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正德皇遊江南傳 第六回 白花村寘鐇起義 宜川縣萬程投軍

關燈
今起兵,各宜踴躍,有令當遵,毋得抗違,凜之慎之,今将規條拟就,請衆位觀看。

    ”乃将規條取出,衆人 看道: “一、行軍對陣聞鼓而進,聞金而退,各依隊伍,違今者斬。

    二、軍兵所到各處州縣,有令照令施行,無令不得傷殘百姓,違者立斬。

    三、軍中器械務必鮮明,一聞号炮之聲,踴躍殺上,倘有臨陣畏縮,不肯對敵者斬。

    四、軍令已下,不得三五成群,交頭接耳,及與敵兵一到,不許鼓嗓喧嘩,違者重責四十。

    五、到各處村莊捉獲軍民人等,不許擅自釋放,即要請令定奪,違者重責,六、兵将不許因便探親,寄宿民家;又不件窺探婦人。

     酗酒宿娼,奸滢苟合,違者立斬,決不寬饒。

    軍令如雷,各宜凜遵,毋滋後悔!後書年月日示。

    ” 是日遂把招兵旗扯起,帳外設一石獅,重約百斤,四海英雄,奮志投軍,雙手提得石獅起者,方許進帳。

    于是遠近匪徒,以及城内軍犯,俱來入夥,是日有一漢子,身高丈三,腰圍八尺,相貌堂堂,帶着百餘勇士,來軍前厲聲說道:“吾乃延安府宜川縣馬萬程,要見都督爺,敢望帳前軍士,入帳通傳。

    ”軍士承命入營禀曰:“現帳外有一漢子,生得十分威勇,自稱宜川馬萬程,叫小卒入來通報。

    ”王權從旁說道:“這遠來門徒,不可任其淬進,須要參詳裁奪。

    ”——聞言。

    對衆說道:“方今用人之際,招賢納士,不可輕棄,以阻遠來之客。

    今且以禮相迎,看其舉動若何,然後再作道理。

    ”即命大開軍門,出來迎接道:“不知英雄駕臨;有失遠迎,望祈恕罪。

    ”馬萬程躬身答道:“某在盛府教習門徒,因姐夫王守仁,被奸黨陷害,久欲為他報仇,自恨獨力難行,因聞都督興仁義之師,為國滅賊,故不遠千裡而來,統率門人,願同竭力向前,未知都督肯容納否?”-曰:“兄弟無才,正欲廣招英雄,多納賢士,今幸足下光臨,賜教相助,正是天合人和,何愁國賊不滅。

    今特舉足下為破敵開路大先鋒,帶領各門徒,并三千人馬,先取石泉、紫陽、白河三縣,吾當大興人馬,随後接應。

    ”馬萬程拜領印緩,祭旗興兵,聲言為王守仁複仇,誓師告衆。

    乃點了人馬三千,攻打石泉縣去了——恐其有變,遂又命胞弟王權為副先鋒,帶領三千人馬,随後陸續接應,并吩咐留心看察馬萬程舉動;又命祝榮彪,為押陣總兵大司馬,領四千鐵甲兵,解送糧草;又在衆兄弟之中,揀選有智略者,張壽平為軍中參謀,其餘兄弟皆為提标之職,分為左哨右哨,各領兵五百,聯絡相應。

    分派已定,同參謀點齊人馬,共得将士四十八名,兵卒三萬六百七十名,浩浩蕩蕩,征旗蔽日,金鼓齊嗚,竟向石泉縣進發。

    欲知石泉縣萬民存亡如何?且看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