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關燈
小
中
大
名字,别的聽衆把她拉開去問問題。
天色已經不早了,她無法再等下去,便匆匆往戲院裡趕。
她生日這天在張園見到這女子,留下印象深刻,她沒有想到,多年以後,她們會有更多交道要打。
國王舞台是一座英式劇場,有池座有包廂,還有一千個座位,将在這年七月落成。
全新的舞台裝備,說好等着上筱月桂的新戲作開張獻演。
這天上午十一點,請來的“說戲先生”劉骥,一邊講《蝴蝶夫人》的故事,一邊放歌劇唱片中的名段《燦爛的一天》。
筱月桂跟着吊嗓子,竟然在那個著名的高音符跟了上去,使在場的所有的人鼓起掌來。
“真好聽,”筱月桂說,“不過這個故事不好。
東方女人發癡等西方男人?不幹,不幹。
” 說戲先生劉骥,是曾留洋學戲劇的高材生,中等個兒,戴着眼鏡。
他很耐心地說:“不是讓你等,是劇中人物生離死别。
《蝴蝶夫人》是西洋名劇啊!” 筱月桂說:“劇中人也不幹!西洋名劇也不行!我不喜歡癡頭癡腦的女人。
” 劉骥說:“那麼我給你說說王爾德的戲《溫德米爾夫人的扇子》吧。
”他剛從法國學了四年戲劇回國,便由人介紹來指導筱月桂的如意班。
當時的“文明戲”,還是男扮女裝,劉骥無法忍受。
這個筱月桂卻讓男女同台演出,不顧社會指責。
這個地方戲,專演市井俗事,而上海市民的生活,又越來越像西方。
這點,也是劉骥完全沒有想到的,筱月桂的戲班子,幾乎像專門為他而設。
劉骥對筱月桂介紹說:“所有的事情都發生在少夫人過生日的這一天,丈夫送給她一把扇子。
少夫人懷疑扇子别有來頭,丈夫另有他歡,結果發現她懷疑的丈夫新相好正是她失散多年的生母。
” “這個故事不錯。
”筱月桂立即說,“隻是要改,洋人名字拗口,中國人扮洋人也不像,唱上海話曲子就更荒唐。
全部改成咱們上海人,上海故事。
題目也要改——這樣,幹脆就叫《少奶奶的扇子》。
” “這主意倒真不錯!”劉骥也佩服地說,“那我明天就開始改成一個上海話歌劇。
扇子改成檀香扇,溫德米爾夫人就是少奶奶,歐林納太太呢,讓她變成一個妓女?不,交際花吧。
那個勳爵則是一個上海小惡少。
” 筱月桂補充說:“這個丈夫呢是個勢利鬼,那個惡少最好是個白相人,準備把跟她私奔的少奶奶賣給妓院。
”她也為這樣的改編前景激動起來——不用翻譯,直接讓人從洋戲改寫,這是她從未做過的事。
“你看大概什麼時候可以拿出來?詞還要配得上曲,你先寫了我們再試。
” “我日夜趕吧。
”劉骥說。
他的餘音未完,筱月桂知道這要講報酬,他是來說戲的,不是編戲。
她說:“如意班跟你簽個約,從戲園那兒分得的票房收入一成做你的潤筆,怎麼樣?” 劉骥心裡估算一下,覺得這數字可能不會大。
看到他臉上的猶疑之色,筱月桂就說:“這樣,讓劉先生擔風險,不好。
如意班給先生一次性稿酬吧。
隻要唱詞寫得上口入調,一次給先生五百元酬金。
” 劉骥一聽,高興之極。
當時一個名教授年薪二百已令人豔羨。
筱月桂讓劉骥把他手裡的《茶花女》和《娜娜》等西方小說譯本借給她看。
劉骥說:“我那裡還有好多,要喜歡,都可以借給你。
” “太好了,如意班聘你做文學顧問,以後每星期你都來給大家講一次西洋名劇吧。
如果寫成劇本,當然另算。
”筱月桂想了想說,“給大家開化開化頭腦。
” 劉骥滿載而歸,覺得筱月桂真是個豪爽的老闆。
五百元買個尚未寫的改編劇本,簡直從天上掉下一個金餡餅,他喜出望外。
後來,他為這一筆“高額”酬金懊悔不已,此劇常演不衰後,“一成”之數不下數千。
既然是他選擇謹慎,倒也無法诿過于人。
隻是,打這之後,他與說話做事大方爽快的筱月桂成了朋友,幾乎全職為如意班做演出“藝術監制”。
申曲這個本地鄉巴佬劇第一次有了劇本和導演,并且用了新式布景,特地請了燈光師,變化燈光色彩,面目一新,美稱為“上海歌劇”。
報紙大标題:“少奶奶醉倒上海灘”、“筱月桂領導申曲革命”、“母女秘密不破,夫妻情意未離”、“新奇情節劇爆滿一百天”。
筱月桂堂皇的單人大化妝室,堆着千姿百态的花籃,這時電話響了,她說:“我不接。
” 李玉過來,拿起桌上的電話,一聽對方說話,忙蓋住話筒,轉過臉來,“小姐,是黃老闆。
” 筱月桂手裡是粉撲,頭發上夾了不少東西,隻能讓李玉拿着話筒,她聲音甜蜜蜜地說:“老頭子呀,這個新戲你至少要來捧一次場,肯定讓你滿意。
知道——你忙你的吧,我晚上就直接回家。
當然想你,一睜開眼睛就在想了。
” 她揮揮手,厭煩地示意李玉拿開。
天色已經不早了,她無法再等下去,便匆匆往戲院裡趕。
她生日這天在張園見到這女子,留下印象深刻,她沒有想到,多年以後,她們會有更多交道要打。
國王舞台是一座英式劇場,有池座有包廂,還有一千個座位,将在這年七月落成。
全新的舞台裝備,說好等着上筱月桂的新戲作開張獻演。
這天上午十一點,請來的“說戲先生”劉骥,一邊講《蝴蝶夫人》的故事,一邊放歌劇唱片中的名段《燦爛的一天》。
筱月桂跟着吊嗓子,竟然在那個著名的高音符跟了上去,使在場的所有的人鼓起掌來。
“真好聽,”筱月桂說,“不過這個故事不好。
東方女人發癡等西方男人?不幹,不幹。
” 說戲先生劉骥,是曾留洋學戲劇的高材生,中等個兒,戴着眼鏡。
他很耐心地說:“不是讓你等,是劇中人物生離死别。
《蝴蝶夫人》是西洋名劇啊!” 筱月桂說:“劇中人也不幹!西洋名劇也不行!我不喜歡癡頭癡腦的女人。
” 劉骥說:“那麼我給你說說王爾德的戲《溫德米爾夫人的扇子》吧。
”他剛從法國學了四年戲劇回國,便由人介紹來指導筱月桂的如意班。
當時的“文明戲”,還是男扮女裝,劉骥無法忍受。
這個筱月桂卻讓男女同台演出,不顧社會指責。
這個地方戲,專演市井俗事,而上海市民的生活,又越來越像西方。
這點,也是劉骥完全沒有想到的,筱月桂的戲班子,幾乎像專門為他而設。
劉骥對筱月桂介紹說:“所有的事情都發生在少夫人過生日的這一天,丈夫送給她一把扇子。
少夫人懷疑扇子别有來頭,丈夫另有他歡,結果發現她懷疑的丈夫新相好正是她失散多年的生母。
” “這個故事不錯。
”筱月桂立即說,“隻是要改,洋人名字拗口,中國人扮洋人也不像,唱上海話曲子就更荒唐。
全部改成咱們上海人,上海故事。
題目也要改——這樣,幹脆就叫《少奶奶的扇子》。
” “這主意倒真不錯!”劉骥也佩服地說,“那我明天就開始改成一個上海話歌劇。
扇子改成檀香扇,溫德米爾夫人就是少奶奶,歐林納太太呢,讓她變成一個妓女?不,交際花吧。
那個勳爵則是一個上海小惡少。
” 筱月桂補充說:“這個丈夫呢是個勢利鬼,那個惡少最好是個白相人,準備把跟她私奔的少奶奶賣給妓院。
”她也為這樣的改編前景激動起來——不用翻譯,直接讓人從洋戲改寫,這是她從未做過的事。
“你看大概什麼時候可以拿出來?詞還要配得上曲,你先寫了我們再試。
” “我日夜趕吧。
”劉骥說。
他的餘音未完,筱月桂知道這要講報酬,他是來說戲的,不是編戲。
她說:“如意班跟你簽個約,從戲園那兒分得的票房收入一成做你的潤筆,怎麼樣?” 劉骥心裡估算一下,覺得這數字可能不會大。
看到他臉上的猶疑之色,筱月桂就說:“這樣,讓劉先生擔風險,不好。
如意班給先生一次性稿酬吧。
隻要唱詞寫得上口入調,一次給先生五百元酬金。
” 劉骥一聽,高興之極。
當時一個名教授年薪二百已令人豔羨。
筱月桂讓劉骥把他手裡的《茶花女》和《娜娜》等西方小說譯本借給她看。
劉骥說:“我那裡還有好多,要喜歡,都可以借給你。
” “太好了,如意班聘你做文學顧問,以後每星期你都來給大家講一次西洋名劇吧。
如果寫成劇本,當然另算。
”筱月桂想了想說,“給大家開化開化頭腦。
” 劉骥滿載而歸,覺得筱月桂真是個豪爽的老闆。
五百元買個尚未寫的改編劇本,簡直從天上掉下一個金餡餅,他喜出望外。
後來,他為這一筆“高額”酬金懊悔不已,此劇常演不衰後,“一成”之數不下數千。
既然是他選擇謹慎,倒也無法诿過于人。
隻是,打這之後,他與說話做事大方爽快的筱月桂成了朋友,幾乎全職為如意班做演出“藝術監制”。
申曲這個本地鄉巴佬劇第一次有了劇本和導演,并且用了新式布景,特地請了燈光師,變化燈光色彩,面目一新,美稱為“上海歌劇”。
報紙大标題:“少奶奶醉倒上海灘”、“筱月桂領導申曲革命”、“母女秘密不破,夫妻情意未離”、“新奇情節劇爆滿一百天”。
筱月桂堂皇的單人大化妝室,堆着千姿百态的花籃,這時電話響了,她說:“我不接。
” 李玉過來,拿起桌上的電話,一聽對方說話,忙蓋住話筒,轉過臉來,“小姐,是黃老闆。
” 筱月桂手裡是粉撲,頭發上夾了不少東西,隻能讓李玉拿着話筒,她聲音甜蜜蜜地說:“老頭子呀,這個新戲你至少要來捧一次場,肯定讓你滿意。
知道——你忙你的吧,我晚上就直接回家。
當然想你,一睜開眼睛就在想了。
” 她揮揮手,厭煩地示意李玉拿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