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關燈
魏曉日百無聊賴。

    病曆懶得寫,病史記不住,治療計劃也下得毫無創意,進入一種抑郁萎靡的狀态。

    他真怕自己哪一天醒來的時候,發現醫學是一門殘酷的學問,殘酷到自己無以為繼,隻好對幾十年寒窗苦讀積累下的知識,說聲“拜拜”,落荒而走。

     他想讓心事自生自滅,但是,他做不到。

     也許,他真正想逃脫的,是他的處境。

    導師将“血玲珑”的計劃委托給他。

    “血玲珑”執行之初,就遭遇到了巨大頓挫。

    蔔繡文已流産,他們夫婦決定再度懷孕。

    夏早早的生父究竟是誰…… 太想找什麼人聊聊。

    電話本翻得如同洗撲克牌,幾遭撂下來,也選不定和誰談合适。

     醫院的同事嗎?太近了。

    大學的同學嗎?太遠了。

    幾個與自己關系不錯的長者?可惜目前在此地的,都是女的。

    魏曉日不想再和女人談話了,很想聽聽幾個和自己一起長大的男人的意見。

    可是,男人們都在忙。

    不是在天上飛,就是在地上跑,偶爾找到一個,那人倒是很關切,忙問:“曉日,到底出了什麼大事?鬧得你這麼心神不定的?先告訴我一聲,我去完局長家,就去找你!” 魏曉日去意闌珊了。

    說:“沒什麼事。

    不必了。

    以後再說吧。

    ” 他在電話本上看到了一個名字——梁秉俊。

    他一時沒想起這個人是誰?要知道,被他記載到本子上的号碼,應該是個熟人。

    他會接到很多名片,通常他都随手扔掉,隻有極少的人名,有幸進入他的本子。

    名片是靠不住的,本子才是親密關系的證據。

     熟人而想不起來,看來自己是病了? 他就賭氣,反複想。

    總算想起來,那個古生物學家。

     他就給梁秉俊打電話,為了自己的這一番冥思苦想。

    基本沒寄希望。

    古生物學家常在野外。

    巧。

    他在。

     “您可能記不得我是誰了。

    我叫魏曉日,是回春醫院的醫生……”魏曉日的聲音不很确定,畢竟,太冒昧了。

     “記得。

    當然記得。

    ”梁秉俊很熱情很肯定地回答。

    然後,他沉默。

    并不問,隻是平穩呼吸着,等待着。

     魏曉日感到安心。

    他說:“我很想和你聊聊。

    不過,好像也沒什麼大事……” 對方就笑了,說:“幹嘛非得有大事?歡迎你。

    隻是,我在做一個實驗,走不開,你得到我的實驗室來。

    ” 實驗室很大,博古架樣的設施上,擺放着一些排球、壘球般大小的石塊。

    一隻電鍋子樣的容器中,裝有粘液樣的物質,一隻機械手,執一玻璃律,不停地攪拌着。

    輕微的摩擦鍋底的聲音,均勻刻闆。

     “你一定沒想到我會給您打電話吧?”魏曉日說。

    他很想滿意這裡的環境,不像酒吧那樣喧鬧,也不像茶室那樣郁悶。

    有一種科學的味道,安甯隔膜。

    談話,這樣的氛圍,最好。

     因為安甯,你可以敞開心扉。

    因為隔膜,你沒有顧忌。

     “我想到了。

    對于一個古生物學家來說,什麼事情都是可能的。

    ”梁秉俊說。

    也許是因為喪母的痛楚已然淡薄,再加上是在自己的領地,他格外從客平靜。

     “古生物學家,到底是幹什麼的,我還不太清楚。

    好在,醫學和生物學,還有一點相通。

    ”祝晚日說。

     梁秉俊一指四周說:“我最主要的工作就是和它們打交道。

    ” 魏曉日順着他的手指,看到了那些排球壘球。

    不待魏曉日發問,梁秉俊說:“這些是化石。

    恐龍蛋的化石。

    古生物學,是一個很大的範疇。

    就像醫學是個很寬泛的概念,内裡還有兒科外科耳鼻喉科等許多細緻的分類。

    我是專門研究恐龍蛋的。

    ” 魏曉日肅然起敬,好奇心被挑起,第一個問題是:“恐龍蛋,好吃嗎?”向完之後,又覺好笑,解嘲道,“你看,我盡想着吃。

    ” 梁秉俊平靜地說:“這很正常。

    是一種集體無意識,幾乎所有的人,看到一種沒見過的植物或是動物的時候,都會下意識地問,能吃嗎?這說明人類曾經有過多麼漫長的饑餓的曆史啊。

    ” 魏曉日笑笑說:“看來,我也沒什麼不好意思的。

    不過,你還沒告訴我,恐龍蛋的滋味呢?” 梁秉俊道:“我也沒見過新鮮的恐龍蛋,看到的隻是化石。

    從理論上講,該是好吃的吧?蛋嗎,就是動物的卵細胞,儲存了豐富的營養,從那裡面,是要誕生一個嶄新的生命的。

    每一個個體,都會把自己的精華,儲存到蛋裡。

    這是生命的法則。

    一個物種,若是沒有了繁殖,它也就滅絕了。

     魏曉日點點頭說:“是了。

    繁殖和保護下一代,是動物的本能。

    ” 梁秉俊說:“正是這樣。

    特别是雌性。

    ” 魏曉日環顧說:“這些恐龍蛋化石,都是你從野外挖出來的嗎?” 梁秉俊說:“大部分吧。

    那個,橢圓形,像哈密瓜樣的,是我從塔裡木挖的。

    那個小的,有點扁的,是我從四川挖的,那個一頭尖一頭圓的,是内蒙古的……它們的年齡都有六、七千萬年了。

    ” 魏曉日看着如數家珍的梁秉俊,不禁心生慚愧。

    在醫院裡,悲哀常常遮蓋了病人家屬的真實能力。

    病床前的梁秉俊,是一個窩囊的孝子,但在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