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回衆兒著攻擊之效一手握枚蔔之權
關燈
小
中
大
相半賢奸,天公不管,朝中赢得封章滿。
正人鳴鳳在高崗,奸雄長喙如饑鹳。
避冷之寒,趨火趁暖,好将一部炎涼纂。
生生畫出衆須眉,筆端活活憑人喚。
《踏莎行》 宵人仇正肆誅鋤,亂發輕将密篦梳。
泥上偶然留爪迹,人生何事非□廬。
話說内旨傳出,雖隻下汪文言诏獄,不曾批左光鬥、魏大中如何如何,卻是魏忠賢奸計,要在他兩人辯本上處他。
左光鬥随即上一本說:“傅已實比匪,不利清吏。
鄒維琏、程國祥之在吏部,與魏大中之轉吏科,必欲逐之。
畏臣持清議,一并羅及。
将用邵輔忠陷毛士龍故事,臣實與汪文言風馬牛不相及也。
”魏大中也上一本,辯“與汪文言雖曾識面,性本閉門謝客,素不交涉。
傅借文言以陷臣,豈文言獨無血口可證?”第二日傳旨,命大中到任。
科道官甄淑、袁化中各上一本,替左、魏二官剖白,并皆留中不發。
閣老葉向高,随即上本乞緻仕。
他的本全不把魏忠賢放在心,拼得馳驿回籍,也沒奈何了。
本上道:“臣之題用汪文言,事迹甚明。
而光鬥、大中之與相善,尚屬暖昧。
言官之讦奏,釁不可開;駕帖之拿人,漸不可長。
”這明明指傅、許顯純兩個奸臣了。
天啟原敬重葉閣老的,隻不準緻仕,再三慰留。
你道葉閣老不是個貪官,如何薦起汪文言來?文言原攀依内官,往來權,因央了好些分上,求葉閣老代題中書。
他的字又寫得端楷,相貌又齊整,葉閣老哪裡知他是門子出身,因此就替他題了。
他便洋洋得意,借勢交通。
葉閣老也有些懊悔,隻道他妖魔小職,料無能為力。
哪知奉承魏的,卻借他做了個題目。
正是: 隻因宵小□訾口,贻卻簪紳莫大殃。
且說先一年閏十月裡,巡邊閣老孫承宗,是将相之才,與葉閣老原彼此推重,不相龃龉。
曾上一本為邊屯大計,葉閣老極口稱贊道:“是昭代第一邊本。
”魏忠賢卻不以為然。
衆孩兒崔呈秀等都獻計道:“若容孫閣部建功名于塞外,便不顯得祖爺運籌帏幄的功勞的。
”魏忠賢袖了他的本與衆人看,本是奏關東情形事,說道: 八裡鋪兵民六百,中前所兩将,兵一千五百,居人可三千,田五百頃。
高嶺站兵三千,民可千餘,田可百餘頃。
前屯将為趙率教,望其田表,略若鵝鹳之群,登其陴高厚,四周屯可一千七十餘頃,歲可收一萬石。
率教以去年率三十八人出守,漸為團結,而今穑事穰穰,城且巋然,兵民可六萬。
撫邊将為王牧民,流遷興水。
中後所将為魯之甲,地饒多赀,兵民不下萬餘,田可千餘頃,尚荒其半。
中右所将為王楹,地饒于中後,田可千餘頃,而僅耕三百頃。
回思春杪經過時,今居然全盛矣。
曹莊民自團結,五十餘家。
甯遠去關遠,去東近,城大而瑕。
姑以祖大壽司版築,汪翥司窯造石,先接河東萬餘人,合兵民不下數萬。
此城為必據必争之地,促以今歲完築,其田一千五百頃,而布種者四百頃。
覺華島去岸十八裡,龍官寺地瀕海而肥,土人附夾山之溝而居,可五十餘家,地蓋六百餘頃。
舊城遺址可屯兵二萬,令龍武兩營分哨覺華,而于山巅為台榭赤幟,下泊遼船,北望黃毛山,南望劉家山,相對如兩門。
其南麓入海,可為堡,屯萬餘人。
比之孤起者曰望海圈,樹幟置炮于上,舣沙舟于下,海門天設,片帆不能飛渡矣。
後又道: 開屯之議,趙率教以修守之餘,試之而效。
總計五城三十堡,兵民不下十餘萬,而可耕之地,當有五千餘頃。
盡民力可占種者,許以三年起科。
而因煤以鑄錢,因地以煮鹽,皆關門稍行之而效者。
今袁崇煥經營甯遠,查國甯督水兵于覺華,臣與鹿善繼得以備關城者備前屯,以守為戰,以贻永逸,庶無可宵旰之憂。
衆人看畢,阮大铖道:“這本有經天緯地之才,若依他行了,怎顯得祖爺作用?”崔呈秀道:“科道大家上幾本,說他紙上井井可觀,全無實用;萎縮不前,不幾以軍國為孤注乎?這便折得他倒了。
”楊維垣道:“不可,不可。
他與首揆相好,未易動搖。
隻是把本不發抄便了。
”阮大铖道:“不發抄也不相幹。
他在海外,姑且容他一年半載。
還隻是攻擊去了眼前釘,就任憑祖爺施為了。
” 從此朝朝商量,夜夜算計。
恰好有了汪文言一件事,他們肯輕輕地放過那些正人君子麼?五月是個惡月,俗例再不上官赴任的。
魏大中因有“大中速令到任”旨意,怕遲了生出事端,隻得揀了日子,到吏科都給事中的任。
次日随即入朝謝恩。
忽傳内旨:“魏大中互參未結,何得到任?”把個一生耿直的魏大中,弄得他沒法了。
忽叫他到任,忽又惱他到任。
哪知傅又和衆奸人計較了,上一本道:“明旨忽一忽二,朝端且疑且駭。
大中之進退,與微臣之論列,俱未明白于天下。
至如汪文言亡命作奸,刑章未付之司敗,訊語徒恣其遊移。
近臣因不側以示私,将忠臣避中旨而鉗口。
”這近臣不是說别人,乃是鉗制葉閣老
正人鳴鳳在高崗,奸雄長喙如饑鹳。
避冷之寒,趨火趁暖,好将一部炎涼纂。
生生畫出衆須眉,筆端活活憑人喚。
《踏莎行》 宵人仇正肆誅鋤,亂發輕将密篦梳。
泥上偶然留爪迹,人生何事非□廬。
話說内旨傳出,雖隻下汪文言诏獄,不曾批左光鬥、魏大中如何如何,卻是魏忠賢奸計,要在他兩人辯本上處他。
左光鬥随即上一本說:“傅已實比匪,不利清吏。
鄒維琏、程國祥之在吏部,與魏大中之轉吏科,必欲逐之。
畏臣持清議,一并羅及。
将用邵輔忠陷毛士龍故事,臣實與汪文言風馬牛不相及也。
”魏大中也上一本,辯“與汪文言雖曾識面,性本閉門謝客,素不交涉。
傅借文言以陷臣,豈文言獨無血口可證?”第二日傳旨,命大中到任。
科道官甄淑、袁化中各上一本,替左、魏二官剖白,并皆留中不發。
閣老葉向高,随即上本乞緻仕。
他的本全不把魏忠賢放在心,拼得馳驿回籍,也沒奈何了。
本上道:“臣之題用汪文言,事迹甚明。
而光鬥、大中之與相善,尚屬暖昧。
言官之讦奏,釁不可開;駕帖之拿人,漸不可長。
”這明明指傅、許顯純兩個奸臣了。
天啟原敬重葉閣老的,隻不準緻仕,再三慰留。
你道葉閣老不是個貪官,如何薦起汪文言來?文言原攀依内官,往來權,因央了好些分上,求葉閣老代題中書。
他的字又寫得端楷,相貌又齊整,葉閣老哪裡知他是門子出身,因此就替他題了。
他便洋洋得意,借勢交通。
葉閣老也有些懊悔,隻道他妖魔小職,料無能為力。
哪知奉承魏的,卻借他做了個題目。
正是: 隻因宵小□訾口,贻卻簪紳莫大殃。
且說先一年閏十月裡,巡邊閣老孫承宗,是将相之才,與葉閣老原彼此推重,不相龃龉。
曾上一本為邊屯大計,葉閣老極口稱贊道:“是昭代第一邊本。
”魏忠賢卻不以為然。
衆孩兒崔呈秀等都獻計道:“若容孫閣部建功名于塞外,便不顯得祖爺運籌帏幄的功勞的。
”魏忠賢袖了他的本與衆人看,本是奏關東情形事,說道: 八裡鋪兵民六百,中前所兩将,兵一千五百,居人可三千,田五百頃。
高嶺站兵三千,民可千餘,田可百餘頃。
前屯将為趙率教,望其田表,略若鵝鹳之群,登其陴高厚,四周屯可一千七十餘頃,歲可收一萬石。
率教以去年率三十八人出守,漸為團結,而今穑事穰穰,城且巋然,兵民可六萬。
撫邊将為王牧民,流遷興水。
中後所将為魯之甲,地饒多赀,兵民不下萬餘,田可千餘頃,尚荒其半。
中右所将為王楹,地饒于中後,田可千餘頃,而僅耕三百頃。
回思春杪經過時,今居然全盛矣。
曹莊民自團結,五十餘家。
甯遠去關遠,去東近,城大而瑕。
姑以祖大壽司版築,汪翥司窯造石,先接河東萬餘人,合兵民不下數萬。
此城為必據必争之地,促以今歲完築,其田一千五百頃,而布種者四百頃。
覺華島去岸十八裡,龍官寺地瀕海而肥,土人附夾山之溝而居,可五十餘家,地蓋六百餘頃。
舊城遺址可屯兵二萬,令龍武兩營分哨覺華,而于山巅為台榭赤幟,下泊遼船,北望黃毛山,南望劉家山,相對如兩門。
其南麓入海,可為堡,屯萬餘人。
比之孤起者曰望海圈,樹幟置炮于上,舣沙舟于下,海門天設,片帆不能飛渡矣。
後又道: 開屯之議,趙率教以修守之餘,試之而效。
總計五城三十堡,兵民不下十餘萬,而可耕之地,當有五千餘頃。
盡民力可占種者,許以三年起科。
而因煤以鑄錢,因地以煮鹽,皆關門稍行之而效者。
今袁崇煥經營甯遠,查國甯督水兵于覺華,臣與鹿善繼得以備關城者備前屯,以守為戰,以贻永逸,庶無可宵旰之憂。
衆人看畢,阮大铖道:“這本有經天緯地之才,若依他行了,怎顯得祖爺作用?”崔呈秀道:“科道大家上幾本,說他紙上井井可觀,全無實用;萎縮不前,不幾以軍國為孤注乎?這便折得他倒了。
”楊維垣道:“不可,不可。
他與首揆相好,未易動搖。
隻是把本不發抄便了。
”阮大铖道:“不發抄也不相幹。
他在海外,姑且容他一年半載。
還隻是攻擊去了眼前釘,就任憑祖爺施為了。
” 從此朝朝商量,夜夜算計。
恰好有了汪文言一件事,他們肯輕輕地放過那些正人君子麼?五月是個惡月,俗例再不上官赴任的。
魏大中因有“大中速令到任”旨意,怕遲了生出事端,隻得揀了日子,到吏科都給事中的任。
次日随即入朝謝恩。
忽傳内旨:“魏大中互參未結,何得到任?”把個一生耿直的魏大中,弄得他沒法了。
忽叫他到任,忽又惱他到任。
哪知傅又和衆奸人計較了,上一本道:“明旨忽一忽二,朝端且疑且駭。
大中之進退,與微臣之論列,俱未明白于天下。
至如汪文言亡命作奸,刑章未付之司敗,訊語徒恣其遊移。
近臣因不側以示私,将忠臣避中旨而鉗口。
”這近臣不是說别人,乃是鉗制葉閣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