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術部第六

關燈
一公曰:&ldquo司馬相如日擁文君,好不樂甚!&rdquo一公曰:&ldquo宮刑時卻自苦也!&rdquo袁閉目搖首曰:&ldquo溫公吃一吓!&rdquo司馬遷、司馬溫公。

     蕭望 春明門外當路墓前有堠,題雲&ldquo漢太子太傅蕭望之墓&rdquo。

    有達官見而怪之,曰:&ldquo春明門題額正方,加&lsquo之&rsquo字可耳。

    如此堠直行書,隻合題&lsquo蕭望墓&rsquo,何必&lsquo之&rsquo字?&rdquo 唐有盧鴻一,取《屍子》&ldquo鴻常一&rdquo之義。

    而《通鑒綱目》書&ldquo征嵩山處士盧鴻為谏議大夫&rdquo,誤以&ldquo鴻&rdquo為單名。

    注《三十國春秋》者,蕭方等。

    蓋&ldquo方等&rdquo佛經名。

    其弟名方諸、方知。

    而胡三省注《通鑒》,去&ldquo等&rdquo字,為&ldquo蕭方&rdquo,此猶不知而誤也。

    至于&ldquo方朔&rdquo、&ldquo葛亮&rdquo,此何等語?而詩中往往見之。

    古人姓名,橫被削蝕者多矣,豈獨蕭傅! 倒語 《詩林廣記》載宋人&ldquo嘲倒語&rdquo詩,所謂&ldquo如何作元解,歸去學潛陶&rdquo者,人皆知之。

    景泰中,吾蘇一監郡不學,誤呼石人為&ldquo仲翁&rdquo。

    或作詩嘲雲:&ldquo翁仲将來作仲翁,皆因書讀少夫工,馬金堂玉如何入?隻好州蘇作判通。

    &rdquo又《水南翰記》雲:英廟大獵時,有祭酒劉某和詩,以&ldquo雕弓&rdquo作&ldquo弓雕&rdquo。

    監生詩诮之曰:&ldquo雕弓難以作弓雕,似此詩才欠緻标,若使是人為酒祭,算來端的負廷朝。

    &rdquo 按韓昌黎作詩,嘗倒葉韻,如&ldquo珑玲&rdquo、&ldquo鮮新&rdquo、&ldquo慨慷&rdquo、&ldquo莽鹵&rdquo之類甚多。

    若出他人之口,又作笑話矣。

     字誤 韓昶是吏部子,雖教有義方,而性頗闇劣。

    嘗為集賢校理,史傳有&ldquo金根車&rdquo,箱輪皆以金。

    昶以為誤,悉改為&ldquo銀&rdquo。

     吏部公子,宜乎隻曉得金銀也。

     桓玄篡位,尚書誤&ldquo春蒐&rdquo為&ldquo春菟&rdquo。

     假皇帝、假尚書,自合用假軍禮。

     李林甫無學術。

    典選部時,選人嚴迥判語用&ldquo杕杜&rdquo二字。

    林甫不識,謂吏部侍郎韋陟曰:&ldquo此雲杕杜,何也?&rdquo陟俛首不敢言。

    太常少卿姜度,林甫妻舅也。

    度妻誕子,林甫手書賀之:&ldquo聞有弄麞之喜。

    &rdquo客視之,掩口。

     《唐書》:吏部侍郎蕭炅,索不學。

    嘗讀&ldquo伏臘&rdquo為&ldquo伏獵&rdquo。

    嚴挺之曰:&ldquo省中豈容有&lsquo伏獵侍郎&rsquo!&rdquo 《清夜錄》:哲宗朝,謝悰試賢良方正,賜進士出身。

    悰辭雲;&ldquo敕命未敢抵授(舊版作受)。

    &rdquo乃以&ldquo祗&rdquo為&ldquo抵&rdquo,以&ldquo受&rdquo為&ldquo授&rdquo。

    劉安世奏曰:&ldquo唐有伏獵侍郎,今有抵授賢良。

    &rdquo 李建勳罷相江南,出鎮豫章。

    一日遊西山田間茅舍,有老叟教村童,公觞于其廬。

    賓僚有曰:&ldquo梨号五髒刀斧,不宜多食。

    &rdquo叟笑曰:&ldquo《鹖冠》雲:五髒刀斧,乃離别之離,非梨也!&rdquo就架取小帙,振拂以呈。

    公大歎服。

     琵琶果 莫廷韓過袁太沖家,見桌上有帖,寫&ldquo琵琶四斤&rdquo,相與大笑。

    适屠赤水至,而笑容未了,即問其故。

    屠亦笑曰:&ldquo枇杷不是此琵琶。

    &rdquo袁曰:&ldquo隻為當年識字差。

    &rdquo莫曰:&ldquo若使琵琶能結果,滿城箫管盡開花。

    &rdquo屠賞極,遂廣為延譽。

     茄字鴿字 尚書趙從善子希蒼,官紹興日,令庖人造燒茄。

    判食次,問吏&ldquo茄&rdquo字。

    吏曰:&ldquo草頭下着&lsquo加&rsquo。

    &rdquo即援筆書&ldquo艹&rdquo,下用&ldquo家&rdquo字,乃&ldquo蒙&rdquo字矣。

    時人目曰&ldquo燒蒙&rdquo。

     南康王建封不識文義。

    族子有《動植疏》,俾吏錄之。

    其載鴿事,以傳寫訛謬,分一字為三,變而為&ldquo人日鳥&rdquo。

    建封信之,曰:&ldquo每人日開宴必首進此味。

    &rdquo 蹲鸱 張九齡一日送芋蕭炅,書稱&ldquo蹲鸱&rdquo。

    蕭答雲:&ldquo損芋拜嘉,唯蹲鸱未至,然寒家多怪,亦不願見此惡鳥也。

    &rdquo九齡以書示客,滿座大笑。

     按:蹲鸱,芋也。

    參軍馮光震入集賢院校《文選》,解為&ldquo着毛蘿蔔&rdquo,識者笑之。

    又《顔氏家訓》雲:&ldquo芋&rdquo字似&ldquo羊&rdquo,有謝人惠羊而誤用&ldquo蹲鸱&rdquo者, 昭執 程覃尹京日,有治聲,唯不甚知字。

    嘗有民投牒,乞執狀造橋。

    覃大書&ldquo昭執&rdquo二字。

    民見其誤,遂白之:&ldquo合是&lsquo照執&rsquo,今漏四點。

    &rdquo取筆于&ldquo執&rdquo字下添四點,為&ldquo昭熱&rdquo。

    庠舍諸生作傳诮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