貧儉部第十三
關燈
小
中
大
子猶曰:貧者,士之常也,儉者,人之性也。
貧不得不儉,而儉者不必貧,故曰&ldquo性也&rdquo。
然則儉不可乎?曰:吝不可耳。
夫儉非即吝,而吝必托之于儉。
儉而吝,則雖堆金積玉,與貧乞兒何異?故吾統而名之曰《貧儉》第十三。
齒聲 供奉官羅承嗣住州西。
鄰人每夜聞擊物聲,達旦不辍,穴隙視之,乃知寒凍齒相擊耳。
桶中人 呂徽之安貧樂道。
嘗冒雪往富家易谷種,聞閣中吟哦聲,乃一人分韻得&ldquo滕&rdquo字,未就。
先生因請以&ldquo滕王蛱蝶&rdquo事足之。
間其姓名,不言,刺船而去。
衆疑為呂處士,遣人遙尾其後,路甚僻遠,識其所而返。
雪霁往訪焉,唯草屋一間,值先生不在。
忽米桶中有人,乃先生妻也,因天寒無衣,故坐桶中。
無褲吟 義興儲遇家貧,冬月無褲,作口号雲:&ldquo西風吹雨聲索索,這雙大腿沒下落。
朝來出榜在街頭,借與有褲人家着。
&rdquo 簇酒、斂衣 《叙聞錄》:辛洞好酒而無資。
嘗攜榼登人門,每家取一盞投之,号為&ldquo簇酒&rdquo。
《搔首集》:伊處士從衆人求尺寸之帛,聚而服之,目曰&ldquo斂衣&rdquo。
夏侯妓衣 夏侯豫州亶,性極吝。
晚年好音樂,有妓妾數十,無被服姿容。
客至,常隔簾奏樂。
時呼簾為&ldquo夏侯妓衣&rdquo。
小宰羊 時戢為青陽丞,潔以勤民,肉味不知,日市豆腐數個。
邑人呼豆腐為&ldquo小宰羊&rdquo。
如此羊,定不怕踏破菜園,然垂亦有小俸入,何處支銷? 雙枯魚 東郡趙咨為東海郡,以儉化俗。
人遺其雙枯魚者,啖之,三歲不盡。
獻姜 孔琇之為臨川太守,在任清約。
罷郡還,獻幹姜二片。
武帝嫌其少,知琇之清,乃歎息。
比醫家一劑藥尚少一片。
太矯!太矯! 魯學士祝壽 趙司城永,号類庵,京師人。
一日過魯學士铎邸。
魯曰:&ldquo公何之?&rdquo趙曰:&ldquo今日為西涯先生誕辰,将往壽也。
&rdquo魯問:&ldquo公何以為贽?&rdquo趙曰:&ldquo帕二方。
&rdquo魯曰:&ldquo吾贽亦應如之。
&rdquo入啟笥,無有。
躊躇良久,憶裡中曾饋有枯魚,令家人取之。
家人報已食,僅存其半。
魯公度家無他物,即以其半與趙俱往稱祝。
西涯烹魚沽酒,以飲二公。
歡甚,即事倡和而罷。
古以束修為禮之至薄,若枯魚而止半,太不成文矣!子猶曰:&ldquo西涯公亦不全靠魯學士祝儀。
&rdquo 禦史自漁 粵西韋廣為禦史歸,貧甚,居荒村。
故人按部,廣意其必來訪,無所得馔,自漁于江。
故人猝至,驺從既過,廣登岸即走,逾後垣入,衣冠肅客,客曰:&ldquo公何汗流漬發?&rdquo廣曰:&ldquo适在近村,聞公至,竭蹶趨迎故耳!&rdquo左右竊笑曰:&ldquo絕似江中打漁人。
&rdquo 鄭餘慶 鄭餘慶極清儉。
一日,忽召親朋官數人會食。
衆皆驚訝,侵晨赴之。
日高,餘慶方出,閑話移時,衆腹己枵。
餘慶呼左右曰:&ldquo分付廚家爛蒸去毛,莫拗折項!&rdquo衆相顧,以為必蒸鵝鴨之類。
又久之,盤出,醬醋亦極香新。
但見每人前下粟飯一碗,蒸葫蘆一枚,皆匿笑強進。
一作盧懷慎事。
儉子筵席固不易吃。
○張約齋镃,性喜延山林湖海之士。
一日午酌,數杯後,命左右作&ldquo銀絲供&rdquo,且戒之曰:&ldquo調和教好,又要有真味。
&rdquo衆客謂必鲙也。
良久,出琴一張,請琴師彈《離騷》一曲。
二事絕相類。
王罴 《北史》:王罴性儉率。
鎮河東日,嘗有台使至,罴為設食,乃裂去薄餅緣。
罴曰:&ldquo耕種收獲,其功已深,舂爨造成,用力不少。
爾之選擇,當是未饑!&rdquo命左右撤去之。
使者愕然。
又嘗與客食瓜,客削瓜皮侵肉稍厚,罴就地取食之。
王公自是有用之才,此等亦似不近人情。
變家風 範氏自文正公貴顯,以清苦儉約稱于世,子孫皆守其家法。
忠宣正拜後,嘗留晁美叔同匕著。
美叔退謂人曰:&ldquo丞相變家風矣。
&rdquo或問之。
晁答曰:&ldquo鹽豉棋子上有肉兩簇,豈非變家風乎?&rdquo聞者
貧不得不儉,而儉者不必貧,故曰&ldquo性也&rdquo。
然則儉不可乎?曰:吝不可耳。
夫儉非即吝,而吝必托之于儉。
儉而吝,則雖堆金積玉,與貧乞兒何異?故吾統而名之曰《貧儉》第十三。
齒聲 供奉官羅承嗣住州西。
鄰人每夜聞擊物聲,達旦不辍,穴隙視之,乃知寒凍齒相擊耳。
桶中人 呂徽之安貧樂道。
嘗冒雪往富家易谷種,聞閣中吟哦聲,乃一人分韻得&ldquo滕&rdquo字,未就。
先生因請以&ldquo滕王蛱蝶&rdquo事足之。
間其姓名,不言,刺船而去。
衆疑為呂處士,遣人遙尾其後,路甚僻遠,識其所而返。
雪霁往訪焉,唯草屋一間,值先生不在。
忽米桶中有人,乃先生妻也,因天寒無衣,故坐桶中。
無褲吟 義興儲遇家貧,冬月無褲,作口号雲:&ldquo西風吹雨聲索索,這雙大腿沒下落。
朝來出榜在街頭,借與有褲人家着。
&rdquo 簇酒、斂衣 《叙聞錄》:辛洞好酒而無資。
嘗攜榼登人門,每家取一盞投之,号為&ldquo簇酒&rdquo。
《搔首集》:伊處士從衆人求尺寸之帛,聚而服之,目曰&ldquo斂衣&rdquo。
夏侯妓衣 夏侯豫州亶,性極吝。
晚年好音樂,有妓妾數十,無被服姿容。
客至,常隔簾奏樂。
時呼簾為&ldquo夏侯妓衣&rdquo。
小宰羊 時戢為青陽丞,潔以勤民,肉味不知,日市豆腐數個。
邑人呼豆腐為&ldquo小宰羊&rdquo。
如此羊,定不怕踏破菜園,然垂亦有小俸入,何處支銷? 雙枯魚 東郡趙咨為東海郡,以儉化俗。
人遺其雙枯魚者,啖之,三歲不盡。
獻姜 孔琇之為臨川太守,在任清約。
罷郡還,獻幹姜二片。
武帝嫌其少,知琇之清,乃歎息。
比醫家一劑藥尚少一片。
太矯!太矯! 魯學士祝壽 趙司城永,号類庵,京師人。
一日過魯學士铎邸。
魯曰:&ldquo公何之?&rdquo趙曰:&ldquo今日為西涯先生誕辰,将往壽也。
&rdquo魯問:&ldquo公何以為贽?&rdquo趙曰:&ldquo帕二方。
&rdquo魯曰:&ldquo吾贽亦應如之。
&rdquo入啟笥,無有。
躊躇良久,憶裡中曾饋有枯魚,令家人取之。
家人報已食,僅存其半。
魯公度家無他物,即以其半與趙俱往稱祝。
西涯烹魚沽酒,以飲二公。
歡甚,即事倡和而罷。
古以束修為禮之至薄,若枯魚而止半,太不成文矣!子猶曰:&ldquo西涯公亦不全靠魯學士祝儀。
&rdquo 禦史自漁 粵西韋廣為禦史歸,貧甚,居荒村。
故人按部,廣意其必來訪,無所得馔,自漁于江。
故人猝至,驺從既過,廣登岸即走,逾後垣入,衣冠肅客,客曰:&ldquo公何汗流漬發?&rdquo廣曰:&ldquo适在近村,聞公至,竭蹶趨迎故耳!&rdquo左右竊笑曰:&ldquo絕似江中打漁人。
&rdquo 鄭餘慶 鄭餘慶極清儉。
一日,忽召親朋官數人會食。
衆皆驚訝,侵晨赴之。
日高,餘慶方出,閑話移時,衆腹己枵。
餘慶呼左右曰:&ldquo分付廚家爛蒸去毛,莫拗折項!&rdquo衆相顧,以為必蒸鵝鴨之類。
又久之,盤出,醬醋亦極香新。
但見每人前下粟飯一碗,蒸葫蘆一枚,皆匿笑強進。
一作盧懷慎事。
儉子筵席固不易吃。
○張約齋镃,性喜延山林湖海之士。
一日午酌,數杯後,命左右作&ldquo銀絲供&rdquo,且戒之曰:&ldquo調和教好,又要有真味。
&rdquo衆客謂必鲙也。
良久,出琴一張,請琴師彈《離騷》一曲。
二事絕相類。
王罴 《北史》:王罴性儉率。
鎮河東日,嘗有台使至,罴為設食,乃裂去薄餅緣。
罴曰:&ldquo耕種收獲,其功已深,舂爨造成,用力不少。
爾之選擇,當是未饑!&rdquo命左右撤去之。
使者愕然。
又嘗與客食瓜,客削瓜皮侵肉稍厚,罴就地取食之。
王公自是有用之才,此等亦似不近人情。
變家風 範氏自文正公貴顯,以清苦儉約稱于世,子孫皆守其家法。
忠宣正拜後,嘗留晁美叔同匕著。
美叔退謂人曰:&ldquo丞相變家風矣。
&rdquo或問之。
晁答曰:&ldquo鹽豉棋子上有肉兩簇,豈非變家風乎?&rdquo聞者