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回假皇後禁死獄中真将軍興師江上
關燈
小
中
大
心怯怯,曾到中州茅店月,結下風流孽。
今日白門來,願認湘波裙褶。
憤死囹圄恩義絕,此恨何時洩。
《薄命女》 妾在梁園君在吳,流離收妾妾收夫。
君王貴顯妾薄命,飲恨黃泉血淚枯。
将軍血戰已多年,誓掃流氛報凱旋。
因恨權奸誤新主,欲清君側猛加鞭。
話說弘光指望偏安江左,學宋高宗南渡的故事。
隻認馬士英是智勇兼全、文武并濟的北門鎖鑰,哪知他是詩酒中的才子,豈能經綸天下,扶助危邦?即童氏一案,明明曉得是弘光微時收用,實曾情愛纏綿,便當密密啟奏,收入宮中,寵用不寵用,憑得皇帝主意的,何至沉冤獄底,比民間罪婦還苦?可不是君王蠱惑,宰相貪庸,空作千秋笑柄。
況且童氏,卻是河南婦人。
自古道,陳衛風淫,怎當得許多時孤眠獨宿。
隻指望皇帝收進宮去,安享榮華富貴,哪知今日監在錦衣衛獄裡,受些凄涼苦楚。
到了夜裡,便哀哀地哭個不住。
她原是識字通文的,細細把相會日期,前後始末,連那枕邊被底深情密語,也都寫在上面。
哀哀地求掌堂馮可宗,達上弘光。
馮可宗親自再問緣由,童氏道:“皇帝初為郡王,娶妃黃氏早亡。
既為世子,繼娶李氏為妃。
河陽水發,城郭俱沖倒,李氏又亡。
咱本周王府妃嫔,因亂逃命,到了尉氏縣地方,撞見了皇帝。
曉得是福王府的世子,就到店裡叩了頭。
皇帝親手扶起,摟在懷裡,向咱道:‘咱身伴無人,李妃不知下落。
你模樣又好,在此服侍了咱罷。
’那時咱正沒投奔,況是個貴人,便欣然從了他。
一連住了四十日,聽見說流賊近了,皇帝帶了咱亂慌慌往南走。
走到許州地方,遇見了太妃娘娘。
母子相見,又悲又喜。
通知了地方官,也曾送住處,送廪給。
一住就是七八個月。
咱養了個孩子,才滿月就死了。
那時已有幾個内相跟随服侍。
不料逆賊大亂,破了京城。
人間夫婦各不相顧,哪裡還容得王府家眷住在地方,又隻得跑了。
路上遇了土賊,把咱們生生拆散。
”說到此地,放聲大哭起來道:“天爺嗄,那時咱同太妃娘娘,東流西散,好不辛苦。
後來聞得他做了皇帝,好不喜歡。
誰知他負心,單單接了太妃娘娘進宮,不來接我。
咱來投他,又不肯認。
天爺嗄,這短命的,少不得死在咱眼裡。
你是他錦衣衛官兒,求你替咱和他說,把這字兒與他瞧,看他怎樣回咱。
” 馮可宗見她說得有始有終,有條有理,隻得替她面奏。
弘光見了這字,紅了紅臉,丢在地下道:“朕不認得這妖婦。
快與我嚴訊一番,決不饒她。
”馮可宗看此光景,知道弘光決不肯認,就不敢再啟奏了。
正是: 夫妻且說三分話,未可全抛一片心。
到了次日,馮可宗叫王牢子傳話與童氏道:“昨日拿了字兒面奏,聖上看了一看,着實發惱,把字兒丢在地下,吩咐我嚴刑拷訊。
隻怕再不得聖上心回意轉了,但寬她的用刑便是。
咱老爺一點仁心,休要癡想。
”王牢子把這話細細對童氏說明,童氏放聲大哭。
哭了咒,咒了哭,哭得天昏日暗。
牢子們見皇帝如此光景,送飯服侍也不比日前了。
童氏又聽得說送了許多美貌的女子,擇日進宮,越哭得個死去活來。
哭了,成日飯也不十分吃了。
忽然染病,漸漸沉重。
牢子禀知掌堂,馮可宗密奏弘光,弘光竟不批發。
時值奸人詹自植闖入武英門,坐禦幄妄語。
又有瘋癫白應元闖入禦殿肆罵。
俱奉旨仗死了。
牢子們害怕,又見童氏不甚吃飯,遂商議定了,竟不送飯。
可憐年幼女子,指望貴為帝後,豈知餓死囹圄!有詩為證: 妄希妃後巧安排,細細身同窄窄鞋。
一旦囹圄脫不去,霜飛月落堕金钗。
且說湖廣文武衙門,聞得首相馬士英隻貪财寶,全無經濟。
又信任了阮大铖,立意與正人為仇,必欲殺盡東林,掀翻世界。
假太子、假皇後,都憑一班兒阿谀谄佞的人,鍛煉成獄。
童氏死了,太子監着,人心忿忿不平。
左良玉會同了何騰蛟、黃蜚等文臣武将二十七人,連名上一本道: 欽命世鎮武昌、太子太傅甯南侯左良玉等奏,為逆輔蔑制無君,明害皇嗣,謹聲罪讨,以安先帝神靈,以抒天下公憤事。
竊見逆賊馬士英,出自苗種,性本兇頑。
臣身在行間,無日不聞其惡狀,無人不恨其奸邪。
先帝皇太子至京,道路洶傳,陛下屢發矜心。
士英以真為假,必欲置之死而後快。
臣前疏望陛下從容審處,猶冀士英正氣猶存,或當剔腸悔過,以存先帝一線。
不意奸謀日甚一日,臣自此義不能與奸賊共天日矣!臣已提師在途,将士眦目指發,人人心欲快食其肉。
臣恐百萬之衆,發而難收,震驚宮阙,臣罪何辭。
且
今日白門來,願認湘波裙褶。
憤死囹圄恩義絕,此恨何時洩。
《薄命女》 妾在梁園君在吳,流離收妾妾收夫。
君王貴顯妾薄命,飲恨黃泉血淚枯。
将軍血戰已多年,誓掃流氛報凱旋。
因恨權奸誤新主,欲清君側猛加鞭。
話說弘光指望偏安江左,學宋高宗南渡的故事。
隻認馬士英是智勇兼全、文武并濟的北門鎖鑰,哪知他是詩酒中的才子,豈能經綸天下,扶助危邦?即童氏一案,明明曉得是弘光微時收用,實曾情愛纏綿,便當密密啟奏,收入宮中,寵用不寵用,憑得皇帝主意的,何至沉冤獄底,比民間罪婦還苦?可不是君王蠱惑,宰相貪庸,空作千秋笑柄。
況且童氏,卻是河南婦人。
自古道,陳衛風淫,怎當得許多時孤眠獨宿。
隻指望皇帝收進宮去,安享榮華富貴,哪知今日監在錦衣衛獄裡,受些凄涼苦楚。
到了夜裡,便哀哀地哭個不住。
她原是識字通文的,細細把相會日期,前後始末,連那枕邊被底深情密語,也都寫在上面。
哀哀地求掌堂馮可宗,達上弘光。
馮可宗親自再問緣由,童氏道:“皇帝初為郡王,娶妃黃氏早亡。
既為世子,繼娶李氏為妃。
河陽水發,城郭俱沖倒,李氏又亡。
咱本周王府妃嫔,因亂逃命,到了尉氏縣地方,撞見了皇帝。
曉得是福王府的世子,就到店裡叩了頭。
皇帝親手扶起,摟在懷裡,向咱道:‘咱身伴無人,李妃不知下落。
你模樣又好,在此服侍了咱罷。
’那時咱正沒投奔,況是個貴人,便欣然從了他。
一連住了四十日,聽見說流賊近了,皇帝帶了咱亂慌慌往南走。
走到許州地方,遇見了太妃娘娘。
母子相見,又悲又喜。
通知了地方官,也曾送住處,送廪給。
一住就是七八個月。
咱養了個孩子,才滿月就死了。
那時已有幾個内相跟随服侍。
不料逆賊大亂,破了京城。
人間夫婦各不相顧,哪裡還容得王府家眷住在地方,又隻得跑了。
路上遇了土賊,把咱們生生拆散。
”說到此地,放聲大哭起來道:“天爺嗄,那時咱同太妃娘娘,東流西散,好不辛苦。
後來聞得他做了皇帝,好不喜歡。
誰知他負心,單單接了太妃娘娘進宮,不來接我。
咱來投他,又不肯認。
天爺嗄,這短命的,少不得死在咱眼裡。
你是他錦衣衛官兒,求你替咱和他說,把這字兒與他瞧,看他怎樣回咱。
” 馮可宗見她說得有始有終,有條有理,隻得替她面奏。
弘光見了這字,紅了紅臉,丢在地下道:“朕不認得這妖婦。
快與我嚴訊一番,決不饒她。
”馮可宗看此光景,知道弘光決不肯認,就不敢再啟奏了。
正是: 夫妻且說三分話,未可全抛一片心。
到了次日,馮可宗叫王牢子傳話與童氏道:“昨日拿了字兒面奏,聖上看了一看,着實發惱,把字兒丢在地下,吩咐我嚴刑拷訊。
隻怕再不得聖上心回意轉了,但寬她的用刑便是。
咱老爺一點仁心,休要癡想。
”王牢子把這話細細對童氏說明,童氏放聲大哭。
哭了咒,咒了哭,哭得天昏日暗。
牢子們見皇帝如此光景,送飯服侍也不比日前了。
童氏又聽得說送了許多美貌的女子,擇日進宮,越哭得個死去活來。
哭了,成日飯也不十分吃了。
忽然染病,漸漸沉重。
牢子禀知掌堂,馮可宗密奏弘光,弘光竟不批發。
時值奸人詹自植闖入武英門,坐禦幄妄語。
又有瘋癫白應元闖入禦殿肆罵。
俱奉旨仗死了。
牢子們害怕,又見童氏不甚吃飯,遂商議定了,竟不送飯。
可憐年幼女子,指望貴為帝後,豈知餓死囹圄!有詩為證: 妄希妃後巧安排,細細身同窄窄鞋。
一旦囹圄脫不去,霜飛月落堕金钗。
且說湖廣文武衙門,聞得首相馬士英隻貪财寶,全無經濟。
又信任了阮大铖,立意與正人為仇,必欲殺盡東林,掀翻世界。
假太子、假皇後,都憑一班兒阿谀谄佞的人,鍛煉成獄。
童氏死了,太子監着,人心忿忿不平。
左良玉會同了何騰蛟、黃蜚等文臣武将二十七人,連名上一本道: 欽命世鎮武昌、太子太傅甯南侯左良玉等奏,為逆輔蔑制無君,明害皇嗣,謹聲罪讨,以安先帝神靈,以抒天下公憤事。
竊見逆賊馬士英,出自苗種,性本兇頑。
臣身在行間,無日不聞其惡狀,無人不恨其奸邪。
先帝皇太子至京,道路洶傳,陛下屢發矜心。
士英以真為假,必欲置之死而後快。
臣前疏望陛下從容審處,猶冀士英正氣猶存,或當剔腸悔過,以存先帝一線。
不意奸謀日甚一日,臣自此義不能與奸賊共天日矣!臣已提師在途,将士眦目指發,人人心欲快食其肉。
臣恐百萬之衆,發而難收,震驚宮阙,臣罪何辭。
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