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詞部第三十

關燈
子猶曰:人之口,含陰而吐陽。

    陽也而陰用之,則違之而非規,抑之而非謗,刺之而非怨,嫉之而非仇,上可以代虞人之箴,而下亦可以當輿人之誦。

    夫是非與利害之心交明,其術不得不出乎此,餘于《春秋》定、哀之際三緻意焉。

    集《微詞》第三十。

     淩陽台 陳惠公大城,因起淩陽之台,未終而坐法死者數十人,又執三監吏。

    孔子适陳,聞之,見陳侯,與俱登台而觀焉。

    孔子曰:&ldquo美哉台也!賢哉王也!自古聖王之為城台,焉有不戮一人而能緻功若此者!&rdquo陳侯陰使人赦所執吏。

    見《孔叢子》。

     支解人 齊景公時,民有得罪者。

    公怒,縛至殿下,召左右支解之。

    晏子左手持頭,右手持刀而問曰:&ldquo古明主支解人,從何支始?&rdquo景公離席曰:&ldquo縱之!&rdquo 按《左傳》,時景公繁刑,有鬻踴者。

    踴。

    刖者所用。

    公問晏子曰:&ldquo子之居近市,知孰貴賤?&rdquo對曰;&ldquo踴貴屦賤。

    &rdquo公悟,為之省刑。

    此諷谏之師、滑稽之首也。

     枉死人面 劉玄佐鎮汴,嘗以讒怒欲殺軍将翟行恭,無敢辯者。

    處士鄭涉能諧隐,見玄佐曰:&ldquo聞翟行恭抵刑,付屍一觀。

    &rdquo玄佐怪之。

    對曰:&ldquo嘗聞枉死人面有異,一生未識,故借看耳。

    &rdquo玄佐悟,乃免。

     油衣 高宗出獵遇雨,問谏議大夫谷那律魏州人,淹識群書,褚遂良目為&ldquo九經庫&rdquo。

    曰:&ldquo油衣若為不漏?&rsquo對曰:&ldquo以瓦為之則不漏。

    &rdquo上因此不複出獵。

     抽稅 南唐時,關司斂率繁重,商人苦之。

    屬畿甸亢旱,烈祖宴于北苑,謂群臣曰:&ldquo外境皆雨,獨不及都城,何也?&rdquo申漸高曰:&ldquo雨不敢入城,懼抽稅耳。

    &rdquo烈祖大笑,即除之。

     使宅魚 錢氏時,西湖漁者日納魚數斤,謂之使宅魚,有不及數者,必市以供,頗為民害。

    羅隐侍坐,壁間有《磻溪垂釣圖》,武肅指示隐索詩。

    隐應聲曰:&ldquo呂望當年展廟谟,直鈎釣國更誰如。

    若教生在西湖上,也是須供使宅魚。

    &rdquo武肅王大笑,遂蠲其征。

     臣書帝書 齊高帝嘗與王僧虔書,畢,帝曰:&ldquo誰為第一?&rdquo僧虔曰:&ldquo臣書臣中第一,陛下書帝中第一。

    &rdquo帝大笑曰:&ldquo卿善自謀。

    &rdquo 徘徊 仁宗賞花釣魚宴,錫詩,館閣侍從和篇,皆押徘徊字。

    詩罷就教坊進雜劇,為數人尋稅第者,詣一宅觀之,至前堂,觀玩不去。

    問其所以,曰:&ldquo徘徊也。

    &rdquo又至後堂、東西序,複然。

    問則又曰:&ldquo徘徊也。

    &rdquo其一人笑曰:&ldquo可則可矣,但未免徘徊太多耳!&rdquo 二勝環 紹興初,楊存中在建康,諸軍之旗中有雙勝交環,謂之&ldquo二勝環&rdquo,取兩宮北還之意。

    因得美玉,琢成帽環以進,高廟日常禦裹。

    偶有一伶人在傍,高宗指環示之:&ldquo此楊太尉進來,名二勝環。

    &rdquo伶人接奏雲:&ldquo可惜二勝環俱放在腦後。

    &rdquo高宗為之改色。

    此所謂&ldquo工執藝事以谏&rdquo者一也。

     一說:伶人作參軍坐椅上,忽墜幞頭,見雙環。

    诘之,答曰:&ldquo此二勝環。

    &rdquo一人撲其首曰:&ldquo汝但坐太師椅乞恩澤足矣,二聖環且丢腦後可也!&rdquo蓋以譏桧雲。

     馄饨不熟 高宗時,饔人瀹馄饨不熟,下大理寺。

    優人扮兩士人相貌,各問其年。

    一曰&ldquo甲子生&rdquo,一曰&ldquo丙子生&rdquo。

    優人告&ldquo合下大理&rdquo。

    帝問故。

    優人曰;&ldquo【饣甲】子餅子皆生,與馄饨不熟者同罪耳。

    &rdquo上大笑,赦原饔人。

     當十錢 宣和間,用當十錢。

    伶人以為當十錢買水者,水一杯一錢,于是必令飲十杯,至于委頓。

    上見之笑,遂廢不用。

     芭蕉 宣和間,樂部焦德以諧谑被遇,時借以諷谏。

    一日,從幸禁苑。

    上指花竹草木以詢其名。

    德曰:&ldquo皆巴蕉也。

    &rdquo上請之。

    對曰:&ldquo禁苑花竹,皆取于四方。

    道裡遠涉,巴至上林,則已焦也。

    &rdquo上大笑。

     阿醜 成化末,刑政多頗。

    阿醜于上前作六部差遣狀,命精擇之。

    一人雲:&ldquo姓公名論。

    &rdquo主者曰:&ldquo公論如今無用。

    &rdquo一人曰:&ldquo姓公名道。

    &rdquo主者曰:&ldquo公道如今難行。

    &rdquo後一人曰:&ldquo姓胡名塗。

    &rdquo,主者曰:&ldquo胡塗如今盡去得。

    &rdquo 中官阿醜每于上前作院本。

    時王越、陳钺媚汪直,結為死黨。

    醜作直持雙斧趨跄而行。

    或問故。

    曰:&ldquo吾将兵唯仗此兩钺耳!&rdquo問钺何名。

    曰:&ldquo王越、陳钺也!&rdquo 和峤 和峤為武帝所親重。

    語峤曰:&ldquo東宮頃似差進,卿試往看。

    &rdquo還,問何如。

    答曰:&ldquo皇太子聖質如初。

    &rdquo 李緯須 唐太宗以李緯為民部尚書。

    會有自京師來者,帝曰:&ldquo玄齡聞緯為尚書謂何?&rdquo曰:&ldquo唯稱緯好須,無他語。

    &rdquo帝遽改太子詹事。

     三百裡湖 南唐馮谧,嘗對諸閣老言及玄宗賜賀知章三百裡湖事,因曰:&ldquo他日賜歸,得玄武湖二十裡足矣,&rdquo徐铉答曰:&ldquo主上尊賢下士,豈愛一湖?所乏者,賀知章耳。

    &rdquo衆大笑。

     刺李西涯 劉大夏自作《壽藏記》。

    李西涯戲雲:&ldquo天下皆如公,翰林文章無用也。

    &rdquo公曰:&ldquo先生輩文章宜記大功德者,予何敢相累哉?&rdquo蓋西涯先為劉瑾作碑文,公嘲之也。

     正德間,大臣議攻劉瑾,李西涯俯首不語。

    後劉健、謝遷被斥,李祖道涕泣。

    劉曰;&ldquo當日出一語,不用今日泣也。

    &rdquo又呂柟斥回,陸完亦祖道相送。

    陸曰:&ldquo公去矣,予亦将行。

    &rdquo呂曰:&ldquo如真去,我在三十裡外相候。

    &rdquo或作呂柟、陸完事,誤。

     文潞公 文潞公八十四再起,時學士鄭穆表請緻仕。

    劉貢父為給事中,問同舍曰:&ldquo鄭年若幹?&rdquo答曰:&ldquo七十三。

    &rdquo劉遽雲:&ldquo莫遂其請,且留取伴八十四底。

    &rdquo潞公聞之,甚不怿。

     鋸匠詩 趙東山裡中有二摯友,其一因投荒過家,其一以磨勘需調,皆栖栖桑榆,猶戀雞肋者。

    一日同訪東山,見庭下有鋸匠解木,因以命題。

    東山口占絕句曰:&ldquo一條黑路兩人忙,傍晚相看鬓已霜。

    你去我來何日了,虧他扯拽度時光。

    &rdquo二摯友知詩意諷己,相與感歎罷去。

     遠志 謝公始有東山之志,後就桓公司馬。

    會有饷桓公藥,中有遠志。

    桓取以問謝:&ldquo此藥又名小草。

    何一物有二稱?&rdquo謝未及答,郝隆在座,應聲曰:&ldquo此甚易解:處則為遠志,出則為小草。

    &rdquo謝有愧色。

     李卓老雲:&ldquo郝言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