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關燈
派馬車接她娘家的一個侄孫女來玩,老太太房裡開飯,今天因為有個小客人,破例叫媳婦們都坐下來陪着吃。

    一個大沙鍋雞湯,面上一層黃油封住了,不冒熱氣,銀娣吃了一匙子,燙了嘴。

    老太太喜歡什麼都滾燙。

    吓!這雞比我老太太還老。

    他媽的廚子混蛋,賺我老太太的錢,混帳王八蛋,狗入的。

    她罵人完全官派,也是因為做了寡婦自己當家年數多了,年紀越大,越學她丈夫從前的口吻。

    罵溜了嘴,喝了口湯又說。

    "吓!這雞比我老太太還鹹。

    " 媳婦們都低着頭望着自己的飯碗,不笑又不好。

    還是不笑比較安全。

     吃完飯她叫人帶那孩子出去跟她孫子孫女兒玩,她睡中覺。

    媳婦們在外間圍着張桌子剝杏仁,先用熱水泡軟了。

    桌上鋪着張深紫色毯子,太陽照在上面,襯得一雙雙的手雪白。

    打麻将?三缺一,等三爺起來,你當三爺肯打我們這樣的小麻将?紗镂空鞋,挖出一個外國字,露出底下墊的粉紅緞子。

    這是什麼字?誰曉得呢?你們三爺說是長壽。

    我叫他寫個外國字給我做鞋。

    可是大爺看見了說是馬蹄子,正配你。

    " 大家都笑了。

    "大爺跟你開玩笑,"三奶奶說。

    誰曉得他們?他反正什麼都幹得出, 他們兩兄弟都學洋文,因為不愛念書,正途出身無望,隻好學洋務。

    姚家請了個洋先生住在家裡,保證是個真英國人,住在他們花園裡,一幢三層樓小洋房,好讓兄弟倆沒事的時候就去向他請教聲光化電的學問。

    學生從來不來,洋先生也得整天坐在家裡等着。

    難得去一趟,反而教洋先生幾句罵人的中國話,當作大笑話。

    每年重陽節那天預先派人通知,請他避出去,讓女眷們到三層樓上登高,可以一直望到張園,跑馬廳,風景非常好。

    你為什麼不把這字描下來,叫人拿去問洋先生?不行, 銀娣吃吃笑着。

    "你等哪天外國人在花園裡走,你穿着這雙鞋出去。

    他要是笑,一定就是馬蹄。

    " 她們倆妯娌自己一天到晚開玩笑,她說句笑話她們就臉上很僵,仿佛她說的有點不上品。

    她懶得剝杏仁了,剝得指甲底下隐隐的酸脹。

    她故意觸犯天條,在泡杏仁的水裡洗洗手,站起來望着窗外。

    這房子是個走馬樓,圍着個小天井,樓窗裡望下去暗沉沉的,就光是青石闆砌的地。

    可是剛巧被她看見一輛包車從走廊裡拉進來,停在院子裡。

    咦,看誰來了!剃了月亮門,青頭皮也還露出個花尖。

    "我當三爺還沒起來呢,這時候剛回來。

    "啊?你看三奶奶多賢惠,護着三爺。

    誰護着他?我怎麼曉得他出去了沒有,我一直跟你們在一起。

    好了好了, 三爺下了車走進廊上一個房門。

    包車座位背後插着根雞毛撣帚,染成鮮豔的粉紅與碧綠,車夫拿下來,得意揚揚撣着锃亮的新包車,上下四隻水月電燈。

    三爺晚上出去喜歡從頭到腳照得清清楚楚,像堂子裡人出堂差一樣。

    是要告訴三爺,他少奶奶多賢惠,他這樣沒良心,無日無夜往外跑,大爺還不也是這樣,可不是,我們都羨慕你呵,二嫂, 銀娣早已又别過身去向着窗外。

    包車夫坐在踏闆上吸旱煙,拉拉白洋布襪子。

    這樣子像是還要出去,到帳房去這半天不出來, 她的兩個妯娌繼續談論過年做的衣服。

    為什麼到帳房去這半天,她們有什麼不知道?過年誰都要用錢。

     一個男仆托着一隻大木盆盛着飯菜,穿過院子送進帳房。

    這時候才吃飯?兩個人吃。

     然後又打洗臉水來。

    另一個人送梳頭盒子進去。

    他還不如搬進去跟帳房住還省事些, 三奶奶的陪房李媽進來說:"小姐,姑爺要皮袍子。

    "她每次叫"小姐",就提醒銀娣她自己沒有帶陪房的女傭來。

     三奶奶伸手解肋下鈕扣上系的一串鑰匙。

    "上來了?"在底下。

    叫程貴上來說。

     主仆倆都鬼鬼祟祟的,低聲咕哝着。

    三奶奶不要給他,三奶奶不在乎嘛,要我們狗拿耗子,多管閑事,嗳,我這回就是要打個抱不平,我實在看不過去,他欺負你們小姐,叫他自己來拿。

    " 李媽笑着站在那裡不動。

    三奶奶也笑,在一串鑰匙上找她要的那支。

    三奶奶不要給他。

    你為什麼那麼怕他?誰怕他?我情願他出去,清靜點,不像你跟二爺恩愛夫妻,一刻都離不開。

    我們!像我們好了!你們才是恩愛夫妻。

    我是不跟他吵架,嗳,總是怪女人, 三奶奶聽這口氣,一定會有人去告訴老太太。

    她歎了口氣。

    "咳!所以你曉得我的難處。

    "李媽,去告訴三爺老太太問起他好幾次,不得了。

    " 三奶奶先還不開口。

    李媽望着她,她終于用下颏略指了指門口:"就說老太太找他。

    " 李媽這才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