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回白蓮賊平歸己功中書官敗累衆正

關燈
,聽見都道白蓮教賊數萬餘将次到了,楊兵備吓得面如土色,抖個不了。

    知州汪心淵,弋陽人,是個大經濟,不怕死的人。

    進兵備衙門裡來禀,隻見楊兵備已抖倒在案桌邊地下了。

    沒奈何。

    隻得喚門子皂隸,扶進私衙。

    汪知州隻得升堂發令,代兵備行事,撥民兵上城,同兵快堅守。

    大炮大石,來就打下。

    日裡不食,夜裡不睡,相持七八日。

    楊兵備漸漸出堂,隻請知州護衛他,任憑知州便宜行事。

    汪知州散儲布粟,親身臨陣。

    賊見城裡發兵,疑是從天而下,都狂奔河浒。

    主将哪裡按捺得住?可憐三萬無辜,一半殺了,一半趕在黃河裡葬于魚腹。

    劉子孝身被射了八箭,也投在黃河裡,屍骸順流而去,不知下落。

    後來楊兵備自覺羞慚,反勾同了崔呈秀,坐汪知州三贓下,大功不得升叙。

    正是: 大風吹倒梧桐樹,自有傍人說短長。

    且說齊本恭帶了兵将,反從兖州南邊抄将過去,把南門圍了。

    城裡總兵楊肇基是個大将,用兵井井有條。

    吩咐緊閉城門,坐觀其變。

    誰知兖州大雨十日,地下成河,楊總兵知賊無備,忽遣遊擊蔣紹芳、都司廖棟分兵出城,兩下夾攻,殺得他大敗虧輸。

    本恭領殘兵敗将,逃至橫河,山水暴發,官兵又至,一半被殺,一半淹死了。

    報至京師,魏忠賢公然以為己功。

    又發牌與巡撫趙彥,催他剿盡殺絕,毋得縱賊蔓延。

     那時徐鴻儒同丁寡婦因破了滕縣,又破了峄縣,聲勢大振。

    在夏鎮、峄山又各占了要害,立了巢穴,分兵将重去守了鄒縣。

    總兵楊肇南征北讨,不知上了多少戰陣,哪怕你這妖魔小醜。

    隻有峄縣地方,與丁寡婦交兵,被她妖術搖惑了,官軍輸一陣與她。

    次日用雞犬血噴去,妖法不靈,丁寡婦兵敗,不知逃往何方。

    郯城、曲阜周圍,都是丁寡婦的家将領兵,聞了丁寡婦敗走,一時兩圍俱解。

    楊肇基領兵直搗巢穴。

    徐鴻儒死守鄒縣孤城,手下兵将也拼命死戰。

    直到十月,糧盡援絕,徐鴻儒出城就縛,隻求饒了城中百姓。

    山東一帶地方才得太平。

     巡撫趙彥上了報捷的本,天啟皇帝龍顔大悅。

    将趙彥、楊肇基升賞,将士犒勞,也隻是平常恩赍。

    反歸功魏忠賢,蔭一子錦衣衛指揮。

    舉朝不服,人人要上本,虧得贈了貴州死難的徐可求蔭一子,世襲錦衣衛千戶,大家才不言語了。

    癸亥二月,朝裡紛紛說起,白蓮教賊平定大功,趙彥隻是加銜,坐着的反得蔭子。

    左光鬥、魏大中等攘臂争先,再要上本。

    崔呈秀、阮大铖忙報與魏忠賢,隻得趁兵部尚書的缺,把趙彥升了兵部尚書。

    個個以為得人,也就罷了。

     隻是魏忠賢恨煞那左光鬥、魏大中兩個。

    一日請那崔呈秀、傅、阮大铖、楊維垣、倪文煥一班心腹官兒到私宅議事,忠賢道:“别個如李應升、黃尊素,雖不歸順咱們,本裡還隻隐隐的帶說,官裡那裡在意。

    左、魏二人,明明白白要大膽阻我的封蔭,動不動說什麼祖制祖制。

    不知他做誰的官兒,全不怕我。

    煩列位想個計較,先擺布他兩個,咱心上才喜歡。

    就是葉閣老也可惡,不敢與咱做對頭,卻又與這班人交好。

    咱聽見說什麼東林黨,也要慢慢弄了他去。

    ”阮大铖道:“東林黨這一班人,個個與上公相拗,不消說的了。

    如今江南又起了個複社,與東林黨做接手。

    上公若不大振朝綱,嚴刑峻法,消滅幾個首惡,人也不怕。

    ”崔呈秀道:“就是劾咱的高攀龍,也是東林一派。

    如今他壞在家裡,慢慢也饒不過他。

    隻是左、魏二人,須是阮哥想一個主意,替上公出氣。

    ”傅對阮大铖道:“汪文言如何?”阮大铖笑道:“我倒忘了。

    上公在上,有個徽州門子汪文言,原是犯罪逃走到來的。

    不知怎麼營謀,葉相公特疏薦他做了中書。

    如今在外攬權做事,明明是東林的走卒了。

    左光鬥是我同鄉,常聞得他與文言交好。

    魏大中極不肯拜客的,也與文言書帖往來。

    隻消兩衙門裡哪個動一本,說汪文言門役濫竊中書,交通内外,左、魏二人與他心腹,不當比匪。

    如此一本,隻說得一個汪中書,兩衙門不好申救,連薦主葉向高不必指名,也在比匪之内了。

    豈不一網三魚,随手可得?我與左光鬥一縣的人,不便出名。

    隻消哪一位替上公幹了這事,便是大功勞了。

    ”傅欣然認了上本。

    一齊打恭别了。

    魏忠賢好不快活,隻等本上,就慫恿天啟批了。

    正是: 計就月中擒玉兔,謀成日裡捉金烏。

     且說傅第二日與阮大铖商議了本,也不送與魏忠賢看了,第三日竟在通政司挂了号,送上去了。

    本上說左光鬥、魏大中不宜與汪文言相狎,請褫其職,以為比匪之戒。

    又說汪文言門役濫竊中書,交通内外,欺君誤國當誅。

    第四日内傳特旨:“着錦衣衛着官旗,速拿汪文言下獄候旨。

    ”本上還不批出左光鬥、魏大中,看他們如何辯本。

    這正是魏忠賢大奸大詐處。

    有詩為證: 墜地忠良報國心,東林節義禍機深。

     奸雄在計今何在,忍使神州竟陸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