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回科部疏雪正臣冤羁戍路逢天子赦

關燈
正陽門外人兒去,千萬疊,魂銷煙樹。

    羁绁不放行,戍遣難留住。

    賢君一旦新臨禦,準開釋,孤臣有主。

    忠直盡彈冠,各把衷腸訴。

    《海棠春》 樹梢寒雲映晚舟,淺池新水綠于油。

     推囊到處投詩句,解杖看山數酒籌。

     松徑落花無意掃,薜門啼鳥自然幽。

     閑來捉筆修踐史,正直終須釋累囚。

     話說崔、魏既經投缳,客氏又複自缢。

    此三人之死,雖不曾明正典刑,亦可少伸士氣了。

    隻是受屈含冤的,一時豈能盡雪?前日江西道禦史安伸上本,劾那崔呈秀,原有兩句道:“不拜生祠之強項,反遭無端之囊頭。

    ”奉旨道:“呈秀罪惡多端,着九卿科道官會勘,已有旨了。

    本内不拜生祠反遭陷害的,着指名來說。

    ”安伸又上一本道:“巡撫劉诏,太監陶文,懸忠賢畫像于喜峰口,逼脅衆官羅拜,稱千歲。

    獨遵化兵備耿如杞憤怒不揖,且雲:‘吾頭可斷,吾膝必不可屈!’以緻忠賢仇恨,立傳塘報。

    奉诏特參,先帝下之诏獄。

    許顯純嚴刑拷掠,身無完膚。

    幸而未死,為碩果之存。

    今尚羁獄中,實可矜亮。

    ”又有河南潘副使,工部員外郭興言,刑部主事耿應昌,同時各上一本。

    潘副使本内道:“耿如杞不媚宦而罹大辟,當為昭雪。

    ”工部員外郭興言本内道:“李承恩違禁之罪,于法當斥,于例當宥。

    劉铎之死,天日俱慘。

    遵化道耿如杞剝軍激變之罪,薊州道胡士容監盜食糧之罪,俱屬矯誣。

    ”刑部主事耿應昌本内道:“臣在刑言刑。

    遵化道耿如杞,薊州道胡士容,按遼禦史方震孺,大理寺少卿惠世揚,戶部主事李柱明,皆屬無辜,所當矜恤。

    使之久锢囹圄,臣知皇上必有所不忍。

    ”崇祯把這幾本一概留中,朝臣惶惶莫解。

    這幾員犯官在刑部獄裡,也都疑惑,道是聖意不知如何。

     當時牢者諸臣,起先聽得說崔呈秀被逐,便互相說道:“這幹老子不得力了。

    ”又聽得說九卿科道會勘,又大家笑道:“賊子這名軍,脫不去了。

    ”又聽得魏忠賢押發鳳陽,齊聲歎道:“新主英明,除這大奸不費一些氣力。

    可賀!可賀!”落後又傳說兩個都吊死,各官拍掌笑道:“這是生死交情,所謂父死子不得獨生耳。

    ”過兩日,忽報客巴巴也吊死了,彼此合掌笑道:“暢哉,暢哉。

    快趕上去,還與魏賊做一處,到是長久夫妻。

    ”這幾個官,常常把這幹人說說笑笑。

    偶然一日,幾個又聚在一處,惠世揚道:“如今就未蒙開釋,幸諸奸先死于我等眼中,謝天理報之速也。

    當日魏賊閱視陵工,崔賊送一冊子,三圈是要殺的,兩圈是谪戍的,一圈是削奪的。

    我與方老先及諸位老先兒,俱是三圈。

    幸天不絕忠良,至今沉于獄底,豈知奸人反先死了。

    想如今,這冊子誰來用着他。

    ”說罷呵呵大笑。

    耿如杞道:“當日朝審時節,那司官把冊子一看,說我事多冤枉。

    那大堂道:‘事幹裡邊,誰敢不遵。

    一概照他行便了。

    ’如今這大堂說,我們五個都在矜疑,法當赦宥兩人。

    說話天壤之隔了。

    ”胡士容道:“這是時勢不同。

    也是我們命該坐獄,若是舊年這時候忠賢死了,想我料不至拿問,料不至拟大辟了。

    ”正說得熱鬧,隻見一片聲響,報進來道:“奉旨赦耿老爺。

    ”那耿如杞道:“各位老先兒,你把我捏上幾捏,莫非大家在夢裡?”衆官都笑起來。

    一齊都看聖旨,不但赦免死罪,竟是原官起用。

    真正是喜出望外。

    都道:“是我朝未有之事,耿老先兒意外之喜了。

    可賀!可賀!”方震孺道:“不虧耿老先兒這鐵頭頸掙着不拜,又虧這鐵身子熬得許顯純這賊子的酷刑,也到不得今日了。

    ”職如杞道:“小弟苟全性命,還望做什麼官。

    但小弟既蒙昭雪,列位老先兒,不久畢竟都出獄了。

    ”聖旨不敢稽遲,便都作了揖,告别出去。

    正如籠中鳥、檻中猿,一旦放出。

    有詩為證: 形容憔悴發毛斑,幸得身離犴狴間。

     逆旅寒燈相照處,卻疑今在夢中還。

     且說耿如杞出獄,次日早朝謝恩已畢,回到下處。

    草成一本,“為聖主殊恩難報,累臣萬苦堪憐,謹述當日強項始末,并下獄荼毒,仰懇天恩矜察,準臣回籍調理,以便圖報稱塞事。

    ”本上了,崇祯不肯放他回去,批道:“覽奏強項始末,及下獄情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