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迹部第三十二
關燈
小
中
大
、屏障幾席釜甑,一切資生之物,盡從中出。
又于函中掣出婦人男子凡數輩,皆其妾滕使令。
又有十餘小兒,皆衣五彩。
儈人震怖,便狂走。
李笑而不言。
久之,将行,還複摯此婦人、男子、小兒、諸器玩,一一悉納石函中,仍袖而去。
最後福達客黃浦上朱恩尚書家。
朱公好道,禮為上客。
或廚傅稍有不饬,李知是内人慢之,咒其室中器皿服玩,使鬥擊。
庭下所曝筐筥,一一曆階而上。
内人悔過,乃止。
外國道人 《靈鬼志》:有道人外國來,解含刀吐火。
行見一人擔擔,上有小籠子,可受升餘。
語擔人雲:&ldquo吾步行疲極,欲寄君擔。
&rdquo擔人以為戲也,應曰:&ldquo自可爾。
君欲何許自厝?&rdquo答雲:&ldquo若見許,正欲入籠子中。
&rdquo擔人愈怪之,乃下擔。
入籠中,籠更不大,其人亦不更小。
擔之亦覺重于先。
既行數裡,樹下住食。
擔人呼共食。
雲:&ldquo我自有食。
&rdquo不肯出,止住籠中,飲食器物羅列,肴膳豐腆亦辦。
乃呼擔人食。
未半,語擔人&ldquo我欲婦共食&rdquo。
腹中吐出一女子,年二十許,衣裳容貌甚美。
二人共食。
食飲竟,其夫便卧。
婦語擔人曰:&ldquo我有外夫,欲來共食。
夫覺,君勿道之。
&rdquo婦便口中出少年丈夫。
此籠中便有三人。
有頃,其夫動如欲黨,婦便以外夫内口中。
夫起,語擔人曰:&ldquo可去。
&rdquo即以婦内口中,及食器物。
此人既至國中,有一家大富貴,财巨萬而性悭吝。
語擔人雲:&ldquo試為君破悭。
&rdquo即至其家。
有好馬,甚珍之,系在柱上,忽失去,尋索不得。
明日見馬在五升甖中,終不可破。
便語曰:&ldquo君作百人廚,以周一方窮乏,馬得出耳。
&rdquo主人如其言,馬還在柱下。
明早其父母在堂上,忽然不見,舉家惶怖。
開裝器,忽然見父母在澤壺中,不知何由,複往請之。
其人雲:&ldquo君更作千人飲食以饴百姓窮者。
&rdquo當時便見父母在床也。
前段與《廣記》陽羨書生寄鵝籠中事同。
負笈老翁 隋開皇初,廣都孝廉侯遹入蜀。
至劍門外,忽見四黃石,皆大如鬥。
遹收之,藏于書籠,負之以驢。
因歇鞍取看,皆化為金。
至城貨之,得錢百萬。
沽美妾十餘人,大開第宅,又置良田别墅。
後春日。
盡載妓妾出遊,下車張飲。
忽一老翁負大笈至,坐于席末。
遹怒而诟之,命蒼頭扶出,更不動,亦不嗔恚,但引滿啖炙而笑雲:&ldquo君不記取吾金乎!吾此來求償債耳。
&rdquo盡取妓妾十餘人,投之書笈,亦不覺其窄。
負而趨,走若飛鳥。
遹令蒼頭逐之,不及。
自後遹家日貧。
十餘年卻歸蜀。
到劍門,又見前老翁攜所将之妾遊行,傧從極多。
見遹,皆大笑。
問之不言,忽失所在。
訪劍門前後,并無此人,竟不能測。
胡媚兒 唐貞元中,揚州丐者,自稱胡媚兒,琉璃瓶可受半升,曰:&ldquo施此滿,足矣。
&rdquo人與百錢,見瓶間大如粟。
與千錢至萬錢,亦然,好事以驢與之,入瓶如蠅。
俄有數十車綱至。
綱主戲曰:&ldquo能令諸車入瓶乎?&rdquo曰:&ldquo可微側瓶口。
&rdquo令車悉入,有頃不見,媚兒即跳入瓶。
綱主大驚,以梃撲瓶,破,一無所有。
方朔偷桃法 戲術有方朔偷桃法。
以小梯植于手中,一小兒騰之而上,更以梯累承之。
兒深入雲表,人不能見。
頃之,摘桃擲下,鮮碩異常。
最後兒不返,忽空中有血數點墜下。
術者哭曰:&ldquo吾兒為天狗所殺矣!&rdquo頃之,頭足零星而墜。
術者悲益甚,乞施棺殓之資。
衆厚給之,乃收淚荷擔而去。
至明日,此小兒複在前市摘桃矣。
幻戲 嘉、隆間,有幻戲者,将小兒斷頭,作法訖,呼之即起。
有遊僧過,見而哂之。
俄而兒呼不起,如是再三,其人即四方禮拜,懇求高手放兒重生,便當履門求教。
數四不應,兒已僵矣。
其人乃撮土為坎,種葫蘆子其中。
少頃生蔓,結小葫蘆。
又仍前禮拜哀鳴,終不應。
其人長籲曰:&ldquo不免動手也。
&rdquo将刀斫下葫蘆。
衆中有僧頭欻然落地,其小兒便起如常。
其人即吹煙一道,冉冉乘之以升,良久遂沒。
而僧竟不複活矣。
闆橋三娘子 《古今說海》:唐汴州西有闆橋店。
店娃三娘子者,獨居鬻餐有年矣。
而家甚富,多驢畜,每賤其估以濟行客。
元和中,許州客趙季和将詣東都。
過客先至者,皆據便榻。
趙得最深處一榻,逼主房。
既而三娘子緻酒極歡。
趙不飲,但與言笑。
二更許,客醉。
合家滅燭而寝。
趙獨不寐,忽聞隔壁窸窣聲。
偶于隙中窺之,見三娘子向覆器下取燭挑明,市箱中取小木牛、木人及耒耜之屬,置竈前,含水噀之,人牛俱活。
耕床前一席地訖,取荞麥子授木人種之。
須臾麥熟,木人收割,可得七、八升。
又安置小磨,即硙成面。
卻收前物仍置箱中,取而作燒餅。
雞鳴時,諸客欲發。
三娘子先起,點燈設餅。
趙心動,遽出,潛于戶外窺之。
乃見諸客食餅未盡,忽一時踏地作驢鳴。
頃之,皆變驢矣。
驅入店後,而盡沒其财。
趙亦不告于人。
後月餘,趙自東都回。
将至闆橋店,預作荞麥燒餅大小如前,複寓宿焉。
其席無他客,主人殷勤更甚。
天明,設講如初。
趙乘隙以己餅易其一枚。
言燒餅某自有,請撤去以俟他客。
即取己者食之。
三娘子具茶。
趙曰:&ldquo請主人嘗客一餅。
&rdquo乃取所易者與啖。
才入口,三娘子據地即變為驢,甚壯健。
趙即乘之,盡收其木人等,然不得其術。
趙策所變驢,周遊無失,日行百裡。
後四年,乘入關,至嶽廟旁,見一老人拍手大笑曰:&ldquo闆橋三娘子,何得作此!&rdquo因捉驢謂趙曰:&ldquo彼雖有過,然遭君已甚,可釋矣。
&rdquo乃從驢口鼻邊,以兩手掰開,三娘子從皮中跳出,向老人拜訖,走去,不知所之。
貴竹幻術 貴竹地羊驿,民夷雜處,多幻術,能以木易人之足。
郡丞某過其地。
記室二人,皆遊于氵?地。
一人與氵?,其夫怨,易其一足。
一人不與氵?
又于函中掣出婦人男子凡數輩,皆其妾滕使令。
又有十餘小兒,皆衣五彩。
儈人震怖,便狂走。
李笑而不言。
久之,将行,還複摯此婦人、男子、小兒、諸器玩,一一悉納石函中,仍袖而去。
最後福達客黃浦上朱恩尚書家。
朱公好道,禮為上客。
或廚傅稍有不饬,李知是内人慢之,咒其室中器皿服玩,使鬥擊。
庭下所曝筐筥,一一曆階而上。
内人悔過,乃止。
外國道人 《靈鬼志》:有道人外國來,解含刀吐火。
行見一人擔擔,上有小籠子,可受升餘。
語擔人雲:&ldquo吾步行疲極,欲寄君擔。
&rdquo擔人以為戲也,應曰:&ldquo自可爾。
君欲何許自厝?&rdquo答雲:&ldquo若見許,正欲入籠子中。
&rdquo擔人愈怪之,乃下擔。
入籠中,籠更不大,其人亦不更小。
擔之亦覺重于先。
既行數裡,樹下住食。
擔人呼共食。
雲:&ldquo我自有食。
&rdquo不肯出,止住籠中,飲食器物羅列,肴膳豐腆亦辦。
乃呼擔人食。
未半,語擔人&ldquo我欲婦共食&rdquo。
腹中吐出一女子,年二十許,衣裳容貌甚美。
二人共食。
食飲竟,其夫便卧。
婦語擔人曰:&ldquo我有外夫,欲來共食。
夫覺,君勿道之。
&rdquo婦便口中出少年丈夫。
此籠中便有三人。
有頃,其夫動如欲黨,婦便以外夫内口中。
夫起,語擔人曰:&ldquo可去。
&rdquo即以婦内口中,及食器物。
此人既至國中,有一家大富貴,财巨萬而性悭吝。
語擔人雲:&ldquo試為君破悭。
&rdquo即至其家。
有好馬,甚珍之,系在柱上,忽失去,尋索不得。
明日見馬在五升甖中,終不可破。
便語曰:&ldquo君作百人廚,以周一方窮乏,馬得出耳。
&rdquo主人如其言,馬還在柱下。
明早其父母在堂上,忽然不見,舉家惶怖。
開裝器,忽然見父母在澤壺中,不知何由,複往請之。
其人雲:&ldquo君更作千人飲食以饴百姓窮者。
&rdquo當時便見父母在床也。
前段與《廣記》陽羨書生寄鵝籠中事同。
負笈老翁 隋開皇初,廣都孝廉侯遹入蜀。
至劍門外,忽見四黃石,皆大如鬥。
遹收之,藏于書籠,負之以驢。
因歇鞍取看,皆化為金。
至城貨之,得錢百萬。
沽美妾十餘人,大開第宅,又置良田别墅。
後春日。
盡載妓妾出遊,下車張飲。
忽一老翁負大笈至,坐于席末。
遹怒而诟之,命蒼頭扶出,更不動,亦不嗔恚,但引滿啖炙而笑雲:&ldquo君不記取吾金乎!吾此來求償債耳。
&rdquo盡取妓妾十餘人,投之書笈,亦不覺其窄。
負而趨,走若飛鳥。
遹令蒼頭逐之,不及。
自後遹家日貧。
十餘年卻歸蜀。
到劍門,又見前老翁攜所将之妾遊行,傧從極多。
見遹,皆大笑。
問之不言,忽失所在。
訪劍門前後,并無此人,竟不能測。
胡媚兒 唐貞元中,揚州丐者,自稱胡媚兒,琉璃瓶可受半升,曰:&ldquo施此滿,足矣。
&rdquo人與百錢,見瓶間大如粟。
與千錢至萬錢,亦然,好事以驢與之,入瓶如蠅。
俄有數十車綱至。
綱主戲曰:&ldquo能令諸車入瓶乎?&rdquo曰:&ldquo可微側瓶口。
&rdquo令車悉入,有頃不見,媚兒即跳入瓶。
綱主大驚,以梃撲瓶,破,一無所有。
方朔偷桃法 戲術有方朔偷桃法。
以小梯植于手中,一小兒騰之而上,更以梯累承之。
兒深入雲表,人不能見。
頃之,摘桃擲下,鮮碩異常。
最後兒不返,忽空中有血數點墜下。
術者哭曰:&ldquo吾兒為天狗所殺矣!&rdquo頃之,頭足零星而墜。
術者悲益甚,乞施棺殓之資。
衆厚給之,乃收淚荷擔而去。
至明日,此小兒複在前市摘桃矣。
幻戲 嘉、隆間,有幻戲者,将小兒斷頭,作法訖,呼之即起。
有遊僧過,見而哂之。
俄而兒呼不起,如是再三,其人即四方禮拜,懇求高手放兒重生,便當履門求教。
數四不應,兒已僵矣。
其人乃撮土為坎,種葫蘆子其中。
少頃生蔓,結小葫蘆。
又仍前禮拜哀鳴,終不應。
其人長籲曰:&ldquo不免動手也。
&rdquo将刀斫下葫蘆。
衆中有僧頭欻然落地,其小兒便起如常。
其人即吹煙一道,冉冉乘之以升,良久遂沒。
而僧竟不複活矣。
闆橋三娘子 《古今說海》:唐汴州西有闆橋店。
店娃三娘子者,獨居鬻餐有年矣。
而家甚富,多驢畜,每賤其估以濟行客。
元和中,許州客趙季和将詣東都。
過客先至者,皆據便榻。
趙得最深處一榻,逼主房。
既而三娘子緻酒極歡。
趙不飲,但與言笑。
二更許,客醉。
合家滅燭而寝。
趙獨不寐,忽聞隔壁窸窣聲。
偶于隙中窺之,見三娘子向覆器下取燭挑明,市箱中取小木牛、木人及耒耜之屬,置竈前,含水噀之,人牛俱活。
耕床前一席地訖,取荞麥子授木人種之。
須臾麥熟,木人收割,可得七、八升。
又安置小磨,即硙成面。
卻收前物仍置箱中,取而作燒餅。
雞鳴時,諸客欲發。
三娘子先起,點燈設餅。
趙心動,遽出,潛于戶外窺之。
乃見諸客食餅未盡,忽一時踏地作驢鳴。
頃之,皆變驢矣。
驅入店後,而盡沒其财。
趙亦不告于人。
後月餘,趙自東都回。
将至闆橋店,預作荞麥燒餅大小如前,複寓宿焉。
其席無他客,主人殷勤更甚。
天明,設講如初。
趙乘隙以己餅易其一枚。
言燒餅某自有,請撤去以俟他客。
即取己者食之。
三娘子具茶。
趙曰:&ldquo請主人嘗客一餅。
&rdquo乃取所易者與啖。
才入口,三娘子據地即變為驢,甚壯健。
趙即乘之,盡收其木人等,然不得其術。
趙策所變驢,周遊無失,日行百裡。
後四年,乘入關,至嶽廟旁,見一老人拍手大笑曰:&ldquo闆橋三娘子,何得作此!&rdquo因捉驢謂趙曰:&ldquo彼雖有過,然遭君已甚,可釋矣。
&rdquo乃從驢口鼻邊,以兩手掰開,三娘子從皮中跳出,向老人拜訖,走去,不知所之。
貴竹幻術 貴竹地羊驿,民夷雜處,多幻術,能以木易人之足。
郡丞某過其地。
記室二人,皆遊于氵?地。
一人與氵?,其夫怨,易其一足。
一人不與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