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迹部第三十二
關燈
小
中
大
,婦怨,易其一足。
明日于甯于庭,見丞。
駭問,始知其故,即逮二家至。
懼以罪,二人各邀其人歸作法,足遂複。
神巫 吳景帝有疾,求觋視者,得一人。
帝欲試之,乃殺鵝埋苑中。
架小屋,施床幾,以婦人屐履服物著其上。
使觋視之,曰:&ldquo若能說此冢中鬼婦人狀,當加賞。
&rdquo竟夕無言。
帝推問之急,乃曰:&ldquo實不見鬼,但見一頭白鵝立墓上耳。
&rdquo 數學 管辂精于數學。
鄉裡範玄龍苦頗火。
辂雲:&ldquo有角巾諸生,駕黑牛故車來,必留之宿。
&rdquo後果有此生來,範固留之。
生急求去,不聽,遂宿。
主人罷入。
生俱圖己,乃持刀門外,倚薪假寐。
忽有一物以口吹火。
生驚斫之,死,視之,狐也。
自是不複有災。
蔔天津橋、萬壽寺 唐天寶末,術士錢知微嘗至洛,居天津橋賣蔔,一卦帛十匹。
曆旬,人皆不詣之。
一日,有貴公子意其必異,命取帛如數,蔔焉。
錢命蓍而卦成,曰:&ldquo君戲耳。
&rdquo其人曰:&ldquo蔔事甚切,先生豈誤乎!&rdquo錢請為隐語曰:&ldquo兩頭點土,中心虛懸,人足踏跋,不肯下錢。
&rdquo其人本意賣天津橋绐之。
其精如此。
相傳吳下張東谷精于蔔算,設肆于萬壽寺前。
或往蔔,問是住宅。
卦成,張雲:&ldquo三日内合當遷毀。
&rdquo其人指萬壽寺曰:&ldquo吾戲蔔佛住居也。
千年香火,安得有此。
&rdquo大笑而去。
後三日,按台下檄,改寺為長洲新學,果如其言。
射覆 朱允升早從資中黃楚望澤遊,偕同郡趙汸受經,餘暇遂得六壬之奧。
偶訪友人,見案上置四合。
戲謂:&ldquo君能射覆乎?中則奉之,否則為他人饷也。
&rdquo朱更索一合書射語,亦合而置之,曰:&ldquo少俟則啟。
&rdquo适有借馬者,友人令奴于後山牽驢應之。
朱即令一時俱啟,前四合皆魚也。
射語雲:&ldquo一味魚,兩味魚,其餘兩味皆是魚。
有人來借馬,後山去牽驢。
&rdquo賓主為之絕倒。
拆字 謝石潤夫,成都人。
宣和至京師,以拆字言人禍福。
求相者,但随意書一字,即就其字離析而言,無不奇中。
名聞九重,上皇因書一&ldquo朝&rdquo字,令中貴人持往試之,石見字,即端視中貴人曰:&ldquo此非觀察所書也。
&rdquo中貴人愕然曰:&ldquo但據字言之。
&rdquo石以手加額曰:&ldquo朝字,離之為十月十日字,非此月此旦所生之天人,當誰書也?&rdquo一座盡驚。
中貴馳奏。
翌日召至後苑,令左右及宮傧書字示之。
論說俱有精理。
賜赉甚厚,補承信郎。
緣此四方求相者,其門如市。
有朝士,其室懷娠過月,手書一&ldquo也&rdquo字,令其夫持問。
是日坐客甚衆。
石詳視字,謂朝士曰:&ldquo此閣中所書否?&rdquo曰:&ldquo何以言之?&rdquo石曰:&ldquo謂語助者,焉哉乎也。
固知是公内助所書。
閣盛年三十一否?&rdquo曰:&ldquo是也。
&rdquo&ldquo以也字上為三十,下為一字也。
然吾官寄此,當力謀遷動而不可得否?&rdquo曰:&ldquo正是為此撓耳。
&rdquo蓋也字,着水則為池,有馬則為馳。
今池運則無水,陸馳則無馬。
是安可動也!又尊閣父母兄弟、近身親人皆當無一存者,以也字着人是他字,今獨見也字,而不見人字故也。
有尊閣其家物産亦當蕩盡否?以也字着土,則為地字,今不見土,隻見也。
俱是否?&rdquo曰:&ldquo誠如所言。
&rdquo朝士即謂之曰:&ldquo此皆非所問者。
但賤室憂懷娠過月,所以問耳。
&rdquo石曰:&ldquo是必十三個月也。
以也字中有十字,并兩傍二豎、下畫為十三也。
&rdquo石熟視朝士曰:&ldquo有一事似涉奇怪。
固不欲言,則吾官所問,正決此事。
可盡言否?&rdquo朝士因請其說。
石曰:&ldquo也字着蟲字為虵字。
今尊閣所娠,殆蛇妖也。
然不見蟲,則不能為害。
謝石亦有薄術,可為吾官以藥下驗之,無苦也。
&rdquo朝士大異其說,固請至家。
以藥投之,果下數百小蛇。
都人益共神之,而不知其竟挾何術。
後石拆春字,謂秦頭太重,壓日無光,忤相桧,死于戍。
建炎間,術者周生善相字。
車駕至杭,時虜騎驚擾之餘,人心危疑。
執政呼周生,偶書杭字示之。
周曰:&ldquo懼有警報。
&rdquo乃拆其字,以右邊一點配木上,即為兀術。
不旬日,果傳兀術南侵。
當趙、秦廟谟不協,各欲隐退。
二公各書&ldquo退&rdquo字示之。
周曰:&ldquo趙必去,秦必留。
&lsquo日&rsquo者君象,趙書&lsquo退&rsquo字,&lsquo人&rsquo去&lsquo日&rsquo遠,秦書&lsquo人&rsquo字密附&lsquo日&rsquo下,字在左筆下連,而&lsquo人&rsquo字左筆斜貫之。
蹤迹固矣,欲退得乎!&rdquo既而皆驗。
往年有叩試事者,書&ldquo串&rdquo字。
術士曰:&ldquo不特鄉闱得隽,南宮亦應高捷。
蓋以串寓二&lsquo中&rsquo字也。
&rdquo一生在旁,乃亦書&ldquo串&rdquo字令觀。
術者曰:&ldquo君不獨不與賓興,更當疾。
&rdquo詢其所以,曰:&ldquo彼以無心書,故當如字。
君以有心書,&lsquo串&rsquo下加&lsquo心&rsquo,乃&lsquo患&rsquo字耳。
&rdquo己而果然。
蔡君谟美須髯。
一日内宴,上顧問曰:&ldquo卿髯甚美,夜間将覆之衾下乎,将置之外乎?&rdquo君谟謝不知。
及歸就寝,思上語,以髯置之内外悉不安,竟夕不寐。
有心之為害,大率如此。
臨安術士 臨安術士,自榜曰&ldquo鐵掃帚&rdquo,設蔔肆于執政府牆下,
明日于甯于庭,見丞。
駭問,始知其故,即逮二家至。
懼以罪,二人各邀其人歸作法,足遂複。
神巫 吳景帝有疾,求觋視者,得一人。
帝欲試之,乃殺鵝埋苑中。
架小屋,施床幾,以婦人屐履服物著其上。
使觋視之,曰:&ldquo若能說此冢中鬼婦人狀,當加賞。
&rdquo竟夕無言。
帝推問之急,乃曰:&ldquo實不見鬼,但見一頭白鵝立墓上耳。
&rdquo 數學 管辂精于數學。
鄉裡範玄龍苦頗火。
辂雲:&ldquo有角巾諸生,駕黑牛故車來,必留之宿。
&rdquo後果有此生來,範固留之。
生急求去,不聽,遂宿。
主人罷入。
生俱圖己,乃持刀門外,倚薪假寐。
忽有一物以口吹火。
生驚斫之,死,視之,狐也。
自是不複有災。
蔔天津橋、萬壽寺 唐天寶末,術士錢知微嘗至洛,居天津橋賣蔔,一卦帛十匹。
曆旬,人皆不詣之。
一日,有貴公子意其必異,命取帛如數,蔔焉。
錢命蓍而卦成,曰:&ldquo君戲耳。
&rdquo其人曰:&ldquo蔔事甚切,先生豈誤乎!&rdquo錢請為隐語曰:&ldquo兩頭點土,中心虛懸,人足踏跋,不肯下錢。
&rdquo其人本意賣天津橋绐之。
其精如此。
相傳吳下張東谷精于蔔算,設肆于萬壽寺前。
或往蔔,問是住宅。
卦成,張雲:&ldquo三日内合當遷毀。
&rdquo其人指萬壽寺曰:&ldquo吾戲蔔佛住居也。
千年香火,安得有此。
&rdquo大笑而去。
後三日,按台下檄,改寺為長洲新學,果如其言。
射覆 朱允升早從資中黃楚望澤遊,偕同郡趙汸受經,餘暇遂得六壬之奧。
偶訪友人,見案上置四合。
戲謂:&ldquo君能射覆乎?中則奉之,否則為他人饷也。
&rdquo朱更索一合書射語,亦合而置之,曰:&ldquo少俟則啟。
&rdquo适有借馬者,友人令奴于後山牽驢應之。
朱即令一時俱啟,前四合皆魚也。
射語雲:&ldquo一味魚,兩味魚,其餘兩味皆是魚。
有人來借馬,後山去牽驢。
&rdquo賓主為之絕倒。
拆字 謝石潤夫,成都人。
宣和至京師,以拆字言人禍福。
求相者,但随意書一字,即就其字離析而言,無不奇中。
名聞九重,上皇因書一&ldquo朝&rdquo字,令中貴人持往試之,石見字,即端視中貴人曰:&ldquo此非觀察所書也。
&rdquo中貴人愕然曰:&ldquo但據字言之。
&rdquo石以手加額曰:&ldquo朝字,離之為十月十日字,非此月此旦所生之天人,當誰書也?&rdquo一座盡驚。
中貴馳奏。
翌日召至後苑,令左右及宮傧書字示之。
論說俱有精理。
賜赉甚厚,補承信郎。
緣此四方求相者,其門如市。
有朝士,其室懷娠過月,手書一&ldquo也&rdquo字,令其夫持問。
是日坐客甚衆。
石詳視字,謂朝士曰:&ldquo此閣中所書否?&rdquo曰:&ldquo何以言之?&rdquo石曰:&ldquo謂語助者,焉哉乎也。
固知是公内助所書。
閣盛年三十一否?&rdquo曰:&ldquo是也。
&rdquo&ldquo以也字上為三十,下為一字也。
然吾官寄此,當力謀遷動而不可得否?&rdquo曰:&ldquo正是為此撓耳。
&rdquo蓋也字,着水則為池,有馬則為馳。
今池運則無水,陸馳則無馬。
是安可動也!又尊閣父母兄弟、近身親人皆當無一存者,以也字着人是他字,今獨見也字,而不見人字故也。
有尊閣其家物産亦當蕩盡否?以也字着土,則為地字,今不見土,隻見也。
俱是否?&rdquo曰:&ldquo誠如所言。
&rdquo朝士即謂之曰:&ldquo此皆非所問者。
但賤室憂懷娠過月,所以問耳。
&rdquo石曰:&ldquo是必十三個月也。
以也字中有十字,并兩傍二豎、下畫為十三也。
&rdquo石熟視朝士曰:&ldquo有一事似涉奇怪。
固不欲言,則吾官所問,正決此事。
可盡言否?&rdquo朝士因請其說。
石曰:&ldquo也字着蟲字為虵字。
今尊閣所娠,殆蛇妖也。
然不見蟲,則不能為害。
謝石亦有薄術,可為吾官以藥下驗之,無苦也。
&rdquo朝士大異其說,固請至家。
以藥投之,果下數百小蛇。
都人益共神之,而不知其竟挾何術。
後石拆春字,謂秦頭太重,壓日無光,忤相桧,死于戍。
建炎間,術者周生善相字。
車駕至杭,時虜騎驚擾之餘,人心危疑。
執政呼周生,偶書杭字示之。
周曰:&ldquo懼有警報。
&rdquo乃拆其字,以右邊一點配木上,即為兀術。
不旬日,果傳兀術南侵。
當趙、秦廟谟不協,各欲隐退。
二公各書&ldquo退&rdquo字示之。
周曰:&ldquo趙必去,秦必留。
&lsquo日&rsquo者君象,趙書&lsquo退&rsquo字,&lsquo人&rsquo去&lsquo日&rsquo遠,秦書&lsquo人&rsquo字密附&lsquo日&rsquo下,字在左筆下連,而&lsquo人&rsquo字左筆斜貫之。
蹤迹固矣,欲退得乎!&rdquo既而皆驗。
往年有叩試事者,書&ldquo串&rdquo字。
術士曰:&ldquo不特鄉闱得隽,南宮亦應高捷。
蓋以串寓二&lsquo中&rsquo字也。
&rdquo一生在旁,乃亦書&ldquo串&rdquo字令觀。
術者曰:&ldquo君不獨不與賓興,更當疾。
&rdquo詢其所以,曰:&ldquo彼以無心書,故當如字。
君以有心書,&lsquo串&rsquo下加&lsquo心&rsquo,乃&lsquo患&rsquo字耳。
&rdquo己而果然。
蔡君谟美須髯。
一日内宴,上顧問曰:&ldquo卿髯甚美,夜間将覆之衾下乎,将置之外乎?&rdquo君谟謝不知。
及歸就寝,思上語,以髯置之内外悉不安,竟夕不寐。
有心之為害,大率如此。
臨安術士 臨安術士,自榜曰&ldquo鐵掃帚&rdquo,設蔔肆于執政府牆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