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回李公子投闖逃禍楊督師失機殒身

關燈
山山水水還依舊,唯有這亂離人瘦。

    遍地受摧殘,腸斷三更後。

    巍然閣部,擁兵思鬥,無計空挨永晝。

    一旦失軍機,未死心先皺。

    《海棠春》 萬裡妖氛殺氣沖,官軍空說挽強弓。

     劉公靖節楊公缢,三楚疆場一日空。

     話說朝中的事,雖然有了明主,卻少良臣。

    自八年九月權相溫體仁參了何吾驺、文震孟回籍,九年林入閣,不久又殁了。

    賀逢聖、黃士俊、孔貞運入閣辦事,卻隻順着首相冢宰的意,莫敢異同。

    文震孟在蘇州隻是優遊山水,有終身不出的意思。

    閑了,一悼虎丘,吊顔佩韋等五義士的墓,賦詩感憤。

    傳入京師,又将起黨人大獄。

    虧得天子明察。

    這丙子四月,文震孟暴病殁了。

    十年,溫體仁正月特旨命歸,謝升二月閑住。

    傅冠、劉宇亮、薛國觀,俱入閣辦事。

    楊嗣昌又督師在外,宰相倏忽去留,連崇祯一個明主,也全沒主意了。

    流寇猖獗,反若平常事體。

    誰肯當心上本,去剿滅他?故此李自成擾亂河南,張獻忠擾亂湖廣,羅汝才擾亂山東。

    張獻忠原與李自成有隙,在湖廣自為一隊,不通往來。

    羅汝才雖雄霸山東,自稱為曹操王,卻也推李自成做盟主,服他提調。

    人馬已近四十萬了。

    正是: 閣部匪材膺重任,寇流五省勢難支。

     且說河南開封杞縣,有個能文能武的舉人,姓李名岩。

    因他父親是甲科的部屬,人便稱他為李公子。

    家私富厚,性氣粗豪,大約輕财重義,是三代以下好名的人。

    為因連年荒旱,米麥貴不可言。

    大戶人家有了銀子,還沒處去買。

    杞縣知縣姓宋,平昔極是執拗。

    遇此兇歲,他隻比錢糧,日夜敲撲,哪顧百姓流離餓殍。

     李岩心下不忍,又自恃公子、舉人,就動一條陳:第一款,求他暫停免比;第二款,要他設法赈濟。

    宋知縣拂然不樂道:“上司為軍糧緊急,楊閣部厲害,催饷文書雪片下來。

    若不征比,将何起解?必然罪及本縣了。

    至于赈濟一節,縣裡既沒無礙錢糧,何處設法?除非地方上富家大戶積有米麥的,肯出些,赈濟貧民。

    本縣隻好代勞派給。

    ” 李岩見知縣話不投機,隻得回家,把自己倉裡米麥盤算一回,隻留下本年吃用,餘下二百多擔,盡數給散與本甲的窮民。

    個個沾恩,人人感德。

    那時就有一班無賴好事的,糾五合十,向他本甲富家大戶,引李公子為例,登門吵鬧,要他發粟濟貧。

    口口聲聲,要搶米,要放火,不肯幹休。

    那有勢力肯出尖的去禀宋知縣,求他出示禁戢。

    宋知縣心裡正怪李公子多事,忙出一面硬牌,傳谕:“速速解散,各圖生理。

    不許借名求赈,恃衆要挾。

    如違即系亂民,嚴拿究罪。

    ”百姓群聚攏來,把硬牌打碎,又打差人。

    差人奔脫,來回複宋知縣。

     百姓約有千人,擁到縣前,亂嚷亂叫道:“我們左右要餓死了,不如大家搶搶罷。

    ”宋知縣着了忙,去請李公子商議。

    李岩勸知縣出一暫免比較的告示,并勸各家大戶,各出米麥,減價官粜。

    宋知縣隻得依他,出了一張告示。

    衆百姓道:“我們散是散了。

    三五日後,若沒處籴米買麥,我們少不得再來和太爺總算賬。

    ”說畢,一哄大家散了。

    差人進衙回複了,宋知縣越惱起來道:“這都是李舉人發粟濟貧,掠美市恩,以緻百姓作亂。

    況且三五日後,若沒人赈濟,這亂民終不肯幹休,不如備了文書,申報上司,憑上司如何主張。

    ”遂連夜申備了一角文書到河南按察司,道:“舉人李岩,謀為不軌,私散家财,買衆心以圖大舉。

    打差辱官,不容比較。

    誠恐滋蔓難圖,禍生不測。

    乞申撫、按,以戢奸宄,以靖地方。

    ”按察司一面據縣申文撫、按,一面批縣,密拿亂首舉人李岩監禁,毋得輕縱。

    宋知縣奉了上司批文,竟把李公子拿禁在獄。

     百姓紛紛地都道:“李公子為了我們,今反累他吃官司,于心何忍!不如劫了牢,放他出來,一齊殺了害民的狗官。

    一則救了李公子,二則出了這口鳥氣。

    ”一傳十、十傳百、百傳千,頓時聚了千人。

    殺入縣衙,先把宋知縣砍為數段。

    家屬躲的生,遇的死。

    殺了一回。

    另有一班殺入牢裡,放了李岩,并久滞獄底的囚犯。

    又有一班往倉裡劫倉,庫裡劫庫。

    驚得縣丞、典史,不知跑往哪裡去了。

     李岩向衆為頭的道:“我雖被監禁在獄,見了上司,自有一番話說,料不至死。

    你衆人固是好意,但如今殺了知縣,劫了牢,劫了倉庫,都是為我起的。

    難道這樣大事,我免得一死?連你衆百姓,也都不得幹淨,畢竟扭做亂民,一個也走不脫。

    我有一計,除非投了李闖王———他勢頭大,兵馬多,暫全偷生,再作道理。

    ”衆人齊聲道好。

    都去收拾細軟,帶了家小,車的車,馬的馬,騾的騾,走的走,跟了李岩出城。

    李岩又叫兄弟李牟———也是個好秀才,押了家眷先行,在三叉路口相等。

    把城裡屋舍,齊齊放起火來,燒得七零八落。

    次日縣丞回來,存下隻衙役數十人,百姓二三百,空蕩蕩一個杞縣。

    隻得備幾角文書,申報上司府縣去訖。

    哪知李岩投了李自成,做了他的謀主。

    正是: 貪酷縣官無見識,緻令良善作強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