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詞部第三十
關燈
小
中
大
,必應天象。
用渾天儀窺之,則見星不見人。
今可用一銅錢代。
&rdquo令窺帝,曰:&ldquo此帝星也。
&rdquo窺秦桧,曰:&ldquo相星。
&rdquo韓世忠,曰:&ldquo将星。
&rdquo至循王,則曰:&ldquo不見星。
&rdquo衆駭,再令窺之,曰:&ldquo終不見星,但見張王在錢眼裡坐。
&rdquo滿坐大噱。
按張循王家多銀,每千兩鑄一毬,目為&ldquo沒奈何&rdquo。
子猶曰:本是臭腐之物,而父非此不雲慈,子非此不雲孝,生非此不遂,名非此不立,雖大聖、大賢、大英雄到此,隻得喚他作&ldquo沒奈何&rdquo也! 動手 商則為廪丘尉,值縣令丞多貪。
一日宴會,起舞。
令丞皆動手,則但回身而已。
令問其故。
則曰:&ldquo長官動手,贊府亦動手,唯有一個尉,又動手,百姓何容活耶?&rdquo 趙良臣 《西堂紀聞》:梅西野嘗與邑大夫會飲。
論及時事,雲:&ldquo先時百姓稱官長,止雲某老爹。
今則不問尊卑,俱呼爺爺矣。
&rdquo因言吾鄉有趙良臣者,延一西賓教子。
其賓避主人諱,至《孟子》&ldquo我能辟土地&rdquo章,改&ldquo良臣&rdquo二字為&ldquo爺爺&rdquo,命其子讀雲:&ldquo今之所為爺爺,古之所為民賊也。
&rdquo 江菉蘿刺時語 田大年主政丁優家居,語江盈科曰:&ldquo裡中人見我貧,有兩種議論。
一曰:這人蠢,作縣六年,尚無房住。
一曰:這人巧,富而不露。
說蠢可耐,說巧不可耐也!&rdquo江曰:&ldquo裡中俗兒重富不重廉,說我巧倒耐得。
&rdquo 割碑 穎川有姚尚書墓,其神道碑穹窿高厚,四面均焉。
國初州人侍郎某者,欲割三分之一以刻墓表,告之州守。
守曰:&ldquo何不割三分之二?&rdquo或問其故。
守曰:&ldquo吾欲使後人割侍郎碑者,猶得中分耳。
&rdquo侍郎聞之,慚悔。
《道餘錄》 姚廣孝著《道餘錄》,識者非之。
張洪曰:&ldquo少師于我厚,今死矣,吾無以報,但見《道餘錄》,辄為焚棄耳。
&rdquo 趙挺之嘗曰:&ldquo鄉中最重潤筆,每一志文成,則大平車中滿載相贈。
&rdquo黃山谷笑曰:&ldquo想俱是蘿蔔瓜齑耳!&rdquo趙銜之,自是擠排不遺餘力,卒有宜州之貶。
明文天話 近日有達官自刻其文,且問于作者曰:&ldquo吾文何如古人?&rdquo或對曰:&ldquo一代之興,有一代之文。
故漢曰漢文,唐曰唐文。
公之文可謂明文也。
&rdquo其人不悟。
楊升庵雲:滇中有一先輩,谕諸生讀書為文之法甚悉。
語畢,問諸生曰:&ldquo吾言是否?&rdquo一人應曰:&ldquo公天人,所言皆天話也!&rdquo吳下謂大言曰天話。
鞋底 楊文公億在翰林時草制,為執政者多所塗削。
楊甚不平,因取塗處加以濃墨,如鞋底樣,題其旁曰:&ldquo世業楊家鞋底。
&rdquo人問之,楊曰:&ldquo此語見别人腳迹。
&rdquo當時傳以為笑。
後草制被墨黜者,相谑曰:&ldquo又遭鞋底。
&rdquo 恥見妻子 吏部侍郎李迥秀好機警。
有選人被放,訴雲:&ldquo羞見來路。
&rdquo李曰:&ldquo從何來?&rdquo曰:&ldquo從浦津關來。
&rdquo李曰:&ldquo取潼關路去。
&rdquo曰:&ldquo恥見妻子。
&rdquo李曰:&ldquo賢室本是相谙,亦應不怪。
&rdquo 羅隐不第 沈嵩與羅隐從事浙西幕下。
主帥出妙妓,衆以嫦娥譽之。
嵩曰:&ldquo嫦娥甚陋,安可及?&rdquo帥驚曰:&ldquo書記識嫦娥乎?&rdquo曰:&ldquo嵩兩度到月宮折桂,何為不識?&rdquo 或雲:嵩此言,蓋譏隐之不第也。
又,江南李氏嘗遣使聘越。
越人問;&ldquo見羅隐給事否?&rdquo使人雲:&ldquo不識,亦不聞名。
&rdquo越人雲:&ldquo四海聞有羅江東,何拙之甚!&rdquo使人雲:&ldquo隻為榜上無名。
&rdquo子猶曰:我愛心中錦,人尊榜上名。
腹負 黨太尉嘗食飽,扪腹歎曰:&ldquo我不負汝!&rdquo左右曰:&ldquo将軍不負此腹,恨此腹負将軍。
&rdquo言未嘗少出智慮。
書午字 李義安谒富人鄭生,生辭以出。
義安乃于門上大書一&ldquo午&rdquo字而去。
蓋譏&ldquo牛不出頭&rdquo也。
書牛可對題鳳。
納粟 岐山王生,循故例納粟三千斛,授官助教。
以厚價市駿馬騎乘,每不惬意。
醫者李生故稱壯健,以為價賤。
王怪問之。
李曰:&ldquo馱得三千斛谷,豈非壯健耶?&rdquo 邊面 武臣陳理從軍三十餘年,立功十次,謂賀子忱曰:&ldquo朝廷推賞,一次輕一次。
&rdquo賀笑曰:&ldquo隻為邊面一次近一次。
&rdquo。
理宗朝,欲舉推排田畝之令,廷紳有言,未行。
至賈似道當國,卒行之。
時人嘲之曰:&ldquo三分天下二分亡,猶把山河寸寸量。
縱使一丘添一畝,也應不似舊封疆。
&rdquo亦此意。
太平幸民 康定中,西戎寇邊,王師失律。
當國一相以老謝去,親知就第為賀。
飲酣,自矜曰:&ldquo某,一山民耳。
遭時得君,告老于家,當天下無事之辰,可謂太平幸民矣!&rdquo石中立曰:&ldquo隻有陝西一夥竊盜未獲。
&rdquo 庾亮 庾亮擊蘇峻,屢敗。
陶侃曰:&ldquo古人三敗,君侯始二。
當今事急,不宜數敗。
&rdquo 叢公厲禁 叢蘭巡撫淮安,務汰冗費,未免已甚。
一滑稽生進言曰:&ldquo公尚有禁革未盡者。
&rdquo叢忻然請教。
曰:&ldquo褲以蔽形,今兩股是虛費也。
去一存一,所有多矣。
&rdquo叢良久曰:&ldquo得無不便于行乎?&rdquo生曰:&ldquo公但禁之,誰敢言不便者?&rdquo叢知刺己,乃稍弛厲禁。
六千兵 國朝保國私役營二千治第。
伶人為誦詩句曰:&ldquo楚歌吹散六千兵。
&rdquo一人曰:&ldquo八千也!&rdquo解者曰:&ldquo那二幹兵為保國公蓋宅去矣!&rdquo。
預借 《行都紀事》:某邑宰因預借違旨,遭按而歸。
某府府将乃宰公之故舊,因留連而燕飲之。
有妓慧黠,得宰罷官之由,時方仲秋,忽歌《漁家傲》:&ldquo十月小春梅蕊綻。
&rdquo宰曰:&ldquo何太早耶?&rdquo答曰:&ldquo乃預借也。
&rdquo宰大慚。
妲己賜周公 五官将既納袁熙妻,孔文舉與曹公書曰:&ldquo武王伐纣,以妲己賜周公。
&rdquo曹公以文舉博學,信以為然。
後問文舉。
答曰:&ldquo以今度之,想當然耳。
&rdquo 滕甫類虞舜 滕甫有弟申,狠暴無禮,其母獨笃愛,用是數淩侮其兄,而阃政多紊。
章子厚與甫舊狎,一日語之曰:&ldquo公多類虞舜,然亦有不似者。
&rdquo甫究其說。
子厚曰:&ldquo類者父頑、母嚚、象傲。
不類
用渾天儀窺之,則見星不見人。
今可用一銅錢代。
&rdquo令窺帝,曰:&ldquo此帝星也。
&rdquo窺秦桧,曰:&ldquo相星。
&rdquo韓世忠,曰:&ldquo将星。
&rdquo至循王,則曰:&ldquo不見星。
&rdquo衆駭,再令窺之,曰:&ldquo終不見星,但見張王在錢眼裡坐。
&rdquo滿坐大噱。
按張循王家多銀,每千兩鑄一毬,目為&ldquo沒奈何&rdquo。
子猶曰:本是臭腐之物,而父非此不雲慈,子非此不雲孝,生非此不遂,名非此不立,雖大聖、大賢、大英雄到此,隻得喚他作&ldquo沒奈何&rdquo也! 動手 商則為廪丘尉,值縣令丞多貪。
一日宴會,起舞。
令丞皆動手,則但回身而已。
令問其故。
則曰:&ldquo長官動手,贊府亦動手,唯有一個尉,又動手,百姓何容活耶?&rdquo 趙良臣 《西堂紀聞》:梅西野嘗與邑大夫會飲。
論及時事,雲:&ldquo先時百姓稱官長,止雲某老爹。
今則不問尊卑,俱呼爺爺矣。
&rdquo因言吾鄉有趙良臣者,延一西賓教子。
其賓避主人諱,至《孟子》&ldquo我能辟土地&rdquo章,改&ldquo良臣&rdquo二字為&ldquo爺爺&rdquo,命其子讀雲:&ldquo今之所為爺爺,古之所為民賊也。
&rdquo 江菉蘿刺時語 田大年主政丁優家居,語江盈科曰:&ldquo裡中人見我貧,有兩種議論。
一曰:這人蠢,作縣六年,尚無房住。
一曰:這人巧,富而不露。
說蠢可耐,說巧不可耐也!&rdquo江曰:&ldquo裡中俗兒重富不重廉,說我巧倒耐得。
&rdquo 割碑 穎川有姚尚書墓,其神道碑穹窿高厚,四面均焉。
國初州人侍郎某者,欲割三分之一以刻墓表,告之州守。
守曰:&ldquo何不割三分之二?&rdquo或問其故。
守曰:&ldquo吾欲使後人割侍郎碑者,猶得中分耳。
&rdquo侍郎聞之,慚悔。
《道餘錄》 姚廣孝著《道餘錄》,識者非之。
張洪曰:&ldquo少師于我厚,今死矣,吾無以報,但見《道餘錄》,辄為焚棄耳。
&rdquo 趙挺之嘗曰:&ldquo鄉中最重潤筆,每一志文成,則大平車中滿載相贈。
&rdquo黃山谷笑曰:&ldquo想俱是蘿蔔瓜齑耳!&rdquo趙銜之,自是擠排不遺餘力,卒有宜州之貶。
明文天話 近日有達官自刻其文,且問于作者曰:&ldquo吾文何如古人?&rdquo或對曰:&ldquo一代之興,有一代之文。
故漢曰漢文,唐曰唐文。
公之文可謂明文也。
&rdquo其人不悟。
楊升庵雲:滇中有一先輩,谕諸生讀書為文之法甚悉。
語畢,問諸生曰:&ldquo吾言是否?&rdquo一人應曰:&ldquo公天人,所言皆天話也!&rdquo吳下謂大言曰天話。
鞋底 楊文公億在翰林時草制,為執政者多所塗削。
楊甚不平,因取塗處加以濃墨,如鞋底樣,題其旁曰:&ldquo世業楊家鞋底。
&rdquo人問之,楊曰:&ldquo此語見别人腳迹。
&rdquo當時傳以為笑。
後草制被墨黜者,相谑曰:&ldquo又遭鞋底。
&rdquo 恥見妻子 吏部侍郎李迥秀好機警。
有選人被放,訴雲:&ldquo羞見來路。
&rdquo李曰:&ldquo從何來?&rdquo曰:&ldquo從浦津關來。
&rdquo李曰:&ldquo取潼關路去。
&rdquo曰:&ldquo恥見妻子。
&rdquo李曰:&ldquo賢室本是相谙,亦應不怪。
&rdquo 羅隐不第 沈嵩與羅隐從事浙西幕下。
主帥出妙妓,衆以嫦娥譽之。
嵩曰:&ldquo嫦娥甚陋,安可及?&rdquo帥驚曰:&ldquo書記識嫦娥乎?&rdquo曰:&ldquo嵩兩度到月宮折桂,何為不識?&rdquo 或雲:嵩此言,蓋譏隐之不第也。
又,江南李氏嘗遣使聘越。
越人問;&ldquo見羅隐給事否?&rdquo使人雲:&ldquo不識,亦不聞名。
&rdquo越人雲:&ldquo四海聞有羅江東,何拙之甚!&rdquo使人雲:&ldquo隻為榜上無名。
&rdquo子猶曰:我愛心中錦,人尊榜上名。
腹負 黨太尉嘗食飽,扪腹歎曰:&ldquo我不負汝!&rdquo左右曰:&ldquo将軍不負此腹,恨此腹負将軍。
&rdquo言未嘗少出智慮。
書午字 李義安谒富人鄭生,生辭以出。
義安乃于門上大書一&ldquo午&rdquo字而去。
蓋譏&ldquo牛不出頭&rdquo也。
書牛可對題鳳。
納粟 岐山王生,循故例納粟三千斛,授官助教。
以厚價市駿馬騎乘,每不惬意。
醫者李生故稱壯健,以為價賤。
王怪問之。
李曰:&ldquo馱得三千斛谷,豈非壯健耶?&rdquo 邊面 武臣陳理從軍三十餘年,立功十次,謂賀子忱曰:&ldquo朝廷推賞,一次輕一次。
&rdquo賀笑曰:&ldquo隻為邊面一次近一次。
&rdquo。
理宗朝,欲舉推排田畝之令,廷紳有言,未行。
至賈似道當國,卒行之。
時人嘲之曰:&ldquo三分天下二分亡,猶把山河寸寸量。
縱使一丘添一畝,也應不似舊封疆。
&rdquo亦此意。
太平幸民 康定中,西戎寇邊,王師失律。
當國一相以老謝去,親知就第為賀。
飲酣,自矜曰:&ldquo某,一山民耳。
遭時得君,告老于家,當天下無事之辰,可謂太平幸民矣!&rdquo石中立曰:&ldquo隻有陝西一夥竊盜未獲。
&rdquo 庾亮 庾亮擊蘇峻,屢敗。
陶侃曰:&ldquo古人三敗,君侯始二。
當今事急,不宜數敗。
&rdquo 叢公厲禁 叢蘭巡撫淮安,務汰冗費,未免已甚。
一滑稽生進言曰:&ldquo公尚有禁革未盡者。
&rdquo叢忻然請教。
曰:&ldquo褲以蔽形,今兩股是虛費也。
去一存一,所有多矣。
&rdquo叢良久曰:&ldquo得無不便于行乎?&rdquo生曰:&ldquo公但禁之,誰敢言不便者?&rdquo叢知刺己,乃稍弛厲禁。
六千兵 國朝保國私役營二千治第。
伶人為誦詩句曰:&ldquo楚歌吹散六千兵。
&rdquo一人曰:&ldquo八千也!&rdquo解者曰:&ldquo那二幹兵為保國公蓋宅去矣!&rdquo。
預借 《行都紀事》:某邑宰因預借違旨,遭按而歸。
某府府将乃宰公之故舊,因留連而燕飲之。
有妓慧黠,得宰罷官之由,時方仲秋,忽歌《漁家傲》:&ldquo十月小春梅蕊綻。
&rdquo宰曰:&ldquo何太早耶?&rdquo答曰:&ldquo乃預借也。
&rdquo宰大慚。
妲己賜周公 五官将既納袁熙妻,孔文舉與曹公書曰:&ldquo武王伐纣,以妲己賜周公。
&rdquo曹公以文舉博學,信以為然。
後問文舉。
答曰:&ldquo以今度之,想當然耳。
&rdquo 滕甫類虞舜 滕甫有弟申,狠暴無禮,其母獨笃愛,用是數淩侮其兄,而阃政多紊。
章子厚與甫舊狎,一日語之曰:&ldquo公多類虞舜,然亦有不似者。
&rdquo甫究其說。
子厚曰:&ldquo類者父頑、母嚚、象傲。
不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