妖異部第三十四
關燈
小
中
大
聲。
衆謂鼠中續偶。
閉其堂經月,怪便寂然。
鼠殡 《搜神記》:豫章有一家,婢在竈下,忽有人長數寸,來竈間。
婢誤以履踐殺一人。
遂有數百人著缞麻持棺迎喪,兇儀皆備;出東門,入園中覆船下。
就視,皆是鼠。
婦作湯澆殺,遂絕。
玉貞娘子 程迥者,伊川之後。
紹興八年,來居臨安之後洋街。
門臨通衢,垂簾為蔽。
一旦有物如燕,瞥然自外飛入,徑著于堂壁。
家人近視,乃一美婦,僅長五六寸,而形體皆具,容服甚麗。
見人殊不驚,小聲曆曆可辨。
自言:&ldquo我是玉貞娘子,偶然至此,非為災禍。
苟能事我,亦甚善。
&rdquo其家乃就壁為小龛,香火奉之。
能預言休咎,皆驗。
好事者争往求觀,人輸百錢,方為啟龛。
至者絡繹,程氏為小康。
如是期年,忽複飛去,不知所在。
孔升翁 龍門寺異蜂,大如鵲。
僧網至籠中。
明日大蜂至籠邊,呼&ldquo孔升翁&rdquo。
僧異而放之。
見《韻府》。
虱誦賦 揚州蘇隐夜卧,聞被下有數人念杜牧《阿房宮賦》,聲緊而小。
急開被視之,無他物,唯得虱十餘,其大如豆。
殺之即止。
魚念佛雞卵念佛 唐天寶間,當塗民劉成、李晖以巨舫載魚。
有大魚呼&ldquo阿彌陀佛&rdquo。
俄而萬魚俱呼,其聲動地。
敬宗朝,宮中聞雞卵内念&ldquo南無觀世音&rdquo。
镟中佛象 常熟丘郡家食櫥内,錫镟置熟雞半隻,忘之矣。
偶婢檢器皿,見櫥邊光焰。
發視之,乃镟中雞蒸氣結成一小殿宇,中坐佛一尊,如世間大士像,眉目分明。
婢奔告郡。
郡移于堂上,率家人羅拜之。
三日猶不滅,召巫者束一草船,浮之于城河。
時萬曆癸未正月初六日。
見《戒庵漫筆》。
此雞疑即唐敬宗朝雞卵種也。
又唐詢家烹雞,忽火光出釜中。
視之,有未産卵現菩薩像坐蓮花。
自是誓不殺生。
蛤蜊、蚌異 唐文宗方食蛤蜊,一蛤蜊中現二菩薩像,螺髻璎珞,足履菡萏。
命緻之興善寺。
隋炀帝亦有此事。
吳興郡宗益剖蚌,中有珠現羅漢像,偏袒右肩,矯首左顧。
宗益奉以歸慈感寺。
鼈異 萬曆己卯,嚴州建德縣有漁者獲一鼈,重八斤。
一酒家買之懸室中,夜半常作人聲。
明日割烹之,腹有老人長六寸許,五官皆具,首戴皮帽。
大異之,以聞于縣與郡。
郡守楊公廷诰時入觐,命以木匣盛之,攜至京師,諸貴人傳觀焉。
又丁未年,遂昌縣民宋甲剖一鼈,中有比丘端坐,握摩尼珠,衫履斬然。
俱見邸報。
穎川王戶部在通州時,一日宴客,庖人烹鼈。
剖之,有鬼、判各一。
朱發藍面,皂帽綠袍;左執簿,右執筆,種種皆具,刻畫所不能及。
王自是遂斷茲味。
菜花現佛 《筆談》雲:李及之知潤州,園中菜花悉變蓮花。
仍各有佛坐花中,形如雕刻。
雞生方卵 弘治末,崇明縣民有雞生一方卵。
異而碎之,中有彌猴,才大如棗。
石中男女 成化間,漕河築堤,一石中斷,中有二人作男女交媾狀。
長僅三寸許,手足肢體皆分明,若雕刻而成者。
高郵衛某指揮得之,以獻平江伯陳公銳。
銳以為珍藏焉。
石猶有情,人何以免! 狐假子路以下&ldquo精怪&ldquo 東昌宣聖殿,設空體木像。
正德中,子路忽人語雲:&ldquo我仲由也!夫子命我主此土禍福。
&rdquo人争祭奠,必令祭者暫出閉門。
頃之入視,肴核都無餘者。
一禦史經其地曰:&ldquo此必妖也!&rdquo多設燒酒勸之,俄而無聲,乃一狐寐于側。
禦史笑曰:&ldquo以汝希仲由,乃學宰予耶?&rdquo 鬼畏面具 金陵有人擔面具出售,即俗所謂&ldquo鬼臉子&rdquo者。
行至石灰山下,遇雨沾濕,乃借宿大姓莊居。
莊丁不納,權頓檐下,愁不能寐。
而面具經雨将壞,乃拾薪爇火熯之。
首戴一枚,兩手及兩膝各冒其一,以近燎。
至三更許,有一黑大漢,穿一黑單衣,且前且卻。
其人念必異物,懼其面具而然,乃大聲叱之。
黑漢前跪曰:&ldquo我黑魚精也!&rdquo&ldquo家何在?&rdquo曰:&ldquo在此裡許水塘中。
與主人之女有交,故每夕來往。
不意有犯尊神,望恕其責。
&rdquo其人叱之使去。
明旦,訪主人之女,果病祟。
遂告之故。
竭塘漁之,得烏魚,重百餘斤,乃腌而擔歸。
鬼張以下&ldquo鬼&rdquo 弘治中,高郵張指揮無嗣,求妾未得。
偶出湖上,見敗船闆載一女甚麗,波浮而來。
問之,曰:&ldquo妾,某邑人。
舟覆,一家皆沒。
妾賴闆得存,幸救我。
&rdquo張援得之,甚寵愛。
逾年生子。
女栉沐必掩戶。
一日婢從隙窺之,見女取頭置膝上绾結,加簪珥,始加于頸。
大驚,密以啟張。
張未信。
他日張觇之,果然。
知為妖,排戶入斬之,乃一敗船闆耳。
子已數歲,無他異,後襲職。
至今稱&ldquo鬼張指揮&rdquo雲。
無鬼論 阮瞻素執無鬼論。
忽有客通名詣瞻,
衆謂鼠中續偶。
閉其堂經月,怪便寂然。
鼠殡 《搜神記》:豫章有一家,婢在竈下,忽有人長數寸,來竈間。
婢誤以履踐殺一人。
遂有數百人著缞麻持棺迎喪,兇儀皆備;出東門,入園中覆船下。
就視,皆是鼠。
婦作湯澆殺,遂絕。
玉貞娘子 程迥者,伊川之後。
紹興八年,來居臨安之後洋街。
門臨通衢,垂簾為蔽。
一旦有物如燕,瞥然自外飛入,徑著于堂壁。
家人近視,乃一美婦,僅長五六寸,而形體皆具,容服甚麗。
見人殊不驚,小聲曆曆可辨。
自言:&ldquo我是玉貞娘子,偶然至此,非為災禍。
苟能事我,亦甚善。
&rdquo其家乃就壁為小龛,香火奉之。
能預言休咎,皆驗。
好事者争往求觀,人輸百錢,方為啟龛。
至者絡繹,程氏為小康。
如是期年,忽複飛去,不知所在。
孔升翁 龍門寺異蜂,大如鵲。
僧網至籠中。
明日大蜂至籠邊,呼&ldquo孔升翁&rdquo。
僧異而放之。
見《韻府》。
虱誦賦 揚州蘇隐夜卧,聞被下有數人念杜牧《阿房宮賦》,聲緊而小。
急開被視之,無他物,唯得虱十餘,其大如豆。
殺之即止。
魚念佛雞卵念佛 唐天寶間,當塗民劉成、李晖以巨舫載魚。
有大魚呼&ldquo阿彌陀佛&rdquo。
俄而萬魚俱呼,其聲動地。
敬宗朝,宮中聞雞卵内念&ldquo南無觀世音&rdquo。
镟中佛象 常熟丘郡家食櫥内,錫镟置熟雞半隻,忘之矣。
偶婢檢器皿,見櫥邊光焰。
發視之,乃镟中雞蒸氣結成一小殿宇,中坐佛一尊,如世間大士像,眉目分明。
婢奔告郡。
郡移于堂上,率家人羅拜之。
三日猶不滅,召巫者束一草船,浮之于城河。
時萬曆癸未正月初六日。
見《戒庵漫筆》。
此雞疑即唐敬宗朝雞卵種也。
又唐詢家烹雞,忽火光出釜中。
視之,有未産卵現菩薩像坐蓮花。
自是誓不殺生。
蛤蜊、蚌異 唐文宗方食蛤蜊,一蛤蜊中現二菩薩像,螺髻璎珞,足履菡萏。
命緻之興善寺。
隋炀帝亦有此事。
吳興郡宗益剖蚌,中有珠現羅漢像,偏袒右肩,矯首左顧。
宗益奉以歸慈感寺。
鼈異 萬曆己卯,嚴州建德縣有漁者獲一鼈,重八斤。
一酒家買之懸室中,夜半常作人聲。
明日割烹之,腹有老人長六寸許,五官皆具,首戴皮帽。
大異之,以聞于縣與郡。
郡守楊公廷诰時入觐,命以木匣盛之,攜至京師,諸貴人傳觀焉。
又丁未年,遂昌縣民宋甲剖一鼈,中有比丘端坐,握摩尼珠,衫履斬然。
俱見邸報。
穎川王戶部在通州時,一日宴客,庖人烹鼈。
剖之,有鬼、判各一。
朱發藍面,皂帽綠袍;左執簿,右執筆,種種皆具,刻畫所不能及。
王自是遂斷茲味。
菜花現佛 《筆談》雲:李及之知潤州,園中菜花悉變蓮花。
仍各有佛坐花中,形如雕刻。
雞生方卵 弘治末,崇明縣民有雞生一方卵。
異而碎之,中有彌猴,才大如棗。
石中男女 成化間,漕河築堤,一石中斷,中有二人作男女交媾狀。
長僅三寸許,手足肢體皆分明,若雕刻而成者。
高郵衛某指揮得之,以獻平江伯陳公銳。
銳以為珍藏焉。
石猶有情,人何以免! 狐假子路以下&ldquo精怪&ldquo 東昌宣聖殿,設空體木像。
正德中,子路忽人語雲:&ldquo我仲由也!夫子命我主此土禍福。
&rdquo人争祭奠,必令祭者暫出閉門。
頃之入視,肴核都無餘者。
一禦史經其地曰:&ldquo此必妖也!&rdquo多設燒酒勸之,俄而無聲,乃一狐寐于側。
禦史笑曰:&ldquo以汝希仲由,乃學宰予耶?&rdquo 鬼畏面具 金陵有人擔面具出售,即俗所謂&ldquo鬼臉子&rdquo者。
行至石灰山下,遇雨沾濕,乃借宿大姓莊居。
莊丁不納,權頓檐下,愁不能寐。
而面具經雨将壞,乃拾薪爇火熯之。
首戴一枚,兩手及兩膝各冒其一,以近燎。
至三更許,有一黑大漢,穿一黑單衣,且前且卻。
其人念必異物,懼其面具而然,乃大聲叱之。
黑漢前跪曰:&ldquo我黑魚精也!&rdquo&ldquo家何在?&rdquo曰:&ldquo在此裡許水塘中。
與主人之女有交,故每夕來往。
不意有犯尊神,望恕其責。
&rdquo其人叱之使去。
明旦,訪主人之女,果病祟。
遂告之故。
竭塘漁之,得烏魚,重百餘斤,乃腌而擔歸。
鬼張以下&ldquo鬼&rdquo 弘治中,高郵張指揮無嗣,求妾未得。
偶出湖上,見敗船闆載一女甚麗,波浮而來。
問之,曰:&ldquo妾,某邑人。
舟覆,一家皆沒。
妾賴闆得存,幸救我。
&rdquo張援得之,甚寵愛。
逾年生子。
女栉沐必掩戶。
一日婢從隙窺之,見女取頭置膝上绾結,加簪珥,始加于頸。
大驚,密以啟張。
張未信。
他日張觇之,果然。
知為妖,排戶入斬之,乃一敗船闆耳。
子已數歲,無他異,後襲職。
至今稱&ldquo鬼張指揮&rdquo雲。
無鬼論 阮瞻素執無鬼論。
忽有客通名詣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