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柳春蔭始終存氣骨 商尚書慷慨認螟蛉
關燈
小
中
大
一時榮遇之恩師,實耳提面命之業師也,敢不執弟子之禮。
”春蔭道:“不意賢契如此虛心,殊為可敬!” 因照常以師生禮相見。
又虧了商春蔭之力,将曹先生殿在二甲,就選了行人。
曹先生甚是感激。
春蔭因收了許多門生,腳跟立定,因将父親受害之由與奸臣誣謗之事,辨了一本,就求改姓歸宗。
喜得天子聖明,将他父親追複原官,欽賜祭葬,藉沒家産,着府縣給還,誣謗奸臣,盡皆問罪,商春蔭準複姓歸宗。
命下,商春蔭仍改做柳春蔭,喜不自勝。
又上一本,請給假還鄉茔葬,聖旨準了。
曹先生與衆門生都來賀喜,柳春蔭辭謝去了,獨留曹先生問道:“前日孟學士老伯所許的姻事,我一向因父仇未報,總不敢應承,然私心已許諾矣,此賢契所知。
但不知孟老伯近作何狀?賢契定知其詳。
”曹先生慘然道:“原來老師尚不知,孟年兄已作古年餘了。
”柳春蔭聽了大驚,不覺淚下道:“ 蒼天,蒼天!何奪之速?我柳春蔭又失一知己矣!” 因又問道:“ 他令愛如今何如?” 曹先生道:“ 孟年兄在日,貴家求娶日盈于門,孟年兄一味苦拒。
不期孟年兄死後,他令愛純孝,日夜痛哭,竟雙目喪明。
又兼幼子才三兩歲,門庭冷落,昔日求親者,今過門不問矣!故他令愛猶然未嫁。
” 柳春蔭聽了,歡喜道:“ 既是他令愛未嫁,此事須煩賢契給一假,為我先歸,告知老父,申明前約,以全孟老伯向日一段高誼。
” 曹先生道:“老師台命,門生焉敢辭勞!但夫婦為人倫所重,宗祀天阙,今孟小姐雙目既瞽,已成廢人,恐不堪為玉堂金馬之配。
老師還須上裁!” 柳春蔭道:“孟老伯識我于困窮之日,何等心眼!他令愛若非有待于我,此時已為人婦久矣,豈至喪明無偶?況孟小姐雖瞽于目,未瞽于心,有何害也?賢契須為我周全,我決不做負心之輩!” 曹先生見柳春蔭意決,不敢再言,隻得應道:“ 老師高義,真古人不及也。
門生明日即讨差南還,為老師執柯。
” 柳春蔭道:“ 如此甚感!” 曹先生辭出,就讨了一差,先回紹興,将此事報知商尚書。
商尚書道:“孟小姐喪明久矣,曹先生就該與三小尖說知,别作權變!”曹先生道:“門晚生已經再三攔阻,但老師執意不從。
” 商尚書歎息道:“吾兒立身修己,真不愧古人,吾輩不及也!曹先生既受其托,須往孟宅一言。
” 曹先生應諾,遂到孟宅來。
原來,孟學士大夫人死後,隻有一妾生一個三歲公子,并無弟兄子侄。
自從學士死後,家産盡皆孟小姐掌管,喜得小姐治家嚴厲,大家人俱在廳外聽命,雖三尺小童,無敢入内。
有甚說話,隻憑一個老家人、媳婦傳說。
這日,曹先生來到,對家人說道:“你家老爺在日,曾将你家小姐面許與商老爺第三公子為配,一向因三公子未曾發科,又你家老爺變故,故耽擱起了。
今三公子已登第為翰林侍講,欽賜還鄉,他今不忘舊好,特央我來與你家小姐作伐。
商太老爺擇日要來行聘,你可禀知你家小姐,好臨期預備。
”家人聞言,走入後廳,禀知小姐。
複出來說道:“ 家小姐說先老爺在日,這段姻事雖是有的,但先老爺棄世,今非昔比,況家小姐又緻有疾病,這段姻親恐不适宜,還求回複為上!”曹先生道:“此事乃商三老爺感你老爺昔日高誼,不忍負心之舉。
就是你家小姐新遭尊恙,他已知道,情願尋舊日之 好,意 在 敦 倫 重 義,有 甚 麼 不 宜?” 家 人 又 說 道:“既是商三老爺如此重義,家小姐怎敢負盟?但還有一說,說先老爺殒後,隻存小主一人,今才三歲,雖是小主母所生,實賴小姐撫養,若出嫁與人,則小主無人看管,倘有疏虞,便絕了孟氏一脈,故此不敢應承!” 曹先生道:“ 這話有理,我回去與商太老爺商量,再往返複。
” 言訖,就回來見商尚書,說知此事。
商尚書道:“這也慮得是,除非就親方為兩便。
”曹先生道:“ 就親最為有理。
” 因再複孟小姐,孟小姐隻得應承。
商尚書遂擇日行過聘來,紹興城中聞知此事,皆笑商尚書是個老呆子,一個少年翰林,怕沒有标緻小姐為親?卻去定一個死學士的瞎小姐為妻,總是過繼的兒子,不若自養的親切,故娶瞎小姐與他!再過幾日,柳春蔭早已到家,先拜謝了商尚書夫婦收養之恩,又拜請了複姓之罪。
然後與春茂弟兄拜見,春茂雖舊時與他做對頑,今見他官居翰苑,隻得變轉面孔,十分趨奉。
商尚書對柳春蔭說道:“孟家這頭親事,雖是你不忍負心一段義舉,但孟小姐前日說兄弟小,無人看管,不欲嫁出門,我恐他必是為雙目不見,到人家有許多不便,故此推托。
我想娶了瞽目之婦進門,未免惹人恥笑。
乘勢許他着你去就樣,他方才允了。
”柳春蔭道:“就親固好,但孩兒為本生父母複姓,已負大人收養之恩矣,今大人父母在堂,孩兒又因藏婦之拙就親他人之室,不更重為得罪乎?婦人從夫,當論賢愚,豈在好醜!孟學士存日,與孩兒已有盟言,今日孩兒隻知娶孟學士之女,不知其瞽也,任人恥笑,孩兒自安之!孟小姐若慮兄弟幼小,滿月之後,聽憑回家料理可也。
” 商尚書見說有理,就叫曹先生将這話到孟衙來說,孟小姐知是柳春蔭之意,便也允了。
商尚書就擇了吉日做親。
到了吉期,商府親戚滿堂,都要看這瞎女兒怎生拜堂?不多時,鼓樂喧阗,柳春蔭身穿翰林大紅袍服,騎馬親迎回來。
到了廳上,燈灼輝煌,商尚書與夫人并立在廳上,衆伴娘才扶着孟小姐拜堂。
拜堂畢,伴娘揭起方巾一看,隻見: 芙蓉嬌面柳雙娥,鬓鬓烏雲盤一窩。
更有奪人魂魄處,目涵秋水欲橫波。
商尚書、商夫人與衆親戚一齊看見他花容月貌,一雙俊眼似兩點寒星,百分波俏。
衆人俱大驚大喜,暗說:“新人這等一雙好眼,怎傳說是個瞽目?” 俱踴躍稱快。
不多時,送入沿房,二人對飲合卺之卮。
柳春蔭原打算帳娶一個瞽女,到此忽然變做個一雙俏眼美人,怎不歡喜?因問道:“夫人雙睛無恙,為何人皆傳說夫人哭父損明?” 孟小姐微微應道:“妾目原未嘗損,隻因先父在日,與良人有盟,命妾靜俟閨中。
後以強娶者多,以先父之力,尚能辭拒,今先父見背,隻弟甚幼,妾一孤女,如何撐答?靜處以思,恐為有力者所算,因假稱喪明,這些世情豪貴,果不來問。
故妾得以靜 處 閨 中,以 俟 君 子 之 命。
” 柳 春 蔭 聽 了,稱 贊 道:“夫人不動聲色,能消強暴之求,可謂明哲保身矣!但還有一說,我在京時,許多親友皆以夫人瞽目阻予踐盟,幸我感泰山之恩,不敢有負。
設或渝盟,夫人又将奈何?” 孟小姐道:“先父選婿數年,而獨屬意良人,蓋深知良人君子也,豈有君子而以盛衰、好醜背盟者乎?若良人背盟,是世俗之人也,妾雖遭棄,獨處終身,不猶愈于世俗之人為偶乎?”柳春蔭大喜道:“孟光稱千古之賢,未聞有此高論,我非梁鴻,而得迂夫人,真大幸也!” 孟小姐道:“ 良人知妾瞽目而不棄,這段高義當在古人之上,不獨使妾甘心巾栉,即先父九泉亦含笑矣!” 二人說得投機,彼此相敬。
是夜同入鴛帏,百分自得。
到了次日,柳春蔭就将孟小姐假說喪明之由,對商 尚 書 并 衆 人 說 了。
大 家 鼓 掌 稱 奇,贊 歎 不 已!□□□合郡皆知,稱頌柳春蔭有情有義,孟小姐明哲保身。
柳春蔭成親月餘因奉旨歸葬,不敢久停,将孟小姐送回孟衙,照管幼弟。
自家拜别商尚書,回貴州營葬。
此時朝廷旨意久到,貴州柳府産業,皆清理交還。
劉恩先前到家,已暗暗将先老爺并夫人與至親骸骨俱已收斂。
春蔭一到家,滿城官員皆來迎賀。
春蔭重新挂孝開吊,将父母安葬。
事畢,分付劉恩掌管産業,遂進京複命。
後在紹興商家,直待商尚書謝世,服過三年喪。
扶持孟小姐兄弟登了科甲,方與孟夫人回貴州。
生了二子,俱繼書香,自家官至尚書,扶持劉恩一子中舉人。
諺雲:不是一番寒徹骨,怎得梅花撲鼻香?詩曰: 世間冤苦是誰深,痛叙天邊孤子心。
勸我解眉偏有淚,向人開口卻無音。
惡言似毒須當受,美色如花不敢侵。
卻喜功成仇盡報,芳名留得到而今。
”春蔭道:“不意賢契如此虛心,殊為可敬!” 因照常以師生禮相見。
又虧了商春蔭之力,将曹先生殿在二甲,就選了行人。
曹先生甚是感激。
春蔭因收了許多門生,腳跟立定,因将父親受害之由與奸臣誣謗之事,辨了一本,就求改姓歸宗。
喜得天子聖明,将他父親追複原官,欽賜祭葬,藉沒家産,着府縣給還,誣謗奸臣,盡皆問罪,商春蔭準複姓歸宗。
命下,商春蔭仍改做柳春蔭,喜不自勝。
又上一本,請給假還鄉茔葬,聖旨準了。
曹先生與衆門生都來賀喜,柳春蔭辭謝去了,獨留曹先生問道:“前日孟學士老伯所許的姻事,我一向因父仇未報,總不敢應承,然私心已許諾矣,此賢契所知。
但不知孟老伯近作何狀?賢契定知其詳。
”曹先生慘然道:“原來老師尚不知,孟年兄已作古年餘了。
”柳春蔭聽了大驚,不覺淚下道:“ 蒼天,蒼天!何奪之速?我柳春蔭又失一知己矣!” 因又問道:“ 他令愛如今何如?” 曹先生道:“ 孟年兄在日,貴家求娶日盈于門,孟年兄一味苦拒。
不期孟年兄死後,他令愛純孝,日夜痛哭,竟雙目喪明。
又兼幼子才三兩歲,門庭冷落,昔日求親者,今過門不問矣!故他令愛猶然未嫁。
” 柳春蔭聽了,歡喜道:“ 既是他令愛未嫁,此事須煩賢契給一假,為我先歸,告知老父,申明前約,以全孟老伯向日一段高誼。
” 曹先生道:“老師台命,門生焉敢辭勞!但夫婦為人倫所重,宗祀天阙,今孟小姐雙目既瞽,已成廢人,恐不堪為玉堂金馬之配。
老師還須上裁!” 柳春蔭道:“孟老伯識我于困窮之日,何等心眼!他令愛若非有待于我,此時已為人婦久矣,豈至喪明無偶?況孟小姐雖瞽于目,未瞽于心,有何害也?賢契須為我周全,我決不做負心之輩!” 曹先生見柳春蔭意決,不敢再言,隻得應道:“ 老師高義,真古人不及也。
門生明日即讨差南還,為老師執柯。
” 柳春蔭道:“ 如此甚感!” 曹先生辭出,就讨了一差,先回紹興,将此事報知商尚書。
商尚書道:“孟小姐喪明久矣,曹先生就該與三小尖說知,别作權變!”曹先生道:“門晚生已經再三攔阻,但老師執意不從。
” 商尚書歎息道:“吾兒立身修己,真不愧古人,吾輩不及也!曹先生既受其托,須往孟宅一言。
” 曹先生應諾,遂到孟宅來。
原來,孟學士大夫人死後,隻有一妾生一個三歲公子,并無弟兄子侄。
自從學士死後,家産盡皆孟小姐掌管,喜得小姐治家嚴厲,大家人俱在廳外聽命,雖三尺小童,無敢入内。
有甚說話,隻憑一個老家人、媳婦傳說。
這日,曹先生來到,對家人說道:“你家老爺在日,曾将你家小姐面許與商老爺第三公子為配,一向因三公子未曾發科,又你家老爺變故,故耽擱起了。
今三公子已登第為翰林侍講,欽賜還鄉,他今不忘舊好,特央我來與你家小姐作伐。
商太老爺擇日要來行聘,你可禀知你家小姐,好臨期預備。
”家人聞言,走入後廳,禀知小姐。
複出來說道:“ 家小姐說先老爺在日,這段姻事雖是有的,但先老爺棄世,今非昔比,況家小姐又緻有疾病,這段姻親恐不适宜,還求回複為上!”曹先生道:“此事乃商三老爺感你老爺昔日高誼,不忍負心之舉。
就是你家小姐新遭尊恙,他已知道,情願尋舊日之 好,意 在 敦 倫 重 義,有 甚 麼 不 宜?” 家 人 又 說 道:“既是商三老爺如此重義,家小姐怎敢負盟?但還有一說,說先老爺殒後,隻存小主一人,今才三歲,雖是小主母所生,實賴小姐撫養,若出嫁與人,則小主無人看管,倘有疏虞,便絕了孟氏一脈,故此不敢應承!” 曹先生道:“ 這話有理,我回去與商太老爺商量,再往返複。
” 言訖,就回來見商尚書,說知此事。
商尚書道:“這也慮得是,除非就親方為兩便。
”曹先生道:“ 就親最為有理。
” 因再複孟小姐,孟小姐隻得應承。
商尚書遂擇日行過聘來,紹興城中聞知此事,皆笑商尚書是個老呆子,一個少年翰林,怕沒有标緻小姐為親?卻去定一個死學士的瞎小姐為妻,總是過繼的兒子,不若自養的親切,故娶瞎小姐與他!再過幾日,柳春蔭早已到家,先拜謝了商尚書夫婦收養之恩,又拜請了複姓之罪。
然後與春茂弟兄拜見,春茂雖舊時與他做對頑,今見他官居翰苑,隻得變轉面孔,十分趨奉。
商尚書對柳春蔭說道:“孟家這頭親事,雖是你不忍負心一段義舉,但孟小姐前日說兄弟小,無人看管,不欲嫁出門,我恐他必是為雙目不見,到人家有許多不便,故此推托。
我想娶了瞽目之婦進門,未免惹人恥笑。
乘勢許他着你去就樣,他方才允了。
”柳春蔭道:“就親固好,但孩兒為本生父母複姓,已負大人收養之恩矣,今大人父母在堂,孩兒又因藏婦之拙就親他人之室,不更重為得罪乎?婦人從夫,當論賢愚,豈在好醜!孟學士存日,與孩兒已有盟言,今日孩兒隻知娶孟學士之女,不知其瞽也,任人恥笑,孩兒自安之!孟小姐若慮兄弟幼小,滿月之後,聽憑回家料理可也。
” 商尚書見說有理,就叫曹先生将這話到孟衙來說,孟小姐知是柳春蔭之意,便也允了。
商尚書就擇了吉日做親。
到了吉期,商府親戚滿堂,都要看這瞎女兒怎生拜堂?不多時,鼓樂喧阗,柳春蔭身穿翰林大紅袍服,騎馬親迎回來。
到了廳上,燈灼輝煌,商尚書與夫人并立在廳上,衆伴娘才扶着孟小姐拜堂。
拜堂畢,伴娘揭起方巾一看,隻見: 芙蓉嬌面柳雙娥,鬓鬓烏雲盤一窩。
更有奪人魂魄處,目涵秋水欲橫波。
商尚書、商夫人與衆親戚一齊看見他花容月貌,一雙俊眼似兩點寒星,百分波俏。
衆人俱大驚大喜,暗說:“新人這等一雙好眼,怎傳說是個瞽目?” 俱踴躍稱快。
不多時,送入沿房,二人對飲合卺之卮。
柳春蔭原打算帳娶一個瞽女,到此忽然變做個一雙俏眼美人,怎不歡喜?因問道:“夫人雙睛無恙,為何人皆傳說夫人哭父損明?” 孟小姐微微應道:“妾目原未嘗損,隻因先父在日,與良人有盟,命妾靜俟閨中。
後以強娶者多,以先父之力,尚能辭拒,今先父見背,隻弟甚幼,妾一孤女,如何撐答?靜處以思,恐為有力者所算,因假稱喪明,這些世情豪貴,果不來問。
故妾得以靜 處 閨 中,以 俟 君 子 之 命。
” 柳 春 蔭 聽 了,稱 贊 道:“夫人不動聲色,能消強暴之求,可謂明哲保身矣!但還有一說,我在京時,許多親友皆以夫人瞽目阻予踐盟,幸我感泰山之恩,不敢有負。
設或渝盟,夫人又将奈何?” 孟小姐道:“先父選婿數年,而獨屬意良人,蓋深知良人君子也,豈有君子而以盛衰、好醜背盟者乎?若良人背盟,是世俗之人也,妾雖遭棄,獨處終身,不猶愈于世俗之人為偶乎?”柳春蔭大喜道:“孟光稱千古之賢,未聞有此高論,我非梁鴻,而得迂夫人,真大幸也!” 孟小姐道:“ 良人知妾瞽目而不棄,這段高義當在古人之上,不獨使妾甘心巾栉,即先父九泉亦含笑矣!” 二人說得投機,彼此相敬。
是夜同入鴛帏,百分自得。
到了次日,柳春蔭就将孟小姐假說喪明之由,對商 尚 書 并 衆 人 說 了。
大 家 鼓 掌 稱 奇,贊 歎 不 已!□□□合郡皆知,稱頌柳春蔭有情有義,孟小姐明哲保身。
柳春蔭成親月餘因奉旨歸葬,不敢久停,将孟小姐送回孟衙,照管幼弟。
自家拜别商尚書,回貴州營葬。
此時朝廷旨意久到,貴州柳府産業,皆清理交還。
劉恩先前到家,已暗暗将先老爺并夫人與至親骸骨俱已收斂。
春蔭一到家,滿城官員皆來迎賀。
春蔭重新挂孝開吊,将父母安葬。
事畢,分付劉恩掌管産業,遂進京複命。
後在紹興商家,直待商尚書謝世,服過三年喪。
扶持孟小姐兄弟登了科甲,方與孟夫人回貴州。
生了二子,俱繼書香,自家官至尚書,扶持劉恩一子中舉人。
諺雲:不是一番寒徹骨,怎得梅花撲鼻香?詩曰: 世間冤苦是誰深,痛叙天邊孤子心。
勸我解眉偏有淚,向人開口卻無音。
惡言似毒須當受,美色如花不敢侵。
卻喜功成仇盡報,芳名留得到而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