧馬上之人,不禁心頭吃了一驚,暗自忖道:“今日之局,隻怕難以就此善罷!。
” 原來那三騎快馬之上,除天南雙雁二人之外,還有一位長衫白髯的老者,正是在抱犢崗朝陽坪袖手樵隐之處,所遇見的那位老人。
葛大鵬見天南雙雁去而重返,而且還多帶一個人來,臉上微泛怒意,冷哼一聲,自言自語說道:“倒是想不到天南雙雁竟然真的帶人來找麻煩了,他這兩句話,雖是自言自語,但卻無疑示意給天風道長和羅昆聽。
羅昆還未及答話,那三匹急奔而來的快馬,已奔到幾人停身之處。
當先那長衫白髯老者,一收馬缰,隐住那快馬急奔之勢,抱拳笑道:“數十年不見葛兄,風采依然當年,不知是否記得兄弟?” 葛大鵬細看來人,竟是名滿大江南北的追鳳雕伍宗義,心中甚感好奇,暗道:“怎麼堂堂大名的追風雕伍宗義,竟然和天南雙雁走在一起了?” 他生性孤傲,很少看得起人,但因追風雕伍宗義在江湖之上名頭不小,數十年來,兩人又有過一番相交之情。
葛大鵬當下抱拳說道:“伍兄别來無恙?” 伍宗義微微一笑,把目光投注在方兆南身上,說道:“此人和葛兄相識多久了?” 此言問的單刀直入,葛大鵬拂然不悅,冷冷答道:“伍兄和這位方兄可有什麼過節嗎?”'伍宗義聽他出口之言,對方兆南偏護甚殷,不禁微微一皺眉頭,沉吟半晌,才微笑答道:“兄弟個人和他隻不過有着一面之識,自是談不上恩怨二字。
” 葛大鵬道:“那是最好不過,這位方兄,對兄弟犬子有過救命之恩,伍兄縱然有什麼不滿這位方兄之處,也望瞧在兄弟份上,不要再事追究。
” 他先發制人,開口先把伍宗義的嘴巴封住,要他無法提出心中所想之事。
伍宗義沉吟了一陣,道:“看在葛兄份上,兄弟心中縱有對這位方兄誤會之處,也不願再多追究。
” 一抖馬缰,疾向前面奔去。
方兆南本人聰明,一瞧伍宗義奔走的行色,已知他并非真的不究此事,這一走,隻怕将有更厲害的方法,對付自己。
但此事,甚難對人出口,隻有暗中提高警覺。
哪知沿途之上,竟未再遇到意外,不禁暗叫一聲:“慚愧!” 這日中午時分,到了泰山腳下。
各地受邀參與泰山大會的武林高手,亦大都陸續趕到,但見老老少少接艟而至,絡繹不絕,盡都是各地極負盛名的武林高手。
這般人中,有很多早已息隐江湖,平日甚難一見,但卻趕來參加這次英雄大會。
神刀羅昆老興勃發,一拂長髯對葛天鵬等說道:“這次盛會,雖不能說天下高手無一不與,但就我們一路見聞所得,已該是千百年來武林道上,從未有過的盛事。
想來這次英雄大會之盛,兄弟雖不感斷言絕後,但确屬空前,哈哈!想不到我這行将就木之人,還能目睹這次英雄大會,隻此一樁縱然埋骨東嶽中亦無抱憾之感了!” 葛天鵬雖覺得此次大會之盛,确是大出人意料之外,就算少林方丈威名遠震也難有此等号召之力,心中甚覺奇怪-------。
但他乃持重之人,不盡了解之事,從不肯随口輕言,微微一笑,未置可否。
方兆南雖然在江湖上走過一些時日但他見聞不多,聽羅昆之言,心中暗自喜道:“此次不但可大開一番眼界,而且可借重天下英雄之力,以報師門之仇。
” 他想到高興之處,不覺面上浮現出微笑之意。
葛天鵬回顧天風道長等一眼,笑道:我曾數度來此遊曆,對此山徑甚熟,我要走前一步,替各位帶路了。
”當先向前奔去。
泰山世稱東嶽,屬我國陰山山系。
起于山東省膠州灣西南,盡于運河東岸,群峰羅列,以丈人峰為高,風景秀絕,以東、西、南三天門及東、西、中三溪,最為著名。
其中峰巒溪洞,不可勝數。
少林寺主持方丈,為挽救武林浩劫,移駕東嶽,傳柬天下,邀請武林高手,集會明月峰,共謀對敵之策。
使武林中掀起一場前所未有的盛會。
要知少林派在武林各大門戶之中,早有領袖群倫之譽。
中嶽嵩山的少林寺,隐隐被武林中視為武學集粹的标識,傳言中少林寺有七十二種絕技,無一不是礦絕武林的奇奧手法。
這傳言,千百年來一直影響武林人心,再者少林寺清規森嚴,門下弟子非有大成,不許在江湖之上走動。
是以,少林一派,最受武林之中推崇,除非武林間有了重大變故,少林寺很少被卷入門戶紛争之中。
一則因其威名盛著,黑白兩道中人,都對少林門下謙讓幾分,二則寺中僧侶在江湖行走的機會不多,綠林道中人一得到少林僧侶路過之訊,大都暫避其鋒。
這等沿習之情,更增加了少林寺在江湖上的威望。
且說葛大鵬帶着天風道長等一行,直奔明月峰去。
三月天氣,嫩草萌芽,綠茵處處,松鳳拂面,頓使塵氣一消,葛大鵬輕車熟路,帶着幾人超越捷徑而行。
翻越過幾座山嶺之後,山勢陡然一變,擡頭危峰刺天,立壁如刃,絕峰危棱之間,雲氣朦胧。
所幸幾人武功都非泛泛之流,輕身功夫,都已登堂入室,奔行在危崖峭壁之上,仍然如履平地。
大約有一個時辰之久,葛天鵬突然停下腳步,遙指着前面一座山峰,說道:“前面那座山峰,就是明月峰了,峰上松柏環繞,風景甚是清幽。
當年老朽曾和一位好友,在峰頂上賞月,通宵長談,縱論江湖,唉!想到二十餘年之後,我仍能舊地重遊。
可是我那位好友,卻早已墓木高拱,青山依舊,世事全非,觸景傷情,不無人生若夢之感。
” 神刀羅昆拂發一笑,道:“葛兄觸景懷人,憑吊故舊,倒叫羅某也憶起一段往事來了……” 他擡頭望望無際蒼穹,豪氣忽發,長嘯一聲說道:“昔年江南武林同道,為掃蕩玉骨妖姬俞罂花的穴巢,傳柬相邀,聚集了武林高手四五十位之多。
記得那時葛兄還是二十歲之人,莢俠之氣,溢于言表,使同行不少高手,為之心折,那次大會,曾被譽為武林中難得一見的盛事。
想不到數十年後,天下高手又群集東嶽之舉,這次不但由一向不插手江湖是非的少林寺方丈大師主持其事,而且參與高手之多,可算得千百年來武林空前創舉,老朽得以參加旁觀,一睹天下高人,實為生平最大幸事。
” 說完,仍然大笑不絕,顯然他心中确有着無比的高興。
方兆南聽他提出玉骨妖姬之名,心中突然一動,接口問道: “老前輩剛才提到的玉骨妖姬,不知是否還活在人世之上?” 羅昆道:“此乃四十年前之事,那玉骨妖姬隻怕早已死骨成灰了。
” 忽想到方兆南不過是二十歲上下之人,何以曾知此事,回頭問道:“那玉骨妖姬縱橫江湖事,早已成為過去,二十年來,已很少有人在江湖間傳說此事,不知你何以得知?” 方兆南本想把朝陽坪山腹中,相遇玉骨妖姬俞罂花之事。
告訴衆人,但一轉念,想到自己人微言輕,縱然說将出來,别人也是難于相信這等近于玄奇之事。
當下微一搖頭笑道: “晚輩曾聽一位長輩,談過玉骨妖姬其人,剛聽得老前輩重又提起,不自覺的插口問了一聲。
” 羅昆笑道:“這就是了,數十年前玉骨妖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