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關燈
五方雜處,市郊各縣就近進城,稱作“本地人”,這裡正是“本地人”最多的地方。

     下午四點多鐘,人熱熱鬧鬧地湧來湧去,賣小吃的,舞槍弄刀的,耍猴的,擺攤算命看相的。

    門外街上人頭攢動,不時有好奇的行人停下來,議論“本地灘簧”四個大紅字,從未聽說過有這麼一種戲,膽子大的買票,但進來的人始終不多。

     筱月桂已經化好妝,在後台耐心地等着。

    她一身水鄉家常女子裝束,大襟衣服,腰系着百褶小圍裙,背後垂下兩條及膝的彩帶和流蘇,裙下一條青布褲,腳上是繡花滾邊圓口布鞋。

    幕背後幾個年輕人在張望,着急得不得了。

     筱月桂說:“穩着點,看好道具,租的,不能碰壞。

    ” “小姐,别擔心,我看着呢。

    ”管着道具的是一個比較老成的人,安慰她說。

     場裡人還是不夠多,幕還沒開。

    她讓一個小姑娘和一個少年在台上坐着,拿着月琴闆鼓,在那裡敲敲打打,唱《采蓮苔》應答歌度場子。

    進場的人倒是被這太撩撥人的唱詞吸引住了,舍不得離開: 姐在園中采蓮苔, 大膽書生,撩進磚頭來, 哎喲,撩進磚頭來。

     你要蓮苔奴房有, 你要風流,風流晚上來, 哎喲,風流晚上來。

     你家牆高門又大, 鐵打門闩,叫我怎進來? 哎喲,叫我怎進來? 那對俏麗的男女一唱一和,眉來眼去,新鮮逗趣的樣兒,更讓滿場人笑個不停: 我家牆外有一顆梧桐樹, 你手攀着梧桐,跳過粉牆來。

     你在園中裝一聲貓兒叫, 奴在房中,情人進房來, 哎呀,情人進房來。

     房門口一盆洗腳水, 洗腳盆上,放着好撒鞋, 哎呀,放着好撒鞋。

     梳妝台上一碗參湯在, 你吃一口參湯,情人上床來, 哎呀,情人上床來。

     青紗帳中掀起紅绫被, 鴛鴦枕上,情人赴陽台。

     哎呀,情人赴陽台。

     一個穿戴頗講究的女人,筆直走進後台來,似乎很臉熟。

    筱月桂心不在焉,沒立刻認出,待這女人走近些,才發現是新黛玉。

     筱月桂迎面就說:“說好一個月,還沒有到時間,那債主總不能現在就催賬吧?” 新黛玉搖搖頭。

     “姆媽是不放心。

    ”筱月桂沒好氣地說,“月利三分,年利驢打滾三倍三,這印子錢也實在夠黑的。

    怕我還不出來,連累你這保人。

    不會的!肯定能還!” 新黛玉已經有點顯出老相,并不答筱月桂的話,她蹩着小腳,隻是朝牆邊木椅上一坐。

    木椅吱嘎作響,吓了她一跳,欠起身來,“會不會垮掉,老天,這是什麼人坐的?” “當然是我這種人坐的,你怕坐就别坐。

    ” “這麼說,我就坐得。

    ”新黛玉哼了一聲,“我總比你長得輕巧!” 新黛玉重新坐下後,那木椅就隻叫了一下,她低頭看了一眼,這才放心地從身上掏出粉盒粉餅,往臉上添妝,但是很快合上粉盒,感慨地說:“真是什麼世道!一品樓隻準彈蘇州絲竹,就是要講個品位。

    你呢?長三做不成做幺二,幺二做不成做婊子,婊子做不成做戲子!我看一個月印子錢到期,把你的班子,連同你自己全部賣給窯子都不夠還本帶利!” 筱月桂沒心思答理她的尖酸刻薄話,她内心正焦慮如火焚,時不時撩開幕看有多少看客進了場子,但是面子上要裝出鎮靜。

    整個如意班都在看着她,她一心怯,這些小毛孩全會垮掉。

     新黛玉看了看台邊上坐着的幾個人,他們手裡拿着二胡闆子和小鑼,最後目光又回到筱月桂身上,搖搖頭說:“連做戲子也不像!‘阿必大回娘家’?這種鄉巴佬戲,拿到上海獻醜。

    不如回你的川沙鄉下,搭班趕場子,還能弄幾頓飽。

    ” 筱月桂不吭聲。

    這話說得太刻毒了一些,她其實就是看中了剛離鄉到上海的那些鄉巴佬,把他們作為主要觀衆。

     “你看你聰明一時糊塗一時。

    我唱過的評書,都是先人代代相傳,不是胡鬧亂編出來的。

    你這條路無法走。

    ”新黛玉歎了口氣。

     “我也沒有别的路可走。

    ”筱月桂給她說慘了,情緒激動起來。

    她在并不寬敞的後台來回走着,做幺二的舊日子,宛如噩夢,回到川沙老家的那兩天,更是難忍。

     鎮上出走外鄉的人,一般都是經商做生意的,回鄉必擺排場,請親戚。

    就是在外鄉幫傭的女人,回去也要頭臉光鮮,送禮周到。

    現在她是有事回鄉,有一點兒積蓄也得用在籌辦戲班子上,這就犯難了。

    即使鎮上無人知道她做了幺二,也都曉得她在書寓做丫頭,職業不光彩,落魄而歸,更是丢人現眼。

    但是她隻能硬着頭皮不看左鄰右舍們的冷眼,隻當聽不懂他們的冷嘲熱諷。

     聽說筱月桂的祖上原是鎮上殷實之家,後來漸漸沒落,到她父親這輩,還有一個針線雜貨鋪。

    她七歲時父母先後暴病死去,雜貨鋪由惟一的親娘舅經營。

     說是鎮,不過是一條小街,她順着石闆路找針線雜貨鋪,一切仍是照舊。

    門前房作鋪子,後院作倉庫,樓上三間房作睡房。

    聽說她來了,那雜貨鋪立即關了門。

     她敲着門,大聲說:“娘舅,當初不是你把我給賣了的嗎?現在我回來了,你怎麼把我攔在門外?” 舅媽個子小小的,四十歲的樣子,穿一身碎花布衫。

    她打開門,站出門檻,把丈夫掖在身後,一幹二脆地對她說:“不是我們不收你,而是我們不敢收你。

    你哪裡來哪裡回吧。

    ”她閃進屋,當小月桂的面關上門。

     她用手拍門,這麼多年過去,或許時間會改變一些東西,她不妨一試,“那麼看在我死去的媽媽的份上,娘舅,借給我一點錢。

    ” 那門打開了,舅媽一臉譏笑,“你真不害臊,不帶錢回來,還敢來借錢。

    ” “我一定會還你們的。

    ” “你這病蔫蔫的樣子,拿什麼還?我們今天把話講明,從今以後,我們沒你這個外甥女,你呢,也沒有我們這門親。

    ” “别這樣,舅媽。

    ” 那門叭嗒一下關上了。

     她突然發現身後已圍了一大圈人,老老少少,沒有一人對她有笑臉。

    她拖着蹒跚的步子走在這街上,一街的人,那當娘的把自家閨女抱在懷裡,看護得好好的,一步不離,生怕沾上她身上什麼說不明的毒。

    他們叽叽咕咕朝她翻白眼,有的人朝她吐口水,有的人把髒話連同爛蘿蔔一起扔了過來。

     “賤貨!” “窮瘋了,爛水鹹蘿蔔!” “不要臉的臭布條,渾身臭熏熏!” 街尾就是農田,牛在田裡耕作。

     她又渴又累,村裡沒有人給她一口水喝。

    她跑到井邊,兩個少年趁她趴在井沿,雙手捧水時,惡作劇地把她往井裡推。

    雖然是吓唬她,可她沒有防備,差一點就落到井裡。

    她本想找個什麼舊日鄰居歇一晚,第二天才走,不過這場侮辱才開個頭,接下來還不知會發生什麼。

     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