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回奸計成一網打盡正人敗八面受敵

關燈
第三個是汪應蛟,一個個都清廉正直的人。

    喬、馮兩個又都是東林著名的。

    這番觸了魏廣微、崔呈秀、阮大铖、倪文煥一班的怒。

    齊集了,去見魏忠賢細說此事。

    魏忠賢怒道:“這些剿除不盡的賊!直等咱殺個盡絕,方快我意。

    ”竟傳内旨道: 吏部都察院濁亂已久,顯是陳于廷、楊漣、左光鬥鉗制衆正,抗旨徇私。

    三兇既倡率于前,誰敢不附和于後?楊漣怙惡不悛,注籍躲閃。

    于廷、漣、光鬥,俱恣肆欺瞞,大不敬,無人臣禮。

    都革職為民,追奪诰命。

     追奪诰命,自此為始。

     次日又傳内旨,起崔景榮為吏部尚書,李宗延以吏部尚書掌都察院事。

    合朝的官員,見不由會推突起兩個要緊大臣,人人驚駭。

    戶科給事中陳良訓特上一本,請“仍會推故事,存舊章于勿湮,留清議一脈”。

    即傳内旨,降一級調外任用。

    陳良訓雖不做權黨鷹犬,卻也是不肯觸犯他的。

    隻因一時不平,遭此左遷的事,也是命中所該。

    正是: 是非隻為多開口,煩惱皆因強出頭。

     且說閣老韓□,吏部左侍郎李邦華,巡關閣部孫承宗,都是一心一意輔佐國家的人。

    常常有書劄往來,凡是朝廷大事,孫閣部無所不知;不隻靠邸報一樣,做耳目,訪朝政。

    孫閣部每聽得魏忠賢心腹替他排斥正人,引用奸黨,心上好生不平。

    每每要入朝面君,剖明忠奸兩路,補奏楊漣二十四大罪所未及。

     這甲子冬十二月,孫承宗巡視各邊回來,單騎直抵通州,具本求面奏軍中當事。

    魏廣微正在翻局的時節,聽了這話,驚愕不定。

    怕孫承宗是皇帝敬重的人,倘或面君時節,說出賢奸利害的關頭,皇帝聽信了,不是當耍。

    急忙忙走來對魏忠賢道:“孫閣部提五萬人馬來掃清君側,他屬意專在叔父。

    還不早作提防,必為所算。

    ”魏忠賢聽了這話,肉顫膽落,牙關格格格上下相打。

    想了一回道:“憑他怎麼,料他還怕皇帝。

    假傳聖旨,隻說關門事大,立刻要他回關門去。

    不放他進來,便不妨了。

    他若不奉旨,闖進禁城,孩兒崔呈秀們怕不會劾他違旨欺君,弄他落水麼?”魏廣微道:“好計!好計!快傳旨兵部,催他回邊便了。

    ”魏忠賢慌了手腳,時已二更有餘,假說聖旨,半夜開了宮門,召大司馬。

    及至昏夜,倉惶各兵部已到午門。

    廠衛差八校尉,傳旨兵部尚書與職方司郎官:“快催閣部還關保守。

    若過巳時,兵部官重處,閣部聽勘。

    ”到卯、辰時節,魏廣微又大言于朝堂道:“若世宗朝有此悍臣,就砍了。

    各衙門與少司馬交互作奸,若論我意,都該拿問。

    ”未時通州回咨已到,方才罷了。

     次日禦史崔呈秀,聆聽忠賢旨,首上一本,“為國家欲求保泰之策,先講禦侮之計,謹陳膚見,仰佐中興事。

    ”内薦魏忠賢修城建坊蔭襲;參劾孫承宗欺君誤國,乞賜罷譴。

    過了幾日,禦史李蕃也上了一本,本内參閣部孫承宗擅離汛地,擁兵逼都,比之李懷光、王敦,叛逆當誅。

    這本比崔本更毒,都是魏忠賢教他如此。

    小人隻圖權歡喜,加官進祿,那顧天子封疆,誰怕朝野公論?幸得天啟皇帝平日極知孫閣部忠誠,不信讒謗。

    職方司郎正人君子,不肯殺人媚人,屢屢向部堂申救。

    後來魏忠賢欲以糜饷破孫承宗家,到底天啟不依,僅得休緻回去。

    有詩為證: 每有不平事,但存未壞身。

     豐功邊腹著,孤影鬼神親。

     世論餘青史,西風想故人。

     至今談往績,灑淚咽驚塵。

     此時一班義子義孫,人人思想做尚書、閣老,隻管搜索人的過失,奉承權。

    趁孫承宗到通州一事,紛紛歸罪韓、李邦華。

    忽傳内旨,切責首相韓,他隻得告病求歸。

    奉旨:“回籍調理。

    ”這是好好教他去的了。

    不多幾日,削了吏部左侍郎李邦華、翰林缪昌期的官,也都星夜出都門,惟恐禍來難躲。

     那義子徐大化又糾合了禦史梁夢環、給事中楊維垣一班虎狼手,齊心上本,糾擊正人,為一網打盡之計。

    徐大化道:“等我來,等我來,不入虎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