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關燈
小
中
大
不能把他推走。
不管哪一種,都隻是黃府六姨太的水平。
愚蠢!人命關天的事也能胡來? 不過從這次不歡而散後,筱月桂再也未向他提娘舅夫婦的事,兩人為各種事通了無數電話,從來不談此事,像從未提起過一樣。
兩人都忘了,這樣最好。
兩個半月後,餘其揚在報上讀到一則消息,興隆客棧夜半起火,這個舊城區邊上的木建築,馬上就像紙闆匣,燒得誰都走不近。
救火車開來,好不容易滅了火,發現房内的人——店老闆及客人共八口,無一人逃過性命。
餘其揚當然明白這起火災不是偶然,多半是筱月桂找人去做的。
但是她的意圖不會是燒死八個人。
難道她不知道這種事,隻能在殺人之後點火,火燒旺起來後要大喊,這樣既可以焚屍滅迹,也放其他人一條生路。
或許她找了幾個沒有經驗的生手?事情做砸,砸得一塌糊塗。
他把報紙扔了,怕提醒自己這件事。
他不想問她,隻慶幸自己擺脫了這件髒事。
要說筱月桂心壞,這樁事應當說最壞,我當然做了詳細考查。
不過,如果工部局警方沒有能查出一個名堂,甚至連餘其揚都沒有能找出線索,我也毫無辦法。
我做的隻是别人偵查的考查。
但是我有個比餘其揚還要有本事的地方:我能找筱月桂直接問。
我問她:“為什麼自認為巾帼英雄,脂粉豪俠,竟然不能容忍鄉下窮親戚,趕盡殺絕,甚至不惜殃及無辜?八條人命,良心何安?” 筱月桂一聽,闆起了臉,不願意說下去。
我說:“你不可能不說了,我這是曆史的審判。
我是在查事實真相,不是在寫小說。
況且凡人非教皇,哪有無錯之人?你如果做了這事,也早就過了刑事追訴期,何不趁此機會向我說清,解除良心上一個負擔也好。
” 我逼問得如此之緊,她真的生氣了,叫我去問餘其揚。
我告訴她,我問過餘其揚,他說這是他一生中第一次對她陽奉陰違,他根本沒有叫任何人過問此事,這件事完全是她的責任。
筱月桂聽了,臉色大變,驚如死灰。
我說:“你怎麼啦?什麼大風大浪都過來了,一生艱辛颠沛也受夠了,什麼事情不能忍受?” 她驚叫道:“我一直以為是他派人做的事,做砸了,所以我提都不敢提。
” 她沉默半晌說:“看來真是如此,我命中克夫。
命大的人,就會逃脫做我男人的命運。
當時我和他互相不敢問這事,我怕指責他辦事出錯,他恐怕更認為我下手太狠。
兩人都避而不談,就漸漸疏遠了。
這是後來一連串事情的開端。
多少年了,現在由于你在其中來回問,才明白是個誤會:這事與我和其揚任何一人都沒有關系。
” 說罷,她竟然開始渾身戰栗。
她說,就像那年,突然明白是她自己害了常爺。
我隻能感歎,這是天命,不得不畏懼。
當年,此事發生後,相當長一段時間,他盡可能不與她單獨見面,免得裝聾作啞尴尬。
她也不約他,仿佛他所有的心思她都知道。
他們倆的關系開始變得公事公辦。
有天夜裡餘其揚望着天花闆,突然想到:“如果是我自己的父母被人害死了,我會如何辦?”這個問題一鑽出來,他就沒法面對了。
他從未這麼想過,父親是誰都不知道,母親的印象也淡淡的。
在這一刻,他開始有點原諒筱月桂了,黑暗中,她的臉清晰地浮現于他的腦海,好像在對他說:“我把自己的心移開你一點,也是為了離你更近。
你會想明白,你會想念我的好,這世上沒人有我對你那麼好了。
” 但是情況迅速發展,他們幾乎沒有重續舊好的可能,即使有過機會,但是一條裂痕在細瓷上生長,若視而不見,裂痕漸漸長粗壯,摸上去就刮手指了。
再下去就會碎,磨破皮膚出血。
那興隆客棧失火可能真是另有原因,筱月桂的娘舅一家冤死其中,其實跟兩個人都無關。
可更冤的是我的兩個主人公,都為此受到懲罰。
甚至連我這本書也落個嫌疑,似乎有意讓他們有情人終不能成眷屬,害了我實事實寫的多年功夫,何必何必!
不管哪一種,都隻是黃府六姨太的水平。
愚蠢!人命關天的事也能胡來? 不過從這次不歡而散後,筱月桂再也未向他提娘舅夫婦的事,兩人為各種事通了無數電話,從來不談此事,像從未提起過一樣。
兩人都忘了,這樣最好。
兩個半月後,餘其揚在報上讀到一則消息,興隆客棧夜半起火,這個舊城區邊上的木建築,馬上就像紙闆匣,燒得誰都走不近。
救火車開來,好不容易滅了火,發現房内的人——店老闆及客人共八口,無一人逃過性命。
餘其揚當然明白這起火災不是偶然,多半是筱月桂找人去做的。
但是她的意圖不會是燒死八個人。
難道她不知道這種事,隻能在殺人之後點火,火燒旺起來後要大喊,這樣既可以焚屍滅迹,也放其他人一條生路。
或許她找了幾個沒有經驗的生手?事情做砸,砸得一塌糊塗。
他把報紙扔了,怕提醒自己這件事。
他不想問她,隻慶幸自己擺脫了這件髒事。
要說筱月桂心壞,這樁事應當說最壞,我當然做了詳細考查。
不過,如果工部局警方沒有能查出一個名堂,甚至連餘其揚都沒有能找出線索,我也毫無辦法。
我做的隻是别人偵查的考查。
但是我有個比餘其揚還要有本事的地方:我能找筱月桂直接問。
我問她:“為什麼自認為巾帼英雄,脂粉豪俠,竟然不能容忍鄉下窮親戚,趕盡殺絕,甚至不惜殃及無辜?八條人命,良心何安?” 筱月桂一聽,闆起了臉,不願意說下去。
我說:“你不可能不說了,我這是曆史的審判。
我是在查事實真相,不是在寫小說。
況且凡人非教皇,哪有無錯之人?你如果做了這事,也早就過了刑事追訴期,何不趁此機會向我說清,解除良心上一個負擔也好。
” 我逼問得如此之緊,她真的生氣了,叫我去問餘其揚。
我告訴她,我問過餘其揚,他說這是他一生中第一次對她陽奉陰違,他根本沒有叫任何人過問此事,這件事完全是她的責任。
筱月桂聽了,臉色大變,驚如死灰。
我說:“你怎麼啦?什麼大風大浪都過來了,一生艱辛颠沛也受夠了,什麼事情不能忍受?” 她驚叫道:“我一直以為是他派人做的事,做砸了,所以我提都不敢提。
” 她沉默半晌說:“看來真是如此,我命中克夫。
命大的人,就會逃脫做我男人的命運。
當時我和他互相不敢問這事,我怕指責他辦事出錯,他恐怕更認為我下手太狠。
兩人都避而不談,就漸漸疏遠了。
這是後來一連串事情的開端。
多少年了,現在由于你在其中來回問,才明白是個誤會:這事與我和其揚任何一人都沒有關系。
” 說罷,她竟然開始渾身戰栗。
她說,就像那年,突然明白是她自己害了常爺。
我隻能感歎,這是天命,不得不畏懼。
當年,此事發生後,相當長一段時間,他盡可能不與她單獨見面,免得裝聾作啞尴尬。
她也不約他,仿佛他所有的心思她都知道。
他們倆的關系開始變得公事公辦。
有天夜裡餘其揚望着天花闆,突然想到:“如果是我自己的父母被人害死了,我會如何辦?”這個問題一鑽出來,他就沒法面對了。
他從未這麼想過,父親是誰都不知道,母親的印象也淡淡的。
在這一刻,他開始有點原諒筱月桂了,黑暗中,她的臉清晰地浮現于他的腦海,好像在對他說:“我把自己的心移開你一點,也是為了離你更近。
你會想明白,你會想念我的好,這世上沒人有我對你那麼好了。
” 但是情況迅速發展,他們幾乎沒有重續舊好的可能,即使有過機會,但是一條裂痕在細瓷上生長,若視而不見,裂痕漸漸長粗壯,摸上去就刮手指了。
再下去就會碎,磨破皮膚出血。
那興隆客棧失火可能真是另有原因,筱月桂的娘舅一家冤死其中,其實跟兩個人都無關。
可更冤的是我的兩個主人公,都為此受到懲罰。
甚至連我這本書也落個嫌疑,似乎有意讓他們有情人終不能成眷屬,害了我實事實寫的多年功夫,何必何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