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回 太師公善戲谑難乘龍 探花郎苦推求歡跨鳳
關燈
小
中
大
仙。
莫言花見笑,燕子也争憐。
那新婿走進書房,讓呂柯、司馬玄居左,隻躬身一揖,也不出半言,即退入後窗簾内而坐。
司馬玄看見新婿風流年少,楚楚可人,将他初來詣考一片驕矜不服之氣,先消了八九。
暗想道:“有此佳婿,何能及我?” 因目視呂柯,欲起身辭出。
華嶽留下道:“ 既蒙光臨,還要求教。
” 說不了,早已兩副筆硯詩箋,俟候的端端正正,一副送在司馬玄席前,一副送入簾内。
華嶽對呂翰林說道:“論起來,小婿後生小子,怎好與翰苑名公争衡文墨?但援引後進,實是詞場美事,故令他面見顔請教,老夫與近思亦可樂觀其盛。
” 呂柯道:“ 藝苑争驅,古今盛事,老師有命于蒼兄,不妨捉筆。
但不知還是何人命題?” 司馬玄此時已心折氣短,不欲作巨鹿之想,然既已到此,隻得拈筆說道:“晚生過時梅蕊,焉敢與桃李争春?既承台命,勉強寫意,以博一笑,也不消命題了!”因寫道: 今日朝天佛禦煙,昨霄歸院撤金蓮。
如何咫尺天台路,一片雲橫不許前? 後寫“司馬玄有感漫題索和”。
寫完送與華嶽道:“ 偶爾感懷,詞多過激,老太師勿罪!” 華嶽看了,稱贊不已。
心下想道:“我一時高興,倚着荇煙有才,指望和一妙詩壓倒司馬玄,誰知司馬玄才高若此,卻教荇煙如何又能出奇?倘和韻不佳,未免倒自取其笑。
” 然事已到此,無能改言。
賞玩畢,隻得叫人送入簾内,詩雖送入,心下隻是鹘鹘突突。
還未半盞茶時候,早已送出詩來,放在席上,大家相争而看。
隻見上寫道: 河洲荇菜已無煙,又想華峰頂上蓮。
玉蕊瓊姿應不少,安能盡到探花前? 後寫“伊無人有感漫題奉和”。
華嶽看見詩意字字敲打司馬,喜出望外,又不好自贊,隻是撚着幾根白須欣欣而笑。
呂柯初看見司馬之詩滿心快暢,以為定不能屬和,及見了和詩,驚得啞口無言,隻是點頭咂嘴。
司馬玄在案上看了,又拿在手中細看,竟看得呆了,如木人一般,半晌無語。
華嶽見司馬玄如此光景,不覺失笑道:“探花看詩沉吟,莫非嫌他詩太唐突麼?” 司馬玄見問,方斂容笑道:“ 晚生怎敢?” 華嶽道:“ 既不兼唐突,為何沉吟不語?” 司馬玄道:“令婿佳章詞微意婉,字字中晚生之隐,讀之有觸,故不禁默默感傷耳!” 華嶽道:“ 原來如此!吾聞詩可以興、可以怨,此詩既能感動探花,則此子之才亦有可觀,學生不為過誇矣!” 因吩咐家人道:“ 新相公不耐久坐,可請便罷。
” 家人傳語,那新人早從簾内走出一拱,竟随着許多家人、侍妾入内去了。
司馬玄看見少年美貌、寫作風流,已自滿心氣苦,今又珠圍翠繞,已為入幕之賓,更覺萬分難堪,又不敢現于詞色,隻是癡癡默坐。
須臾換席,又送上酒來,司馬玄勉強而飲,隻是不歡。
華嶽道:“探花極高懷,今為何作此不樂之态?胸中想應有故,不妨明言。
學生或可為探花解憂。
” 司馬玄道:“ 事已不諧,晚生不妨直說。
晚生才雖谫劣,而性笃閨倫,指望博一桃夭之子以樂關雎。
故隻身入京,作四海求凰之想。
幸以一言之合,蒙老太師許以好逑,可謂平生之願遂矣。
不憶反側三年,而雀巢鸠奪,能無怏怏?” 華嶽道:“ 此乃學生得罪,且不必 言。
隻 說 長 安 之 大,豈 再 無 一 人 以 當 探 花 之意?”司馬玄道:“晚生實不相瞞,此事想老太師亦已風聞,晚生實曾因買花訪得一才女,姓尹名荇煙,其人未見,其才實仿佛老太師閨中之秀。
晚生既蒙老太師許盟,本不該他求。
因想才難,自古歎之,況閨秀之才,又難之難者,恐扌票梅有詠,失 身 村 野,故 越 禮 行 權,先 為 聘 定。
” 華 嶽 道:“既聘了,為何不娶?”司馬玄道:“曠不可待而不待,故曰行權;娶而可待而不待,則為越禮。
晚生指望春闱僥幸,先完老太師之盟,而次第及之,庶幾兩全。
誰知變生不測,荇煙已為大力強暴負之而去,如明月蘆花矣;及晚生望到而今甫能一第,而老太師又惑于聞風,以為晚生薄幸,而赤繩他系。
使晚生進不能吹秦台之箫,退又不能載浣紗之伴,兩美俱失,而隻身如故。
¥徨自失,非敢于大人前作不樂态也!适觀伊兄佳韻,所謂‘荇無煙’‘ 峰頂蓮’,字字實傷我心故耳!”說罷,詞色凄然,幾于下淚。
華嶽道:“ 探花所說聘而不娶,欲先待小女完姻,這是探花一片好心,而學生誤認之罪也!學生之罪,容當再請。
且說尹荇煙,探花曾知蹤迹否?”司馬玄道:“若大長安,朱門無限,何處去尋消問息?”華嶽道:“探花雖未曾訪,我學生到替探花訪得些消息在此,小女既失奉巾栉,我學生追求尹荇煙以謝過,不識探花之意以為何如?”司馬玄
莫言花見笑,燕子也争憐。
那新婿走進書房,讓呂柯、司馬玄居左,隻躬身一揖,也不出半言,即退入後窗簾内而坐。
司馬玄看見新婿風流年少,楚楚可人,将他初來詣考一片驕矜不服之氣,先消了八九。
暗想道:“有此佳婿,何能及我?” 因目視呂柯,欲起身辭出。
華嶽留下道:“ 既蒙光臨,還要求教。
” 說不了,早已兩副筆硯詩箋,俟候的端端正正,一副送在司馬玄席前,一副送入簾内。
華嶽對呂翰林說道:“論起來,小婿後生小子,怎好與翰苑名公争衡文墨?但援引後進,實是詞場美事,故令他面見顔請教,老夫與近思亦可樂觀其盛。
” 呂柯道:“ 藝苑争驅,古今盛事,老師有命于蒼兄,不妨捉筆。
但不知還是何人命題?” 司馬玄此時已心折氣短,不欲作巨鹿之想,然既已到此,隻得拈筆說道:“晚生過時梅蕊,焉敢與桃李争春?既承台命,勉強寫意,以博一笑,也不消命題了!”因寫道: 今日朝天佛禦煙,昨霄歸院撤金蓮。
如何咫尺天台路,一片雲橫不許前? 後寫“司馬玄有感漫題索和”。
寫完送與華嶽道:“ 偶爾感懷,詞多過激,老太師勿罪!” 華嶽看了,稱贊不已。
心下想道:“我一時高興,倚着荇煙有才,指望和一妙詩壓倒司馬玄,誰知司馬玄才高若此,卻教荇煙如何又能出奇?倘和韻不佳,未免倒自取其笑。
” 然事已到此,無能改言。
賞玩畢,隻得叫人送入簾内,詩雖送入,心下隻是鹘鹘突突。
還未半盞茶時候,早已送出詩來,放在席上,大家相争而看。
隻見上寫道: 河洲荇菜已無煙,又想華峰頂上蓮。
玉蕊瓊姿應不少,安能盡到探花前? 後寫“伊無人有感漫題奉和”。
華嶽看見詩意字字敲打司馬,喜出望外,又不好自贊,隻是撚着幾根白須欣欣而笑。
呂柯初看見司馬之詩滿心快暢,以為定不能屬和,及見了和詩,驚得啞口無言,隻是點頭咂嘴。
司馬玄在案上看了,又拿在手中細看,竟看得呆了,如木人一般,半晌無語。
華嶽見司馬玄如此光景,不覺失笑道:“探花看詩沉吟,莫非嫌他詩太唐突麼?” 司馬玄見問,方斂容笑道:“ 晚生怎敢?” 華嶽道:“ 既不兼唐突,為何沉吟不語?” 司馬玄道:“令婿佳章詞微意婉,字字中晚生之隐,讀之有觸,故不禁默默感傷耳!” 華嶽道:“ 原來如此!吾聞詩可以興、可以怨,此詩既能感動探花,則此子之才亦有可觀,學生不為過誇矣!” 因吩咐家人道:“ 新相公不耐久坐,可請便罷。
” 家人傳語,那新人早從簾内走出一拱,竟随着許多家人、侍妾入内去了。
司馬玄看見少年美貌、寫作風流,已自滿心氣苦,今又珠圍翠繞,已為入幕之賓,更覺萬分難堪,又不敢現于詞色,隻是癡癡默坐。
須臾換席,又送上酒來,司馬玄勉強而飲,隻是不歡。
華嶽道:“探花極高懷,今為何作此不樂之态?胸中想應有故,不妨明言。
學生或可為探花解憂。
” 司馬玄道:“ 事已不諧,晚生不妨直說。
晚生才雖谫劣,而性笃閨倫,指望博一桃夭之子以樂關雎。
故隻身入京,作四海求凰之想。
幸以一言之合,蒙老太師許以好逑,可謂平生之願遂矣。
不憶反側三年,而雀巢鸠奪,能無怏怏?” 華嶽道:“ 此乃學生得罪,且不必 言。
隻 說 長 安 之 大,豈 再 無 一 人 以 當 探 花 之意?”司馬玄道:“晚生實不相瞞,此事想老太師亦已風聞,晚生實曾因買花訪得一才女,姓尹名荇煙,其人未見,其才實仿佛老太師閨中之秀。
晚生既蒙老太師許盟,本不該他求。
因想才難,自古歎之,況閨秀之才,又難之難者,恐扌票梅有詠,失 身 村 野,故 越 禮 行 權,先 為 聘 定。
” 華 嶽 道:“既聘了,為何不娶?”司馬玄道:“曠不可待而不待,故曰行權;娶而可待而不待,則為越禮。
晚生指望春闱僥幸,先完老太師之盟,而次第及之,庶幾兩全。
誰知變生不測,荇煙已為大力強暴負之而去,如明月蘆花矣;及晚生望到而今甫能一第,而老太師又惑于聞風,以為晚生薄幸,而赤繩他系。
使晚生進不能吹秦台之箫,退又不能載浣紗之伴,兩美俱失,而隻身如故。
¥徨自失,非敢于大人前作不樂态也!适觀伊兄佳韻,所謂‘荇無煙’‘ 峰頂蓮’,字字實傷我心故耳!”說罷,詞色凄然,幾于下淚。
華嶽道:“ 探花所說聘而不娶,欲先待小女完姻,這是探花一片好心,而學生誤認之罪也!學生之罪,容當再請。
且說尹荇煙,探花曾知蹤迹否?”司馬玄道:“若大長安,朱門無限,何處去尋消問息?”華嶽道:“探花雖未曾訪,我學生到替探花訪得些消息在此,小女既失奉巾栉,我學生追求尹荇煙以謝過,不識探花之意以為何如?”司馬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