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回 長安街花擔上遇良緣 紅菟村詩扇中得佳偶

關燈
得!” 司馬玄心下暗想道:“故索高價,自是美人作用。

    我莫若借此通個消息。

    ”因說道:“ 五十兩銀子不為多,隻是這把扇子舊了,我不要,原退與你。

    有别的詩文拿來,便是五十兩也罷。

    ”張老兒聽了,着驚道:“相公退回原物,定要原銀了?” 司馬玄道:“扇還你,原銀就送你買酒吃,我也不要了。

    隻是别樣詩文定要拿來。

    ” 張老兒聽見不要原銀,滿心歡喜道:“一定拿來,相公可将原扇還我罷!”司馬玄道:“你在門前等着,我就拿出來。

    ” 張老兒出去,司馬玄忙取一柄白紙扇,與原扇差不多,就依韻題了一首詩在上面。

    拿出來遞與張老兒道:“你拿去罷。

    ” 張老兒村人,那裡認得真假?接了扇,挑起花擔就走,走到各處忙忙賣花。

    回去先不歸家,就将扇子送還尹荇煙道:“我說他不肯找,原扇退還,放在桌上!”便不多言,就走了家去。

     尹荇煙心下想道:“ 我就說是個猛浪之人,見索高價,便支撐不來,愈見真正才人難得!” 歎了口氣,再拿起扇子來看,乃是和韻一首詩,卻不是原詩扇,隻見寫得風流可愛。

    遂讀道: 女可指塗郎可赀,一人隻願一人知。

     花枝漫向珠簾泣,已露春情與燕兒。

     蜀人司馬玄步韻奉和求斧正 尹荇煙看了,又驚又喜道:“吐詞香豔,用意深婉。

    如此看來,到是個慧心才子!” 将詩看了又看,十分愛慕。

    心下暗想道:“ 我尹荇煙天生才美,從不讓人。

    但恨生不得地,絕沒人知。

    況父母鄉人,絲蘿無托,今幸遇此生,若再不行權,便終身埋沒。

    ”因又取一柄白紙扇,再題一首道: 一縷紅絲非重赀,花開花合要春知。

     高才莫向琴心逗,常怪相如輕薄兒。

     尹荇煙漫題和 尹荇煙寫完,自看自愛道:“隻怕此生不真心愛才,若真心愛才,見了我這首詩,便是公卿之女招他,他必定舍彼就此。

    ”因走上無夢閣來叫道:“張伯伯,你今日這把扇子拿錯了,不是我的原扇。

    明日進城,須要與我換來!” 張老兒道:“這個秀才也不是個好人,怎麼就掉綿包兒?” 心下暗想道:“ 我說為何不要我的原銀?原來抵換了。

    ”“ 尹姑娘,不妨事,我明日與你換來。

    還要說他哩!” 尹荇煙遂從閣上将這把新寫的扇子丢下來道:“ 明日你千萬要換來!”張老兒收了。

     果然次早挑花進城,就先走到呂衙來,恰好門前撞見司馬玄,因說道:“相公原來不老實!怎麼将假扇來騙我?又叫我受了尹姑娘一肚皮氣。

    ” 就将帶來的扇子,遞在他手裡道:“快快換與我去。

    ” 司馬玄接扇一看,見又是新題,滿心歡喜。

    便也不看,收入袖中道:“ 昨日果然是我一時差了,你等我取了來還你。

    ” 因回書房細細展玩,不勝心醉道:“此女不但才高,而詞意甚正,要我明公正氣去求親,不要私相挑引。

    這段姻緣又是僥天之幸!” 因取一把白扇再題一首道: 敢将微詞作聘赀,關關相應兩相知。

     夭桃既作投桃贈,月老改為花老兒。

     司馬玄漫和 司馬玄寫完,正要拿與張老兒,忽呂柯走到書房來撞見。

    拿他扇子一看,笑道:“看兄這首佳作,何處又有絲巾莫之牽?”司馬玄道:“此事正要與兄商議,兄略坐一坐,等我打發他去了來。

    ” 忙拿了扇子,走到門 前 遞 與 張 老 道:“這是他原扇,你拿去罷。

    ”張老兒道:“相公不要又錯了!”司馬玄道:“不錯,不錯。

    ” 張老兒收了扇子,挑着花擔而去不題。

     卻說司馬玄回到書房,将尹荇煙兩把扇子都遞與呂柯看,又細細将買花情由說了一遍。

    呂柯道:“看此二詩風旨韻趣,怪不得兄又要着魔了。

    ” 司馬玄道:“ 我自蜀至京,不遠數千裡,一路尋訪,并無一個可人。

    今居京師連獲二美,古稱燕趙多佳人,信不誣矣!兄看後一首詩,已明明心許,我司馬玄四海求凰,今有美在前,棄而不顧,在此理也。

    此事還要煩兄作伐!” 呂柯道:“ 此事作伐不難,但華老師之事又将若何?” 司馬玄道:“且等兄為我訂下,待明年饒幸再看機會,倘或叨兄福庇,得能兩全,便不虛我司馬玄為人一世也!” 品柯笑道:“兄何貪心不已?倘再有一個又将何如?” 司馬玄也笑道:“決然不能再有,若再有也不值錢了!兄須為我作伐。

    ”呂柯道:“此女住居何處?” 司馬玄道:“在城南紅菟村。

    ” 呂柯聽了道:“原來就是此女。

    ”司馬玄道:“兄為何曉得?”呂柯道:“小弟做孝廉時,曾在城南柳塘讀書,離紅菟村不遠。

    有人傳說李九我罷相時,常稱紅菟村有個小才女,今兄所遇,竟然是他,可謂名不虛傳矣!自然要為兄作伐。

    ” 司馬玄道:“須早為之。

    ” 呂柯道:“這不難,他鄉下人家,隻消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