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亂倫固着
關燈
小
中
大
了&rdquo。
倘若固着對象不是母親,而是民族或國家,合理化也與之類似。
合理化的核心是這樣一個概念:民族或國家給了我一切,或者民族或國家簡直太厲害、太了不起了。
綜上所述:個體與母親式的人物及其對等物&mdash&mdash血緣、家庭、部落&mdash&mdash仍然保持緊密聯結的這種傾向,人人與生俱來,不論男女。
常常發生沖突的,是與之對立的傾向&mdash&mdash誕生、進取、成長。
在個體正常發展的情況下,成長傾向是勝利者。
而在病态程度非常嚴重的情況下,共生聯結的回歸傾向是勝利的一方,它會或多或少引發個體全方位的能力喪失。
弗洛伊德在任何兒童身上都能看到的亂倫欲望概念是完全正确的。
但是這個概念的重要意義卻超出了弗洛伊德自己的設想。
亂倫欲望主要并不是性欲的結果,它是人最基本的傾向之一:他來自何處,他便想要一直維系原有的紐帶;對自由的畏懼;對自己被人毀滅的恐懼;而正是為了這個人,他使自己陷入無法自立和放棄一切獨立的境地。
至此,我們可以對本書所讨論的三種傾向彼此之間具有何種關系展開分析了。
在其不那麼嚴重時,戀屍癖、自戀和亂倫固着是截然不同的,個體可能隻有其中一種傾向,這是經常發生的現象。
同樣地,在這三種傾向的非惡性形式中,它們都不會嚴重損害個體的理性能力和愛的能力或造成強大的破壞能力。
(此類型個體,我想以富蘭克林·德拉諾·羅斯福為例稍作說明。
他是個母親固着程度中等、自戀程度中等、戀屍癖程度嚴重的人。
對比之下,希特勒幾乎是個徹徹底底的戀屍癖、自戀狂和亂倫固着極其嚴重的人。
)但是這三種傾向惡性程度越高,越容易彙聚一處。
首先,亂倫固着和自戀之間關系非常緊密。
個體尚未完全脫離母親子宮或母親乳房時,他并不享有與人交往或愛人的自由。
他與他的母親(作為一個整體)是其自戀的對象。
這一點,我們可以在個體自戀轉為群體性自戀時看得最清楚。
我們也會在其中非常清楚地發現,亂倫固着與自戀交相混合。
正是這種特殊的混合,能對一切民族性、種族性、宗教性和政治性狂熱具有的力量和非理性作出解釋。
個體因亂倫共生和自戀而起的回歸,在其程度最嚴重時,戀屍癖也會一并出現。
渴望回到子宮和過去,同樣也就是渴望死亡和毀滅。
倘若戀屍癖、自戀和亂倫共生這三種傾向的極端形式混合而生,我們可以說該個體具有我所說的&ldquo衰退綜合征&rdquo。
罹患此綜合征的個體無疑是惡的,因為他有違生命和成長,他是死亡和殘缺的忠實信徒。
&ldquo衰退綜合征&rdquo有據可查的最典型的例子是希特勒。
正如我前文所言,他深受死亡和毀滅的吸引;他是個極度自戀的人,對他來說,他自己的意願和想法是唯一存在的現實;他還是個極度亂倫的人,不論他與母親曾經關系如何,他的亂倫性主要表現在他對其所屬種族、對與之有共同血緣關系的人的狂熱忠誠。
他深陷于想要通過阻止其血統被污染這種方式拯救德國人的想法而無法自拔。
如其在《我的奮鬥》中所言:首先,要拯救德國人免于梅毒之患;其次,免于被猶太人污染。
自戀、死亡和亂倫是一種緻命組合,它把希特勒那樣的人變成了人類及生命的死敵。
這種三合一,在理查德·休斯《閣樓上的狐狸》一書中有着最精妙的描述: 畢竟,希特勒那個一元論的&ldquo我&rdquo怎麼可能平白無故單單屈服于男女之事呢?這本質上就是接受&ldquo另一個人&rdquo嘛。
他堅信自己是這世界上獨一無二的感知中心,宇宙意志的唯一真正化身。
這不會造成什麼損害,因為這種信念正是他擁有超凡内心之&ldquo力&rdquo的根本原因:希特勒獨自存在。
&ldquo唯吾存在,别無他人。
&rdquo這宇宙中,除他之外,并無任何其他人,都隻是物;因此對他來說,一切&ldquo人稱&rdquo代詞都徹底喪失其在常态下具有的情感内涵。
這讓希特勒肆意妄為、無所顧忌:建築師搖身變成政治家,這再自然不過了,因為在他即将要處理的新事物中,他并沒有看到任何實質性區别:這些&ldquo人&rdquo不過是他眼中的&ldquo仿物&rdquo,與其他工具和石塊同屬一個範疇。
所有的工具都有把手&mdash&mdash這一種裝的是耳朵。
對着石頭說愛或恨或寄予同情(或授以真理)是荒謬的。
于是希特勒得了那種罕見的人格病,一種幾乎沒有半影的自我:罕見但有病,這就是說,一個其他方面很成熟、從臨床診斷來看屬于頭腦正常的人,這種自我在他身上反常地存活了下來(因為在新生兒身上,這種自我毫無疑問是相當正常的人生開端,甚至發展到幼兒時期也不足為奇)。
希特勒成年的&ldquo我&rdquo即是如此反常&mdash&mdash他從小長到大,但結構始終未變,就像惡性腫瘤的生長。
&hellip&hellip 這備受折磨、精神錯亂的東西在床上輾轉反側&hellip&hellip &ldquo《黎恩濟》之夜&rdquo,那場歌劇之後登上費因堡俯瞰林茨(8)的那個夜晚,無疑是他少年時期最重要的一晚,正是這個時候他第一次堅定地相信自己内心擁有孤獨的全能之力。
在茫茫夜色中被驅策着一路登高,塵世間一切藩國國王難道不是刹那在他眼前一覽無餘?面對古老的福音之問(9),他整個人不就等于一個&ldquo是&rdquo字?他難道不是在那十一月的星辰見證下、在高山之上簽下了永恒契約?然而如今&hellip&hellip如今,當他似乎像羅馬護民官黎恩濟一樣乘風破浪、駕馭着來勢洶洶、本該送他上柏林的浪潮時,那波峰已經開始卷曲:它已經卷曲、碎裂、傾覆,把他狠狠摔下,摔到碧綠的、咆哮如雷、深不可測的水裡。
他絕望地在床上翻來覆去,大口喘氣&mdash&mdash他溺水了(希特勒最恐懼的莫過于此)。
溺水?然後&hellip&hellip很久以前的少年時期在林茨多瑙河橋上踟蹰徘徊想自尋短見的那個時刻&hellip&hellip畢竟那個郁郁寡歡的少年早已告别很久以前的那一天,從那以後,一切都是夢。
然後,如今這個噪音就是強有力的多瑙河之歌在他做着夢溺水的耳朵裡久久回響。
在環繞着他的綠瑩瑩的水光中,有一張死人的臉上下颠倒着在他面前漂浮:一張有着他自己那雙微微鼓凸着睜開的雙眼的臉,那是他死去的母親的臉,正如他最後一次看見她躺在白色枕頭上死不瞑目那樣。
死去的、慘白的、空洞的臉,空洞得連給他的愛都沒有。
可是如今那張臉卻變出很多來,在水中圍着他。
這麼說來,母親就是這片水了,這些水要溺斃了他! 想到這裡,他不再掙紮。
他把膝蓋蜷到下巴,保持身在母體中最初的姿勢一動不動,任由自己在水中沉溺。
就這樣,希特勒終于昏昏睡去。
(10) 在這短短幾段中,&ldquo衰退綜合征&rdquo的所有要素如數呈現,隻有偉大的作家才能使其如此一目了然。
我們看到了希特勒的自戀、他對溺斃的渴望&mdash&mdash水作為他的母親&mdash&mdash還有他對死亡的喜愛,以其亡母的臉象征性地表現出來。
而他雙膝蜷縮至下巴的原始本能體态,則象征着他向子宮的回歸。
希特勒隻是&ldquo衰退綜合征&rdquo的一個突出典型。
很多人以暴力、仇恨、種族主義和自戀性質的國家/民族主義為樂,也有不少人深受其苦。
他們是暴力、戰争和毀滅行為或其&ldquo真正的信徒們&rdquo的領袖。
這些人當中,隻有最失衡、病态程度最深的人,才會明确說出自己的真實目的,甚至能明确意識到這些目的。
他們易于把自己的這種傾向合理化為對祖國的熱愛、責任、榮譽等等。
但在正常的法制倫理土崩瓦解之時,正如世界大戰或内戰爆發
倘若固着對象不是母親,而是民族或國家,合理化也與之類似。
合理化的核心是這樣一個概念:民族或國家給了我一切,或者民族或國家簡直太厲害、太了不起了。
綜上所述:個體與母親式的人物及其對等物&mdash&mdash血緣、家庭、部落&mdash&mdash仍然保持緊密聯結的這種傾向,人人與生俱來,不論男女。
常常發生沖突的,是與之對立的傾向&mdash&mdash誕生、進取、成長。
在個體正常發展的情況下,成長傾向是勝利者。
而在病态程度非常嚴重的情況下,共生聯結的回歸傾向是勝利的一方,它會或多或少引發個體全方位的能力喪失。
弗洛伊德在任何兒童身上都能看到的亂倫欲望概念是完全正确的。
但是這個概念的重要意義卻超出了弗洛伊德自己的設想。
亂倫欲望主要并不是性欲的結果,它是人最基本的傾向之一:他來自何處,他便想要一直維系原有的紐帶;對自由的畏懼;對自己被人毀滅的恐懼;而正是為了這個人,他使自己陷入無法自立和放棄一切獨立的境地。
至此,我們可以對本書所讨論的三種傾向彼此之間具有何種關系展開分析了。
在其不那麼嚴重時,戀屍癖、自戀和亂倫固着是截然不同的,個體可能隻有其中一種傾向,這是經常發生的現象。
同樣地,在這三種傾向的非惡性形式中,它們都不會嚴重損害個體的理性能力和愛的能力或造成強大的破壞能力。
(此類型個體,我想以富蘭克林·德拉諾·羅斯福為例稍作說明。
他是個母親固着程度中等、自戀程度中等、戀屍癖程度嚴重的人。
對比之下,希特勒幾乎是個徹徹底底的戀屍癖、自戀狂和亂倫固着極其嚴重的人。
)但是這三種傾向惡性程度越高,越容易彙聚一處。
首先,亂倫固着和自戀之間關系非常緊密。
個體尚未完全脫離母親子宮或母親乳房時,他并不享有與人交往或愛人的自由。
他與他的母親(作為一個整體)是其自戀的對象。
這一點,我們可以在個體自戀轉為群體性自戀時看得最清楚。
我們也會在其中非常清楚地發現,亂倫固着與自戀交相混合。
正是這種特殊的混合,能對一切民族性、種族性、宗教性和政治性狂熱具有的力量和非理性作出解釋。
個體因亂倫共生和自戀而起的回歸,在其程度最嚴重時,戀屍癖也會一并出現。
渴望回到子宮和過去,同樣也就是渴望死亡和毀滅。
倘若戀屍癖、自戀和亂倫共生這三種傾向的極端形式混合而生,我們可以說該個體具有我所說的&ldquo衰退綜合征&rdquo。
罹患此綜合征的個體無疑是惡的,因為他有違生命和成長,他是死亡和殘缺的忠實信徒。
&ldquo衰退綜合征&rdquo有據可查的最典型的例子是希特勒。
正如我前文所言,他深受死亡和毀滅的吸引;他是個極度自戀的人,對他來說,他自己的意願和想法是唯一存在的現實;他還是個極度亂倫的人,不論他與母親曾經關系如何,他的亂倫性主要表現在他對其所屬種族、對與之有共同血緣關系的人的狂熱忠誠。
他深陷于想要通過阻止其血統被污染這種方式拯救德國人的想法而無法自拔。
如其在《我的奮鬥》中所言:首先,要拯救德國人免于梅毒之患;其次,免于被猶太人污染。
自戀、死亡和亂倫是一種緻命組合,它把希特勒那樣的人變成了人類及生命的死敵。
這種三合一,在理查德·休斯《閣樓上的狐狸》一書中有着最精妙的描述: 畢竟,希特勒那個一元論的&ldquo我&rdquo怎麼可能平白無故單單屈服于男女之事呢?這本質上就是接受&ldquo另一個人&rdquo嘛。
他堅信自己是這世界上獨一無二的感知中心,宇宙意志的唯一真正化身。
這不會造成什麼損害,因為這種信念正是他擁有超凡内心之&ldquo力&rdquo的根本原因:希特勒獨自存在。
&ldquo唯吾存在,别無他人。
&rdquo這宇宙中,除他之外,并無任何其他人,都隻是物;因此對他來說,一切&ldquo人稱&rdquo代詞都徹底喪失其在常态下具有的情感内涵。
這讓希特勒肆意妄為、無所顧忌:建築師搖身變成政治家,這再自然不過了,因為在他即将要處理的新事物中,他并沒有看到任何實質性區别:這些&ldquo人&rdquo不過是他眼中的&ldquo仿物&rdquo,與其他工具和石塊同屬一個範疇。
所有的工具都有把手&mdash&mdash這一種裝的是耳朵。
對着石頭說愛或恨或寄予同情(或授以真理)是荒謬的。
于是希特勒得了那種罕見的人格病,一種幾乎沒有半影的自我:罕見但有病,這就是說,一個其他方面很成熟、從臨床診斷來看屬于頭腦正常的人,這種自我在他身上反常地存活了下來(因為在新生兒身上,這種自我毫無疑問是相當正常的人生開端,甚至發展到幼兒時期也不足為奇)。
希特勒成年的&ldquo我&rdquo即是如此反常&mdash&mdash他從小長到大,但結構始終未變,就像惡性腫瘤的生長。
&hellip&hellip 這備受折磨、精神錯亂的東西在床上輾轉反側&hellip&hellip &ldquo《黎恩濟》之夜&rdquo,那場歌劇之後登上費因堡俯瞰林茨(8)的那個夜晚,無疑是他少年時期最重要的一晚,正是這個時候他第一次堅定地相信自己内心擁有孤獨的全能之力。
在茫茫夜色中被驅策着一路登高,塵世間一切藩國國王難道不是刹那在他眼前一覽無餘?面對古老的福音之問(9),他整個人不就等于一個&ldquo是&rdquo字?他難道不是在那十一月的星辰見證下、在高山之上簽下了永恒契約?然而如今&hellip&hellip如今,當他似乎像羅馬護民官黎恩濟一樣乘風破浪、駕馭着來勢洶洶、本該送他上柏林的浪潮時,那波峰已經開始卷曲:它已經卷曲、碎裂、傾覆,把他狠狠摔下,摔到碧綠的、咆哮如雷、深不可測的水裡。
他絕望地在床上翻來覆去,大口喘氣&mdash&mdash他溺水了(希特勒最恐懼的莫過于此)。
溺水?然後&hellip&hellip很久以前的少年時期在林茨多瑙河橋上踟蹰徘徊想自尋短見的那個時刻&hellip&hellip畢竟那個郁郁寡歡的少年早已告别很久以前的那一天,從那以後,一切都是夢。
然後,如今這個噪音就是強有力的多瑙河之歌在他做着夢溺水的耳朵裡久久回響。
在環繞着他的綠瑩瑩的水光中,有一張死人的臉上下颠倒着在他面前漂浮:一張有着他自己那雙微微鼓凸着睜開的雙眼的臉,那是他死去的母親的臉,正如他最後一次看見她躺在白色枕頭上死不瞑目那樣。
死去的、慘白的、空洞的臉,空洞得連給他的愛都沒有。
可是如今那張臉卻變出很多來,在水中圍着他。
這麼說來,母親就是這片水了,這些水要溺斃了他! 想到這裡,他不再掙紮。
他把膝蓋蜷到下巴,保持身在母體中最初的姿勢一動不動,任由自己在水中沉溺。
就這樣,希特勒終于昏昏睡去。
(10) 在這短短幾段中,&ldquo衰退綜合征&rdquo的所有要素如數呈現,隻有偉大的作家才能使其如此一目了然。
我們看到了希特勒的自戀、他對溺斃的渴望&mdash&mdash水作為他的母親&mdash&mdash還有他對死亡的喜愛,以其亡母的臉象征性地表現出來。
而他雙膝蜷縮至下巴的原始本能體态,則象征着他向子宮的回歸。
希特勒隻是&ldquo衰退綜合征&rdquo的一個突出典型。
很多人以暴力、仇恨、種族主義和自戀性質的國家/民族主義為樂,也有不少人深受其苦。
他們是暴力、戰争和毀滅行為或其&ldquo真正的信徒們&rdquo的領袖。
這些人當中,隻有最失衡、病态程度最深的人,才會明确說出自己的真實目的,甚至能明确意識到這些目的。
他們易于把自己的這種傾向合理化為對祖國的熱愛、責任、榮譽等等。
但在正常的法制倫理土崩瓦解之時,正如世界大戰或内戰爆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