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回權奸收拾朝士心島帥羅織忠言罪
關燈
小
中
大
斷碧分山,空簾剩月。
餘意醉醒,間款竹門。
深移花檻,笑筆墨有餘間。
譜到奸回和淚寫,件件又般般。
海島煙塵,山關魂夢,且說不須删。
《少年遊》 謾說淫奢總在天,奸黨驚将亦徒然。
當時恣意行将去,曾幾何時化作煙。
且說魏忠賢結交了客氏,凡天啟說一句話,做一件事,客氏就傳與魏忠賢知道。
客氏雖多外寵,丈夫侯二不敢去管束她;卻見天啟與張皇後有些親熱,就十分眼紅起來。
一日,與魏忠賢商議,畢竟如何離間得他,方才快意。
魏忠賢道:“須做出個大題目來,使皇帝心腸冷了,便好下手。
夫人略從容些,容我和心腹人商量停妥,再回你話。
”魏忠賢與李永貞等計較,買囑幾個奸人,飛造妖言,誣張娘娘是盜犯孫二所生,張皇親過繼為女的。
傳入天啟耳朵裡,天啟反對客氏道:“隻要本身好,管什麼親生過繼。
”傳旨禁戢。
哪裡禁得住。
虧了刑科給事中毛士龍擒了奸黨幾人,送巡城禦史,頓時打死。
魏忠賢、客氏都不好庇護他,隻得忍氣吞聲,慢慢尋别事擺布毛給事中。
從此忠賢算計,惟有結好幾個大官,收拾一班羽翼,才得事事遂意,沒人阻撓。
不由會推,隻管内旨批用多人。
也有正直君子,也有奸回小人,指望做他的私門桃李。
禦史周宗建奏論時事:“一、大臣名節宜重。
豈‘唾面自幹’之義可長借以護身;而笑啼不敢之狀,可翻留以謝衆?”這幾句是說張鶴鳴一輩人。
“一、内臣窺伺宜防。
谕旨之下,有物憑焉。
如魏忠賢目不識丁,而笑之暇,漸與相親,讒構之端,共為隐禍。
”這幾句意是說魏忠賢交通客氏,表裡為奸了。
忠賢此時正要收拾人心,把這本竟不發票。
周宗建見皇帝隻做不知,隻得又上一本,說留中的弊,“中外漸漸不通”。
也隻是不發。
有壬戌科新狀元文震孟,才授得翰林院修撰,就上勤政講學一本。
前面說了些經筵臨禦的話,中間道: 神情既與群臣不相洽,必與天下不相照,而耳目所觸發,自不越為中涓之口。
夫宏遠規模,豈若輩能解?于是無名濫予,而藩封逾制;屢煩中旨傳宣,典範盡蔑為弁髦。
有罪不誅,而失機成案更來;衆議紛擾,憲章悉付與葛藤。
更可異者,空人國以庇私黨,詈道學以逐名賢。
此豈清世所宜哉! 本上了,魏忠賢明知是指他,留中未下。
庶吉士鄭,平昔得罪其母,為人唾罵,卻自附正人君子,思量做好官的。
他隻隔得兩日,也上一本道:“震孟一疏,未蒙俞旨,是留中之漸也。
留中者,壅遏之萌也。
壅遏者,竊弄之機也。
臣觀史冊中,召亂之萌有二:内降也,留中也。
内降,以外惑大臣,機關使人駭;留中,以陰淆聖慮,徑窦使人疑。
願皇上早圖之。
”本上,魏忠賢大怒。
然正值他收拾人心時節,隻慫恿天啟皇帝各批“降級調外”。
他一般也曉得,誰是正人,誰是奸佞。
但正人執拗的多,他便起用他出來,看附我不附我。
先把趙南星起用,做了吏部尚書。
趙彥改用,做了兵部尚書。
許譽卿、魏大中、李應升、周宗建、王心一、熊師旦,也都或科或道或部。
正人君子未嘗不用,随後高攀龍也做了掌堂都禦史,董其昌做了禮部侍郎,雖然有葉向高做首相,孫承宗做邊相,主張得人,其時魏忠賢實也不想妄行殺戮,結怨朝臣。
哪知有個禦史崔呈秀,營謀差去淮揚巡鹽,贓私狼藉,把淮揚的地皮幾乎擡了回家。
貪聲大著,回道定行參處。
呈秀慌了,把二萬銀子轉央魏忠賢心腹李永貞送進。
憑掌院高攀龍特疏參現屬崔呈秀,隻是留中不發。
一時望風歸附的,閣臣魏廣微,認做忠賢侄兒。
顧秉謙怕認做忠賢的兒子,對忠賢道:“我老了,認做兒子不雅相。
”又叫四個小兒認作孫兒,稱呼上公為祖爺,也都一般。
後來人人稱祖爺,實是秉謙叫起。
同姓的有傅,拜忠賢為父。
異姓的有阮大铖、倪文煥、楊維垣、梁夢環一班人,都拜忠賢為父。
真正争先投拜,惟恐不肯收留。
中間還有反央忠賢引進,拜客氏為母的哩。
有那在京師會弄嘴的人,問那拜客氏的官道:“魏太監力能取皇帝旨意,升降官員,公拜他為父,也是沒奈何,為功名了。
阿乳何必拜她為母?”那官兒道:“魏上公沒袋的,拜他為父,原不曾吃虧。
奉聖夫人曾親近聖上,我今拜她為母,總承先父九泉之下,又添了個娘,豈不為美?”那人笑道:“阿乳閱人甚多,隻怕令先尊要吃醋!”京師喧傳此語以為笑話,那官兒隻做不知。
正是: 笑罵由他笑罵,好官我自為之。
魏忠賢聽了崔呈秀、傅□、阮大铖三個的計較,特把鎮撫司,設立一套兒的刑罰,一共五樣,夾、搠、棍、杠、敲,好不厲害。
又令校尉在京城裡,探聽些微的事也打報單,喚做打單兒。
校尉一到這家,便如盜發火起,不盡不休。
又奏複立枷的法,枷的十人九死。
有一兩次,發诏獄的官員與鎮撫司問,掌司的劉僑,每每從寬,不肯殺人媚人。
忠賢就把他削了籍,永不叙用。
崔呈秀、阮大铖薦了個許顯純做掌刑官。
大堂田爾耕原是忠賢心腹,不消說是順他的了。
忠賢又與閣老沈商議,在宮禁裡立了内營,起了内操。
招了好些兵,親戚黨羽,都入内典兵。
他心裡有叛逆的意思。
首相葉向高再三谒谏,天啟哪裡
餘意醉醒,間款竹門。
深移花檻,笑筆墨有餘間。
譜到奸回和淚寫,件件又般般。
海島煙塵,山關魂夢,且說不須删。
《少年遊》 謾說淫奢總在天,奸黨驚将亦徒然。
當時恣意行将去,曾幾何時化作煙。
且說魏忠賢結交了客氏,凡天啟說一句話,做一件事,客氏就傳與魏忠賢知道。
客氏雖多外寵,丈夫侯二不敢去管束她;卻見天啟與張皇後有些親熱,就十分眼紅起來。
一日,與魏忠賢商議,畢竟如何離間得他,方才快意。
魏忠賢道:“須做出個大題目來,使皇帝心腸冷了,便好下手。
夫人略從容些,容我和心腹人商量停妥,再回你話。
”魏忠賢與李永貞等計較,買囑幾個奸人,飛造妖言,誣張娘娘是盜犯孫二所生,張皇親過繼為女的。
傳入天啟耳朵裡,天啟反對客氏道:“隻要本身好,管什麼親生過繼。
”傳旨禁戢。
哪裡禁得住。
虧了刑科給事中毛士龍擒了奸黨幾人,送巡城禦史,頓時打死。
魏忠賢、客氏都不好庇護他,隻得忍氣吞聲,慢慢尋别事擺布毛給事中。
從此忠賢算計,惟有結好幾個大官,收拾一班羽翼,才得事事遂意,沒人阻撓。
不由會推,隻管内旨批用多人。
也有正直君子,也有奸回小人,指望做他的私門桃李。
禦史周宗建奏論時事:“一、大臣名節宜重。
豈‘唾面自幹’之義可長借以護身;而笑啼不敢之狀,可翻留以謝衆?”這幾句是說張鶴鳴一輩人。
“一、内臣窺伺宜防。
谕旨之下,有物憑焉。
如魏忠賢目不識丁,而笑之暇,漸與相親,讒構之端,共為隐禍。
”這幾句意是說魏忠賢交通客氏,表裡為奸了。
忠賢此時正要收拾人心,把這本竟不發票。
周宗建見皇帝隻做不知,隻得又上一本,說留中的弊,“中外漸漸不通”。
也隻是不發。
有壬戌科新狀元文震孟,才授得翰林院修撰,就上勤政講學一本。
前面說了些經筵臨禦的話,中間道: 神情既與群臣不相洽,必與天下不相照,而耳目所觸發,自不越為中涓之口。
夫宏遠規模,豈若輩能解?于是無名濫予,而藩封逾制;屢煩中旨傳宣,典範盡蔑為弁髦。
有罪不誅,而失機成案更來;衆議紛擾,憲章悉付與葛藤。
更可異者,空人國以庇私黨,詈道學以逐名賢。
此豈清世所宜哉! 本上了,魏忠賢明知是指他,留中未下。
庶吉士鄭,平昔得罪其母,為人唾罵,卻自附正人君子,思量做好官的。
他隻隔得兩日,也上一本道:“震孟一疏,未蒙俞旨,是留中之漸也。
留中者,壅遏之萌也。
壅遏者,竊弄之機也。
臣觀史冊中,召亂之萌有二:内降也,留中也。
内降,以外惑大臣,機關使人駭;留中,以陰淆聖慮,徑窦使人疑。
願皇上早圖之。
”本上,魏忠賢大怒。
然正值他收拾人心時節,隻慫恿天啟皇帝各批“降級調外”。
他一般也曉得,誰是正人,誰是奸佞。
但正人執拗的多,他便起用他出來,看附我不附我。
先把趙南星起用,做了吏部尚書。
趙彥改用,做了兵部尚書。
許譽卿、魏大中、李應升、周宗建、王心一、熊師旦,也都或科或道或部。
正人君子未嘗不用,随後高攀龍也做了掌堂都禦史,董其昌做了禮部侍郎,雖然有葉向高做首相,孫承宗做邊相,主張得人,其時魏忠賢實也不想妄行殺戮,結怨朝臣。
哪知有個禦史崔呈秀,營謀差去淮揚巡鹽,贓私狼藉,把淮揚的地皮幾乎擡了回家。
貪聲大著,回道定行參處。
呈秀慌了,把二萬銀子轉央魏忠賢心腹李永貞送進。
憑掌院高攀龍特疏參現屬崔呈秀,隻是留中不發。
一時望風歸附的,閣臣魏廣微,認做忠賢侄兒。
顧秉謙怕認做忠賢的兒子,對忠賢道:“我老了,認做兒子不雅相。
”又叫四個小兒認作孫兒,稱呼上公為祖爺,也都一般。
後來人人稱祖爺,實是秉謙叫起。
同姓的有傅,拜忠賢為父。
異姓的有阮大铖、倪文煥、楊維垣、梁夢環一班人,都拜忠賢為父。
真正争先投拜,惟恐不肯收留。
中間還有反央忠賢引進,拜客氏為母的哩。
有那在京師會弄嘴的人,問那拜客氏的官道:“魏太監力能取皇帝旨意,升降官員,公拜他為父,也是沒奈何,為功名了。
阿乳何必拜她為母?”那官兒道:“魏上公沒袋的,拜他為父,原不曾吃虧。
奉聖夫人曾親近聖上,我今拜她為母,總承先父九泉之下,又添了個娘,豈不為美?”那人笑道:“阿乳閱人甚多,隻怕令先尊要吃醋!”京師喧傳此語以為笑話,那官兒隻做不知。
正是: 笑罵由他笑罵,好官我自為之。
魏忠賢聽了崔呈秀、傅□、阮大铖三個的計較,特把鎮撫司,設立一套兒的刑罰,一共五樣,夾、搠、棍、杠、敲,好不厲害。
又令校尉在京城裡,探聽些微的事也打報單,喚做打單兒。
校尉一到這家,便如盜發火起,不盡不休。
又奏複立枷的法,枷的十人九死。
有一兩次,發诏獄的官員與鎮撫司問,掌司的劉僑,每每從寬,不肯殺人媚人。
忠賢就把他削了籍,永不叙用。
崔呈秀、阮大铖薦了個許顯純做掌刑官。
大堂田爾耕原是忠賢心腹,不消說是順他的了。
忠賢又與閣老沈商議,在宮禁裡立了内營,起了内操。
招了好些兵,親戚黨羽,都入内典兵。
他心裡有叛逆的意思。
首相葉向高再三谒谏,天啟哪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