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回衆閹開門迎闖賊群忠靖節報君恩
關燈
小
中
大
尹則張虞機、姚胤錫、牛铨、劉蘇、鄧漣、劉茂先。
武官不能盡載。
改西安府為長安府。
因怕湖廣有張獻忠,尚未敢僭位改元。
是時有榆林巡撫馮師孔督兵出戰,自成将大敗。
複添兵大戰,遂破榆林,殺馮師孔。
随攻慶陽府,慶陽破,還師西安。
過年,遂緻書與張獻忠。
獻忠回書甚自謙遜,許他唇齒相依,互為救應。
李自成遂和牛金星、宋獻策、李岩、劉宗敏商議,正月僭稱大順國永昌元年,遂稱皇帝。
初三日,劉宗敏、李過等奉李自成令,領兵二萬,先攻大同。
巡撫衛景瑗城破被擒,大罵不屈。
劉、李大怒,喝令碎剮。
衛巡撫至死,罵不絕口。
報了李自成,自成道:“此關一破,長驅直搗,料無阻隔。
”遂統五十萬大兵,一班戰将,要從禹門渡河。
隻留些文官并武将李友等數員,守西安巢穴。
兵有沒用的,反逐他自去耕田。
人馬于十五日離了西安地方,到了禹門河口。
有巡撫蔡懋德統兵沿河防守,難以徑渡。
李自成分兵三路,去下流沒兵的地方渡河,先攻臨晉、澤州等處地方劫掠。
卻說蔡懋德手下有戰将牛勇、朱孔訓,稱臨晉名将,各統本部兵馬驟至。
乃二月初五日。
率領兵馬開城,與李自成人馬大戰數合。
朱孔訓被铳打死,牛勇刀法就亂了,也被殺在軍中,全軍覆沒。
蔡懋德知必不守,寫了遺表付與監紀賈士璋,叫他呈上天子。
有中軍應時盛,原是遼東秀才出身,竊見疏稿,有将妻妾并十四歲幼子皆一刀一個,然後泣向蔡巡撫,誓必從死。
初八這一夜,風沙障天,對面不見,賊乘風附梯從東北入。
蔡懋德、應時盛等策馬迎戰,俱被砍死。
時同被難的,趙布政、毛兵備、府縣等官共有四十六員。
正是: 捐軀殉國遙相見,累累何多忠義臣。
李自成兵到黎城,他将已報,陷了臨晉、河津、垣曲、绛州等處。
十六日到了忻州,開門迎降,進攻代州鎮将周遇吉,乃一員忠義的大将,設奇制勝。
連戰十餘日,每戰必勝,殺賊萬餘人。
李自成着了忙,催諸路合兵攻戰。
周遇吉因兵少食盡,退守甯武關。
夜率壯士二百人,從城上悄悄缒下,快刀殺入賊營,賊又大敗,退去二十裡。
相持半月,救兵不至,三月初一日,城陷。
周遇吉統兵民巷戰,手砍數百餘賊,力竭被擒。
李自成勸他降,遇吉大罵逆賊,遂被砍死。
李自成恨這一城死守,遂令屠城,寸草不留。
正是: 草莽自有真忠義,血染黃沙晝不幹。
初九日,李自成兵至宣府。
巡撫朱之馮,誓死不從,拔刃自刎。
總兵唐通守關,太監杜勳聯騎出降,為賊響導。
十五日,破居庸關,巡撫何謙被殺。
十六日,破昌平州,總兵李守罵賊不屈,賊令碎剮洩恨。
守手格數人,人拿不住,遂拔刀自刎。
十七日,到北京平子門,分兵四下攻城。
正是: 四望傳烽盡盜卒,樹林襞月月凄涼。
且說崇祯皇帝預聞流寇警報,又接了督師閣老李建泰的本,乞駕南遷,願保太子先行。
初四日,平台召對,遂向閣部官員道:“李康泰有疏,勸朕南遷。
國君死社稷,朕将何往?又勸朕教太子先往南京,諸臣以為何如?”閣老範景文,總憲李邦華,少詹頂煜,俱奏稱,太子南遷的是。
兵科給事中光時亨大聲奏道:“奏太子往南,諸臣意欲何為?将欲為唐肅宗靈武的故事麼?”範景文等遂不敢開口。
崇祯又問守城迎敵的良策,衆臣默然無語。
崇祯歎道:“朕本非亡國之君,諸臣卻都是亡國之臣。
”拂衣朝散,怏怏回宮。
次日,差勳衛科道等官,分守九門,盤诘奸細。
閣老魏藻德要差往南調兵,方嶽貢要差往南督饷,首相陳演依舊撤回,入閣辦事。
遣太監杜秩亨出城體探,禦史王章專督城守。
起複太監曹化淳、王相堯等,領兵鎮守。
襄城伯李國桢操練京營,以備戰守。
十一日,崇祯頒罪己之诏。
十七日,李自成攻平子門甚急。
正在惶惑間,賊遣降監杜秩亨缒城而入,議讓西北一帶,并發犒軍銀一百萬,便可退兵。
崇祯召廷臣共議,或然或否,再無定說。
崇祯獨以為不可。
欲留杜秩亨,秩亨道:“彼營以親王為質,如不返命,即便殺王。
”崇祯道:“留汝也不中用。
”因叱之使去。
京城人心惶惶,哭聲不絕。
十八日酉時,崇祯手執三眼槍,帶着幾個随身太監,都騎了馬,領親兵四百餘騎,出宮至正陽門,傳令開門。
門軍道:“不奉聖旨。
”不肯開。
親兵将斬門而出,門軍疑有内變,賀炮将反擊。
遂奔往順城門,也不放出。
崇祯道:“還好,還好。
這是巡城王章号令嚴肅,守門軍還知法度。
”乃從白家胡同繞出城下
武官不能盡載。
改西安府為長安府。
因怕湖廣有張獻忠,尚未敢僭位改元。
是時有榆林巡撫馮師孔督兵出戰,自成将大敗。
複添兵大戰,遂破榆林,殺馮師孔。
随攻慶陽府,慶陽破,還師西安。
過年,遂緻書與張獻忠。
獻忠回書甚自謙遜,許他唇齒相依,互為救應。
李自成遂和牛金星、宋獻策、李岩、劉宗敏商議,正月僭稱大順國永昌元年,遂稱皇帝。
初三日,劉宗敏、李過等奉李自成令,領兵二萬,先攻大同。
巡撫衛景瑗城破被擒,大罵不屈。
劉、李大怒,喝令碎剮。
衛巡撫至死,罵不絕口。
報了李自成,自成道:“此關一破,長驅直搗,料無阻隔。
”遂統五十萬大兵,一班戰将,要從禹門渡河。
隻留些文官并武将李友等數員,守西安巢穴。
兵有沒用的,反逐他自去耕田。
人馬于十五日離了西安地方,到了禹門河口。
有巡撫蔡懋德統兵沿河防守,難以徑渡。
李自成分兵三路,去下流沒兵的地方渡河,先攻臨晉、澤州等處地方劫掠。
卻說蔡懋德手下有戰将牛勇、朱孔訓,稱臨晉名将,各統本部兵馬驟至。
乃二月初五日。
率領兵馬開城,與李自成人馬大戰數合。
朱孔訓被铳打死,牛勇刀法就亂了,也被殺在軍中,全軍覆沒。
蔡懋德知必不守,寫了遺表付與監紀賈士璋,叫他呈上天子。
有中軍應時盛,原是遼東秀才出身,竊見疏稿,有将妻妾并十四歲幼子皆一刀一個,然後泣向蔡巡撫,誓必從死。
初八這一夜,風沙障天,對面不見,賊乘風附梯從東北入。
蔡懋德、應時盛等策馬迎戰,俱被砍死。
時同被難的,趙布政、毛兵備、府縣等官共有四十六員。
正是: 捐軀殉國遙相見,累累何多忠義臣。
李自成兵到黎城,他将已報,陷了臨晉、河津、垣曲、绛州等處。
十六日到了忻州,開門迎降,進攻代州鎮将周遇吉,乃一員忠義的大将,設奇制勝。
連戰十餘日,每戰必勝,殺賊萬餘人。
李自成着了忙,催諸路合兵攻戰。
周遇吉因兵少食盡,退守甯武關。
夜率壯士二百人,從城上悄悄缒下,快刀殺入賊營,賊又大敗,退去二十裡。
相持半月,救兵不至,三月初一日,城陷。
周遇吉統兵民巷戰,手砍數百餘賊,力竭被擒。
李自成勸他降,遇吉大罵逆賊,遂被砍死。
李自成恨這一城死守,遂令屠城,寸草不留。
正是: 草莽自有真忠義,血染黃沙晝不幹。
初九日,李自成兵至宣府。
巡撫朱之馮,誓死不從,拔刃自刎。
總兵唐通守關,太監杜勳聯騎出降,為賊響導。
十五日,破居庸關,巡撫何謙被殺。
十六日,破昌平州,總兵李守罵賊不屈,賊令碎剮洩恨。
守手格數人,人拿不住,遂拔刀自刎。
十七日,到北京平子門,分兵四下攻城。
正是: 四望傳烽盡盜卒,樹林襞月月凄涼。
且說崇祯皇帝預聞流寇警報,又接了督師閣老李建泰的本,乞駕南遷,願保太子先行。
初四日,平台召對,遂向閣部官員道:“李康泰有疏,勸朕南遷。
國君死社稷,朕将何往?又勸朕教太子先往南京,諸臣以為何如?”閣老範景文,總憲李邦華,少詹頂煜,俱奏稱,太子南遷的是。
兵科給事中光時亨大聲奏道:“奏太子往南,諸臣意欲何為?将欲為唐肅宗靈武的故事麼?”範景文等遂不敢開口。
崇祯又問守城迎敵的良策,衆臣默然無語。
崇祯歎道:“朕本非亡國之君,諸臣卻都是亡國之臣。
”拂衣朝散,怏怏回宮。
次日,差勳衛科道等官,分守九門,盤诘奸細。
閣老魏藻德要差往南調兵,方嶽貢要差往南督饷,首相陳演依舊撤回,入閣辦事。
遣太監杜秩亨出城體探,禦史王章專督城守。
起複太監曹化淳、王相堯等,領兵鎮守。
襄城伯李國桢操練京營,以備戰守。
十一日,崇祯頒罪己之诏。
十七日,李自成攻平子門甚急。
正在惶惑間,賊遣降監杜秩亨缒城而入,議讓西北一帶,并發犒軍銀一百萬,便可退兵。
崇祯召廷臣共議,或然或否,再無定說。
崇祯獨以為不可。
欲留杜秩亨,秩亨道:“彼營以親王為質,如不返命,即便殺王。
”崇祯道:“留汝也不中用。
”因叱之使去。
京城人心惶惶,哭聲不絕。
十八日酉時,崇祯手執三眼槍,帶着幾個随身太監,都騎了馬,領親兵四百餘騎,出宮至正陽門,傳令開門。
門軍道:“不奉聖旨。
”不肯開。
親兵将斬門而出,門軍疑有内變,賀炮将反擊。
遂奔往順城門,也不放出。
崇祯道:“還好,還好。
這是巡城王章号令嚴肅,守門軍還知法度。
”乃從白家胡同繞出城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