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語部第二十五
關燈
小
中
大
棠陵豪以廣東憲副入賀。
張昆侖山人以詩餞之。
方曰:&ldquo君詩雖佳,而非情實,如無山稱山,無水賦水,非歡而暢,不戚而哀。
予詩雖劣,情實俱在。
&rdquo答曰:&ldquo詩人婉辭托物,若文主之思後妃,豈必臨河洲見雎鸠耶?即如餞行,何必攜百壺酒而雲&lsquo清酒百壺,唯筍及蒲&rsquo?若據情實,則老酒一瓶豆腐面筋耳。
&rdquo京師聞者大笑。
穢裡 梁劉士章為南康相。
郡人有姓賴,居穢裡,投刺谒劉。
劉嘲之曰:&ldquo君有何穢而居穢裡?&rdquo賴應聲曰:&ldquo未審孔丘何阙而居阙裡?&rdquo孔廟東南五百步,一有雙石阙,故名阙裡。
賦柳 李泌賦詩譏楊國忠曰:&ldquo青青東門柳,歲晏複憔悴。
&rdquo國忠訴于明皇。
上曰:&ldquo賦柳為譏卿,則賦李為譏朕可乎?&rdquo 争田 餘肅敏公為戶部時,兩勢家争田未決,部檄公理之。
甲以其地名與己同姓,執是故産,公笑曰:&ldquo然則張家灣張産耶?&rdquo 無為子 楊次公自号無為子。
佛印問其說。
次公曰:&ldquo我生無為軍耳。
&rdquo印曰:&ldquo公若生廬州,便可稱廬子矣!&rdquo 六字地名 楊用修在史館,有湖廣土官水盡源通塔平長官司進貢。
&ldquo水盡源通塔平&rdquo,蓋六字地名。
有同列疑為三地名,添之雲&ldquo三長官司&rdquo。
楊取《大明官制》證之:&ldquo此一處,非三地也。
&rdquo同列笑曰:&ldquo楚、蜀人近蠻夷,故宜知之。
我内地人不知也。
&rdquo楊戲應之曰:&ldquo司馬遷《西南夷傳》,班固《匈奴傳》叙外域如指掌,班、馬亦蠻夷耶?&rdquo 争姓族 諸葛令恢王丞相導共争姓族先後。
王曰&ldquo何不言葛、王,而雲王、葛?&rdquo令曰;&ldquo譬之驢、馬,不言馬、驢。
驢甯勝馬耶?&rdquo 牝牡雄雌 周丞相與客閑步園中玩群鶴。
問曰:&ldquo此牝鶴耶,牡鶴耶?&rdquo客從旁曰:&ldquo獸稱牝牡,禽為雌雄。
&rdquo相曰:&ldquo&lsquo雄狐綏綏&rsquo,狐非獸乎?&lsquo牝雞之晨&rsquo,雞非禽乎?&rdquo客不能對。
一從牛,一從隹,自是禽獸之别。
雄狐牝雞,文人之巧言耳。
《考工記》曰:&ldquo天下大獸五,則禽亦可謂之獸。
《禮記》曰:&ldquo猩猩能語,不離禽獸。
&rdquo則獸亦可謂之禽。
五行有木而無草,則草亦可謂之木。
《洪範》言&ldquo庶草蕃蕪&rdquo而不及木,則木亦可謂之草。
諸葛恪 孫權大會将佐,命諸葛恪行酒。
次至張輔吳昭,先有酒色,不肯飲,曰:&ldquo此非養老之禮也,&rdquo權謂恪曰:&ldquo卿但令張公辭屈乃飲耳。
&rdquo恪即難張曰:&ldquo昔尚父九十,秉旄仗钺,猶未告老。
今軍旅之事,将軍在後,酒食之事,将軍在前,何謂不養老也?&rdquo張無辭,遂為盡爵。
曾有白頭鳥集吳殿前。
孫權問群臣:&ldquo此何鳥也?&rdquo諸葛元遜對雲:&ldquo此名白頭翁。
&rdquo張昭自以坐中最老,疑戲之,因曰:&ldquo恪欺陛下,未嘗聞鳥名白頭翁者。
試令恪複求白頭母。
&rdquo元遜曰:&ldquo鳥名鹦母,未必有對。
試使輔吳複求鹦父。
&rdquo張不能答。
犯夜 張觀知開封日,有犯夜巡者,縛緻之。
觀曰:&ldquo有證見乎?&rdquo巡者曰:&ldquo若有證見,亦是犯夜矣。
&rdquo 捕蝗檄 錢穆甫為如臯令,會歲旱蝗發,而泰興令獨绐郡将雲:&ldquo縣界無蝗。
&rdquo已而蝗大起,郡将诘之。
令辭窮,乃言&ldquo縣本無蝗,悉自如臯飛來者。
&rdquo仍檄本縣嚴捕,無令侵及鄰境。
穆甫得檄,判雲:&ldquo蝗本天災,非令不才。
既自敝邑飛去,卻請貴縣押來。
&r
張昆侖山人以詩餞之。
方曰:&ldquo君詩雖佳,而非情實,如無山稱山,無水賦水,非歡而暢,不戚而哀。
予詩雖劣,情實俱在。
&rdquo答曰:&ldquo詩人婉辭托物,若文主之思後妃,豈必臨河洲見雎鸠耶?即如餞行,何必攜百壺酒而雲&lsquo清酒百壺,唯筍及蒲&rsquo?若據情實,則老酒一瓶豆腐面筋耳。
&rdquo京師聞者大笑。
穢裡 梁劉士章為南康相。
郡人有姓賴,居穢裡,投刺谒劉。
劉嘲之曰:&ldquo君有何穢而居穢裡?&rdquo賴應聲曰:&ldquo未審孔丘何阙而居阙裡?&rdquo孔廟東南五百步,一有雙石阙,故名阙裡。
賦柳 李泌賦詩譏楊國忠曰:&ldquo青青東門柳,歲晏複憔悴。
&rdquo國忠訴于明皇。
上曰:&ldquo賦柳為譏卿,則賦李為譏朕可乎?&rdquo 争田 餘肅敏公為戶部時,兩勢家争田未決,部檄公理之。
甲以其地名與己同姓,執是故産,公笑曰:&ldquo然則張家灣張産耶?&rdquo 無為子 楊次公自号無為子。
佛印問其說。
次公曰:&ldquo我生無為軍耳。
&rdquo印曰:&ldquo公若生廬州,便可稱廬子矣!&rdquo 六字地名 楊用修在史館,有湖廣土官水盡源通塔平長官司進貢。
&ldquo水盡源通塔平&rdquo,蓋六字地名。
有同列疑為三地名,添之雲&ldquo三長官司&rdquo。
楊取《大明官制》證之:&ldquo此一處,非三地也。
&rdquo同列笑曰:&ldquo楚、蜀人近蠻夷,故宜知之。
我内地人不知也。
&rdquo楊戲應之曰:&ldquo司馬遷《西南夷傳》,班固《匈奴傳》叙外域如指掌,班、馬亦蠻夷耶?&rdquo 争姓族 諸葛令恢王丞相導共争姓族先後。
王曰&ldquo何不言葛、王,而雲王、葛?&rdquo令曰;&ldquo譬之驢、馬,不言馬、驢。
驢甯勝馬耶?&rdquo 牝牡雄雌 周丞相與客閑步園中玩群鶴。
問曰:&ldquo此牝鶴耶,牡鶴耶?&rdquo客從旁曰:&ldquo獸稱牝牡,禽為雌雄。
&rdquo相曰:&ldquo&lsquo雄狐綏綏&rsquo,狐非獸乎?&lsquo牝雞之晨&rsquo,雞非禽乎?&rdquo客不能對。
一從牛,一從隹,自是禽獸之别。
雄狐牝雞,文人之巧言耳。
《考工記》曰:&ldquo天下大獸五,則禽亦可謂之獸。
《禮記》曰:&ldquo猩猩能語,不離禽獸。
&rdquo則獸亦可謂之禽。
五行有木而無草,則草亦可謂之木。
《洪範》言&ldquo庶草蕃蕪&rdquo而不及木,則木亦可謂之草。
諸葛恪 孫權大會将佐,命諸葛恪行酒。
次至張輔吳昭,先有酒色,不肯飲,曰:&ldquo此非養老之禮也,&rdquo權謂恪曰:&ldquo卿但令張公辭屈乃飲耳。
&rdquo恪即難張曰:&ldquo昔尚父九十,秉旄仗钺,猶未告老。
今軍旅之事,将軍在後,酒食之事,将軍在前,何謂不養老也?&rdquo張無辭,遂為盡爵。
曾有白頭鳥集吳殿前。
孫權問群臣:&ldquo此何鳥也?&rdquo諸葛元遜對雲:&ldquo此名白頭翁。
&rdquo張昭自以坐中最老,疑戲之,因曰:&ldquo恪欺陛下,未嘗聞鳥名白頭翁者。
試令恪複求白頭母。
&rdquo元遜曰:&ldquo鳥名鹦母,未必有對。
試使輔吳複求鹦父。
&rdquo張不能答。
犯夜 張觀知開封日,有犯夜巡者,縛緻之。
觀曰:&ldquo有證見乎?&rdquo巡者曰:&ldquo若有證見,亦是犯夜矣。
&rdquo 捕蝗檄 錢穆甫為如臯令,會歲旱蝗發,而泰興令獨绐郡将雲:&ldquo縣界無蝗。
&rdquo已而蝗大起,郡将诘之。
令辭窮,乃言&ldquo縣本無蝗,悉自如臯飛來者。
&rdquo仍檄本縣嚴捕,無令侵及鄰境。
穆甫得檄,判雲:&ldquo蝗本天災,非令不才。
既自敝邑飛去,卻請貴縣押來。
&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