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回科部疏雪正臣冤羁戍路逢天子赦
關燈
小
中
大
,殊可嘉憫。
耿如杞着即铨補,以伸直氣。
不必陳請回籍。
”吏部竟把如杞補了原職。
當時又有個正直的大理寺少卿姚士慎上一本,本上道: 謹奏為循職杼愚,乞誅逃孽,以彰國法;釋累囚,以擴皇仁事。
臣蒙擢貳棘寺,竊廷尉天下之平也。
奸逆未剪,臣得執而誅之;淹抑未申,臣得執而雪之。
皇上殛魏忠賢、崔呈秀于廷,雷霆之擊也;釋耿如杞于獄,日月之照也。
惟是今稱元兇渠魁,無過魏忠賢。
而忠賢欺罔蔑制不赦之罪,無過公、侯、伯三爵之封。
今魏良卿已現獲正法,良棟、良材尚在脫逃。
擅竊封拜,忠賢之逆膽包天;沐猴而冠,三豎之兇鋒震世。
金吾蟒玉未足稱榮,妄希茅土之殊寵。
浸假而簪纓北面,莫厭狼心,甯無問鼎之明謀?此不速誅,何以申法?宜嚴行擒緝,骈斬西市,以昭朝廷之憲典,以快神人之公憤者也。
臣又照得方震孺、惠世揚,一以按臣而魂消風鶴,一以言官而勢傾宮府,罪拟自取,實無正條。
說者謂:“高出、胡嘉棟不以逃議辟乎?彼之鐵案如山,震孺之死法獨更,何以服二人于圜中?”然不曰彼一逃再逃,此監軍無死守之責乎?又謂:“崔呈秀不以交結幹誅乎?彼死有餘戮,世揚生而逋譴,何以服呈秀于地下?”然不曰彼贓迹顯據,此青衣入内風影無憑乎?展轉遲疑,異日之葛藤未了;一刀兩劈,暗裡之揣摩俱消。
息群嚣而定衆議,未必不由于此。
又照得毛士龍已經遣戍,後行提解。
彼驚魂于周順昌等之獄斃,奪魄于劉铎之慘殺,不能作範滂赴死之勇,聊效張儉全生之術。
今或竄匿海島,或走死道路,俱未可知。
宜乘皇恩浩蕩之時,明赦前罪,令其自行投到法司,從寬結案,縱歸田畝。
宥一人而天下知恩,亦皇上如天之德也。
臣在理言理,原非越俎,伏祈裁擇施行。
這本一上,正值改元正月。
崇祯批道:“覽奏,奸孽魏良棟等脫逃,着該衙門嚴行緝獲,以正國法。
方震孺已有旨了。
惠世揚以言官勢傾宮府,罪雖自取,既經恩恤,看作速會議開釋。
毛士龍并着自行投到,法司與從寬結案。
該部知道。
”此本一下,不但方震孺、惠世揚不日釋放,連副使胡田容,刑部主事耿應昌,戶部主事李柱明,一一都放出獄去了。
且說刑科給事中有個毛士龍,是萬曆癸醜科進士,極是個守法不阿的人。
起初魏忠賢竊弄威福,才起手時節,受罪劉朝、田诏、劉進忠等數百萬賄賂,密托毛士龍開釋,士龍不從。
立傳中旨說,諸内官監反,令諸分掌司禮監,并乾清宮内牌子事。
士龍上本力争。
及魏忠賢開告密之門,借交通李三才為案,急拿廢總兵陳天爵一家五十餘人,鎮撫司打問。
士龍力持公論,與錦衣衛駱思恭重究番役官旗,告人陳輔坐誣論絞。
隻因懿安皇後才入宮數月,客氏妒寵,糾魏忠賢飛造妖言,誣國母系盜犯孫二所出,士龍竟自檢拿奸黨,與主使逆徒,并問大辟。
忠賢恨士龍事事與他相違,必欲置之死地。
密令魏黨邵輔忠誣士龍貪盜淫權,下九卿會議。
那九卿周嘉谟、鄒元标、王紀、馮從吾、王佐一班兒正人君子,從公确議,極醜诋輔忠,極昭雪士龍。
那忠賢無可下手,忽傳内旨,把士龍革職為民。
又憑田爾耕、許顯純鍛煉成獄,說他與趙南星分受李三才贓銀三千兩,追贓遣戍。
天啟六年,士龍赴平陽衛。
忠賢忽令禦中劉徽,參劉弘化、房可壯、樊尚、毛士龍四人,仍扯邵輔忠舊誣成案。
傳内旨,士龍一同逮問追贓。
那時毛士龍在山西平陽府授徒自給,得了逮問的報。
有弟毛之望伴兄在衛,士龍向他說道:“我順受其正,即當慷慨就道。
但逆矯旨拿人,不知冤斃了多少正人君子。
覆巢傾卵,義不可就。
我甯學張儉偷生,以觀時變。
”之望道:“兄長所見極是。
但弟獨留既不可,兄獨行又不放心,不若我随兄從太行山間道歸裡。
藁葬二親,連兄家阿侄都帶了出來。
生死且聽之于天,才是順受其正。
”士龍道:“既是阿弟丢我不下,沒人在此照管,趁旨意未到,官府不來拘鉗,一面打發家屬,着老仆毛忠跟随,打從大路慢慢回去。
我同阿弟悄悄離了平陽府,打從太行山小路星夜過了嶺,便不怕人追趕了。
就是家屬在途,隻要隐姓埋名,料不
耿如杞着即铨補,以伸直氣。
不必陳請回籍。
”吏部竟把如杞補了原職。
當時又有個正直的大理寺少卿姚士慎上一本,本上道: 謹奏為循職杼愚,乞誅逃孽,以彰國法;釋累囚,以擴皇仁事。
臣蒙擢貳棘寺,竊廷尉天下之平也。
奸逆未剪,臣得執而誅之;淹抑未申,臣得執而雪之。
皇上殛魏忠賢、崔呈秀于廷,雷霆之擊也;釋耿如杞于獄,日月之照也。
惟是今稱元兇渠魁,無過魏忠賢。
而忠賢欺罔蔑制不赦之罪,無過公、侯、伯三爵之封。
今魏良卿已現獲正法,良棟、良材尚在脫逃。
擅竊封拜,忠賢之逆膽包天;沐猴而冠,三豎之兇鋒震世。
金吾蟒玉未足稱榮,妄希茅土之殊寵。
浸假而簪纓北面,莫厭狼心,甯無問鼎之明謀?此不速誅,何以申法?宜嚴行擒緝,骈斬西市,以昭朝廷之憲典,以快神人之公憤者也。
臣又照得方震孺、惠世揚,一以按臣而魂消風鶴,一以言官而勢傾宮府,罪拟自取,實無正條。
說者謂:“高出、胡嘉棟不以逃議辟乎?彼之鐵案如山,震孺之死法獨更,何以服二人于圜中?”然不曰彼一逃再逃,此監軍無死守之責乎?又謂:“崔呈秀不以交結幹誅乎?彼死有餘戮,世揚生而逋譴,何以服呈秀于地下?”然不曰彼贓迹顯據,此青衣入内風影無憑乎?展轉遲疑,異日之葛藤未了;一刀兩劈,暗裡之揣摩俱消。
息群嚣而定衆議,未必不由于此。
又照得毛士龍已經遣戍,後行提解。
彼驚魂于周順昌等之獄斃,奪魄于劉铎之慘殺,不能作範滂赴死之勇,聊效張儉全生之術。
今或竄匿海島,或走死道路,俱未可知。
宜乘皇恩浩蕩之時,明赦前罪,令其自行投到法司,從寬結案,縱歸田畝。
宥一人而天下知恩,亦皇上如天之德也。
臣在理言理,原非越俎,伏祈裁擇施行。
這本一上,正值改元正月。
崇祯批道:“覽奏,奸孽魏良棟等脫逃,着該衙門嚴行緝獲,以正國法。
方震孺已有旨了。
惠世揚以言官勢傾宮府,罪雖自取,既經恩恤,看作速會議開釋。
毛士龍并着自行投到,法司與從寬結案。
該部知道。
”此本一下,不但方震孺、惠世揚不日釋放,連副使胡田容,刑部主事耿應昌,戶部主事李柱明,一一都放出獄去了。
且說刑科給事中有個毛士龍,是萬曆癸醜科進士,極是個守法不阿的人。
起初魏忠賢竊弄威福,才起手時節,受罪劉朝、田诏、劉進忠等數百萬賄賂,密托毛士龍開釋,士龍不從。
立傳中旨說,諸内官監反,令諸分掌司禮監,并乾清宮内牌子事。
士龍上本力争。
及魏忠賢開告密之門,借交通李三才為案,急拿廢總兵陳天爵一家五十餘人,鎮撫司打問。
士龍力持公論,與錦衣衛駱思恭重究番役官旗,告人陳輔坐誣論絞。
隻因懿安皇後才入宮數月,客氏妒寵,糾魏忠賢飛造妖言,誣國母系盜犯孫二所出,士龍竟自檢拿奸黨,與主使逆徒,并問大辟。
忠賢恨士龍事事與他相違,必欲置之死地。
密令魏黨邵輔忠誣士龍貪盜淫權,下九卿會議。
那九卿周嘉谟、鄒元标、王紀、馮從吾、王佐一班兒正人君子,從公确議,極醜诋輔忠,極昭雪士龍。
那忠賢無可下手,忽傳内旨,把士龍革職為民。
又憑田爾耕、許顯純鍛煉成獄,說他與趙南星分受李三才贓銀三千兩,追贓遣戍。
天啟六年,士龍赴平陽衛。
忠賢忽令禦中劉徽,參劉弘化、房可壯、樊尚、毛士龍四人,仍扯邵輔忠舊誣成案。
傳内旨,士龍一同逮問追贓。
那時毛士龍在山西平陽府授徒自給,得了逮問的報。
有弟毛之望伴兄在衛,士龍向他說道:“我順受其正,即當慷慨就道。
但逆矯旨拿人,不知冤斃了多少正人君子。
覆巢傾卵,義不可就。
我甯學張儉偷生,以觀時變。
”之望道:“兄長所見極是。
但弟獨留既不可,兄獨行又不放心,不若我随兄從太行山間道歸裡。
藁葬二親,連兄家阿侄都帶了出來。
生死且聽之于天,才是順受其正。
”士龍道:“既是阿弟丢我不下,沒人在此照管,趁旨意未到,官府不來拘鉗,一面打發家屬,着老仆毛忠跟随,打從大路慢慢回去。
我同阿弟悄悄離了平陽府,打從太行山小路星夜過了嶺,便不怕人追趕了。
就是家屬在途,隻要隐姓埋名,料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