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卷 村子中識破雌雄 女秀才移花接木
關燈
小
中
大
妓女所居,今雲薛氏不是薛濤是誰?且筆上有高氏字,乃是西川節度使高骈。
骈在蜀時,濤最蒙寵待,二物是其所賜無疑。
濤死已久,其精靈如同此。
此事不必窮究了。
”百祿曉得運使之言甚确。
恐怕兒子還要着迷,打發他回歸廣東。
後來,孟沂中了進士,常對人說,便将二玉物為證。
雖然想念,再不相遇了。
至今,傳有田洙遇薛濤故事。
小子為何說這一段鬼話?隻因蜀中女子,從來号稱多才。
如文君、昭君,多是蜀中所生,皆有文才。
所以薛濤,一個妓女,生前詩名不減當時詞客;死後猶且詩興勃然。
這也是山川的秀氣。
唐人詩有雲: 錦江膩骨蛾眉秀,幻出文君與薛濤。
誠為千古佳話。
至于黃崇嘏,女扮為男,做了相府貫屬。
今世傳有《 女狀元》,本也是蜀中故事。
可見蜀女多才,自古為然。
至今兩川風俗,女人自小從師上學,與男人一般讀書。
還有考試進庠,做青衿弟子,若在别處,豈非大段奇事?而今說着一家子的事,委曲奇咤,最是好聽。
從來女子守閨房,幾見裙钗入學堂。
文武習成男子業,婚姻也隻自商量。
話說四川成都府,綿竹縣,有一個武官,姓聞名确,乃是衛中世襲指揮。
因中過武舉兩榜,累官至參将,就鎮守彼處地方,家中富厚,賦性豪奢,夫人已故。
房中有一班姬妾,多會吹彈、歌舞。
有一子,也是妾生,未滿三周。
有一個女兒,年十七歲,名曰蜚娥。
豐姿絕世,卻是将門将種,自小習得一身武藝,最善騎射,真能百步穿楊,模樣雖是娉婷,志氣勝過男子。
他起初因見父親是武出身,受那外人指目,隻說是個武弁人家。
必須得個子弟在黉門中出入,方能結交斯文士夫,不受人的欺侮。
争奈兄弟尚小,等他長大不得,聽以一向妝做男子,到學堂讀書。
外邊走動,隻是個少年學生。
到了家中内房,方還女扮。
如此數年,果然學得滿腹文章,博通經史。
遇着宗師到來,他就改名勝傑,表字俊卿。
取勝過豪傑、男人之意。
一般随行逐隊去考童生。
且喜文星照命,縣、府、道高高前列。
做了秀才,他男扮久了,人多認做聞參将的小舍人。
一進了學,多來賀喜,府縣迎送到家。
參将也隻是将錯就錯,歡喜開宴。
因武官人家,秀才是極難得的。
從此參将與官府往來,添了個幫手,有好些氣色。
那内外大小卻像忘記他是女兒一般的,凡事盡要蜚娥支持。
他同學有兩個好友,一個姓魏,名造,字撰之。
一個姓杜,名億,字子中。
兩人多是出群才學,英銳少年,與聞俊卿意氣相投,學業相長,況且年紀差不多,魏撰之方年十九,長俊卿兩歲。
杜子中卻與俊卿同年,隻小得兩個月。
三人就如親生弟兄一般,極是契厚。
同在學中一個齋舍裡讀書,二人無心,隻認做同窗好友。
聞俊卿卻有意要在二人之中,揀一個嫁他。
将二人比并起來,又覺得杜子中是同庚生,凡事仿佛,模樣也是他标緻些,更為中意。
比魏撰之分外說得投機。
杜子中見俊卿意思又好,豐姿又好,常對他道:“我與兄兩人可惜多做了男子,我若為女,必當嫁兄。
兄若為女,我必當娶兄。
” 魏撰之聽得,便取笑道:“ 而今世界盛行男色,久已颠倒陰陽,那見得兩男便嫁娶不得?”聞俊卿正色道:“我輩俱是孔門弟子,以文藝相知,彼此愛重,若想着淫昵,把面目放在何處?況堂堂男子,肯效玩童所為乎?該罰魏兄東道才是。
” 魏撰之道:“适才聽得子中愛慕俊卿,恨不得身為女子,故爾取笑。
若俊卿不愛此道,子中也就變不及身子了。
”杜子中道:“我原是兩下的說話,今隻說得一半,把我說得失便宜了。
” 魏撰之道:“ 三人之中,誰叫你獨小,自然該吃些虧。
”大家笑了一回。
俊卿歸家來,脫了男服,還是個女人。
暗想道:“我久與男人做伴,已是不宜,豈可他日舍此同學之人,另尋配偶不成?究竟隻在二人之内了。
雖然杜生更覺可喜,魏兄也自不凡。
不知後來還是那個結果好?姻緣還在那個身上?” 好生委決不下。
他家中一個小樓,可以四望,心中有事,趁步登樓。
見一隻烏鴉在樓窗前飛過,卻向百步外一株高樹上停翅踏枝,對着樓窗呀呀的叫。
俊卿認得這株樹,乃是學中齋前之樹。
心裡道:“時耐這業畜叫得可厭,且教他吃我一箭則個。
”随下樓到卧房中取了弓箭,跑上樓來。
那烏鴉還在那裡狠叫,俊卿道:“我借這業畜蔔我一件心事則個。
” 扯開弓,搭上箭,口裡輕輕道:“ 不要誤我!” 嗖的一響,箭到處,那邊烏鴉墜地。
這邊望見中箭,急急下樓,仍然改了男妝,往學中看那枝箭的下落。
且說杜子中在齋前閑步,聽得鴉鳴正急,忽然樸的一響掉下來。
走去看時,鴉頭上中了一箭,貫睛而死。
子中拔出箭來,道:“誰有此神手?恰恰貫着他頭腦。
” 仔細看那箭幹上有兩行細字道: “矢不虛發,發必應弦。
” 子中念罷,笑道:“ 那人好誇口!” 魏撰之聽得,急出來叫道:“拿與我看!”在杜子中手裡接了過去。
正同看時,忽然子中家裡有人來尋,子中掉着箭自去了。
魏撰之細看時,八個字下邊還有“蜚娥記”三小字,想道:“蜚娥乃女人之号,難道女人中有此妙手?這也詫異!适才子中不看見這二個字,若見時必然還要稱奇了。
” 沉吟間,早有聞俊卿走将來,看見魏撰之撚着這枝箭,立在那裡。
忙問道:“這枝箭是兄拾了麼?” 撰之道: “ 箭自何來的,兄卻如此盤問?”俊卿道:“箭上有字的麼?” 撰之道:“ 因為有字,在此念想。
”俊卿道:“ 念想些甚麼?” 撰之道:“ 有‘ 蜚娥記’三字。
蜚娥必是女人,故此想着難道有這般善射的女子不成?”俊卿假言道:“不敢欺兄,蜚娥即是家姊。
” 撰之道:“令姊有如此巧藝,曾許聘那家了?” 俊卿道:“尚未。
”撰之道:“模樣如何?” 俊卿道:“與小弟有此厮像。
” 撰之道:“ 這等,必是極美的了。
俗語道:‘ 未看老婆先看阿舅’,小弟還未有室,吾兄與小弟做個撮合山何如?” 俊卿道:“家下事多是小弟作主,老父面前,隻消小弟一言,無有不依。
隻未知家姊心下如何?” 撰之道:“令姊處也仗吾兄幫襯,通家之雅,料無推拒。
” 俊卿道: “ 小弟謹記在心。
”撰之喜道:“得兄應承,便十有八九了。
誰想姻緣卻在此枝箭上?小弟謹當寶此,以為後驗。
” 便把那枝箭藏于書箱中,又取出羊脂玉鬧妝一個,遞與俊卿道:“以此奉令姊,權答此箭作個信物。
” 俊卿接來,束在腰間。
撰之道:“小弟聊謅俚言,道意于令姊何如?” 俊卿道:“ 願聞。
” 撰之吟道: 聞得羅敷未有夫,支譏肯與問津無。
他年得射如樂雉,珍重今朝金仆姑。
俊卿笑道:“詩意最妙,隻是兄貌不陋,似太謙了些。
”撰之笑道:“小弟雖非賈大夫之醜,若與令姊相并,定是不及。
”俊卿含笑而别。
從此,撰之胸中,癡癡裡想着聞俊卿有個阿姊,貌美技精,要得為妻,有了這個念頭,并不與杜子中說知。
因為箭是他所拾,恐怕說明這段緣由,起子中争娶之念。
故此半字不題。
誰想,這枚箭原有來曆。
俊卿學射時節,便懷着擇配之心。
竹幹上刻那兩句固是誇着,發矢必中,也暗藏個應弦的啞謎。
他射那烏鴉之時,明知在書齋樹上,射去這枝箭,心裡暗蔔一卦:有他兩人,那個先拾得者,即是百年姻眷。
為此急急來尋下落,不知是杜子中先拾着,後來掉任魏撰之手裡。
俊卿隻見在魏撰之處,以為姻緣有定,故假意說是姊姊,其實多暗隐着自己的意思。
魏撰之不知其故,恁他搗鬼,隻道的真有個姊姊。
俊卿卻又錯認魏撰之,乃天定良緣,已是心口相許。
但為杜子中十分相愛,好些抛撇不下,歎口氣道:“一馬跨不得雙鞍,我又違不得天意,他日别尋件事端,補其夙昔美情。
” 明日來對魏撰之道:“ 老父與家姊面前,小弟十分撺掇,已有允意,玉鬧妝也留在家姊處了。
老父的意思,要等秋試過,待兄高捷,方議此事。
” 魏撰之道:“就遲到今冬也無妨。
隻是一言既定,再無翻變才好。
”俊卿道:“有小弟在,誰翻變得?” 魏撰之不勝之喜,連忙作揖道:“多謝吾兄壬盟,異日當圖厚報。
” 話休煩絮,時值秋闱,魏撰之與杜子中、聞俊卿,多考在優等,起送鄉試。
兩人拉俊卿同去,俊卿與父參将計較道:“女孩兒家,隻好瞞着人暫時做秀才耍子,若當真去鄉試,一下子中了舉人,後邊露出真情來,就要關着奏請幹系。
事體弄大了,不好收場。
決使不得。
” 遂托病不行,魏杜兩生,隻得撇了自去赴試。
揭曉之日,兩生多得中了。
聞俊卿見兩家報捷,也自歡喜。
打點等魏撰之到家時,方把求親之話與父親說知。
不想安綿兵備道與聞參将不合,時值軍令考察。
開下若于款數,遞個揭帖到按院處,誣他冒用國課;妄報功績;侵克軍糧;累藏巨萬。
按院參上一本,奉聖旨着本處撫院提問。
此報一至,聞家合門慌做了一團,也就有許多衙門人,尋出事端來纏擾。
還虧得聞俊卿是個出名的秀才,衆人不敢十分羅唣。
過不多時,兵道行牌到府,說是奉旨:犯人不宜疏縱,把聞參将收拾在府獄中去了。
聞俊卿自把生員出名,去遞投訴,就求保候父親。
太守準了訴詞,不肯召保。
俊聊央着同窗兩個新中舉人,去見太守。
太守說礙上司分付,做不得情。
三人袖手無計。
此時魏撰之自揣道:“他家患難之際,料說不得求親的閑話,隻好不提起。
且一面去會試再處。
” 兩人臨行之時,又與俊卿作别。
撰之道:“我們三人同心之友
骈在蜀時,濤最蒙寵待,二物是其所賜無疑。
濤死已久,其精靈如同此。
此事不必窮究了。
”百祿曉得運使之言甚确。
恐怕兒子還要着迷,打發他回歸廣東。
後來,孟沂中了進士,常對人說,便将二玉物為證。
雖然想念,再不相遇了。
至今,傳有田洙遇薛濤故事。
小子為何說這一段鬼話?隻因蜀中女子,從來号稱多才。
如文君、昭君,多是蜀中所生,皆有文才。
所以薛濤,一個妓女,生前詩名不減當時詞客;死後猶且詩興勃然。
這也是山川的秀氣。
唐人詩有雲: 錦江膩骨蛾眉秀,幻出文君與薛濤。
誠為千古佳話。
至于黃崇嘏,女扮為男,做了相府貫屬。
今世傳有《 女狀元》,本也是蜀中故事。
可見蜀女多才,自古為然。
至今兩川風俗,女人自小從師上學,與男人一般讀書。
還有考試進庠,做青衿弟子,若在别處,豈非大段奇事?而今說着一家子的事,委曲奇咤,最是好聽。
從來女子守閨房,幾見裙钗入學堂。
文武習成男子業,婚姻也隻自商量。
話說四川成都府,綿竹縣,有一個武官,姓聞名确,乃是衛中世襲指揮。
因中過武舉兩榜,累官至參将,就鎮守彼處地方,家中富厚,賦性豪奢,夫人已故。
房中有一班姬妾,多會吹彈、歌舞。
有一子,也是妾生,未滿三周。
有一個女兒,年十七歲,名曰蜚娥。
豐姿絕世,卻是将門将種,自小習得一身武藝,最善騎射,真能百步穿楊,模樣雖是娉婷,志氣勝過男子。
他起初因見父親是武出身,受那外人指目,隻說是個武弁人家。
必須得個子弟在黉門中出入,方能結交斯文士夫,不受人的欺侮。
争奈兄弟尚小,等他長大不得,聽以一向妝做男子,到學堂讀書。
外邊走動,隻是個少年學生。
到了家中内房,方還女扮。
如此數年,果然學得滿腹文章,博通經史。
遇着宗師到來,他就改名勝傑,表字俊卿。
取勝過豪傑、男人之意。
一般随行逐隊去考童生。
且喜文星照命,縣、府、道高高前列。
做了秀才,他男扮久了,人多認做聞參将的小舍人。
一進了學,多來賀喜,府縣迎送到家。
參将也隻是将錯就錯,歡喜開宴。
因武官人家,秀才是極難得的。
從此參将與官府往來,添了個幫手,有好些氣色。
那内外大小卻像忘記他是女兒一般的,凡事盡要蜚娥支持。
他同學有兩個好友,一個姓魏,名造,字撰之。
一個姓杜,名億,字子中。
兩人多是出群才學,英銳少年,與聞俊卿意氣相投,學業相長,況且年紀差不多,魏撰之方年十九,長俊卿兩歲。
杜子中卻與俊卿同年,隻小得兩個月。
三人就如親生弟兄一般,極是契厚。
同在學中一個齋舍裡讀書,二人無心,隻認做同窗好友。
聞俊卿卻有意要在二人之中,揀一個嫁他。
将二人比并起來,又覺得杜子中是同庚生,凡事仿佛,模樣也是他标緻些,更為中意。
比魏撰之分外說得投機。
杜子中見俊卿意思又好,豐姿又好,常對他道:“我與兄兩人可惜多做了男子,我若為女,必當嫁兄。
兄若為女,我必當娶兄。
” 魏撰之聽得,便取笑道:“ 而今世界盛行男色,久已颠倒陰陽,那見得兩男便嫁娶不得?”聞俊卿正色道:“我輩俱是孔門弟子,以文藝相知,彼此愛重,若想着淫昵,把面目放在何處?況堂堂男子,肯效玩童所為乎?該罰魏兄東道才是。
” 魏撰之道:“适才聽得子中愛慕俊卿,恨不得身為女子,故爾取笑。
若俊卿不愛此道,子中也就變不及身子了。
”杜子中道:“我原是兩下的說話,今隻說得一半,把我說得失便宜了。
” 魏撰之道:“ 三人之中,誰叫你獨小,自然該吃些虧。
”大家笑了一回。
俊卿歸家來,脫了男服,還是個女人。
暗想道:“我久與男人做伴,已是不宜,豈可他日舍此同學之人,另尋配偶不成?究竟隻在二人之内了。
雖然杜生更覺可喜,魏兄也自不凡。
不知後來還是那個結果好?姻緣還在那個身上?” 好生委決不下。
他家中一個小樓,可以四望,心中有事,趁步登樓。
見一隻烏鴉在樓窗前飛過,卻向百步外一株高樹上停翅踏枝,對着樓窗呀呀的叫。
俊卿認得這株樹,乃是學中齋前之樹。
心裡道:“時耐這業畜叫得可厭,且教他吃我一箭則個。
”随下樓到卧房中取了弓箭,跑上樓來。
那烏鴉還在那裡狠叫,俊卿道:“我借這業畜蔔我一件心事則個。
” 扯開弓,搭上箭,口裡輕輕道:“ 不要誤我!” 嗖的一響,箭到處,那邊烏鴉墜地。
這邊望見中箭,急急下樓,仍然改了男妝,往學中看那枝箭的下落。
且說杜子中在齋前閑步,聽得鴉鳴正急,忽然樸的一響掉下來。
走去看時,鴉頭上中了一箭,貫睛而死。
子中拔出箭來,道:“誰有此神手?恰恰貫着他頭腦。
” 仔細看那箭幹上有兩行細字道: “矢不虛發,發必應弦。
” 子中念罷,笑道:“ 那人好誇口!” 魏撰之聽得,急出來叫道:“拿與我看!”在杜子中手裡接了過去。
正同看時,忽然子中家裡有人來尋,子中掉着箭自去了。
魏撰之細看時,八個字下邊還有“蜚娥記”三小字,想道:“蜚娥乃女人之号,難道女人中有此妙手?這也詫異!适才子中不看見這二個字,若見時必然還要稱奇了。
” 沉吟間,早有聞俊卿走将來,看見魏撰之撚着這枝箭,立在那裡。
忙問道:“這枝箭是兄拾了麼?” 撰之道: “ 箭自何來的,兄卻如此盤問?”俊卿道:“箭上有字的麼?” 撰之道:“ 因為有字,在此念想。
”俊卿道:“ 念想些甚麼?” 撰之道:“ 有‘ 蜚娥記’三字。
蜚娥必是女人,故此想着難道有這般善射的女子不成?”俊卿假言道:“不敢欺兄,蜚娥即是家姊。
” 撰之道:“令姊有如此巧藝,曾許聘那家了?” 俊卿道:“尚未。
”撰之道:“模樣如何?” 俊卿道:“與小弟有此厮像。
” 撰之道:“ 這等,必是極美的了。
俗語道:‘ 未看老婆先看阿舅’,小弟還未有室,吾兄與小弟做個撮合山何如?” 俊卿道:“家下事多是小弟作主,老父面前,隻消小弟一言,無有不依。
隻未知家姊心下如何?” 撰之道:“令姊處也仗吾兄幫襯,通家之雅,料無推拒。
” 俊卿道: “ 小弟謹記在心。
”撰之喜道:“得兄應承,便十有八九了。
誰想姻緣卻在此枝箭上?小弟謹當寶此,以為後驗。
” 便把那枝箭藏于書箱中,又取出羊脂玉鬧妝一個,遞與俊卿道:“以此奉令姊,權答此箭作個信物。
” 俊卿接來,束在腰間。
撰之道:“小弟聊謅俚言,道意于令姊何如?” 俊卿道:“ 願聞。
” 撰之吟道: 聞得羅敷未有夫,支譏肯與問津無。
他年得射如樂雉,珍重今朝金仆姑。
俊卿笑道:“詩意最妙,隻是兄貌不陋,似太謙了些。
”撰之笑道:“小弟雖非賈大夫之醜,若與令姊相并,定是不及。
”俊卿含笑而别。
從此,撰之胸中,癡癡裡想着聞俊卿有個阿姊,貌美技精,要得為妻,有了這個念頭,并不與杜子中說知。
因為箭是他所拾,恐怕說明這段緣由,起子中争娶之念。
故此半字不題。
誰想,這枚箭原有來曆。
俊卿學射時節,便懷着擇配之心。
竹幹上刻那兩句固是誇着,發矢必中,也暗藏個應弦的啞謎。
他射那烏鴉之時,明知在書齋樹上,射去這枝箭,心裡暗蔔一卦:有他兩人,那個先拾得者,即是百年姻眷。
為此急急來尋下落,不知是杜子中先拾着,後來掉任魏撰之手裡。
俊卿隻見在魏撰之處,以為姻緣有定,故假意說是姊姊,其實多暗隐着自己的意思。
魏撰之不知其故,恁他搗鬼,隻道的真有個姊姊。
俊卿卻又錯認魏撰之,乃天定良緣,已是心口相許。
但為杜子中十分相愛,好些抛撇不下,歎口氣道:“一馬跨不得雙鞍,我又違不得天意,他日别尋件事端,補其夙昔美情。
” 明日來對魏撰之道:“ 老父與家姊面前,小弟十分撺掇,已有允意,玉鬧妝也留在家姊處了。
老父的意思,要等秋試過,待兄高捷,方議此事。
” 魏撰之道:“就遲到今冬也無妨。
隻是一言既定,再無翻變才好。
”俊卿道:“有小弟在,誰翻變得?” 魏撰之不勝之喜,連忙作揖道:“多謝吾兄壬盟,異日當圖厚報。
” 話休煩絮,時值秋闱,魏撰之與杜子中、聞俊卿,多考在優等,起送鄉試。
兩人拉俊卿同去,俊卿與父參将計較道:“女孩兒家,隻好瞞着人暫時做秀才耍子,若當真去鄉試,一下子中了舉人,後邊露出真情來,就要關着奏請幹系。
事體弄大了,不好收場。
決使不得。
” 遂托病不行,魏杜兩生,隻得撇了自去赴試。
揭曉之日,兩生多得中了。
聞俊卿見兩家報捷,也自歡喜。
打點等魏撰之到家時,方把求親之話與父親說知。
不想安綿兵備道與聞參将不合,時值軍令考察。
開下若于款數,遞個揭帖到按院處,誣他冒用國課;妄報功績;侵克軍糧;累藏巨萬。
按院參上一本,奉聖旨着本處撫院提問。
此報一至,聞家合門慌做了一團,也就有許多衙門人,尋出事端來纏擾。
還虧得聞俊卿是個出名的秀才,衆人不敢十分羅唣。
過不多時,兵道行牌到府,說是奉旨:犯人不宜疏縱,把聞參将收拾在府獄中去了。
聞俊卿自把生員出名,去遞投訴,就求保候父親。
太守準了訴詞,不肯召保。
俊聊央着同窗兩個新中舉人,去見太守。
太守說礙上司分付,做不得情。
三人袖手無計。
此時魏撰之自揣道:“他家患難之際,料說不得求親的閑話,隻好不提起。
且一面去會試再處。
” 兩人臨行之時,又與俊卿作别。
撰之道:“我們三人同心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