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回 長安街花擔上遇良緣 紅菟村詩扇中得佳偶

關燈
詞曰: 春光足,春光到處花如簇。

    花如簇,一枝兒紅,一枝兒綠。

     夭桃喜已藏金屋,芳蘭忽又香空谷,香空谷,莫歎無才,隻愁無福。

     卻說司馬玄在長安街遊玩,忽見一個老者挑擔花賣,白白紅紅,甚是可愛,因上前觀看。

    此時是三月天氣,日色暄暖,那老兒挑得熱了,歇下擔,就取出一把扇子來扇。

    司馬玄看見那扇子上字寫得龍蛇飛動,不像個村漢手中之物,他且不看花,先用手來拿他的扇子。

    那老者看見司馬玄衣冠齊整,跟着家人,知道他是個貴人,不敢違拗,隻得将扇子遞了與他。

    司馬玄接來一看,卻是一首詩: 桃李随肩獲厚赀,幽蘭空谷有誰知? 越溪不作春風遇,還是苎蘿村女兒。

     紅菟村尹氏荇煙有感題 司馬玄初意看詩,隻道是甚才人題詠,及自讀完,芳韻襲人,字字是美人幽恨,又見寫着:“尹氏荇煙”,心下大驚道:“終不成又有個才女?”因問老兒道:“這首詩是誰人寫的?”老兒笑嘻嘻答道:“桃花也有,杏花也有,莫有栀子。

    ”司馬玄道:“ 我問你扇頭。

    ” 老兒道:“ 蘭花方有箭頭。

    ”司馬玄見他耳聾,隻得用手指着扇子大聲說道:“ 這字是誰人寫的?” 老兒方聽見,道:“相公問這字是那個寫的麼?”司馬玄道:“正是!”老兒笑嘻嘻的道:“我不說。

    ”司馬玄道:“為何不說?”老兒道:“這扇子是隔壁尹家姑娘的,我借來扇,我若說了,他要怪我。

    ” 司馬玄道:“ 扇子固是他的,這扇子上詩句是他寫的麼?” 老兒又笑道:“ 相公好不聰明!他的扇子不是他寫,難道我老漢會寫?” 司馬玄笑道:“ 這尹家姑娘今年幾多年紀,便曉得作詩寫字?”老兒又笑嘻嘻道:“我不說。

    相公買花麼?照顧我買些,若不買,還我扇子,我别處去賣。

    ” 司馬玄道:“ 不買花,扇賣與我罷。

    ”老兒搖頭道:“扇子是借來的,不賣。

    ” 司馬玄道:“我多與你些銀子,賣了罷。

    ”老兒道:“相公與我多少銀子?” 司馬玄就在家人銀包内取了一 錠,遞 與 老 兒 道:“我與你,你肯賣麼?” 老兒看見一錠紋銀有二、三兩重,連忙送還司馬玄道:“相公請收好了,不要取笑!” 司馬玄道:“我當真要買,誰與你取笑?” 老兒心下疑疑惑惑,又不好收,看着司馬玄隻是笑。

    司馬玄道:“你不要笑,你收了銀子,我還有話問你。

    ” 老兒見口氣是實,便滿心歡喜,将銀子塞在腰裡道:“相公果然買我這扇子,我連這擔花也送了相公罷!” 司馬玄道:“ 花到不要你送,你隻對我說,那尹家姑娘今年幾歲了,生得人物何如?這作詩寫字怎生會得?”老兒想了道:“如今隻得要對相公說了。

    隻是說起來話長,這裡站着說話不便。

    ” 司馬玄道:“此處到呂衙不遠了,你可挑了跟我到呂衙來,我叫呂老爺 連 花 都 替 你 買了。

    ”老兒歡喜,果挑花跟到呂衙。

     司馬玄叫家人将花送入呂衙内裡,卻自己帶了老兒到書房中,叫他也坐了,細細盤問。

    老兒道:“我們住的那地方叫做紅菟村,出城南去有十七、八裡,那裡山清水秀,十分有趣。

    舊時有個李閣老老爺,為知為甚事,皇帝惱他,叫他住在城外,整整的住了七、八年。

    他閑居無事,因愛這紅菟村好景緻,便日日來遊賞,有時住在妙香庵,幾個月不回去。

    那時這尹姑娘才八、九歲,頭發披肩,生得彎彎眉兒、俏俏身兒,眼睛就如一汪水兒,面頰就似一團雪兒,點點一雙腳兒,尖尖兩隻手兒,走到人前就如水洗的一般,也時常到庵中玩耍。

    李老爺看見,愛他生得清秀,因叫他認幾個字兒。

    誰知他聰明得緊,一過目就認得不忘。

    李老爺歡喜,便教他讀書、做詩文。

    不期這尹姑娘天生成伶俐,學着就會,又寫得一筆好字。

    李老爺對人說:‘這個女兒好文才,若是做個男子,定要中舉、中進士、做官,可惜生在鄉間,恐怕無人知道,埋沒了他的才學!’ 李老爺臨起身回去,還再三對尹老官人說:‘ 你莫要輕看了你女兒,他是一個女中才子,異日定有高人來訪求。

    若誤嫁了村夫人俗子,便令山川秀氣無靈了!’ 故此尹姑娘今年一十七歲,尚未曾許與人家。

    李老爺起身時,又将帶不去的許多書籍、文章、古董、玩器都與了尹姑娘。

    他如今那裡像個田家女兒,每日隻是燒香、看書、作詩、寫字,就像個不出門的秀才一般。

    尹老官兒也不敢去管他。

    今早我來賣花,因怕天氣暖,問他借了這把扇子來,許說回去就還他。

    如今賣與相公,回去隻說調個謊,說失落了,隻怕他還要怪哩!” 司馬玄聽了這番言語,不覺身子俱飄飄不定。

    因又問道:“這尹姑娘寫的詩稿與扇子多麼?”老兒道:“他終日不住手的寫,怎麼不多?” 司馬玄道:“若是多,不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