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回範铨部超撫中州申巡撫進秩樞部

關燈
得奉旨,在部理事。

    過了半月,條奏薊昌安攘大計,如發額饷,并新營,禁增賞,酌召買等事。

    又繪畫“九邊圖”呈進,每一圖各為一說,竟如身曆九邊,親知灼見的。

    又稱引隆慶朝高文襄公拱所奏儲邊才備亟需的本,大有裨于邊事。

    崇祯急取高本進覽,似欲漸次舉行。

    那王洽道他越發侵己的權,形己的短,如水火不相入了。

     到了六月,遼鎮塘報說,東騎二三萬度三岔上流,蹤迹閃爍,不可測識。

    過了幾日,督撫牒至說,東國和東部議姻,今已東歸。

    申用懋向尚書王洽道:“難道為議婚媾,卻冒暑裹糧而來?且東部如點頭搖尾,反複不可盡信,須早早議防。

    ”王洽道:“邊督封疆責重,難道他不着急,倒要我們着急?”申用懋道:“未雨綢缪,才為勝算。

    就是不的,何不遣一幹事武弁,如參将金日觀,飛騎一往?庶得一實信,吾輩亦可高枕而卧。

    ”王洽笑道:“老寅翁也忒多事!”申用懋遂不能專主,歸家浩歎。

    朝房裡又再三和閣老們說,也隻是唯唯稱善,沒有擔當。

    至十一月間,東兵從馬蘭破牆而入,督撫袁崇煥束手無策,方知為東兵導引果是東部。

    京師官員人等,都服申侍郎先見。

    過了三日,忽報遵化縣已破,阖城受傷。

    崇祯大集廷臣,問他東兵如何得入,目今如何應敵?連那尚書王洽就如啞子一般,一句也回不上來,崇祯大怒,立命拿付刑部。

    連那袁崇煥也傳旨拿問。

    兵部事都是申用懋權管。

    幾日間邊報沓至,消息甚急。

    過了四日,崇祯傳旨升申用懋兵部尚書,着速料理禦敵事。

    用懋拜命感泣,急傳檄四方巡撫,征勤王兵入援。

    然他心裡屬意要他早來的,第一是河南巡撫範景文,第二是甘肅巡撫梅之煥。

    檄文随聖旨一時齊發,獨有這兩處,在宮封裡另有親筆激切書各一封,星夜跑馬去了。

    有詩為證: 甫申夙昔号知兵,光嶽貞符河洛形。

     三吳秀氣鐘元老,太白光芒護将星。

     起陸龍蛇争渾沌,握奇魚鳥叫神靈。

     檄文四布征兵至,擁衛神京伫勒銘。

     且說範景文正在河南省城修城浚濠,練兵選将,以防不虞。

    忽北京提塘的官、錦衣衛彭千戶,飛馬有塘報至。

    報稱東兵已從馬蘭入口,先破了遵化,次屠了固安,再焚了良鄉,十萬大兵越薊薄京,将統衆而南,以遏援兵。

    範景文大驚道:“京師危急,臣子豈容坐視!”忙傳守道、巡道及各營将官,到于都察院衙門議事。

    不一時都已到了,範景文道:“守道有守土之責,巡道有巡曆之責。

    ”又向巡道楊嗣昌道:“煩貴道明日五鼓,先帶領各将官下教場去,點起那久練的八千毛兵。

    本院與貴巡道統領兵将,早早前去救護京師,才是臣子的職份。

    ”楊嗣昌道:“京師未見檄文征勤王兵,老大人還須慎重。

    萬一本地乘變而起,有不逞之徒生出事來,皆老大人之責。

    ”範景文道:“君父有難,臣子當奮不顧身,怎容悠悠忽忽,直待檄至方行。

    既如此,明早本院親下教場選将點兵,隻煩貴道同往,想必無辭了。

    ”楊嗣昌唯唯告退。

     範景文連夜喚本院中軍官蔡忠進衙門,與他計較道:“未奉檄文,不知京師主見若何。

    塘報上,知兵部大堂王洽已下獄了,升了左侍郎申用懋為尚書。

    這人曉暢軍機,久扶邊塞,不比王兵部一味呆蠢,不聽良言。

    本院平昔與他有交,意欲遣你持我一封手書,到京師問一問。

    由本院一面在此選将點兵,斟酌上路。

    不知你可去得麼?”蔡忠道:“老爺差遣,況是朝廷大事,卑職怎辭艱苦。

    但一路難行,須扮做叫化子,穿了一件破襖,戴一頂破帽,腳下破鞋、破襪。

    把四五十兩銀子,鑿做二三百塊,縫在破襖的棉花裡。

    連老爺的書,也縫在内。

    待卑職一路上假意兒讨飯前去,方可随機應變,混入城裡。

    ”範景文滿心歡喜道:“你若用心前去,得成此功勞,後日當提你做副總兵。

    決不食言。

    ”登時寫下了三寸一封書。

    給與五十兩雪花銀,又給了一張批文,以備緊急時節有人查問。

    好個蔡忠回到衙寓,連夜尋了破襖破帽破鞋襪,把都堂的手書與批文、銀子都縫在破棉襖裡。

    他是南京桃紅村人,号懷貞,是考将材出身,曆任參将,做河南都察院中軍,原不曾帶妻、子,隻兩三個家人随任,吩咐他:“小心看家,我往京上打聽,隻消半月往回。

    ”洋洋離省城去了。

    不在話下。

     且說範景文下了教場,點起兵來。

    又把大義勤王激勸那些手下人,将官和毛兵一齊叫道:“老爺為皇帝,我們吃了俸祿錢糧,怎敢不為皇帝效力。

    去,去,去,直殺他個片甲不回!”範景文吩咐都犒賞了。

    正在熱鬧,忽報兵部檄文已到。

    範景文拆開一看,又看了申尚書的手書,對天大叫道:“我範景文誓不與之俱生!”就吩咐楊嗣昌明日派安家,後日準要起兵。

    楊嗣昌大哭起來道:“實不瞞老大人說,老親在堂,此身未可以許人。

    ”範景文大笑道:“難道本院沒老親的人?臣筮仕,便以身許君了。

    貴道既怕死,本院也不好相強;強你去,也于軍不利。

    本院自領兵去便了,隻煩你明日派一派安家。

    ”楊嗣昌連聲稱謝。

    大家回衙門不提。

     未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