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回新天子金瓯枚蔔衆君子盛世彈冠

關燈
、劉若愚的事。

    共是兩案。

    爾耕、顯純先殺在西角頭,家私盡行籍沒,不消說了。

    其劉若愚,因提李永貞未到,單提他來,公同刑部官審問一番。

    劉若愚供稱:“逆賢用事,王體乾第一,李永貞、石元雅、塗文輔等次之。

    若愚隻在永貞門下抄寫文書,逆賢正不關涉。

    ”又供,自撰有《酌中志略》一書,詳載各閹始末,遞與姚大理看。

    姚士慎見他文詞清勁,雖未竟,即如李進忠,也有同姓同名共三個。

    魏忠賢原名李進忠,本姓魏,繼父姓李,得寵後因避移宮一事,出了本姓,改名忠賢。

    李永貞原名也是李進忠,初因逆賢同名,在秉筆太監諸棟名下,就改了李永貞。

    又有一個西李老娘娘下用事的李進忠。

    其中又載,李永貞曾被萬曆三十二年墩鎖計十八年,至升遐遺诏始放,其語甚詳。

    姚士慎憐其才,因疑其枉奏,請長系,容他續完《酌中志略》一書。

    李永貞原降淨軍發顯陵安置,先逃被獲,解到京師。

    又會審了一審,縛至正義街斬首。

    将斬的時節,還跪向監斬官哭訴求免,看的人沒一個不笑他癡呆。

    正是: 搏擊蒼鷹毛羽退,噬人乳虎爪牙休。

     先年有個國公朱國弼,将本參劾魏忠賢,天啟道他是武臣越職言事,奉旨革了他的俸,已經三年。

    此時見崇祯盡反逆的事,上一本求準開俸。

    奉旨道:“武臣敢劾權奸,具見忠忱,準照舊支俸。

    仍将原停俸糧,照數補給。

    該衙門知道。

    ”正是: 锱铢未效微臣力,升鬥還沾聖主恩。

     崇祯又準了施鳳來的本,傳旨道:“士習嚣陵已極,副榜會試,監生乞恩貢士,猶為近例,會典所無。

    着該部立案勿行。

    那副榜會試,監生還可進場,恩貢、功貢一切停止。

    ”濫官也不知省了多少,正是: 敝□須教酬死士,簪纓未許錫赀郎。

     禦史曹谷,因京師公論,為賢太監王安稱冤,上了一本。

    奉旨道:“王安赤心為國,遭逆魏矯旨處死,深可憐憫,準贈還原官。

    所籍家産,都給與子侄承領。

    ”正是: 冤沉海子今方雪,屍化随風恨未消。

     當日魏忠賢驅逐皇親張國紀,原把順天府丞劉志選将本參的。

    今被翰林倪元璐奏明此事,崇祯大怒。

    其時劉志選,現任南京操江都禦史,先行削籍,後行拿問。

    張國紀複原官。

    正是: 貪功妄欲學華歆,伏閣豈知羞道輔。

     少卿姚士慎,上了起廢一本。

    本上帶參太監塗文輔,總督戶、工二部錢糧,擅立公署,妄挫司官,憑藉忠賢生事,大壞祖制等因。

    奉旨道:“塗文輔附權糜費,已經斥逐。

    所修公署,着兩部變價還庫。

    其繳回敕印,即行銷毀。

    ”正是: 相臣未許侵錢谷,閹寺何緣職轉輸? 又有太常添注少卿阮大铖,給事中彭祖壽,實是魏忠賢的用人,此時尚列顯要。

    也上了一本道:“楚材摧抑已甚,乞聖明破格起用,以輔盛治,以快人心事。

    ”奉旨道:“大铖、祖壽俱系邪黨,着閑住。

    ”一時個個稱快。

    阮、彭二人也都逐回去了。

    正是: 聖君明燭群奸惡,尚許雙雙學挂冠。

     一時在位諸臣,雖未必個個臯、夔,人人稷、契,卻也正人多,佥壬少了。

    幾個新閣老,在家的已乘傳到京,彈冠相慶。

    朝夕商議的,隻是死的忠良未蒙旌表,黜的賢才未能升擢,磨拳擦掌都要幹這兩件正事。

    卻因事關重大,不是輕易獨奏的。

    惟有内操一事,尚未痛革。

    哪知崇祯聖明出人意表,偶然一日,召對閣臣,密向周道登、劉鴻訓、錢龍錫道:“内操軍士,俱是魏忠賢賊子招來的,中間黨羽不少,當時畢竟謀逆。

    幸而天佑皇家,得有今日。

    若仍留在禁城之中,到底防他不測之變;若要一朝散遣,這些人安享錢糧慣了,人極計生,又怕激變。

    不如善遣之,隻不許再入禁中便了。

    ”錢龍錫等道:“陛下睿慮,誠非臣等所及。

    ”崇祯忙即傳旨道:“内操軍士,勞苦特甚。

    着給假一月,歸鄉省親。

    仍從優犒賞,俱給月糧。

    該衙門知道。

    ”那些軍士個個都歡天喜地道:“萬歲爺知疼着熱,好皇帝!好皇帝!”一齊領了犒賞月糧,俱出城去了。

    正是: 不用楚歌頻唱徹,一時星散八千人。

     未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