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言部第二十八

關燈
點也。

    &rdquo一日連騎趨朝,筠馬病足行遲。

    烨問:&ldquo馬何遲?&rdquo均曰:&ldquo隻為五更三。

    &rdquo烨曰;&ldquo何不七上八?&rdquo言馬蹄既點,該落步行。

     俗語歇後 吳中黃秀才相掀唇,人呼&ldquo小黃竅嘴&rdquo,讀書寺中。

    一日寺僧進面,因熱,傷手忒地。

    黃作歇後語谑之曰:&ldquo光頭滑,光頭浪,光頭練,光頭勒。

    &rdquo謂&ldquo面蕩捵忒&rdquo也。

    僧即應聲戲曰:&ldquo七大八,七青八,七孔八,七張八。

    &rdquo蓋隐&ldquo小黃竅嘴&rdquo四字。

    黃亦絕倒。

     《五經》語 王三名觀,恃才放誕。

    陸子履行四,性慎默,于事無所可否。

    觀嘗以方直少之,然二人極相善。

    觀嘗寝疾,子履往候之。

    觀以方帽包裹坐複帳中。

    子履笑曰:&ldquo體中小不佳,何至是?所謂王三惜命也。

    &rdquo觀厲聲曰:&ldquo王三借命,何如六四括囊?&rdquo 鄭玄家奴婢皆讀書。

    嘗怒一婢,拽着泥中。

    一婢問曰:&ldquo胡為乎泥中?&rdquo答曰:&ldquo薄言往愬,逢彼之怒。

    &rdquo 齊王儉為吏部尚書時,客有姓譚者,詣儉求官。

    儉曰:&ldquo齊桓滅譚,那得有汝?&rdquo答曰:&ldquo譚子奔莒,所以有仆。

    &rdquo卒得職焉。

     古文語 一士人家貧,與其友上壽,無從得酒,乃持水一瓶稱觞曰:&ldquo君子之交淡如。

    &rdquo友應聲曰:&ldquo醉翁之意不在。

    &rdquo 楊大年億方與客棋,石曼卿自外至,坐于一隅。

    大年因誦賈誼《鵩賦》以戲之曰:&ldquo止于坐隅,貌甚閑暇。

    &rdquo石遽答雲:&ldquo口不能言,請對以臆。

    &rdquo 黃州黃解元庥,荊州張狀元茂修,相遇薊門。

    黃年少有貌,而張相君之子。

    黃故谑之曰:&ldquo思公子兮未敢言。

    &rdquo張即應聲曰:&ldquo懷佳人兮不能忘。

    &rdquo 西昌劇賊劉富年七十餘,子侄六七人,曰堯,曰舜,暨禹、湯、文、武、盤庚輩,時時行劫。

    張職方大來令西昌時,懸賞捕獲,悉斃之杖下,盜警始息。

    監司郡侯語次及之,張曰:&ldquo&lsquo聖人不死,大盜不止。

    &rsquo猶龍氏己雲矣!&rdquo衆大笑。

     先儒成語 李本建嘗與文士飲汪司馬齋中。

    有巧樣蘇制嵌銅錫壺,以火猛,燒流而化。

    李曰:&ldquo此所謂&lsquo流而不息,合同而化&rsquo也。

    &rdquo汪方停杯嗔仆,聞之大笑,其怒遂解。

     陸通明世居洞庭,有吳生客于山。

    一日,陸内人臨蓐。

    吳訊曰:&ldquo曾弄璋未?&rdquo陸曰:&ldquo暮生一女,己溺之矣。

    &rdquo吳嘲其諱曰:&ldquo先生極明,這事欠通了。

    &rdquo陸訝之。

    吳曰:&ldquo豈不聞&lsquo溺愛者不明&rsquo耶?&rdquo 李可及 《唐阙史》:鹹通中,優人李可及,因延慶節缁黃講論畢,次及倡優為戲,乃褒衣博帶,齋心升座,自稱&ldquo三教論衡&rdquo。

    上問:&ldquo釋迦是何人?&rdquo可及曰:&ldquo婦人也。

    &rdquo上駭曰:&ldquo有據乎?&rdquo可及曰:&ldquo《金剛經》雲:&lsquo趺坐而坐&rsquo。

    有夫有兒,非婦人而何?&rdquo上為啟齒,又問:&ldquo太上老君是何人?&rdquo可及曰:&ldquo婦人也。

    &rdquo上曰:&ldquo此何據?&rdquo可及曰:&ldquo《道德經》雲:&lsquo吾有大患,為吾有身&rsquo。

    若非婦人,安得有娠乎?&rdquo又問:&ldquo文宣王何如人?&rdquo可及曰:&ldquo亦婦人也。

    &rdquo上曰:&ldquo此複何據?&rdquo可及曰:&ldquo《論語》曰:&lsquo沽之哉!沽之哉!我待價者也。

    &rsquo若非婦人,何乃待嫁?&rdquo上複大笑,寵赉有加。

     醫訣語 《諧史》:蜀進士熊敦樸号陸海。

    負才不羁,自史館改兵部,後左遷别駕。

    往辭座師江陵張相公。

    公曰:&ldquo公與我同館出身,痛癢相關,此後仕途宜着意。

    &rdquo熊曰:&ldquo老師恐來見痛。

    &rdquo公曰;&ldquo何以知之?&rdquo熊曰;&ldquo王叔和《醫訣》雲:&lsquo痛則不通,通則不痛&rsquo。

    &rdquo公大笑。

     《琵琶》、《荊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