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回史可法屢疏籌國阮大铖陰謀翻案
關燈
小
中
大
從新問起,世事同流水。
崔、魏專權說未已,又見奸邪掉尾。
忠良閣部撐天,赤心草疏便便。
若使新君醒悟,江山可保依然。
《清平樂》 山河未改事全非,淮上孤臣歎式微。
水火滿朝如鼎沸,翩翩梁燕向誰飛? 話說乙酉這一年,弘光改元。
正月初一日,日辰又是乙酉,聞說太歲值事,原不是吉兆。
弘光上殿受了朝賀。
閣老馬士英也不管元旦,奏給尚書張捷、太監盧九德敕書。
又奏除雜職官九十五員。
又奏升了丁允元為吏科給事中,楊允升為兵科給事中,馮志京、張茂梧、袁弘勳、周昌晉為禦史,餘為吏部稽勳司員外。
這裡面也有君子,也有奸逆。
君子是士英結識他,奸逆是士英得賄賂。
弘光件件允行,個個推用。
分明一個皇帝,竟像和馬閣老合做的一般,弘光不過拱手聽命的主人翁。
正是: 空名也好為天下,提線由人不費心。
初八日立了春,初九日忽然大雷閃電,雨雹交作。
适值閣部史可法有一短疏進上道:“河南巡按陳潛夫所報,清豫王自孟縣渡河,約五六千騎,步卒尚在覃懷,欲往潼關。
皆李際遇接引,長驅而來,刻日可至。
據此。
李際遇附清确然矣。
況攻邳者未返濟甯,豈一刻忘淮北哉。
請命高傑提兵二萬,與張缙彥直進開雒,據虎牢。
劉良佐貼防邳、宿,以備不虞。
即如禦史陳荩,往調點兵,何以半截杳然?乞皇上催之早到。
”弘光依了馬士英票本,俱從之。
本命給閩铳三千,軍前聽用。
不在話下。
且說高傑未投降明朝時節,曾劫許定國一村,殺其全家老幼,隻定國一身逃脫。
後來許定國與高傑同為列将,秘不提起,外面假意兩相莫逆。
到了元年正月,高傑奉旨冒雪防河,有本請聯絡河南總兵許定國。
定國正在睢州,聽得高傑前來,乃教人下書道,睢州城池堅固,器械精良,願以睢州讓他屯兵。
高傑隻道和他相好,坦然不疑。
初十日抵睢州,許定國來拜見過了,高傑也就回拜,各道渴想的意思。
許定國請高傑十一日赴席接風,高傑欣然來赴。
彼此安了席,傳杯弄盞。
吃酒到半夜,廳後伏兵四起,把高傑出其不意亂砍死了。
跟随的親兵,被殺了二三十人。
走得快的,逃出州城,報高傑夫人邢氏,報那公子高元爵去了。
許定國既殺了高傑,怕朝廷加罪,領部下兵将,竟投清朝去訖。
這也是氣運當然。
有詩為證: 高帥固難雲大将,獨當一面亦稱雄。
殺身乃在傳觞日,百戰餘生一旦空。
高傑被殺的消息,邢氏急急遣人先報了閣部史可法。
教他先上本奏聞,才好随後上一本。
請設提督,以傑部将李本身為之。
弘光批道:“興平有子,朕豈忍以兵馬、汛地連授他人。
前着伊妻統轄,衛胤文料理,何必又立提督。
”其時黃得功嘗與高傑争揚州大哄,聞傑已死,欲來侵奪。
史可法奏聞,弘光批旨道:“大臣當先國事而後私憾。
得功若向揚州攻高營,兵将棄汛東顧,敵國乘隙渡河,罪将誰任?諸藩當恪守臣節,不得任意。
”史可法再三谕解,始得黃、高罷兵。
黃、高并起卑微,列為藩鎮;朝裡奸佞充滿,君子難容在位,寡不敵衆。
海内誰不歎息?有詩為證: 效颦南渡話酸凄,風色蕭騷白日低。
莫道獵場趨放犬,誰憐江夜舞聞雞。
武臣禦寇曾為寇,朝士扶犁早自犁。
淮北淮南空涕淚,炊煙何處日頻西。
且說江北史閣部與那四鎮,兵糧如風火之急。
戶部尚書張有譽應接不暇,駐浦口督饷,申侍郎多方催趱各處錢糧,急切不能應手。
忽一日,兩淮運司解銀二萬兩渡江,都督鄭彩截住,不許解督部。
因此申如紹上本道:“錢糧解部派發,一定之例。
且監運司解部,非解鎮也。
不應阻撓,以亂朝廷規則。
”奉旨,
崔、魏專權說未已,又見奸邪掉尾。
忠良閣部撐天,赤心草疏便便。
若使新君醒悟,江山可保依然。
《清平樂》 山河未改事全非,淮上孤臣歎式微。
水火滿朝如鼎沸,翩翩梁燕向誰飛? 話說乙酉這一年,弘光改元。
正月初一日,日辰又是乙酉,聞說太歲值事,原不是吉兆。
弘光上殿受了朝賀。
閣老馬士英也不管元旦,奏給尚書張捷、太監盧九德敕書。
又奏除雜職官九十五員。
又奏升了丁允元為吏科給事中,楊允升為兵科給事中,馮志京、張茂梧、袁弘勳、周昌晉為禦史,餘為吏部稽勳司員外。
這裡面也有君子,也有奸逆。
君子是士英結識他,奸逆是士英得賄賂。
弘光件件允行,個個推用。
分明一個皇帝,竟像和馬閣老合做的一般,弘光不過拱手聽命的主人翁。
正是: 空名也好為天下,提線由人不費心。
初八日立了春,初九日忽然大雷閃電,雨雹交作。
适值閣部史可法有一短疏進上道:“河南巡按陳潛夫所報,清豫王自孟縣渡河,約五六千騎,步卒尚在覃懷,欲往潼關。
皆李際遇接引,長驅而來,刻日可至。
據此。
李際遇附清确然矣。
況攻邳者未返濟甯,豈一刻忘淮北哉。
請命高傑提兵二萬,與張缙彥直進開雒,據虎牢。
劉良佐貼防邳、宿,以備不虞。
即如禦史陳荩,往調點兵,何以半截杳然?乞皇上催之早到。
”弘光依了馬士英票本,俱從之。
本命給閩铳三千,軍前聽用。
不在話下。
且說高傑未投降明朝時節,曾劫許定國一村,殺其全家老幼,隻定國一身逃脫。
後來許定國與高傑同為列将,秘不提起,外面假意兩相莫逆。
到了元年正月,高傑奉旨冒雪防河,有本請聯絡河南總兵許定國。
定國正在睢州,聽得高傑前來,乃教人下書道,睢州城池堅固,器械精良,願以睢州讓他屯兵。
高傑隻道和他相好,坦然不疑。
初十日抵睢州,許定國來拜見過了,高傑也就回拜,各道渴想的意思。
許定國請高傑十一日赴席接風,高傑欣然來赴。
彼此安了席,傳杯弄盞。
吃酒到半夜,廳後伏兵四起,把高傑出其不意亂砍死了。
跟随的親兵,被殺了二三十人。
走得快的,逃出州城,報高傑夫人邢氏,報那公子高元爵去了。
許定國既殺了高傑,怕朝廷加罪,領部下兵将,竟投清朝去訖。
這也是氣運當然。
有詩為證: 高帥固難雲大将,獨當一面亦稱雄。
殺身乃在傳觞日,百戰餘生一旦空。
高傑被殺的消息,邢氏急急遣人先報了閣部史可法。
教他先上本奏聞,才好随後上一本。
請設提督,以傑部将李本身為之。
弘光批道:“興平有子,朕豈忍以兵馬、汛地連授他人。
前着伊妻統轄,衛胤文料理,何必又立提督。
”其時黃得功嘗與高傑争揚州大哄,聞傑已死,欲來侵奪。
史可法奏聞,弘光批旨道:“大臣當先國事而後私憾。
得功若向揚州攻高營,兵将棄汛東顧,敵國乘隙渡河,罪将誰任?諸藩當恪守臣節,不得任意。
”史可法再三谕解,始得黃、高罷兵。
黃、高并起卑微,列為藩鎮;朝裡奸佞充滿,君子難容在位,寡不敵衆。
海内誰不歎息?有詩為證: 效颦南渡話酸凄,風色蕭騷白日低。
莫道獵場趨放犬,誰憐江夜舞聞雞。
武臣禦寇曾為寇,朝士扶犁早自犁。
淮北淮南空涕淚,炊煙何處日頻西。
且說江北史閣部與那四鎮,兵糧如風火之急。
戶部尚書張有譽應接不暇,駐浦口督饷,申侍郎多方催趱各處錢糧,急切不能應手。
忽一日,兩淮運司解銀二萬兩渡江,都督鄭彩截住,不許解督部。
因此申如紹上本道:“錢糧解部派發,一定之例。
且監運司解部,非解鎮也。
不應阻撓,以亂朝廷規則。
”奉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