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回衆閹開門迎闖賊群忠靖節報君恩
關燈
小
中
大
述及批評諸書,盡皆焚毀。
服绯正笏,向阙再拜。
又南向拜父,遂舉筆書片紙,付家人歸報封公道:“男視死如歸,含笑入地下矣。
但父親衰年無靠,病妻、弱子不堪回想耳。
十兒尤放他不下也,弟可善撫之。
”又與記室趙振之訣别,從容自缢而死。
太仆寺丞申佳胤,協理東路,聞變即自缢死。
太常寺少卿吳麟徵,十九日坐西直門。
是時喧傳城破,急歸署,将掌垣時所參駁事一一檢出,付家人持歸,片語不及家事。
遂閉門作絕筆數語道:“祖宗二百七十餘年宗社,移旦而失。
雖上有亢龍之悔,下有魚爛之殃,而身居谏垣,徘徊不去,無所匡救,法應褫服。
殓時用角巾青衫,覆以單衾,墊以布席足矣。
棺且速歸,恐系先人之望,祈知交為矜許焉。
茫茫泉路,炯炯寸心,所以瞑予目者,又不在此也。
崇祯十七年二十日酉刻,罪臣吳麟徵絕筆。
”正欲自缢,密友海甯孝廉祝淵來,排闼入見,相抱涕泣。
吳麟徵道:“我壬戌登第,嘗夢一人叉手向背,口吟文信國‘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之句。
問路人雲,是隐士劉宗周。
我與劉同出,而劉先隐。
今山河破碎,不死奚為?我陳整饬江南,樞臣不許;我請身任危疆,冢臣不許。
天下事若可為,隻索待之後人。
吾生平所歉,唯少切谏幾疏及《黨鑒》一書編輯未成耳。
”言畢自缢。
祝淵收其屍,為之殓,面目如生。
戶科都給事中吳甘來,署與周鳳翔相連。
二月中,便與鳳翔誓同殉節。
又知事不可為,先托其子與好友漆嘉祖,求其訓誨。
至是聞變,乃作詩一律道:“到底誰贻國事憂,疾雷悄悄破城頭。
君臣危難乾坤晚,狐鼠幹戈風雨秋。
極目江山空淚灑,傷心仁義一身周。
也知此日難争讨,唯取忠肝萬古留。
”題畢,中堂自缢死。
河南道禦史王章,巡視京營,時複敕他巡視各門。
十九日,與科臣光時亨同守平子門,正并辔登城,賊破門而入。
遇見守城二官,呼道:“你們歸順了,自當重用。
”光時亨即下馬跪拜乞降。
賊三問,王章不應。
砍中章膝,墜馬踞地,罵不絕口。
賊複砍三四刀,堕城下死。
順天督學禦史陳純德,不受僞命,自缢死。
禦史陳良谟,聞城破,作古風一首,痛飲自缢。
妾時氏亦相繼缢死。
吏部員外許直,十九日聞變,寫家書付家人,令之速歸。
旋更冠服,北向拜君,南向拜父。
作詩六絕句,末一首道:“擲筆翻然辭世行,老親幼子隔幽明。
丹心未雪生前恨,青簡空留死後名。
”書畢,入室自缢。
兵部郎中成德,賊臨城,即緻書約馬世奇道:“主憂臣辱,主辱臣死。
我等不能匡救,贻禍至此,唯有一死以報國耳。
年翁忠孝夙禀,諒有同心。
”馬世奇答書道:“吾黨泰登仕籍,無能禦捍多難,緻勢不可為,唯有死以報君恩耳。
奇幸與明公攜手及黃泉,應使黎丘生色也。
預訂斯約,毋忘息壤。
”及聞天子柩停參庵,成德作祭文一篇,緻雞酒哭猷。
歸即自刎死。
兵部主事金铉,十九日城破,号哭罵賊,赴金水橋投河死。
母太夫人,亦投井死。
工部主事王鐘彥,聞變自缢死。
陽和衛經曆毛維張,天子特命巡西城。
十九日被賊擒去,縛送劉宗敏。
逼令降服,毛維張大罵不屈道:“吾雖小臣,素明大義。
吾首可碎,吾志不可奪!”賊怒甚,夾拶并加,足傷指折身死。
中書舍人宋天顯,十九日聞變,即投井死。
戶部主事範方,賊擒去,罵賊不屈,被砍死。
行人謝于宣,罵賊不屈,被砍死。
其他武臣亦有數人。
新樂侯劉文炳,弟左都督文,九十祖母瀛國公夫人,聞變時揀一大井,将男女子孫十六口盡投其中。
縱火焚賜宅,火起俱投火死。
驸馬都尉鞏永固,其公主先一年病殁,停柩在堂。
有親生子女七人,俱以黃繩縛至靈前,縱火焚死。
大書“世受國恩,身不可辱”八字,前廳自缢死。
惠安伯張慶臻,聞賊破城,将财物給散親戚。
緻酒一家團飲,積薪四面焚燒,全家燒死。
襄城伯李國桢,賊破城招之使降,國桢道:“如要我降,依我三事:一不可發掘陵寝,二以帝禮葬先帝、先後,三不可殺害二王。
”賊俱允從,遂易梓宮葬帝。
國桢号哭往送葬畢,拔刀刎死墓下。
宣城伯衛時春,聞變投井死。
嘉定伯周奎的侄都督周境,或自刎,或自缢,或投井,三百餘口,俱一時身死。
為都是為官受祿,殺身成仁的。
街巷小民、閨門女子,哪裡說得盡。
未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
服绯正笏,向阙再拜。
又南向拜父,遂舉筆書片紙,付家人歸報封公道:“男視死如歸,含笑入地下矣。
但父親衰年無靠,病妻、弱子不堪回想耳。
十兒尤放他不下也,弟可善撫之。
”又與記室趙振之訣别,從容自缢而死。
太仆寺丞申佳胤,協理東路,聞變即自缢死。
太常寺少卿吳麟徵,十九日坐西直門。
是時喧傳城破,急歸署,将掌垣時所參駁事一一檢出,付家人持歸,片語不及家事。
遂閉門作絕筆數語道:“祖宗二百七十餘年宗社,移旦而失。
雖上有亢龍之悔,下有魚爛之殃,而身居谏垣,徘徊不去,無所匡救,法應褫服。
殓時用角巾青衫,覆以單衾,墊以布席足矣。
棺且速歸,恐系先人之望,祈知交為矜許焉。
茫茫泉路,炯炯寸心,所以瞑予目者,又不在此也。
崇祯十七年二十日酉刻,罪臣吳麟徵絕筆。
”正欲自缢,密友海甯孝廉祝淵來,排闼入見,相抱涕泣。
吳麟徵道:“我壬戌登第,嘗夢一人叉手向背,口吟文信國‘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之句。
問路人雲,是隐士劉宗周。
我與劉同出,而劉先隐。
今山河破碎,不死奚為?我陳整饬江南,樞臣不許;我請身任危疆,冢臣不許。
天下事若可為,隻索待之後人。
吾生平所歉,唯少切谏幾疏及《黨鑒》一書編輯未成耳。
”言畢自缢。
祝淵收其屍,為之殓,面目如生。
戶科都給事中吳甘來,署與周鳳翔相連。
二月中,便與鳳翔誓同殉節。
又知事不可為,先托其子與好友漆嘉祖,求其訓誨。
至是聞變,乃作詩一律道:“到底誰贻國事憂,疾雷悄悄破城頭。
君臣危難乾坤晚,狐鼠幹戈風雨秋。
極目江山空淚灑,傷心仁義一身周。
也知此日難争讨,唯取忠肝萬古留。
”題畢,中堂自缢死。
河南道禦史王章,巡視京營,時複敕他巡視各門。
十九日,與科臣光時亨同守平子門,正并辔登城,賊破門而入。
遇見守城二官,呼道:“你們歸順了,自當重用。
”光時亨即下馬跪拜乞降。
賊三問,王章不應。
砍中章膝,墜馬踞地,罵不絕口。
賊複砍三四刀,堕城下死。
順天督學禦史陳純德,不受僞命,自缢死。
禦史陳良谟,聞城破,作古風一首,痛飲自缢。
妾時氏亦相繼缢死。
吏部員外許直,十九日聞變,寫家書付家人,令之速歸。
旋更冠服,北向拜君,南向拜父。
作詩六絕句,末一首道:“擲筆翻然辭世行,老親幼子隔幽明。
丹心未雪生前恨,青簡空留死後名。
”書畢,入室自缢。
兵部郎中成德,賊臨城,即緻書約馬世奇道:“主憂臣辱,主辱臣死。
我等不能匡救,贻禍至此,唯有一死以報國耳。
年翁忠孝夙禀,諒有同心。
”馬世奇答書道:“吾黨泰登仕籍,無能禦捍多難,緻勢不可為,唯有死以報君恩耳。
奇幸與明公攜手及黃泉,應使黎丘生色也。
預訂斯約,毋忘息壤。
”及聞天子柩停參庵,成德作祭文一篇,緻雞酒哭猷。
歸即自刎死。
兵部主事金铉,十九日城破,号哭罵賊,赴金水橋投河死。
母太夫人,亦投井死。
工部主事王鐘彥,聞變自缢死。
陽和衛經曆毛維張,天子特命巡西城。
十九日被賊擒去,縛送劉宗敏。
逼令降服,毛維張大罵不屈道:“吾雖小臣,素明大義。
吾首可碎,吾志不可奪!”賊怒甚,夾拶并加,足傷指折身死。
中書舍人宋天顯,十九日聞變,即投井死。
戶部主事範方,賊擒去,罵賊不屈,被砍死。
行人謝于宣,罵賊不屈,被砍死。
其他武臣亦有數人。
新樂侯劉文炳,弟左都督文,九十祖母瀛國公夫人,聞變時揀一大井,将男女子孫十六口盡投其中。
縱火焚賜宅,火起俱投火死。
驸馬都尉鞏永固,其公主先一年病殁,停柩在堂。
有親生子女七人,俱以黃繩縛至靈前,縱火焚死。
大書“世受國恩,身不可辱”八字,前廳自缢死。
惠安伯張慶臻,聞賊破城,将财物給散親戚。
緻酒一家團飲,積薪四面焚燒,全家燒死。
襄城伯李國桢,賊破城招之使降,國桢道:“如要我降,依我三事:一不可發掘陵寝,二以帝禮葬先帝、先後,三不可殺害二王。
”賊俱允從,遂易梓宮葬帝。
國桢号哭往送葬畢,拔刀刎死墓下。
宣城伯衛時春,聞變投井死。
嘉定伯周奎的侄都督周境,或自刎,或自缢,或投井,三百餘口,俱一時身死。
為都是為官受祿,殺身成仁的。
街巷小民、閨門女子,哪裡說得盡。
未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