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回涕泣聯姻敦友道縱橫肆毒亂朝綱

關燈
秋月孤,秋雲疊,錯認非霜是雪。

    抛殘醉,試生醪,詞伴影遙。

    心如碎,人何在,空把忠奸猜謎。

    漫平章,細推詳,遺臭與流芳。

    《更漏子》 妖孽從來甚不祥,興衰兆總在家邦。

     若知陽九循環運,何怪升烏黜鳳凰。

     且說這年是天啟五年,四五月裡,弄成個天翻地覆的世界。

    一面差校尉,去拿楊漣、左光鬥、魏大中、周朝瑞、袁化中、顧大章。

    六月裡陸續先到的,如周朝瑞、袁化中,就先下鎮撫司獄,不在話下。

    魏大中是浙江嘉興府嘉善縣人,自萬曆丙辰中了進士,累官至吏科都給事中。

    做官時節還隻是做秀才模樣,奉使過家,府、縣隻一拜便了。

    再無幹請,不受贈遺。

    四壁蕭然,人人欽仰。

    在京師時督浚城濠,巡視節慎,剔蠹省費,為朝廷出力。

    奉旨巡青,又省價存羨約有四萬餘兩。

    有個霍丘知縣,有一面之識,差人厚饋,魏大中直發覺出來,不肯受他玷污。

    這樣正直的人,又不合姓了魏,故此弄出大禍來。

    你道為何姓了魏弄出大禍來?當時凡是姓魏的,魏忠賢便要認兄認弟認子侄;就是姓傅的,魏忠賢也要想認他外甥傅應星做一家。

    魏廣微已認忠賢為叔,做了閣老了,卻教廣微去認大中為兄。

    大中原也不肯,就結下五六分冤仇了。

    卻又和楊漣、左光鬥一班兒正人君子相親相敬,唱和不絕,怎不弄出這場禍來?至于喪身忘家,隻留得忠臣的名兒。

    有詩為證: 一身情性靜于梅,矢作忠良死不回。

     目擊閹人翻世界,早知定有這場災。

     且說校尉四五人到了嘉善縣裡,轟動了合縣士民,哪一個不歎嗟,哪一個不憤恨。

    知縣開讀已畢,魏大中便是欽犯了。

    校尉看守在官廳,一步不離,再三講一路的辛苦錢。

    真奈他是個清官,一貧如洗,怎能飽得這般人的欲。

    連連催促起身道:“是駕上拿人,時刻難緩。

    ”拿到北門下船,父子兄弟抱頭而哭。

    哭得傷心,魏大中道:“你們不須啼哭。

    自古道死生有命,為臣死忠,為子死孝,也是分内的事。

    哭也枉然。

    ”竟叫快些開船,不要誤了欽限。

    哪知隻為“為子死孝”一句話,打動了他長男魏學的心,跑回家裡哭告母親,要跟父親前去。

    母親道:“你父親怕賊子謀害,吩咐隻一老仆魏安跟随。

    孩兒不可逆了父命,自招其禍。

    ”魏學道:“賊子若要斬草除根,兒子就在家裡也逃不過。

    父親半老的人,憤恨憂郁,一路不知死活若何。

    就是到了京師,萬一遭賊子毒手,沒個親男在彼收拾棺殓,天下後世感歎父親的盡忠,豈不唾罵孩兒的不孝?況有諸弟在家侍奉母親,孩兒決要去了。

    ”母子抱頭大哭,哭得死而複生。

    連夜收拾了行李,苦苦借湊了二百餘金,隻帶了一個家人,改姓姓了姚,星夜催小船趕上去。

    有詩為證: 秋雨若絲,暮雲如凍,無端觸我離愁重。

    夜深篷底暗銷魂,睡來翻做還家夢。

    還信難憑,離情先動,思量君父真堪恸。

    天高聽遠屈聲低,小臣無計将情控。

    《踏莎行》 休提魏學改了名姓,另換小船,一路跟将上去。

    且說魏大中在船裡也不與校尉談論朝事,悶悶坐着。

    隻稱他們做列位,每每說:“我是窮秀才的官兒,帶累列位遠來,沒甚東西酬勞。

    平日又是寡交的人,一路怕沒什麼相知憐我患難有什麼赆送。

    倘有一二同年略得周助,使列位一路多買些酒肴解悶,也使我心稍安。

    ”其中有個王校尉,甚是識時達務,不肯倚勢欺人,便道:“老爺是清官,哪個不知,誰人不曉。

    上命遣差,蓋不由己。

    老爺放心,慢慢行将上去,要會的客隻管去會,在下斷不敢攔阻。

    ”魏大中道:“多承!多承!”心裡想道:“此去近處同年同調,松江有許霞城,尚在京未回。

    蘇州有申青門,在外做官。

    常熟有瞿起田、魏仲雪,又隔遠一日。

    起程急切,他不能知,我不能往。

    料然别個不甚相知的,也休妄想。

    ”被逮孤臣,隻索淡飯清茶,捱上京去。

    這些缇騎,也顧不得他冷淡了。

     行了兩日,到了蘇州,已是日落的時候了。

    泊船在胥門碼頭。

    吃了夜飯,沒事也打點睡了。

    隻聽得船邊有問魏老爺船的,大中想道:“詫異,此時誰來問我?畢竟另有個姓魏的官兒,也泊船在這碼頭上?”忽見船上人在艙門口禀道:“吏部周老爺來拜。

    ”魏大中知是周蓼洲了,忙忙走到艙口相迎。

    大家都是便服。

    周吏部步入艙裡,叙揖已畢,各各坐了。

    衆校尉原在前艙,坐在去處,卻是後半截一個小小艙口。

    坐定了,周吏部道:“老先生如今竟進京了,兇多吉少,隻怕不能生還。

    為臣死忠,自是我輩本等的事。

    隻是朝綱壞了,正人君子一網打盡。

    我輩做不得明哲保身,亦複何言!小弟與老先生雖不曾朝夕侍從,卻是志同道合,所謂道義骨肉。

    今日生離就是死别,妄欲杯酒一叙,聊附同心。

    老先生此去,須益勵初心,勿以身家為念。

    ”魏給事中道:“金石之言,敬當書紳。

    ”周吏部吩咐從人:“取過酒肴來,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