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回幼君初政望太平奸珰密謀通奉聖
關燈
小
中
大
本雖厲害,天啟還隻發在内閣去票。
閣老韓是個好官,劉一又是盡心為主的,因此票得好了,天啟在本上批道:“這本說三朝事,朕心靡甯。
所請鑒往察來,知道了。
” 都給事中楊漣又上一本,盡述移宮始末。
天啟批道:“楊漣志安社稷,當日竭力忿争,忠直可嘉。
”命昭示中外,以釋群疑。
不多幾日把閣老方從哲,準他閑住了。
朝廷新政,亦有可觀。
隻是魏忠賢漸有恃強專權的光景,朝裡官員,如阮大铖、楊維垣、傅、倪文煥一班兒希圖榮擢的,摩拳擦掌,何止幾千人。
正人君子,也有在朝班的,也有在南京的,未免有防微杜漸的意思。
楊漣又上一本乞歸,他道: 臣妄言宮掖,禍當不測。
乃蒙先帝特賜宣召,一介小臣徼主知于大命彌留之日,千載誇其殊遇,乃因備述移宮始末。
蒙皇上有“忠直可嘉”之褒,微臣于此大有不安者。
垂簾之秘事未聞,入井之煩言啧起,不得不洗滌一番。
乃臣發揚主德之苦心,反為誇诩臣節之左券,臣之不安一也。
當時諸大臣共有防微慮隐之意,首請禦殿受嵩呼者尚書嘉谟,而捧皇上之左右者惟賢、一也。
臣以憤争之故,獨受忠直之名,臣之不安二也。
宮禁自就肅清,社稷有何杌陧,而聖谕以志安社稷為言,臣之不安三也。
臣以窮蹇肮髒之人,而際二聖知遇,書生之福力,至此極矣。
知止可以風頑鈍,能退可以省議論。
乞浩蕩之恩,放臣同山農野老共詠堯天舜日,豈不休哉。
臣赍本赴文華殿門叩頭畢,移出城外候旨。
這本一進,天啟不發閣票,竟聽回籍,朝裡也就有些疑惑了。
其時為邊事紛纭,經略袁應泰,盡反舊經略熊廷弼之嚴,隻以寬收人譽。
信任賀世賢,懸招撫之令,來投即納。
諸将童仲揆、尤世功等往谏,隻是不從。
三月失了沈陽。
尤世功沒于亂軍中了。
陳策、童仲揆分營紮渾河南。
賀世賢突至,策開營迎納,遂為所殺。
仲揆奮勇潰圍,請援于袁應泰。
那袁應泰書生見識,道:“不必又添陷一支人馬。
”遼陽遂相繼陷沒。
袁應泰與巡按張铨、守道何廷魁共坐城東樓,張铨對應泰道:“坐汝屍,居遊魂,緻我無成事而死。
”應泰道:“公無阃外責,尚可退守河西。
泰不才,當死于此。
”铨下城,應泰舉火自焚。
廷魁回到衙裡,趕一女二妾入井,然後自己也投井死了。
張铨也被執斬于城外。
幾日間,金、複、海、蓋州衛一齊陷沒,朝廷震恐。
天啟谕吏部道:“熊廷弼守遼一載,未有大失。
換過袁應泰,一敗塗地。
當時倡議何人,将祖宗百戰封疆,袖手送彼。
若不嚴核,何以儆後?着該部速查具奏。
”朝議紛紛都沒主意。
五月天啟成婚,立張氏為皇後,王氏為良妃,段氏為純妃。
隻為大婚事,匆匆又忙了月餘。
閣老韓、少詹事徐光啟等,奏請贈恤遼陽死事諸臣。
天啟準奏,贈張铨大理寺卿,尤世功、陳策少保,各賜谥蔭;指揮佥事崔儒秀、何廷魁各光錄寺卿,蔭錦衣衛百戶;童仲揆都督同知,吳文傑、周敦吉、戚金、鄧起龍、秦邦屏五人都督佥事。
死節忠魂,略得表揚一番。
有詩為證: 朔北燈火晝不分,從戎壯士氣幹雲。
忽驚戎馬頻相鬥,俄見經臣隻自焚。
戰将操戈甘白刃,孤軍禦甲泣青雯。
可憐入井紅顔盡,遼是家鄉水是墳。
且說奉聖夫人客氏,見天啟有了皇後,又有了妃子,當撒嬌撒癡道:“有了新人就忘了舊人!”天啟沒奈何,今日賞銀币,明日賞田莊,越發恩待她了。
客氏在宮裡還不十分放肆,一出宮門到了家裡,她哪裡看丈夫侯巴兒在眼裡,憑她尋少年美貌的恣意取樂。
出入用大轎八個人擡着,四五道開棍,遠遠的喝道下來。
那騎騾的下來,狗攮的好打呀。
勢焰滔天,人人害怕。
觸動了兩個給事中,一個朱欽相,一個倪思輝,各上一本,說她不該出入宮禁,藐視國母。
天啟怕客氏發怒,把朱、倪兩個給事中,降的降,調的調。
觸動了個有風厲江西道禦史王心一,上一本去救朱、倪二人。
本上道: 臣嘗讀漢史,至文帝有所幸慎夫人,與皇後同席坐。
中郎将袁盎,引卻慎夫人坐。
帝怒,夫人亦怒,盎以尊卑有序對。
帝悅,以語慎
閣老韓是個好官,劉一又是盡心為主的,因此票得好了,天啟在本上批道:“這本說三朝事,朕心靡甯。
所請鑒往察來,知道了。
” 都給事中楊漣又上一本,盡述移宮始末。
天啟批道:“楊漣志安社稷,當日竭力忿争,忠直可嘉。
”命昭示中外,以釋群疑。
不多幾日把閣老方從哲,準他閑住了。
朝廷新政,亦有可觀。
隻是魏忠賢漸有恃強專權的光景,朝裡官員,如阮大铖、楊維垣、傅、倪文煥一班兒希圖榮擢的,摩拳擦掌,何止幾千人。
正人君子,也有在朝班的,也有在南京的,未免有防微杜漸的意思。
楊漣又上一本乞歸,他道: 臣妄言宮掖,禍當不測。
乃蒙先帝特賜宣召,一介小臣徼主知于大命彌留之日,千載誇其殊遇,乃因備述移宮始末。
蒙皇上有“忠直可嘉”之褒,微臣于此大有不安者。
垂簾之秘事未聞,入井之煩言啧起,不得不洗滌一番。
乃臣發揚主德之苦心,反為誇诩臣節之左券,臣之不安一也。
當時諸大臣共有防微慮隐之意,首請禦殿受嵩呼者尚書嘉谟,而捧皇上之左右者惟賢、一也。
臣以憤争之故,獨受忠直之名,臣之不安二也。
宮禁自就肅清,社稷有何杌陧,而聖谕以志安社稷為言,臣之不安三也。
臣以窮蹇肮髒之人,而際二聖知遇,書生之福力,至此極矣。
知止可以風頑鈍,能退可以省議論。
乞浩蕩之恩,放臣同山農野老共詠堯天舜日,豈不休哉。
臣赍本赴文華殿門叩頭畢,移出城外候旨。
這本一進,天啟不發閣票,竟聽回籍,朝裡也就有些疑惑了。
其時為邊事紛纭,經略袁應泰,盡反舊經略熊廷弼之嚴,隻以寬收人譽。
信任賀世賢,懸招撫之令,來投即納。
諸将童仲揆、尤世功等往谏,隻是不從。
三月失了沈陽。
尤世功沒于亂軍中了。
陳策、童仲揆分營紮渾河南。
賀世賢突至,策開營迎納,遂為所殺。
仲揆奮勇潰圍,請援于袁應泰。
那袁應泰書生見識,道:“不必又添陷一支人馬。
”遼陽遂相繼陷沒。
袁應泰與巡按張铨、守道何廷魁共坐城東樓,張铨對應泰道:“坐汝屍,居遊魂,緻我無成事而死。
”應泰道:“公無阃外責,尚可退守河西。
泰不才,當死于此。
”铨下城,應泰舉火自焚。
廷魁回到衙裡,趕一女二妾入井,然後自己也投井死了。
張铨也被執斬于城外。
幾日間,金、複、海、蓋州衛一齊陷沒,朝廷震恐。
天啟谕吏部道:“熊廷弼守遼一載,未有大失。
換過袁應泰,一敗塗地。
當時倡議何人,将祖宗百戰封疆,袖手送彼。
若不嚴核,何以儆後?着該部速查具奏。
”朝議紛紛都沒主意。
五月天啟成婚,立張氏為皇後,王氏為良妃,段氏為純妃。
隻為大婚事,匆匆又忙了月餘。
閣老韓、少詹事徐光啟等,奏請贈恤遼陽死事諸臣。
天啟準奏,贈張铨大理寺卿,尤世功、陳策少保,各賜谥蔭;指揮佥事崔儒秀、何廷魁各光錄寺卿,蔭錦衣衛百戶;童仲揆都督同知,吳文傑、周敦吉、戚金、鄧起龍、秦邦屏五人都督佥事。
死節忠魂,略得表揚一番。
有詩為證: 朔北燈火晝不分,從戎壯士氣幹雲。
忽驚戎馬頻相鬥,俄見經臣隻自焚。
戰将操戈甘白刃,孤軍禦甲泣青雯。
可憐入井紅顔盡,遼是家鄉水是墳。
且說奉聖夫人客氏,見天啟有了皇後,又有了妃子,當撒嬌撒癡道:“有了新人就忘了舊人!”天啟沒奈何,今日賞銀币,明日賞田莊,越發恩待她了。
客氏在宮裡還不十分放肆,一出宮門到了家裡,她哪裡看丈夫侯巴兒在眼裡,憑她尋少年美貌的恣意取樂。
出入用大轎八個人擡着,四五道開棍,遠遠的喝道下來。
那騎騾的下來,狗攮的好打呀。
勢焰滔天,人人害怕。
觸動了兩個給事中,一個朱欽相,一個倪思輝,各上一本,說她不該出入宮禁,藐視國母。
天啟怕客氏發怒,把朱、倪兩個給事中,降的降,調的調。
觸動了個有風厲江西道禦史王心一,上一本去救朱、倪二人。
本上道: 臣嘗讀漢史,至文帝有所幸慎夫人,與皇後同席坐。
中郎将袁盎,引卻慎夫人坐。
帝怒,夫人亦怒,盎以尊卑有序對。
帝悅,以語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