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回新天子金瓯枚蔔衆君子盛世彈冠

關燈
初冬薄冷微風袅,百歲光陰易老。

    丢卻閑花閑草,著述無多少。

    忠佞評題添煩惱,新政鋪揚不小。

    憑着筆酣墨飽,須令煙雲繞。

    《桃源憶故人》 熙朝泰運開,良弼夢中來。

     玉燭調君手,金瓯蔔相材。

     太平仗馮翼,輔理重鹽梅。

     生色林泉士,彈冠不用猜。

     莫說兇星李自成殺了豔妻,又殺了問官,這一逃去,做出翻江攪海的事來。

    且把朝裡新政鋪張揚厲一番,使那天下後世,也知崇祯皇帝是個英明的天子,原非無道之君。

    隻為用的大小臣工,不肯同寅協恭替朝廷出力,卻終日攻擊邪黨,各立門戶,弄得朝政紛纭。

    還虧崇祯英明,留心圖治。

    見天啟時的賢相劉一、韓、葉向高都不安其位,聖心恻然不忍。

    又見現在的幾個閣老隻施鳳來、李國不是魏黨,卻也沒甚擔當。

    張瑞圖又為查出書寫魏賀屏,被逐回去。

    其時又因國子監監生胡煥猷動了一本,說這些輔臣,匡救無聞,庸庸伴食。

    崇祯雖不準他的本,心裡也有些動念。

    忽然一日,傳旨與吏部衙門,會同九卿,推入閣辦事的官來看。

    吏部、九卿見皇帝英毅有為,不敢稽遲,将在朝與林下資俸可以入閣的官員,細細酌量,共推了一二十員。

    如現在翰林王祚遠、來宗道,九卿房壯麗、曹思誠,其餘或養高林下忤閑住,或累入薦例相應起用,如孟紹虞、錢龍錫、楊景辰、薛三省、李标、蕭命官、周道登、劉鴻訓,一齊列名呈進。

     次日崇祯即召閣老施鳳來、李國□,吏科魏照乘,河南道禦史安伸,俱赴内殿。

    在香案前叩頭三拜,但見: 寶鼎篆煙袅袅,玉檠燭焰煌煌。

    金瓶奇卉落清香,卻與金瓯相向。

    雉扇遙分彩色,珠簾半卷瑤光。

    諸臣叩首肅冠裳,咫尺天顔瞻仰。

    《西江月》 衆官拜舞已結,崇祯禦口宣谕道:“内閣公孤大臣,倘得其人,社稷生民之福。

    朕何敢自定,須定之于天。

    ”施鳳來跪奏道:“海内多事,乞皇上多點幾員,相助為理。

    ”崇祯喜動天顔,道:“朕知道了。

    但這所蔔之臣,以所得之先後為次序,還以官銜大小為次序?”施鳳來等齊聲奏道:“當以官銜為序,庶無紊亂之嫌。

    ”崇祯道:“朕知道了。

    卿等平身。

    ”衆官俱起,随即趨出,序立在香案下。

    崇祯起至殿前,拈了三炷香,行一拜三叩頭禮。

    内侍排列玉幾,安放瑪瑙硯、玉管筆在香案的左邊,将大紅龍鳳花箋,共十二方,把會推孟紹虞等各人各寫了一個名字,逐一與衆官看了,盡拈成閹子,投入金瓶裡。

    崇祯舉玉筋,拈起六個閹子,吩咐内侍展開觀看。

    第一錢龍錫,第二楊景辰,第三來宗道,第四李标,第五周道登,第六劉鴻訓,都是翰林出身。

    崇祯又行了一拜三叩頭禮,還就了禦座。

    衆官各趨入叩頭稱賀。

    崇祯才吩咐錢龍錫等,俱升禮部尚書兼東閣大學士,俱入閣同輔臣施鳳來等辦事。

    衆官應諾,叩頭退班。

     京師人見新閣老都是翰林,道内外兼推,畢竟原是翰林官宣麻,大是奇事。

    但來宗道也曾祝頌魏,雖不曾做他的鷹犬,人心有些不服。

    其餘濟濟賢才,盡稱帝佐。

    有詩為證: 明興代有中興主,又見龍飛在九五。

     相臣師濟幸有人,簡在帝心今師古。

     自此崇祯皇帝既稱英君,衆閣老又稱賢輔。

    就是來閣老,原系世家,在天啟年間不得已權宜保身,不比崔呈秀、倪文煥、阮大铖這一班兒殺人媚人。

    如今遇了崇祯皇帝,也換了肺腸,盡心為國,如唐朝的裴矩,佞于隋而忠于唐了。

     一日,崇祯傳出旨意道:“許志吉以參處穢吏,投身奸逆,借吳養春籍沒追贓變價之事,魚肉鄉邑,深可痛恨。

    着撫、按一并提問。

    其的确價值,不妨從公估計具奏,以憑裁奪。

    再有李明道、崔文升,乃是忠賢之黨,為害淮、楊,俱分撒回各案。

    誣陷忠良,雖系魏忠賢主謀,俱屬田爾耕、許顯純羅織,李永貞、劉若愚撥置。

    雖經降調,仍發法司拟罪。

    ” 此時衆正滿朝,忻忻望治。

    就是魏同府的景州曹思誠,不甚依勢殺人,隻不與抗拒,現做都察院掌院,梁夢環現做禦史,都被人參去了。

    大理寺少卿姚士慎,崇祯知他忠義,特命他問這田爾耕、許顯純、李永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