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李天造有心托友 傅文魁無意□□

關燈
父親雙雙落水。

    我今幸虧恩母救了,不知父親此時骸骨何存?”說罷,淚如湧泉。

    季寡婦勸道:“且莫悲傷,待你養好了再去找尋父親。

    ” 李春榮含淚應諾。

    季寡婦打點被卧與他安歇。

     原來這季寡婦娘家姓張,一十九歲就死了丈夫,守寡九年,今年是二十八歲。

    家産田地也有三四百金,隻恨不曾生得兒子,欲要過繼一個,族中又沒人,外姓又沒一個看得入眼。

    今見李春榮眉清目秀,就有過繼為子之心。

    到次日,李春榮精神複舊,再三緻謝。

    季寡婦因說道:“你父母俱遭變故,我又夫死無子,你今權且過繼與我為子,相依作伴,後來倘或你父親不死,那時再歸宗也不遲。

    不 知 你 意 中 何如?”李春榮道:“ 我今生欲與我父相逢,是萬萬不能了,若得恩母收留,便是重生父母了!” 季寡婦見他肯了,滿心歡喜,就擇吉日備酒,請親戚宴會,認他為子。

    春榮向季寡婦拜了八拜,叫他為母。

    季寡婦又請個先生教他讀書,又令人代他沿江找尋父屍,并無蹤迹,隻得罷了,按下不題。

     再說李天造船至蕪湖起貨,不行也不思想發賣,終日啼哭,再沒個歡喜的時節。

    朋友再三勸解,終難釋然。

    守了些時,桐油沒行情,李貴勸李天造留一半在蕪湖候價,發一半到蘇州去賣。

    “ 蘇州是繁華地方,主人到彼遊賞、散悶也好。

    ”李天造依允,果然發一半桐油到蘇州。

    不料蘇州也沒價錢,依然堆起。

    一日,李天造偶從縣口經過,隻見兩個人在那裡相打,圍着許多人看。

    一個少年罵道:“ 沒廉恥狗賊,如何偷我銀子!” 一個老成人道:“ 你不見銀子,與我何幹,卻冤我做賊?” 少年道:“ 我與你同房,門又不開,銀子不見,不是你偷,卻是誰偷?” 那老成人道:“ 你的銀子誰人 看 見?知 道 有 的 無 的,卻 不 白 冤 人?” 那 少 年 道:“昨日買貨的五兩銀子,主人家都曉得,怎說沒有?” 便趕向前道:“與你大爺堂上去講。

    ” 看的人也有說該賠的,也有說不該賠的,議論不一。

    李天造道:“這事糊塗,也難怪一個。

    依我說,莫若兩人各認晦氣,大家賠一半罷。

    ” 那少年道:“他偷我銀子是實,告到官還要枷号問罪,如何隻賠我一半?” 那老者道:“冤平人做賊,到官怕不打斷你的狗筋?要我賠你銀子,隻好做你的春夢。

    ” 衆人道:“ 這位老相公所言,各 賠 一 半 極 公,若 到 官,你 二 人 就 有 大 不 便處。

    ”那少年見衆人齊說,便不敢開口。

    那老者道:“ 我是折本客人,莫說二兩半,就是賠你二錢半我也沒有。

    ” 李天造道:“聽老丈說話,像是湖廣,與我同鄉,既是沒有,我就代鄉親賠了罷。

    ”因叫李貴稱了二兩五錢銀子,遞與那少年道:“請收了,不要再說。

    ”衆人道:“難得這位老相公仗義,免了許多是非,大家再不許開口了。

    ” 那老者上前作揖謝道:“在下無辜受屈,怎累及老先生?”李天造道:“些須小事,何足言謝?”遂别了回來。

    到次日早間,那老者訪問李天造姓名住處,即來拜謝。

    李天造接到客房中坐下,因問姓名,那老者道:“ 在下姓傅,名星,字友魁,湖廣武昌人氏。

    少年時也有些本錢,出外為商,但時運不濟,不上幾年,把些本錢都消折盡了。

    這數十年不曾出來。

    舊冬,因欠了一個鄉宦幾兩銀子,那鄉宦使勢,竟将小女搶去,以為質當。

    在下無顔居鄉,隻得勉強出來,不料昨日遭此無妄之冤,若不是老鄉親解紛,還要受他大辱。

    ”李天造道: “ 老丈寓中有誰人作伴?” 傅星道:“一個小犬不幸死了,隻在下隻身。

    ” 李天造聽了這話,打動自己心事,不覺淚下。

    傅星忙問為何墜淚,李天造道:“學生一個小兒也不幸死了。

    适聞老丈之言,不覺傷心,故此淚落。

    ”傅星道:“令郎因何身故?”李天造遂将覆船之事細說一遍。

    傅星道:“ 我看老鄉親這等厚德,老天自然保佑,斷非絕嗣之人,或者令郎有人救起,也未可知。

    ” 因各問年紀,大家都是五十一歲。

    李天造道:“我與老丈俱是半百以外之人,前途有限,後嗣乏人,我今萬事灰冷,不知老丈尚欲何為?”傅星道:“老鄉親大才大用,若再娶妻生子,也還可望。

    至于在下,暮年隻身,流落異鄉,今日到此田地,除衣食之外,别無他想。

    李天造見傅星說話慷慨,便留他吃飯。

    又說道:“老丈既乏資斧,我又無人作伴,何不移了行李來同住?朝夕講講,也可消旅邸寂寞。

    ” 傅星聞言大喜,遂将行李取來同住。

    二人早晚間吃些酒兒,講些閑話,甚是相得。

     過了年餘,忽然蘇州桐油長了,他六百兩銀子桐油,就賣了一千兩有餘,又思量要到蕪湖載那一半來賣。

    不期李貴忽然生病去不得,欲要自去,又怕往返跋涉,因與傅星商量道:“怎得一個人去載來方好?”傅星乘機說道:“弟蒙長兄厚愛,意欲代勞一往,但恐相信不深,未敢當此重托。

    ” 李天造大喜道:“兄若肯去最妙,大丈夫千金一諾,有甚相信不深?”傅星道:“長兄既肯見托,可寫信,弟明日即行!”李天造欣然寫信。

    行主人聞知此事,因靜靜對李天造說道:“我聞知傅客人與老相公不過是一面之交,怎麼便以千金相托?莫若老相公寫個信,我行中差的當人去罷。

    ” 李天造道:“錢财兒女都是命中帶來,就托他去,料也無妨。

    ” 行主人見他主意定了,不敢再言。

    次日,李天造将書信付與傅星,又取十兩銀子贈做盤纏。

    傅星接來,别了天造,一徑到蕪湖主人家,将書信付與。

    就說知蘇州桐油長了,前日載去一半賣了一千兩,如今要載這一半去之意。

    行主人道:“近日我這裡桐油也長了。

    這一半,雖賣不到一千兩,九百兩卻是有的。

    雖比蘇州少些,卻也省了路上擔幹系,并雇船納稅之費。

    ”傅星想一想道:“這也說得是,若有九百兩就賣了也罷。

    ”行主人得了言語,不兩三日,果然賣了九百兩銀子。

    交與傅星道:“何如?豈不強似到蘇州去賣?” 傅星把銀子一封一封兌明包好,收入房中搭裢内。

     你想一個窮人,見了許多銀子都在他手裡,怎不動心?這夜事在心頭,翻來覆去隻是睡不着。

    心下想道:“我一生從未曾見這些銀子,今日既到我手,卻又交還别人,幾時再得他來?況我女兒又當在别人家受苦,若拿這銀子回去,贖了女兒,招個女婿,教他做個生意,養我下半世,豈不是晚年之福?若##然執了小信,回去交還他,他不過稱我一聲好人。

    難道肯将這銀子分些與我不成?” 又想道:“ 隻是李老愛我一片美情,我如何負他?若欲負他的銀,恐天理難容。

    ”又想一想道:“ 天下之财,養天下之人,那有定屬?前日在他,便是他的,今日在我,便是我的。

    若定然該是他的,他就不該托我,今既托我,自是他誤。

    我既到手,再要還他,豈非又是我誤?況且李老尚有千金在手,還是個财主,不至窮苦,假如他桐油不長,兩處隻賣得千金,他也罷了。

    我這财主是落得做的。

    ” 又想道:“ 是便是這等,隻是日後怎好相見?” 又想道:“ 人世如大海一般,你東我西,那裡還得相見?” 算計定了,天亮起來,對主人說要回蘇州,卻靜靜取行李,搭了上江船,回武昌故鄉而去不題。

     卻說李春榮在季寡婦家固想父親,恹恹成病,虧季寡婦盡心調理,方覺好些。

    李春榮因想道:“我記得父親入水之時,抱着我說:‘他死罷了,留得我在便好。

    ’ 此無過要存李氏一脈。

    莫如硬着心腸,忍死掙個人家,以慰父親九泉之望,豈不是好。

    ” 主意一定,身子漸漸好了。

    遂安心讀書,讀了年餘,胸中通透。

     這年适值宗師考武昌,他與母親說知,就在縣裡報名要去考童生。

    原來白楊灣到武昌縣裡,尚有三十裡遠,他雇船出門遲了,直至黃昏方到,不便尋宿店,就在船中宿了。

    此時是念三天氣,一覺醒來,将有四更,殘月初起。

    忽聽得岸上有人啼哭将來,李春榮驚奇道:“ 如何此時有人啼哭?”忙坐起來,側耳細聽。

    覺道,哭聲嬌細,是個女子,漸漸近來。

    暗想:“希奇。

    ”忙披上衣服,開了船門,跳到船頭來。

    看見一個女子,約有十五、六歲,身穿青衣,一徑望水邊啼哭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