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回斃校尉姑蘇仗義走缇帥江上解厄

關燈
江南好,芳草夕陽天。

    隻道風流人未還,誰知義勇轶前賢,五士五人傳。

    《江南好》 世事原如一局橫,權□得志更堪嗤; 半朝鷹犬承恩寵,數輩麟鸾曆□□。

     仗義有徒慷以慨,斥奸無計悄然悲! 姑蘇憑吊思前事,義士高人各賦詩。

     且說楊、左、魏六君子,既被奸臣許顯純領魏忠賢命,令盡情拷掠,置之死地。

    朝裡人人保身惜命,或是反求外轉,或是告假還家,誰敢和他作對!隻留得一班兒義子義孫,終日去尋事故,奉承惡,擺布正人君子。

    給事中陳序上一本,即傳内旨,孫居相坐贓銀二萬一千兩,金九十兩,下撫、按嚴追;梅之煥削職為民。

    禦史早邁上一本,即傳内旨,楊鶴、江秉謙、夏之令削職為民;蘇琰、佘合中、林一柱赴京擢用。

    禦史倪文煥上一本,即傳内旨,邵輔忠、劉廷元、姚宗文該部起用;崔景榮、李孔度削職為民。

    禦史趙胤昌、智铤各上一本,即傳内旨,解學龍、侯恪、李謹、劉懋俱削職為民。

    有中書舍人吳懷賢,目擊不平,反複把楊漣《二十四大罪疏》看了又看,擊節稱快,細加圈評,旁注: “當如任守忠即時安置。

    ” 其時工部郎中吳昌期,忤了魏忠賢,敕令回籍。

    吳懷賢素與往來,以書遣人送他,書裡有“事極必反,反正不遠”八個字。

    凡遇當道談及朝政,便十分氣憤,出語激烈。

    魏忠賢知道了,罵道:“這狗攘的,你是何等樣官兒,也來放肆!”竟傳廠令,教楊寰、孫雲鶴拿付鎮撫司拷問。

    許顯純連他妻女都拿了,嚴刑酷掠,全家盡死杖下。

     一時承風順旨的越多了。

    魏廣微做了閣老,志得意滿,歌兒舞女朝夕快樂。

    冬至竟忘送魏忠賢節禮,失了他的歡心,登時遣令回籍。

    雖然不得馳驿,還虧南樂縣路近,隻得雇夫馬回去了。

    禦史梁克順上一本,削奪了趙時用、陳以聞的官,梅之煥提問追贓。

    主事袁玉佩,請削趙彥世蔭,并毀鄒、滕京觀碑,道是白蓮賊蕩平,皆廠臣密算所緻,與趙彥何涉。

    尚寶卿劉志選上一本,參孫慎行、葉向高、張問達,并請發前後論進藥疏付史館。

    魏忠賢一一傳内旨允行。

    其他不十分關系的官員,被阮大铖、吳殿邦、張樞、徐揚先等一班黨羽,不知參壞了多少。

     忽然一日錦衣衛掌堂田爾耕,邏執遊方僧本福,有詩扇,為揚州府知府劉铎所書,譏刺時事。

    魏忠賢大怒,竟傳内旨,差校尉速拿劉铎到京勘問。

    一時京師都道:“罷了!罷了!如今詩也做不得,寫不得了。

    ”正是: 閉戶深藏舌,安身處處牢。

     且說魏忠賢義子曹欽程,受忠賢密計,勾同蘇杭織造太監李實,要謀陷周起元等五人。

    不意曹欽程贓穢狼藉,為同類擯斥。

    有個給事中潘士聞上一本劾他,魏忠賢被衆孩兒再三撺掇,隻得削了他職,教他回去了。

    太監李實是不識字的人,怕代筆的做的本不中魏意,竟把一個空頭本用好了印,送到京裡來。

    魏忠賢吩咐心腹李永貞,把李實出名,參論周起元、周順昌、高攀龍、李應升、黃尊素。

    即傳内旨:“周起元、高攀龍、李應升、周順昌、黃尊素系俱系邪黨,并缪昌期、周宗建,俱遣官旗逮問。

    ”這本一上,校尉四出拿人,震驚朝野。

     時值東兵圍攻甯遠地方,兵道袁崇煥率滿桂、趙率教出兵交戰,得勝一陣,甯遠圍解。

    魏忠賢又攘為己功,蔭弟侄一人都督佥事。

    有久在職方素谙邊事時為順天巡撫的申用懋上一本道:“薊鎮邊垣,連年崩塌,班兵約量歸薊,齊力興修,以保無虞。

    ”魏忠賢反道是迂緩不切,隻批得“該部酌議複奏”。

    有詩為證: 藿食争言肉食鄙,豈知谟付空紙? 奸□但想攘邊功,哪顧邊牆半傾圮。

     且說錦衣衛遣官旗張應龍、文之炳等六十餘人,分頭拿高攀龍、周宗建等七員官。

    校尉都在鎮江分路。

    先是拿高攀龍的到常州府開讀,府、縣登時報知高攀龍。

    攀龍系無錫縣人,自思身為風紀大臣,義難受辱,有傷國體,焚香告天、告君、告祖宗,一面安頓了校尉,竟自投河身死。

    留下親筆遺表,表上寫道: 臣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